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塔什干位於中亞大草原之上,歐洲大陸與中國之間。這個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城市曾接連不斷地遭受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入侵、成吉思汗的征戰(1219年)以及沙俄的殖民統治(1865年),城中混居著哈薩克人、塔吉克人、土庫曼人、布哈拉猶太人和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朝鮮人、烏克蘭人、波蘭人、德意志人以及日本戰俘。1991 年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斯坦實現了獨立,塔什干成為了首都。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寬闊的臺階從地鐵站一直延伸至塔什干獨立廣場,廣場旁的大理石柱廊上矗立著一尊象徵和平的鸛鳥雕塑


人們的身份認同,通常都是由那些至少能夠持續存在的類似基因共同塑造的,例如語言、英雄與史詩、建築、食物、服飾、宗教等等。但就烏茲別克斯坦而言,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元素都在經歷著不斷地調整和變化。在塔什干這個擁有 250 萬人口的城市裡,這一點最為明顯地體現在了建築上: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至少五個不同時代的城市遺蹟以及與之相對應的五種建築文化,其中最古老當數傳統風格的城牆,緊隨其後的是沙俄時期作為殖民城市的遺址,接著是斯大林時代留下的建築。如今,塔什干正忙著抹去蘇聯第二次建築浪潮時期在這裡留下的印記,而那些新建成的閃閃發光的白色大理石建築,則讓它看起來似乎更像是海灣地區的某座城市。可悲的是,它正在以一種毫無生氣的方式,試圖找回烏茲別克斯坦傳統中的穹頂、柱廊和裝飾,從氛圍緊張的超市,到沉悶無趣的會議中心,所有新建築都被統一進了這種風格。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烏茲別克斯坦酒店(一樓的咖啡吧)這家酒店建於1974年設計師為 Ilya Merport、L. Yershova 和 V Rashchupki

這場逆行的現代化熱潮正在抹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有趣的那些建築實驗成果,當時的蘇聯層意圖在中亞建立一個馬列主義的“巴西利亞”。不過,其中的一些經典之作還是作為地標被保留了下來,例如 1974 年建成的烏茲別克斯坦酒店,這是蘇聯現代主義建築中的傑出里程碑之一。在上世紀 70 年代初那個極度狂熱的時期,文化自由在這裡幾乎成為了一種可能,塔什干甚至還舉辦過一年一度的國際電影節,而招待各國電影人的便是這家酒店。據傳,一些持不同政見的導演還曾在電影節期間引進了展現敏感議題的影片,而這些題材此前都是被禁止的。今天,烏茲別克斯坦酒店的咖啡館至今都還在停業中,只有幾個面無表情的印度少年在這裡喝著大玻璃杯盛裝的本地啤酒。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烏茲別克斯坦酒店弧形的立面採用傳統建築中的裝飾格柵

作為蘇聯曾經的實驗文化中心,塔什干往日的活力在 Ilkhom 劇院依然有所體現。這個劇院是由激進派導演 Mark Weil 在1976年創辦的。2007年,Mark Weil 被殺害,但所幸這個劇院保留了下來。就像附近的 Navoi 歌劇院一樣,Ilkhom 劇院也誕生於蘇聯現代主義最具創造力的時期,有著紀念碑式的混凝土禮堂。如今,劇院的混凝土牆已經開裂,裝飾噴泉也已被關閉,但最初的建築理念仍然清晰可見。


然而,許多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已經被拆毀。Rossiya 酒店被改造成了沉悶笨重的 Grand Mir 酒店,而 Moskva 酒店也不太可能留存下來。Moskva 酒店於1983年開始營業,由 Vladimir Spivak 設計,共有24層,按照塔什干當地的標準,這已經算是一棟超高層建築了。三角形的建築平面佈局由三個圓頂塔樓圍成,從這裡可以俯瞰到 Chorsu 集市的圓頂。這個著名的集市大廳是由 Vladimir Azimov 和 Sabir Adylov 在 1980 年代設計的,其圓頂部分鋪設著綠松石色的瓷磚,遠遠看去像是一個巨型飛碟。2019 年夏天,烏茲別克斯坦從一名土耳其開發商那裡收回了廢舊的 Moskva 酒店,並開始尋找新的業主。據說這是因為該名開發商未能履行對酒店進行修繕的合同條款。從那以後,這座大廈破敗的軀殼就隱匿在了一塊巨大廣告牌的背面。

塔什干木偶劇院由 Valery Kuzlyanov 在 1979 年設計,建築外部裝飾著彩色飾帶,正前方設有一個立柱,上面是一個金屬製成的“舞臺”,機械操縱的雕像小人會在這裡預告下一場演出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塔什干木偶劇院由 Valery Kuzlyanov 在 1979 年設計

曾經雄偉壯觀的政府中心大樓如今也已面目全非。這棟大樓最初是由建築師 Boris Mezentsev 在莫斯科設計的,他從斯大林時代開始就已經為蘇聯工作,隨後又經歷了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可以說是成功迎合了這幾位領導者截然不同的建築需求。Mezentsev 設計的部長會議大樓位於列寧廣場的一側,整個建築像是一塊無限延伸的混凝土厚板,飄浮在 V 形的混凝土柱上。自烏茲別克斯坦獨立以來,這片區域已被全面重建,Mezentsev 的建築也消失在了橙色的鏡面玻璃和白色大理石下。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貼木兒廣場一側是新建成的國際論壇宮

就連這裡的官方語言也沒能一直保持不變。烏茲別克斯坦曾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使用過阿拉伯語,並在 1928 年改用了一段時間的拉丁字母,之後,斯大林清算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知識分子,並將西裡爾字母強加給了烏茲別克人。獨立後,烏茲別克斯坦恢復了拉丁文字,雖然在塔什干,你仍可以看到用西裡爾字母書寫的標誌——俄語和烏茲別克語混在一起,常常讓人搞不清楚。不過,烏茲別克的烹飪風格卻一直都很“彪悍”,比如凱悅酒店餐廳的招牌菜:手工面配水煮馬肉。


蘇聯是反帝國主義的,另一方面,它又無法迴避烏茲別克斯坦曾是殖民地這個事實。因此,為了把對烏茲別克斯坦的統治合理化,蘇聯官員決定把 15 世紀的詩人 Alisher Navoi 塑造成自己的宣傳工具。儘管 Navoi 來自一個貴族家庭,且出生在阿富汗,但莫斯科方面還是把他打造成了烏茲別克斯坦無產階級的偶像。他被譽為是可以與莎士比亞和但丁齊名的文學天才,富有同情心和遠見,曾預言過社會主義烏茲別克斯坦的到來。塔什干幾乎所有和文化相關的事物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包括歌劇院和城市主幹道。後蘇聯時代的烏茲別克斯坦又把帖木兒列入了民族英雄的行列——Christopher Marlowe 所著的《帖木兒大帝》就是以他為主角。儘管歷史上的帖木兒具有種族滅絕傾向,但人們還是在烏茲別克斯坦酒店前為他建了一座騎馬像,相同的地點還曾豎立過馬克斯、斯大林以及沙俄草原總督區第一任總督 Konstantin von Kaufmann 的半身像。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仔細觀察塔什干的地鐵系統,你就會對這座城市複雜的文化構成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塔什干地鐵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運行,但看上去卻要更加古老一些。例如,獨立廣場站雖然在 1977 年才開始投入使用,但它卻會帶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像是從 20 世紀30 年代的莫斯科直接挪用過來的。它坐落於曾經的列寧廣場旁,儘管十層樓高的列寧青銅雕像早已被拆除,但雕像下的大理石基座卻被保留了下來。基座頂部現在放置著一個金色的球體,上面雕刻著烏茲別克斯坦地圖,而基座底部卻十分突兀地雕刻著一組聖母子像。地鐵站的外部覆蓋著桃紅色的大理石板,上面有一塊巨大的淺浮雕銅屏,其中,歡樂的烏茲別克人正揮舞著他們的長號(karnay)——這種 10 英寸長的銅製慶典樂器對烏茲別克斯坦來說,就像風笛之於蘇格蘭——銅屏兩側雕刻有跳舞的少女和揮舞著旗幟的市民。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Chorsu 和 Pakhtakor 地鐵站

進入地鐵前,你要先和穿著制服的票務員協商好(票價 1200 索姆,約 10 便士),進站之後,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白色大理石柱、光彩奪目的枝形吊燈,以及外觀如同放大版錫制玩具的地鐵列車,讓人聯想起蘇維埃的童年。在這條地鐵線上,你還可以找到 BuyukIpak Yuli(偉大的絲綢之路)這一站,但它以前的站名是 Maxim Gorky(馬克西姆 · 高爾基)——斯大林最喜愛的小說家。不過,俄羅斯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並沒有完全消失(這裡仍有 20% 的人口是俄羅斯族):咖啡館供應著各種伏特加;最受歡迎的冰激凌店仍叫 Moscow;出於某種原因,提供上門測謊服務的俄語公司也在這裡有著很大的市場。這條線路上仍保留著 Pushkin(普希金)這一站。然而,兩個以蘇聯時期的烏茲別克民族英雄(其中一位是紅軍將領,另一位是獲得斯大林獎的地質學家)命名的車站,卻被官方從塔什干的地鐵線路圖上抹去了。一個與試飛員 ValeryChkalov 相關的命名也是如此——他曾駕駛著一架 Tupolev ANT-25 飛機,首次完成了從莫斯科到溫哥華的不間斷飛行。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夜晚的塔什干地鐵站

1865 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攻陷塔什干,試圖從側線包抄英軍,以控制通往阿富汗和印度的通道。沙皇軍隊佔領了這座建立在沙漠邊緣、依靠運河維生的城市,城內有泥磚砌成的小巷、清真寺和集市等。沙俄抵達這裡之後的第一步是建造一座堡壘(現已被拆毀),接著便是在塔什干老城旁建設一座新城,儘可能地以莫斯科為藍本。1906 年,當一條鐵路通過這裡把俄羅斯和它荒涼的東部連接起來時,塔什干已經有了在街上行駛的電車,一座為沙皇尼古拉一世流亡的孫子修建的宮殿,以及一座 16 世紀風格的俄羅斯東正教大教堂。1870 年,塔什干設立了國家圖書館,接著又修建了天文臺、博物館和幾所學校。

那個時代的遺蹟如今依然存在,比如古典風格的豪宅和音樂臺,體現了新舊兩城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人民友誼宮,烏茲別克斯坦藝術家聯合會展覽館兩個塔什干地標性建築亦見證了烏茲別克斯坦的歷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斯大林上臺後沙皇時代很快告終,但他承認,沙俄的確建立起了一個從芬蘭一直延伸至太平洋的帝國,而斯大林也決心要牢牢控制這片廣袤的疆土。莫斯科方面採取的第一步措施便是投入大量資源,使蘇維埃政權下的塔什干比沙俄時期更加令人影響深刻。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塔什干的人口翻了一番,因為很多蘇聯工廠都撤離到了這裡,以躲避入侵德軍的襲擊。此外,蘇聯還實施了一項錯誤的戰略決策:人為干預了鹹海水源的進出。這項措施雖然給烏茲別克斯坦的棉花種植帶來了灌溉水源,也有利於塔什干城的綠化,但它卻對鹹海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帖木兒博物館前的廣場以及塔什干林蔭道的開闊與明朗皆為這座城市的建築營造出獨特的氣質

二戰結束時,塔什干已經成為了蘇聯的第四大城市,而斯大林也下令在這裡建起了各種新文化機構。其中最宏偉的當數 Alisher Navoi 歌劇院,其設計者是莫斯科建築師 Alexey Shchusev——列寧墓和克格勃總部也是他的作品。這個項目屬於塔什干城市規劃中的一部分,斯大林希望在這裡建起一條條蘇聯古典主義的林蔭大道。歌劇院正好可以形成廣場的一側,廣場上還設有綠樹環繞的精美噴泉。這個設計巧妙地將古典建築與烏茲別克傳統建築中的元素結合在了一起——後者的精美與斯大林時代建築中常見的壓迫感截然不同。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現烏茲別克斯坦歷史博物館 ,即1970年建成的前列寧博物館

斯大林的繼任者赫魯曉夫不但在政治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還批評了斯大林時期的建築風格。在赫魯曉夫的領導下,塔什干呈現出了更加現代的面貌,例如新建的ZUM百貨商店,以及為烏茲別克打造的新總部。不過,這座城市最大規模的一次建設熱潮還在後頭——1966 年 4 月 26 日清晨,塔什干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一般來說,里氏 5.1 級的地震只會被定義在中等強度,官方公佈的死亡人數也只有 15 人。然而,蘇聯當局卻宣稱這是一場重大災難。新上任的蘇聯領袖勃列日涅夫承諾,塔什干將很快得到重建。不管是出於政治原因,還是出於實際需要,在官方報道中,這場地震使多達 30 萬的塔什干市民無家可歸,80% 的城區遭到了毀壞。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從居民住宅到塔什干宗教建築 Teleshayakh Mosque 其立面的花紋繼承著烏茲別克傳統的血脈

勃列日涅夫希望借這個機會重新展現自己的創新思維——因為在冷戰的最後階段,隨著身體的逐漸衰老,他在這方面的聲譽已不復往昔。通過將塔什干打造成蘇聯在亞洲地區的先進城市樣板,他可以向不結盟國家展示另一種誘人的資本主義替代式選擇。與此同時,他還可以通過這些舉措加強烏茲別克人對蘇聯的忠誠,消除宗教對塔什干老城區的影響,而方法就是把大量的神職人員從清真寺中轉移出去。勃列日涅夫的最終目標是整合新舊兩城,使它們成為一個更龐大、更現代化的塔什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俯瞰塔什干,其中塔什干電視塔尤為醒目

於是,塔什干新建了大學、政府區、電視塔、劇院、中央郵局和火車站,還有電影院、體育館和木偶劇院。此外,政府還建造了大量新住房,其中大部分都是以預製混凝板建成的十層建築,裝飾著大型瓷磚壁畫和幾何形遮陽格柵。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建築展現出了各種各樣的風格,除了嚴肅的蘇聯現代主義之外,還有當時那些更加時尚的建築風格——後者顯然是受到了建築類雜誌的影響,因為這些雜誌已經開始刊登某些西方建築師(比如 James Stirling)的作品。除此之外就是取悅大眾的風格,比如塔什干馬戲團和 Chorsu 集市鑲滿瓷磚的圓頂。這一時期最有趣的新建築是由 Andrey Kosinskiy 和 Georgy Grigoryants 設計的公共浴室,看上去像是古典風格的現代版本,很可能是受到了《星球大戰》第一部中沙漠定居地的啟發。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城市花園中展出的一幅畫,描繪的是著名的 Chorsu 集市

今天的塔什干是一個剛剛從數十年的封閉中甦醒的城市。免籤政策為這裡帶來了更多的遊客,政府也比以往更具服務意識,而一定程度上的與世隔絕,恰恰使它沒有受到大眾旅遊的侵蝕。儘管腐敗和體制正在阻礙著一些地區的發展,但這裡仍有綠意盎然的公園、音樂臺、咖啡館和冰激凌店,而這些都在不斷地提醒著人們,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市民生活是多麼純樸簡單。露天市場的人行道上出售著畫工拙樸的油畫、茶具和紅軍紀念物。近期之內,這一切都不太可能改變,但如果塔什干不去學著珍惜歷史留給它的寶貴遺產,那麼終有一日,它也會失去自己的光彩與特色。


這座城市記錄著留存於建築中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