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陕西榆林 天然地貌美丽的红石峡谷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陕西榆林 天然地貌美丽的红石峡谷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

陕西榆林 天然地貌美丽的红石峡谷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 ,《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陕西榆林 天然地貌美丽的红石峡谷

行约七八公里,就到了长城口上的红山脚下。清代榆林著名书法家陈璋,曾写过:“三山拱翠”的匾额,就是形容榆林古城北依红山,东据驼峰,西临黑山的形胜。红山红石头,驼峰黄土丘,黑山黑土岭,三座颜色不同的山拱卫着翡翠般碧绿的榆林城。到了红山,就可看见一座俊秀挺拔的山门楼子,门洞上方镌刻着“红石峡”3字,这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的遗墨。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传播新文化,是刘志丹将军的导师。越过门楼,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两边东西相峙的赭色石崖,崖壁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洞窟。沿壁根石阶而下,绿荫掩映间,一条碧水穿峡而过,潺潺作响,徜徉于双崖壁立的峡间。

陕西榆林 天然地貌美丽的红石峡谷

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都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天然湖泊,浮金耀银,一股清流溢出湖面,形成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然后穿越西壁石窟而南下。站在岩头,只闻水石相击,如狮吼,如雷鸣;波翻浪滚,似雾起,似云涌;登临洞口,顿觉寒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誉为奇观,洞口刻有“蛟窟龙窝”4个大字赫然醒目。

陕西榆林 天然地貌美丽的红石峡谷

南峡,东崖高12米,长250米,西崖高18米,长284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胜比。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