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刘皇叔说三国:蜀中无五虎,只有四星上将,为何没有赵云(22)


刘皇叔说三国:蜀中无五虎,只有四星上将,为何没有赵云(22)

刘备拿下汉中的意义在于:天下三分,我占其一。打拼30多年的刘备团队,可以喘口气了,也该给兄弟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三国演义】里封“五虎上将”,而历史上,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只有“四星上将”,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黄忠。赵云为什么没有上榜?

前后将军给关羽张飞没有任何异议。二人与刘备同事已经三十多年,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二人也确实立下太多功勋,且关羽现在独自坐镇荆州,张飞在益州战役和汉中战役里都是方面军总指挥。

马超虽然在益州战役中做出卓越贡献,但即使当时没有他,益州战役一样会很简单,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后来的汉中战役中马超作为张飞团队的一员,即便出彩也是张飞出彩。且汉中战役中真正出彩的是法正、黄忠和赵云。最出彩的是文法正和武黄忠。但马超为什么会上榜呢?因为马超的出身。

马超出身自西北豪族,是东汉开国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作为西北军阀的杰出代表,曾经和曹操大战多次,潼关战役甚至差点要了老曹的小命。马超是作为豪族代表的身份上榜四星上将的。这表明了刘备政权获得豪族认可。在这一点上,是团队中任何一个人都代表不了的。

歧义在黄忠这里。黄忠加入刘备团队较晚,黄忠是刘表荆州老人,赤壁之战后,才归属了刘备。黄忠在汉中战役中发挥出了武将第一作用。如果我们不把法正参谋总长的谋略功劳(驻军定军山逼迫夏侯渊出来迎战)放在这里讨论的话,黄忠就是第一。

首先,黄忠带领敢死队杀死夏侯渊,夺下葭萌关。没有葭萌关,不谈汉中;后面又是黄忠带领敢死队一把火烧了曹操大军的粮草辎重,导致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

而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所在,不拿下汉中,就没有后面的刘备晋汉中王,大家一起嗨皮。

尽管黄忠功劳如此之大,但毕竟只是在一场局部战役中表现杰出,而且他是刘备亲自带领的团队里的一员,不是方面军总指挥。汉中战役的总指挥是刘备,另外一路军总指挥是张飞,也受刘备的辖制。

诸葛亮当时就提出异议,认为黄忠不适合,言下之意,赵云更适合。

赵云除了工作年限(公元200年到此时220年)没有关张长(黄巾起义在 184年,刘焉发榜时188年,如果刘备是在朝廷发榜后参加工作,则三人同事时间已经32年有余),功劳方面根本不会有人怀疑,多年的刘备侍卫长,多次救阿斗,一流的大局观更(阻止刘备军队抢劫成都),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但刘备没有同意诸葛亮的建议。刘备的考虑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黄忠是荆州团队的代表。刘备团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刘备老班底,以关羽张飞为首;荆州团队,以魏延黄忠为首;巴蜀团队,以法正李严黄权为首。分封四星上将的时候,荆州魏延已经被封为汉中太守(因为汉中是军管区,其实就是对魏前线总司令,另外一个是荆州关羽,但关羽那里涉及民政及与魏和吴的外交事务,魏延这里比较单纯,所以说他是总司令更恰当);巴蜀团队里法正封尚书令,许靖封太傅。所以,加封黄忠既是给荆州团队的奖赏,也是给半途加盟自己的人立的一个标杆。

二、赵云是整个团队顶层人员中最年轻的,应该有给未来领导人留下备用人才的考量。刘禅继位后,立刻封赵云为中护军(卫戍区司令)、镇南将军、永昌亭侯,未尝不是刘备的安排。要知道赵云和刘禅的关系,无人可比。

三、赵云的分封未尝不是压制和平衡其他高层的一个砝码。多年革命征程,风风雨雨大家无所谓,但一旦开始分封,则意味着多年付出要有收获了,这个时候个人或团队之间的比较会比较厉害,而赵云没有评上四星上将,其他人还有什么资格去要这要那,你好意思。我建国初授衔,粟裕为大将之首,谁也不敢说什么了。因为谁也不敢和粟裕比。

单纯关注武将的分封其实很难把握刘备的整体考量,把文臣放一起,就很明确了,老团队二人上四星上将,荆州团队一个四星,一个汉中太守(方面军总司令),巴蜀团队两个文臣最高职位,豪族代表一个上四星。这样的分配比例,比较合理。诸葛亮属于总理职位,不与其他人比较。

大家需要知道的一点,前后左右将军,其实只是军衔,并不是职位。也就是名义上的,不代表实际权力。包括汉寿亭侯什么的,是爵位,有待遇方面的作用,其实没有丝毫的权力,是一种尊荣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