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庭收藏财富是如何炼成的?

家庭收藏财富是如何炼成的?



本文作者为著名策展人、北京德滋画廊董事长白洪先生


人在完成基本生存之后就会进入财富积累,为家庭为子女,但在选择财富增长方式时也免不了”焦虑“。

我们画廊这些年,经历了文化产业化、艺术市场化等等文化和经济的结合。面对了以买股票的心态和方式评价和购买艺术品的状况。事实上文化作为“财富”的意义并不限于此,把什么样的财富传承下去,我有一些体会。先讲一个故事,再说一本书。

中国第一收藏家族往事

许麟庐是当代中国收藏业的鼻祖,去世后留下字画估价达到20亿元以上。许麟庐儿子许化迟至今买下的8000多张画也价值几十亿。再加上许麟庐的其它子女,他们被称作中国第一收藏家族,据估算家产100亿以上。

许麟庐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专门经营齐白石的画作,去世后留下了72件字画和3把紫砂壶,其中就有齐白石书画24幅。

许麟庐擅交朋友,彼时的许家就像是个驿站,各界名流纷至沓来。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许麟庐本身的艺术造诣以及由当时中国书画界众多殿堂级的人物构成的朋友圈,为许家子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旁人难以企及的文化氛围,而许化迟也正是在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得到艺术的滋养与熏陶,并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亲历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许麟庐多子,许化迟是第9子,他的传奇是在80年代初先后以20万元买下8000多张画,现在价值几十亿,升值了1万倍。

在许家一众儿女中,许化迟最爱书画,也最具艺术灵气。他未满月,90多岁的齐白石到许家祝贺,送给他10元钱,说小孩儿花老人家的钱能长命百岁。打记事起,许化迟耳濡目染的全是书画,空气里时刻飘着纸墨香。往来许家的书画家个性迥异,从他们身上,许化迟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画如其人”,博采众长,为其所用。

除了父亲和画家前辈言传身教的绘画技巧,许化迟还得天独厚地学到了不少独到的书画鉴定技巧,这为其日后的收藏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许化迟的家学背景,可谓是绝无仅有,难以复制。

家庭收藏财富是如何炼成的?

许麟庐父子和黄永玉(中)

许化迟很是感慨,80年代初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能买两幅齐白石的画。那个年代,中国书画处于被严重低估的状态。大部人并不舍得把钱用在买画上。当时有意无意收藏了大师级画家作品的人,今天都成了富翁。

七十年代末,一位香港华侨通过许化迟买了几位画家的作品,事成后给北京的一众画家每人送了一台18寸大彩电。有画家喜欢摄影,华侨就用尼康相机来换画。

1980年,许化迟定居香港,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新世界。当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傅抱石的《湘夫人》拍出18万港币,已是当时天价。“但内地与香港的书画艺术品差价非常大,内地还没有意识到艺术的价值,也没有形成艺术品拍卖的体系。在香港卖五万的画,在南京最多花几百元就能买到。”

每件藏品都有故事。他曾经花高价在嘉德拍下齐白石的《蚕》和《草虫花卉四圆光》,许麟庐夸儿子有眼力。在许化迟收藏的众多齐白石作品里,还有一幅失而复得的匾额“老莲堂”。

“上亿就是天价吗?两三亿就到顶了吗?不是。”对于动辄过亿的画作,许化迟觉得,“中国书画家作品的价格还不够高。”“别说超过全球平均价格,就连清末的价格都还没达到。一张唐伯虎的画最多不过四五千万。你要知道,清末民初那会儿,唐伯虎一张画能换俩大四合院。你买俩北京的大四合院得花多少钱?”许化迟对比道,他预测书画作品价格的眼光很独到。10年前,他用200万买了一张齐白石的画,当时别人并不相信他“以后肯定过千万”的预测。结果5年后真的过了千万,许化迟说“再过几年会过亿”,别人还是不信。事实是之后的5年内就过亿了。每当有人问许化迟“收藏艺术品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类问题,他的回答总是干脆利落:“随时!现在!”

重读贝克尔《家庭经济分析》

最近偶然又翻到了多年以前买的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著,彭松建译的《家庭经济分析》(华夏出版社出版1987年11月出版)一书。抱着实用性的目的阅读了一下,很受益。作者在书中从家庭自身人口结构、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状况、婚配、家庭背景及孩子的机会、家庭内对孩子偏爱不同、家庭的演变等等方面做了理论性的专业分析和研究。

在加里·S·贝克尔的研究结论中,他认为孩子未来的财富有多个因素构成或影响。首先,取决于家庭的收入和来自其他家人亲戚的馈赠,家庭收入越多或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馈赠越多,则孩子未来财富积累和增加的可能性及数量就越大;其次,取决于父母自身的实际消费量,父母用于自身的不产生增值效益的消费越大,孩 子未来财富积累和增加的可能性及数量就越小;第三,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投入方向及数量,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包括健康的体魄、智力心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接触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培养、对生活生命认识的指导等等等等。投入的方向正确及数量越大相对来说孩子的各项能力的成长要好些,长大后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能力会相对大,反之则小;第四,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优越的孩子长大后创造积累财富的能力更强,反之要弱。当然也还有其他很多相关因素,如对孩子的喜爱程度等等。

在这里,我的理解,除了收入、直接教育投入外,父母要使孩子长大后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较多的保有财富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艺术教育、艺术熏陶及艺术品收藏!之所以这样讲,其原因之一是,家庭收入的货币数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小,即所谓的时间货币价值理论讲的货币价值随时间推移会损耗;其二,对孩子的健康体魄和技能培养,特别是技能会随着社会技术进步而淘汰或必须在投入更新,而这一点已不是父母的投入了,已成为孩子从自己已有财富或新创造出的财富中支出了;其三,孩子的的未来财富创造力和保持原有财富的能力,更多的取决于孩子的综合素质,而艺术是培养综合素质的最好的因素。其四,比较直接,好的艺术品在其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影响的同时,不存在“货币时间价值”问题,而是有保值、升值空间,有提升家庭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地位的作用。其五,中国社会现在的发展速度很快,社会发展快也会带来社会两极分化加快,从简单财富上讲富者越富,但同时从知识财富,社会尊重、社会地位等方面也会出现较大较快的分化,其结果就是可能会形成精英治国,“机会效率”会越来越大,孩子未来是否能取得“机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总之,家庭财富的积累和传承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课题,一个家庭不是现下多买几套房子、保险、黄金、多存点存款孩子上一个重点学校,简单的写写字、弹弹琴、画个画就能完成的了的事。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工作。

未来社会智能时代“意识形态”的物质拥有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财富之源。因为技术更新的速度会飞速发展,“艺术”的东西就会越加珍贵,“硬技术”会司空见惯,“软艺术”则弥足珍贵。

你会收着父母留下来的喝水用的搪瓷杯,而随手丢弃曾价值数千元的替代手机,这应该是一个值得你思考的启示。


最新疫情:欧洲确诊人数大面积上升

截止3月8日9时,全国累计确诊80859例,现存确诊20612例,死亡3100例,治愈57147例。其中,港澳台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括号内为死亡数量):香港109例(2),台湾45例(1),澳门10例。

境外累计确诊25280例,死亡500例,治愈2960例,涉及93国。各国确诊数量(括号内为死亡数量):

韩国7134(50),意大利5883(233),伊朗5823(145),日本1158(13),法国1020(16),德国795,西班牙516(10),美国445(19),瑞士228(1),英国206(2),荷兰188(1),比利时169,瑞典161,挪威147,新加坡138,马来西亚93,澳大利亚79(3),巴林77,奥地利74,希腊66,加拿大60,科威特58,伊拉克54(4),泰国50(1),冰岛50,埃及48,阿联酋45,印度34,黎巴嫩28,丹麦27,圣马力诺28,以色列21,捷克18,越南16,爱尔兰18,巴勒斯坦16,芬兰15,巴西13,阿尔及利亚17,阿曼16,罗马尼亚13、格鲁吉亚13、厄瓜多尔13,斯洛文尼亚12、卡塔尔11,克罗地亚10,爱沙尼亚10,以上46国,另有47国确诊人数低于10人,其中:俄罗斯8,沙特阿拉伯7,菲律宾6(1),印度尼西亚4。


家庭收藏财富是如何炼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