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大部分外国华侨都是广东人?

韦如杰


1、早年广东穷,不下南洋,没饭吃;

2、正因为穷,族群打斗多,打打杀杀几十年,没有赢家,出去外面看看,眼界都不一样;

3、广东不管是广府、客家、潮汕,一人出国成功,站稳后一定会带家人亲戚、甚至整条村或同族老乡一并出去。~人多力量大(改革开放后,风水轮流转,必须点赞祖国强大)!

4、广府比较有钱坐大轮船去美国多;客家、潮汕比较穷坐木船走不远~主要聚集在南洋。

广东男人漂泊异乡,不管身在何处,一定会记住家乡,特别是家乡祖国有难,最积极的一定是广东人!!!


冬天不冷的春天


中国出产华人最多的五大地区!1.福建闽南地区 出产华人1020万人



2.广府地区(粤语系) 出产华人1000万人

3.潮汕地区 出产华人651万人

4.客家地区 出产华人649万人

5.海南地区 出产华人317万人

广府、潮汕、客气都在广东省!


六维空间


说到华侨最多的省非广东莫属了!以早几年的数据,全国华侨约为四千万,广东占三分之二,想想广东的数据够庞大!

随着这些年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其它省份的人也跟着跑去国外,包括大多数的都是有钱人和贪官。所以导致外国华侨人数不断地增加,以下是最新数据:

全国总华侨人数为五千多万

广东占三千万

福建占一千六百万

广西占三百万

海南占三百万

剩下的少数就是其它省份


粤西本土自媒体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华人华侨接近5000万人(不含港澳台),其中籍贯在广东的就有接近3000万人,所以海外华人也有戏称,“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那么为何这么多广东人会到海外打拼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广东人多地少,不得不另谋出路。

自古代到近现代,本土生存环境相对其它省份更差,在谋生的压力下,大量人口下南洋。这些同胞一般会选择印尼、大马、越南、泰国、菲律宾这些东南亚地区作为出去谋生的首选,然后才是美洲国家。他们到海外开荒以后,一般都会寄钱回老家,或者发达了衣锦还乡,这就吸引了更多的广东人出去打拼。

2、广东的地理位置便利出国。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离东南亚最近,即便是十九世纪交通不发达时,也有坐船到这些地方的可能性。

3、海外广东人团结互助。

广东三大方言人群,都具有抱团取暖的人群特质,刚到海外谋生,没有亲戚朋友或老乡的支援,是否能活下来都是问题,更不谈发展了。笔者的外公在七八十年代到过泰国访亲,回来后感慨说,在泰国只要会担潮州话就不会饿死,这句话笔者至今印象深刻。

4、广东人敢打敢拼,勤劳耐苦。

长期受海派文化影响,广东人比其他省份的同胞更具有开荒的精神,这一点,在李嘉诚、郭氏家族、李兆基等海外大老板身上充分体现了。

简单地说,广东人出国打拼是被迫的、也有机会出去,到了海外有助力,然后自己又适合闯荡世界,所以现今的海外华人华侨大部分是广东人也就不奇怪了。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六甲番人


中国的移民潮,向来以由北及南为主流。

广东因位于中国极南沿海,有着南方最多的常住人口,多山少平原的地貌加上分布着诸多移民性极强的民系,自然而然成了华人华侨人口第一籍贯省。\n

据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海外华人华侨总数为4,543万人,广东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n华人华侨按省籍贯分,广东省最多,约2000万,次者福建人数为1580万,广西籍或与广西相关者为300万,海南约200万。如以华人的自我省籍认同区分,海南及部分广西籍在解放前属于广东省辖区,则广东籍华人华侨人数可达2400万人(以上均不含港澳台同胞)。\n



广东华人华侨除了东南亚这一主要聚居区域外,还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中国华人华侨世界分布最广的省份,其形成要追溯自广东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数、民系特点和历史背景:

\n1.港口贸易的自然延伸

广州港历来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第一官方港口,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接踵而至,广州附近的广府人早已适应了这种翻洋贸易活动带来的财富积累和地位提升。

贸易的开展也使得广府人很早就在东西洋常住,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华人华侨人口基数。

\n2.潮汕、客家人的移民属性

随着中原北人南迁的持续进行,广东各地开始出现地少人多的尴尬局面,迫于生计,大量的广东人不得不继续南迁。

而这种南迁也几乎成了该地区民系的一种习惯,特别是潮汕人、雷州人、海南人等闽南语民系和客家民系,当广东已经无处可去时,南洋成了他们南迁新的目的地,而事实上这些民系也多集中在东南亚。


广东人的三个主要民系,广府、客家和潮汕均是海外移民的主力军,或许广东的共有特质便是如此。

\n3.西方殖民者“猪仔”的被动迁移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以贩卖猪仔的形式,在广东沿海四处拐骗客家人、广府人,千里贩卖至南美和北美。

鸦片战争的发生地位于广东,广州也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加上广东当地当时民不聊生,更是加剧这种猪仔黑市的“繁荣”,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太平天国两广籍贯残兵游勇,故而在美洲,广东籍贯华人分布较广。

\n4.客家人背景离乡的无奈

清末,广东客家人口发生井喷式增长,加上满清官府的从中作梗,在珠江东岸发生了规模宏大的广府人、客家人世纪大械斗。

最终败下阵的客家人,不得不离开已定居数十年的土地,过上四处漂泊的日子,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迫不得已漂洋过海下南洋讨生活。

\n5.新式思潮的暗流涌动

中法战争、中英战争时期,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基本以中国南大门广东为桥头堡,当地百姓在战争与强权之中更早接受新的思想,纷纷走出国门谋取政治特权,这也为后来推翻满清统治做好铺垫。

\n

以上或许不尽完整,但正是历史赋予的契机与使命,使得广东人先天下之先,四海为家,才造就了今日广东华人华侨遍天下的局面。


圭海四记


首先这个“大部分”有些夸张了,当然广东的华侨确实占了全国华侨的很大比例,为何这样,且待我慢慢细说。


潮汕老人教育年轻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句话,叫“无可奈何炊甜粿”,“甜粿”是一种潮汕食物,是由面粉以及大量的糖混合炊制,因为这种食物可以保存长达几个月,因此经常被乡民作为干粮带上下南洋的红头船。“下南洋”便是广东人遍布海外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吧,那么下西洋的第一站便是南洋东南亚诸国,在那个时候甚至于之前因为航行技术的成熟以及贸易的需求,已开始有许多广东人往来南洋与大陆,以至开始定居海外,这个过程为后来的3次大规模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出现在明末,国内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大量广东人背井离乡出海谋生,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促使这次迁徙,大家还记得清初郑成功赶走占据台湾的荷兰人这个件事情吗,明末的时候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经在东南亚占山为王,并开展许多经济作物的终止以及进行贸易,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可用的劳动力,这也就不谋而合了。


第二次移民出现在清末以及民国时期,这时一个是战争的影响,另一个是广东山多人多地却少,很多人都是饿着肚子过日子,这个时候红头船便载着一船船的人们南下,这时东南亚成为英、法、荷的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劳工种植棕榈等经济作物,造成那一时的盛况。


第三次移民出现在解放前夕。这次的可能还不够资格算成一次高潮,但前2次的移民主要是穷人为主,以及移民的国家基本在东南亚,这次主要是富人,以及移民的主要国家是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此次移民风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做赘述,同时这次的移民是全国性的,并非单独的几个省份。


问主的问题是广东华侨多,以上的论述提供的主要广东华侨来源是第二次移民风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下南洋。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我这里只是论述广东的下南洋人数多而已,并没有说到其他省份比广东少的观点。 这种原因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地理位置所决定了。出国谋生的移民风潮主要出在下南洋,而其他省份除了福建与广东相同有很多人参加下南洋(浙江、广西也有,但没那么大比例),剩下的省份都存在地理障碍,毕竟那个年代交通不便,离得太远就只能想想其他谋生方法了。当然说是去美国、欧洲那就更不可能,本来人家对人手的需求就不多(同时他们本国的工业生产需要的劳工,我国当时的素质并未能达到),同时地理上的阻隔就更不可能,所以当时形成除了下南洋的另外2股国内人口迁徙的风潮--“走西口”“闯关东”,这都是劳动人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謝树宏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打开中国地图仔细查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海南岛之外,广东是处于我国最南端的省份,地域上的港口优势,使广东人要“下南洋”相比其他省份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东尽管在明朝以前基本上是属于蛮荒地带、常常成为犯人的流放地,但自从清朝末年起,广东多个城市的港口成为了与外国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地,大量外国人的进入,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得广东人逐渐习惯与外国人交往,到国外谋生也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

其次广东地形多山少平原,可供耕种的土地本来就不多,随着北方移民不断进入,土地“僧多粥少”谋生显得越发艰难,迫于生计需要,大量的广府、客家和潮汕人不得不向南方迁徙、出海求生,我们经常听说的“下南洋”就是这样的意思。而这三个民系也就是组成广东人的主要成分。同时不同民系之间也存在不少矛盾,例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客

家人和广府人的大械斗,这些争斗也使很大一部分失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海外谋生。

广东临海,因此成为西方殖民者进入中国直接的跳板和入口,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有许多人被殖民者们贩卖到了南美、北美等地,如同当年贩卖非洲黑人是一样的道理。这也造成了许多广东人的被动“移民”。

其实之所以大部分的外国华侨都是广东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域条件造成的,当年交通条件限制,出国对内陆的省份来说无疑路途遥远,而对广东人来说就要便利的多。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出现在广东,也是有其自然原因的。


国史拾遗


其实按地域来说的话,最早赴海外的是福建人,在东南亚也是福建人占多数。清朝末期之前出洋的也以福建人为主。从农耕来说福建生存环境太差了,全省处于大山大岭耕地不足,因此,自古以来只有往外寻找生存空间。广东人古代集体赴海外(南洋)实际上只有两批次~黄巢起义军攻陷广州前后以穆斯林为主的逃难(顺便说一句:根据马来西亚本土学者的研究,南洋伊斯兰教其实起源于这批从广州南逃的穆斯林以及郑和下西洋时的传播)。另一批是明末广东人抗清失败后逃往越南的“明乡人”。

而到了清朝后期,随着广东人口爆炸以及(主要原因)土客之战后,土客之间两败俱伤再加上更后期的鸦片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向民众苛捐杂税致使民不聊生。至此清廷从闭关海禁禁止民众出洋改为被迫开放海禁,允许英国等在华招收契约华工。恰好,西方各殖民地进入大开发阶段,东南亚的锡矿、北美洲的铁路、南美的种植园等等急需劳工。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的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卖身赴海外求生存。


奇依切恩


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广东省已经统计公开公佈过3000万以上的海外的华侨。这个数字不包括港澳台的。

你可以打开民国时期的广东地图。包括现在的海南岛钦州北海都是係属于广东省管辖的。由于广东省具备有澳门香港这两个殖民地。形成同海外的联通的资讯相当发达。

清朝期叫做卖猪仔。而民国时期是自由出入香港。广东人大量通过香港这个平台转入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打工,只要你去到香港就可以自由出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尼东南亚各国包括北美,南美太平洋州。手续非常简便。你自己有张民国居民证。就可以自由出入香港。到香港各国各大公司招工处报到。收取安家费等待安排时间上船。

那个年代地球人口都非常少。到处欠缺人口欠缺劳动力。广东福建出国最大规模漂洋过海的时期就是应该是在民国时期为了逃避长期内战。转入香港通过这个平台漂洋过海。因为香港每个星期有船班通往世界各地由于香港也是英联邦香52个国家地区之一,可以通过香港这个平台自由出入。大量国际开发公司在香港设点公开招工。那个年代很多广东福建人。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搭船班去到全世界各地打工。然后赚了工钱汇钱回来养家。(由于这种特殊环境条件下,很多广东人在家乡娶一个老婆带孩子而另外在他乡也娶取多个老婆)

这几百年来。就这样的大量广东人下南洋。坐船班漂洋过海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创业打工。经历过这么久很多都客死异乡了。

民国时期。香港也是自由出入的,只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坐船班漂洋过海的就可以自由出入全世界各地去打工创业。100年前的今天由于全世界都欠缺劳动力人口。非常欢迎中国的劳动力。

教科书上是没有这些资料介绍的。

只有感同身受。自己家裏人全部长期性在海外打工的经常上上落落穿梭于海外内地。才会将真实嘅资料呈现出眼前。

全世界具有20多个国家地区流行说粤语的。所以联合国也将粤语设定为一种国际上流通的语言。

80年代国家公开统计数据广东省有3000万海外华侨。其实这几百年来。广东户籍的何止有3千几万海外华侨啊。很多都客死异乡了。

未曾计算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移民海外的超过一千多万人这个数据。


股海人生260


首先要了解广东的历史,这样就明白为什么广东有拥有这么多华侨。

清朝的时候。广东省包括北海钦州海南岛都是属于广东省管辖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香港的英政府只允许广东户籍拿着居民证就可以自由出入香港了。那个年代广东人没有什么活儿可做的。广东农民大量涌入广州香港。通过广州香港招工向全球海外飘蕩工作的,那个年代由于英国全球拥有大量的殖民地。而且偏偏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欠缺人口劳动力。只能在香港广州两地大量招募华工去开拓发展英国政府属下的殖民地。那时候广东人只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驻扎在香港广州的英政府劳务招工公司签份劳动合约。广东人就可以自由进出全世界各地了。50年代的时候只是东南亚的广东华人已经突破3000万了。未曾计算全球各大洲的其它国家。印尼的华人已经突破两千万。

那个年代一百年的时间裏。广东人非常容易自由出入全世界各国打工的。这样造成大量广东人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涌向全世界移民结婚工作。赚钱再寄钱回广东养家。这样形成广东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全球海外打工的。

回家问问你们的祖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