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提到古代人的作戰能力,人們都會先想到的是猛將,而且每個朝代都有大批猛將為國效力,他們也為世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從中不僅可以體現古代人的勇敢和頑強,也可以凸顯古人的作戰實力。但是人們往往會忽視古代帝王的作戰能力,因為在人們心目中,古代帝王都是坐在皇位上指揮作戰的人,他們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在大部分的眼中,古代帝王多半隻是發號施令,他們的作戰能力自然強不到哪裡去。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但是在中國古代,其實有很多帝王不僅有政治智慧,他們在實際作戰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他們在作戰方面的成績也一直被世人所稱頌。當然對於大部分帝王來說,其實終其一生都沒有親自上戰場作戰的機會,尤其是繼承皇位的帝王,即便他們參與作戰,身邊也有很多將士保護著,所以在實戰上大部分帝王都不如猛將。可是對於開國帝王來說,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他們之所以能夠當皇帝,是因為他們夠努力,夠拼,所以國土也好,城池也好,政權也好,都是憑著自己的雙手一點點爭得的,而這樣的帝王在實戰中的表現也十分勇猛,因為他們需要為了自己的目標付出辛苦的努力,凡事親力親為。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提到開國皇帝,人們的腦海中自然也會浮現很多名字,但是今天所提到的是戰鬥力排行榜,那麼不僅要考慮到開國帝王這一條件,還需要考慮到的是他們的實戰能力。

李世民雖然不是開國帝王,但是唐朝的建立他功不可沒,而且還是秦王時期的李世民在軍事方面就已經頗有建樹,當時他身邊的追隨者也很多,朝堂上很多大臣都很看好李世民。可以說當時的李世民意氣風發,而且他俘獲人心的關鍵就在於他的能力,李世民的作戰能力就是他的實力。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當然李世民的作戰能力確實不俗,他的名字也一定會出現在榜單的前幾位,可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李世民是皇室出身,他的家世給他提供了太多優渥的條件,而且唐朝在建立的過程中雖然李世民的功勞不可忽視,但是他的父親李淵才是奠定王朝霸業的主要人物,所以古代帝王戰鬥力排行中,李世民並非第一名。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其實在古代帝王中,朱元璋的作戰能力一直被人們所忽視,而實際上朱元璋的戰鬥力堪稱第一名, 當然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從朱元璋的經歷中就可以體現得淋漓盡致。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要說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成功,為什麼他能夠從一個草根階層成功逆襲當上皇帝,確實和他的野心抱負有關,而更加關鍵的是他有實力。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朱元璋的第一個實力就是會用人,他雖然出身貧民階層,家中沒有什麼錢財,可是朱元璋憑藉著自己看人的眼光,他將所有有用的人都留在自己身邊,而這些人對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朱元璋的會用人不僅侷限於會看人,他也懂得人心,由於他自己就是草根出身,所以他深知和他同樣出身的人看重的是什麼,所以朱元璋在發跡之前乃至於發跡之後,都能讓手下吃飽飯,因為朱元璋知道,只有讓手下吃飽飯,他們才會心甘情願的追隨自己。朱元璋在剛剛加入起義軍隊的時候,由於他的能力比較強,所以沒過多久就當上了小隊長,那個時候的朱元璋也沒有太多的錢,可是他對自己的幾個手下很大方,也因為這樣他的手下很願意聽他的話。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後來朱元璋想要離開郭子興自己組建隊伍,郭子興不僅沒有阻攔他,還讓他帶走一部分人,當時朱元璋挑了二十四個人跟著他走,而這二十四個人就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他們個個都有能力,也有作為,可見朱元璋當時看人的眼光就已經十分精準了。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朱元璋的第一個實力就是作戰能力強。在朱元璋的勢力漸漸壯大起來之後,他就想要控制南京這片區域,可是當時的南京情況複雜,朱元璋想要達到目的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當時張士誠、陳友諒和劉福通在南京都有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朱元璋想要掌控南京就要先解決這三方勢力。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在這個過程中就充分發揮了朱元璋的軍事能力,面對當時緊張的局面朱元璋沒有慌張,也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先分析局勢以及這三個人的性格。在朱元璋眼中,陳友諒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善於作戰,但是在謀略方面不如張士誠。張士誠曾經做過商人,他很會分析利弊,如果朱元璋冒然去攻打陳友諒,很可能讓張士誠漁翁獲利,所以朱元璋決定先對對付張士誠。而事實也證明了,朱元璋的這個作戰計劃是完全正確的,朱元璋就這樣先解決了張士誠,隨後擊敗了陳友諒,就這樣朱元璋佔據了南方這片地區。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接下來就是劉福通,其實當時朱元璋和劉福通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元軍,劉福通此前已經和元軍交過手,而且後來因為作戰方式的錯誤導致劉福通徹底失敗了。朱元璋吸取了劉福通的教訓,他選擇漸進的作戰方式對付元軍,將元軍的實力分散開來,然後各個擊潰,但是這個過程十分漫長,經歷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將元軍的餘孽徹底清掃乾淨。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就這樣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兄弟們的幫助,才得以將明朝順利建成,所以朱元璋所取得的王朝霸業是通過自己的點滴付出才換來的。在當時的亂世局面中,朱元璋正是通過自己的作戰實力才取得了成功,讓他所率領的起義軍隊在眾多起義隊伍中脫穎而出,並拔得頭籌。所以朱元璋是經歷過實戰考驗的人,他經過了戰場上的血拼、廝殺後才取得了成功,他不僅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也讓他所建立的明朝載入了史冊。

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因為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常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歷史書。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尤其是去讀《資治通鑑》,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鑑》,想了解社會里的各種關係,去讀《資治通鑑》,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鑑》。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很多人都喜歡看《資治通鑑》,最多的看了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

“中國有兩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又不得意的境遇中編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

當然,《資治通鑑》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沒有古文功底,可以選擇白話文,但白話文就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如果版本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就不準確。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我一般給大家建議入手《白話資治通鑑》十套裝,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大家知道,臺灣地區出了很多有名的詞人,比如寫出《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的方文山。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國文功底很紮實。

原因就是他們成長的年代,正是臺灣地區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候。

當時臺灣地區有一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專門負責推行國學。

工作之一,就是出版大量的古籍,《周易》、《老子》、《詩經》等等。

而為了讓普通學生和讀者也能看懂史記、資治通鑑,他們就組織專家編寫了《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鑑》。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裡面有重要人物畫像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不需要像看十七遍,能夠全部看一遍,重點的部分看上三四遍,就非常不錯了。208元一套


帝王戰鬥力排行榜,他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李世民都差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