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何商學院講的戰略與企業實踐,兩回事?


為何商學院講的戰略與企業實踐,兩回事?


我們所學到的戰略

戰略,因高大上,所以高冷。若不去商學院學習,估計多數人是不可能理解戰略的。然而,即使去了,也很難真正學會,為何?這得從商學院的教學談起。

商學院每門課程都有一本教材,教材內容,基本就是學科的觀點彙總。直白一點就是,商學院的教學目的是告訴你這個學科是什麼。

那在戰略的學科裡,商學院教了學生什麼呢?

商學院戰略教材一般使用的是西方教材,即使不是,內容也基本雷同,這些內容一般包括:戰略是什麼,戰略制定與執行。

商學院中的戰略內容

商學院講戰略,一般分為公司層戰略和業務層戰略。

公司層戰略一般講的是:多元化與國際化戰略、併購重組、戰略聯盟。

業務層戰略一般講的是: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和聚焦戰略。

商學院教戰略,重點內容,基本就是這些戰略概念。也因此,學完戰略課程的人,對戰略的理解基本就是戰略=公司層戰略+業務層戰略。

為何商學院講的戰略與企業實踐,兩回事?

商學院中的戰略制定

商學院在講完戰略是什麼後,會花較少時間講述戰略制定。

戰略的制定過程基本都是這樣的套路:內外部環境分析+SWOT+戰略設計+戰略評估與選擇。

在介紹這些環節時,基本以模型解釋為主,如:PEST、五力、SWOT、波士頓矩陣等。

學過戰略的人,基本都熟悉這些模型,並且使用這些流程與模型設計課程論文。這導致很多人都誤以為,只要按照這樣的流程戰略就大功告成了!

商學院中的戰略執行

商學院講完戰略制定後,對於戰略執行,一般一筆帶過,簡單提及戰略需要組織、領導力和文化等進行支撐,同時,需要PDCA閉環管理。

關於商學院中的戰略學習,基本就這些。

可是,當學員迴歸到企業時,發現企業中的戰略和所學的戰略,並非一回事。

企業中的戰略內容

國企每隔五年會產生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其格式一般這樣,戰略=指導思想+指導原則+戰略目標+戰略任務。

民營企業戰略沒有固定套路,千奇百態。

在表現形式上,有的企業有書面文件,有的企業僅僅停留在腦海裡。

但無論如何,企業中的戰略與商學院教學的戰略=公司層戰略+業務層戰略,好像關聯不緊密。

企業中經常談到目標,在商學院教學中,非常淡化,商學院重點教學的一些公司層面戰略,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又用不上。

企業中的戰略制定

很多人應該能感覺到,企業中的戰略制定與商學院教學的是兩回事。

商學院中戰略制定是按照外部環境環境分析與SWOT分析、戰略設計、戰略評估與選擇這樣的過程產生的。

為何商學院講的戰略與企業實踐,兩回事?


企業中的戰略制定呢?很多時候並沒有這些流程,或者說,這些流程環節中的具體操作只是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比如,很多企業的戰略是通過年底的集中幾天會議產生的,或者有的乾脆就是老闆一人花費幾天寫出來的。

見多了,就知道了,在現實中,哪有那麼多企業的戰略,是按照商學院教學的那樣,戰略是全方位分析後的相對科學與理性的產物啊!

大多數的戰略,簡言之,都是拍腦袋的!而且,往往是一人拍腦袋的。

幾千萬的企業如此,百億級企業,甚至千億級企業,也常見!因此,對於很多非企業主的管理者來說,在商學院學習的戰略,常常沒有用武之地!

為何商學院講的戰略與企業實踐,兩回事?


企業中的戰略執行

企業中的戰略不是商學院課程論文中設計的戰略,交稿就完事了。無論企業制定的戰略內容是什麼,只要確定,企業就會立即將戰略目標分解至人頭,有的還會調整組織、調整人員,同時匹配相應的財務預算等。

與商學院書本中戰略執行差異之處在於,很多的戰略執行,較少涉及到領導力、文化的變革與調整;戰略的閉環管理,也很少提及。

簡言之,有目標,有任務,幹就行了!

至於結果,who care?


為何商學院講的戰略與企業實踐,兩回事?


延生閱讀:90%的戰略是失效的

自從戰略開始時髦的那天起,戰略一直是管理領域中的高端詞彙。任何好的成果,無論是偶然性的還是預謀的,在內部總結和對外宣講時,都會用戰略來概括,如戰略轉型、戰略變革、戰略性佈局、戰略性投資等。

在這華麗的商業辭藻背後,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客觀事實:近乎90%的戰略都是失效的。

既然說起了失效,那麼就得有一個衡量戰略的標準。從商學院教學的戰略制定過程就可以看出,戰略得讓企業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就是說,戰略的最低標準得是讓企業活著,而非倒下!

用這標準衡量戰略,90%的戰略是失效的,一點都不誇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