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朱砂掌功-虎部


功 法:

第一部 虎部

其中有五个基本动作,由于其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之主要方法亦异,所取得的效应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采气图》、《炼意图》,均可分别修炼。

《筑基图》

也可说是“炼形图”、“炼身图”、“炼力图”。此练法能强筋健骨,气血周流,提高脏腑功能,内炼三宝精、气、神,外炼三贝筋、骨、皮,达到精神充沛,内气充盈,肌肉发达,劲大力整,使之具有金钢之体,罗汉之身,能祛病延年,肤色艳美,耳聪目明。

预备式

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向前,腿微屈,头顶项直,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展:舌顶上颚,口微闭,神内敛,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如此三分钟。

第一式 虎掌踏地

两掌心朝下成俯掌,十指朝前,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二式 虎掌推山

双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三式 虎掌托天

两臂向上直举,掌心对天,十指向后,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

第四式 虎掌分壁

两臂自上左右平伸,成立掌,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手掌,用力向左右推出;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五式 虎掌挟苍穹

两臂下垂如预备武。吸气入丹田时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向左扭转:双手掌心向里交叉,左上右下。

不停顿,掌心向外向上翻,臂向上举到达头顶,左掌在里在下,上身正面向左。

呼气时十趾抓地,双手逐渐分开,立腕、直臂划弧徐徐下落;牙齿相扣,收肛实腹,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摸撑。

当双臂下落将贴于自身两侧时上身右转向前成初动姿势。

身体右转,右势动作呼吸及要领同左势,右、左势各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可依身体状况而定,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开始练习时每个式子做5次,逐渐加到7次、12次……,多可49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渐加大力量。

《采气图》

动作仍是前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当然摄采的气是大自然的好气或日月之精华。

第一式是采地气。吸气时意念从双手劳宫采地气进丹田。为了加强意念和效能,小臂可慢慢稍加回收。呼气时可不加意念,只是把双臂慢慢放松下伸,准备再回收采气。

第二式是采前方之气。如早晨练功可面向东方,采东方之生气,采旭日之精。晚间练功可对月采月之华,动作意念同第一式。

第三式是采天气,摄取太空霄汉大自然之气,动作意念同第一式。

第四式是采旷野大自然界之气,没有物障,没有距离限制,任意摄取。动作意念同第一式。

第五式是采宇宙八荒之气,也就是说广泛地摄采宇宙空间旷野山林大自然之气。

每式动作次数可多可少,也可每天轮换练一种采气方法。熟练后,可采取任意姿势摄取。

《炼意图》

仍是这五个基本动作,但须将一式、二式、三式、四式连起来做,成为一个完整动作,第五式向左的是一个完整动作,向右的是一个完整动作,成为三头六臂之法。

正面的:从预备式一动即双臂往前上慢慢抬起,循二、三式路线到达头顶,再左右分开循第三式、第四式的路线徐徐下落归返预备式。

左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左向。

右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右向。

为了不遐思、不受干扰、加强了练功效果,须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

松:即全身放松。

慢:即动作要徐缓。

匀:即动作速度要均匀。

后五个字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也就是发挥意念的作用。佛华严偈云:“虑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云:“心如工画师……。”楞严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

大:即自身高大无比,有顶天立地之意境。《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约义》中讲:“大具三义:法身体大,心情周圆故,般若相大,智慧彻照故,解脱用大,偏照无碍故”。也就是说自己就是法身,顶天立地,智慈彻照,摆脱所有障碍。

空:即宇宙间空寂无物,唯我一人之意境。佛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念绕动,白云万里。”“一空一切空”之谓也。

虚:乃冥冥缈缈,虚虚实实,我即神佛,佛神即我,又好似我,又好似神,神我一体,似有似无,似存非存,似是非是之意境。

灵:即自己遍体金身,灵光四射。双手向左布分开划弧时,意念上是双手描画着自己金身放出的立体光环。

胎:即意念集中,浸沉在大、空、虚、灵的意境中,不为外物所诱,不为外声所扰,不为情欲所动。如此正面做5或12次,再转向左及右各做5次或1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