12.21 孙中山女儿为何拒绝父亲参加自己的婚礼?又为何对他怨恨一生?

孙婉是孙中山与原配卢慕贞所生的孙中山的次女,也是孙中山最小的孩子,而在姐姐孙娫病逝后,孙婉更成为孙中山唯一的女儿,孙中山对她更为珍视和关爱。

孙婉1896年11月12日在檀香山出生,与父亲同月同日诞生。孙婉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过的。

孙婉漂泊无定的整个童年,正处在孙中山革命道路最为艰难的阶段,因此她极少见到父亲。在她的心目中,父亲是十分了不起的,但同时又是很陌生的。

孙中山女儿为何拒绝父亲参加自己的婚礼?又为何对他怨恨一生?

孙中山与两个女儿


孙婉出生后,一直跟着母亲,住在檀香山伯父孙眉家里,全家人的生活都要依靠孙眉经营农场来维持。这一住就是12年。

1901年,孙中山曾经回到檀香山,与家人团聚,当时,孙婉只有5岁。这是孙婉第一次看到父亲,欢喜异常,她自然不明白这是父亲起义失败后的再次流亡。

孙婉再次与父亲见面,却是再次时隔五年之久。她12岁之前只见过父亲两次,对父亲的印象可谓十分淡薄。

识字后的孙婉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关于父亲的报道,他被清朝朝廷通缉、被朝廷认作是坏人。虽然她妈妈一再告诫她,父亲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年幼的孙婉还是无法理解。

学界认为,孙中山在为革命四处奔走的年代,先后回到檀香山6次,体现出孙中山在繁忙的革命活动中,对孩子和家庭还是牵挂于心的,只是在家庭、亲情和民族国家大义之间,他不能没有取舍。

1907年,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倾力支持孙中山,经营的农场宣告破产,只得举家迁居香港九龙。

年幼的孙婉与姐姐孙娫随母亲、祖母等也一起到了香港,艰难度日。

1910年,孙中山在流亡途中,曾经给两个女儿写信,信中向孩子们索要照片,以慰思念之苦,流露出自己对孩子、妻子和家庭的牵挂之情。

1912年民国创建,孙中山派人将卢慕贞和两个女儿接回国。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赴全国各地考察期间,姐姐孙娫和妹妹孙婉一直随侍左右。

1913年2月,孙中山以全国铁路督办身份赴日考察,孙娫和妹妹孙婉也随母亲卢慕贞到日本。

1913年3月,姐姐孙娫就读于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因患肾疾,久医不愈,遂由恋人伍平一特聘医生及护士伴随回澳门治疗。6月20日,孙中山由上海到香港,专程赴澳门看望不省人事的女儿,25日,孙娫病逝,年仅19岁。

袁世凯当了临时大总统后,特批孙中山儿子孙科以"勋人子弟"的身份官费赴美留学,孙科去美的同时,给妹妹孙婉争取到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入学资格。孙婉就读于该大学的文学系。

为了照顾身在异国的孙婉,孙中山让黄兴安排一个人照顾孙婉。黄兴便安排了王伯秋。

王伯秋是什么人?为何会被黄兴看上呢?

孙中山女儿为何拒绝父亲参加自己的婚礼?又为何对他怨恨一生?

王伯秋,字纯焘,湖南湘乡人,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亲王谨巨曾任台湾基隆镇总兵、淮北水军统领,封建威将军。王伯秋曾在杭州武备学堂上学,后又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

王伯秋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同盟会。因为这层关系,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前辈,和黄兴等人是老相识,甚至还认识孙中山。他在日本期间学业优秀,办事干练,深得黄兴的赏识和器重,孙中山也很看好他。所以,当黄兴提出让他照料身在美国的孙婉时,孙中山没有反对。

也正是因为王伯秋的优秀,孙婉对王伯秋渐渐产生了好感。日久生情,这本是人之常情,何况王伯秋和孙婉两人都是才子佳人。两人迅速私定终身。

王伯秋生于1883年,他和孙婉相差13岁。这对兄妹式的爱情注定不会有幸福。

但是,当孙中山得知这桩婚事后,他非常生气,而且严厉斥责了这两个晚辈,并告诫他们,必须分开。这主要是因为王伯秋是已婚之人。

王伯秋在15岁的时候,就根据家人安排,同老家一个叫李澄湘的女孩子结了婚,而且他们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和国内的妻子离婚。

孙中山反对一夫多妻,当然不会同意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当二房。他得知消息后,当即拍电报孙婉,要求她立即退婚,并迅速回国,电报中,他说:"新政与新婚必是有冲突的,尤其做小一事,婉儿应该好好反省……益速速回国,把事情办理妥当。"

对于父亲的反对,孙婉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她想,她小的时候父亲没有管过她,没有得到父亲的疼爱,到她长大了,父亲却还要掌控她,这是她无法接受的。所以,当她接到电报后,她非常伤心,并且坚定地和王伯秋在一起。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时间一天天推移,孙婉和王伯秋有了两个孩子,女儿叫王蕙,儿子叫王弘之。孙婉原本以为,时间久了,父亲会理解她,同情她。

但是,孙中山始终不松口。

在孙中山的坚持下,王伯秋带着两个孩子主动离开了孙婉。他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另一段生活。

也是因为王伯秋和孙婉的这层关系,原本在国民政府担当要职的王伯秋却被排挤,不再得到重用。他先任国立东南大学政治经济科主任,1934年,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杨永泰推荐,获准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昌行营秘书,不久转任长乐县长。1944年因病去世,享年61岁。

自从离婚后,孙婉对父亲非常失望,有很深的成见。

孙中山女儿为何拒绝父亲参加自己的婚礼?又为何对他怨恨一生?

孙婉和王伯秋离婚之后,1921年,在哥哥孙科的安排下,孙婉嫁给了在广州军政府工作的戴恩赛博士。

当时,孙婉坚定地拒绝父亲孙中山和哥哥孙科出席自己的婚礼,任何人说情她都不听。

这件事让孙中山非常尴尬。不得已,孙中山让已是孙夫人的宋庆龄写信给孙婉,表达心意,信中说:

"你父亲和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将会十分幸福,寄给你礼金4000元,或者如你父亲所说,这是你的'嫁妆'。"

孙婉受到信后,连信都没有回,对于那4000元的"嫁妆",她看都没看,就直接转交给了母亲,并向母亲发誓,不动用孙中山的一分钱。

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将不久于人世。但是,孙婉竟拒绝见父亲最后一面。

不得已,孙中山吩咐宋庆龄将自己的一张照片转交给孙婉。他在照片上用英文写道:

To Grace and EnSai.(送给孙婉和戴恩赛两人)

R.S.SUN.BeiPin March 1925.

(孙宋庆龄,北平,1925年3月)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孙婉随丈夫戴恩赛带着女儿一起移居澳门。

1955年1月,孙婉的丈夫的戴赛在澳门病逝。从此,孙婉与女儿戴成功相依为命。蒋介石曾打算将她接到台湾养老,但是孙婉拒绝了。

到1969年时,已经73岁高龄的孙婉在和女儿聊天时,回忆起当年与王伯秋离婚的往事时,仍然一脸郑重地对她说::

"当年,我对你外祖父是有意见的。"

由此可见,孙婉对父亲孙中山的成见有多深。

1979年6月10日,孙中山最为钟爱的小女儿孙婉,在澳门镜湖医院平静地辞世,享年8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