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女人——韓詠華有著怎樣的人生?

(說歷史的女人——第1043期)

說起民國時期的著名大學校長,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北大的蔡元培。但還有一位完全可以跟蔡元培比肩的校長,就是清華的

梅貽琦。如果說,沒有蔡元培就沒有北大的話,那麼,沒有梅貽琦就沒有清華。

蔡元培先生擔任北大校長11年,奠定了北大在中國大學中的崇高地位;同樣,梅貽琦先生任清華大學校長達17年之久,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也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的四大哲人,對中國的大學教育立下了不朽功勳。

但是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往往站著一位女人,你知道梅貽琦先生的夫人,為丈夫的事業付出了多少嗎?她26歲嫁給以後將成為清華校長的丈夫,後又為支持丈夫的事業,她曾擺過地攤,做糕點賣過糕點,在她62歲的時候還到醫院當護工,最後長壽100歲善終,令人欽佩。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她漫長的坎坷的一生。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女人——韓詠華有著怎樣的人生?

(一)假小子10歲進學堂

她叫韓詠華,1893年8月28日生於天津。韓家本是天津豪族,以船運起家。韓家開設的天成號商行,排在“天津八大家”之首,曾養海船99艘,堪稱清代天津的“船王”,其航線自沿海各埠直至朝鮮、日本等地,幾乎壟斷了天津當時的海運業。

韓家除養海船外,還開設銀號、當鋪等產業。但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韓家經營的18家當鋪中有17家慘遭搶掠,使之成為天津八大家中最先衰落的一家。

當韓家祖業凋敝之際,韓詠華的祖父韓蔭棻遷居北京,另立門戶。韓詠華之父韓渤鵬,曾入天津武備學堂,1912年3月,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時任命他為署理山東巡警;之後又任國務總理秘書。

相對於祖上的榮耀,到韓詠華這輩時,韓家有點沒落了。韓詠華兄弟姐妹7人,她排行第五,被稱作“韓五姑”。巧合的是,她後來的丈夫梅貽琦在家族中的大排行也是第五,叫“五哥”

。相對於韓家的沒落,梅家的家境更是窘迫。他的父親梅曾臣是秀才出身,但後來淪為一般職員。

韓家和梅家是世交,他們兩家又都與著名教育家嚴修家是世交。韓詠華兄弟姐妹自小都是在嚴修先生的私塾裡讀書的。

不過開始,女孩子在傳統上是不能讀書的,所以韓詠華在10歲那年,是穿上長袍、坎肩,戴上帽頭,打扮成男孩子的模樣,像假小子一樣上學堂的。

梅家儘管家境貧寒,但梅貽琦的父親還是要緊牙關,讓兒子們讀書,所以他在15歲時,也進了嚴加私塾讀書。

當時嚴修聘請了張伯苓(後來的南開大學校長)當他的私塾老師,所以韓詠華和梅貽琦有幸成為張伯苓的學生。韓詠華第一次見到梅貽琦是在一次上體育課時。

當時女塾和男塾不在一起上課,不過操場是輪流使用的。女生上體育課,要把通向男生院的門關上。當時韓詠華被派去關門,她隔著木格窗子第一次看見梅貽琦那清瘦的身影,自此便印記在心裡。

那時的操場上總有人圍著梅貽琦,向他討教功課,他話不多,但很睿智,帶著一股沉穩的大氣。半年後,嚴氏學堂的男塾遷往南開區,從此二人就分開了。

韓詠華在嚴氏家塾讀了三年書,到13歲時,她在嚴修先生的建議下上了嚴氏幼稚師範。

(二)“五五”結良緣

韓詠華幼師畢業後,本想去金陵女大繼續求學,但遭到父親反對。他說,“你是嚴老培養起來的人,應給嚴老效力。”因此她成了嚴氏幼稚園最年輕的教師。

梅貽琦學業十分優秀,而且父親梅曾臣也十分支持他讀書。於是他在1909年6月,報考首批庚款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以第6名的成績被錄取,成為首批赴美留學生47人中的一名,入美國伍斯特工學院學習電機工程。

1915年春,梅貽琦學成歸國,擔任清華學堂物理教師兼教務長,暫代校務。他出國前,家裡給他定了一門親事;回國後,他看到家裡經濟困難,無力迎娶對方,他便毅然退了這門親事,直到家庭條件稍有緩解,他才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這其間,年輕有為的梅貽琦被人多次提親,但他“概未所動”,因為他早已心有所鍾。

韓詠華和梅貽琦早就互生愛慕了。但兩家雖為世交,二人的結合還是費了番周折。因為此時韓家擺脫暫時的困境後,開始向上走,試圖恢復昔日的榮耀;而梅家卻處在貧寒的低谷之中,未來一切難以預料。

還有就是梅貽琦這人太過沉默寡言,成天啞巴一樣,不說話;並且長得清瘦,不夠氣派。而此時的韓詠華已經出落得跟一朵花一樣,追求者眾。所以當梅貽琦給韓詠華寫信表白時,她的父親比較猶豫,不讓女兒接受他,不給他回信。

於是梅貽琦又給韓詠華的同學寫了信,表達了心中的疑問和真情。同學把信轉給韓詠華,她又讓父親看。不料,父親看完這次的信後竟大為欣賞,“好文章!不錯,不錯,此子可信也!”於是對女兒的未來放心了。

1918年,韓詠華和梅貽琦訂婚。兩人訂婚的消息被韓詠華的一個同學知道了,她急忙跑來對韓詠華說:“梅貽琦可是不愛說話的呀,你受得了?”韓詠華說:“我豁出去了,他愛說不說,能說多少算多少吧。”

1919年6月,26歲的韓詠華和30歲的梅貽琦舉行了婚禮

,兩個老五,“韓五姑”和“五哥”完成了“五五結合”,那麼他們此後的日子會不會“十全十美”呢?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女人——韓詠華有著怎樣的人生?

(三)40多歲的清華大學旁聽生

梅貽琦不僅學識滿腹,而且胸懷大志,面對當時落後的中國,他要施展抱負,大興教育,科學救國。清華給了他平臺,他在這個平臺上如魚得水,建立了中國教育史上的豐功偉業。

1931年10月,42歲的梅貽琦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此時的他,血氣方剛,躊躇滿志。到職後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教學改革。他多次闡述“師資為大學第一要素”等辦學理念,並積極聘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來校執教。

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乃是有大師之謂也。

於是,清華園大師雲集,一度超越了北大。當然梅貽琦也是繼承了胡適先生的辦學宗旨的,就是“導師制”,這也是清華的優秀傳統。在梅貽琦執掌清華之前,清華就曾有過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國學大師。梅貽琦更加大力接納大師級的專家教授來任教。在後來評選出的清華名人堂中,只包含了14位大師,比如朱自清、馮友蘭、華羅庚、楊振寧等,其實遠遠不夠,因為多種原因,像胡適、錢學森、錢鍾書、梁思成、茅以升,以及四大哲人中除陳寅恪外的三人都沒有算進去。

看著丈夫在清華大放異彩,韓詠華終於坐不住了,當一個幼兒教師豈是她的夙願?所以她決定到清華繼續深造。從1933年至1935年,已過40歲的韓詠華,還到清華大學當了旁聽生。

韓詠華在清華學習了陳福田的英語、錢稻孫的日語和金嶽霖的邏輯學等。不過梅貽琦辦學紀律非常嚴格,即便自己的夫人去當旁聽生,也要事先徵求他的意見,也不是她想聽誰的課,就聽誰的課的。後來他的女兒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清華,他愣是沒人讓女兒進去。不過他還是支持夫人韓詠華上進的,所以韓詠華在清華也增長了許多知識。

(四)做糕點賣糕點,擺地攤的校長夫人

可當梅貽琦正有聲有色地帶領清華前行時,他遇到了困境。

1937年,抗戰爆發。北平已呆不下去。於是,清華與北大、南開三校合併,南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梅貽琦任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全面負責大學管理。

在昆明西南聯大時,韓詠華一家七口(她有4個女兒和1個兒子)起初住在花椒巷的簡陋的民房裡,條件很差。

國難當頭,大後方的生活也很艱苦。學生們生活無以為繼,很多學生的營養狀況非常差。梅貽琦憂心如焚,接連向國民政府寫信,請求政府能夠撥付一些資金來補貼學生。

資金申請成功之後,大多數師生都得到了資助,暫時脫離了窘境。但梅貽琦的幾個孩子例外。他把資助的錢財留給更貧困的學生,堅決阻止自己的孩子領取補助金。但他們家孩子多,梅貽琦又為人清廉,梅家一直生活十分清苦,靠他的工資根本養活不了全家。他們經常吃的是白飯拌辣椒偶爾吃頓菠菜豆腐湯已是很奢侈了。

為了支撐家中的生計,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韓詠華站了出來。她不顧校長夫人的體面,放下曾經的千金小姐的架子,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韓詠華自己做糕點,自產自銷。那時她很低調,經常穿著藍布褂子,挎著個小竹籃到處叫賣自己製作的糕點。

當時西南聯大的教授的妻子們在韓詠華的感召下,都開始自力更生,幹活掙錢。比如

吳有訓教授的夫人王立芬就自己繡圍巾,賣給駐紮在昆明的美國盟軍。後來,韓詠華與教務長潘光旦的夫人、袁復禮夫人組成“互助組”,自制這種上海點心,到冠生園食品店寄售。梅貽琦家離冠生園很遠,來回要走一個半小時。韓詠華不捨得穿襪子,光腳穿皮鞋,把腳都磨破了。

教授們到梅校長家議事時,常常受到熱情的招待。當他們圍坐一桌,品嚐著韓詠華親手做的糕點時,深為她的堅韌、樂觀精神所感動,便將這糕點命名為“定勝糕”,意指抗戰一定勝利!從此,“定勝糕”的名字叫響了西南聯大和昆明城。

韓詠華還參了加昆明女青年會活動,活動時,大家輪流備飯。一次要輪到梅家了。可家裡沒錢,韓詠華就到街上擺一個小攤,出售子女們小時候的衣服,和毛線編結物,賣了10元錢來待客。那時候的生活很苦,但她活得很充實。

(五)62歲仍要出去打工的校長夫人

1945年,抗戰勝利後,清華覆校,梅貽琦繼續擔任校長,直到1948年年底。

梅貽琦執掌大陸清華大學17年間,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沒有因為私事花過學校一分錢,更沒有任何徇私舞弊行為。

他在雲南時,西南聯大辦了個附中,當然師資力量雄厚,大家都想把孩子往裡面送。但梅貽琦鐵面無私,一切成績說了算,誰考上誰進。當時的“雲南王”龍雲的兒子落榜後,進不了附中,他十分生氣,要對梅貽琦興師問罪。可當副官回來告訴他說,梅校長的女兒也沒有考上,照樣也沒有進附中時,龍雲無話可說。

到1946年,梅貽琦的小女兒梅祖芬也因幾分之差沒有考上清華,被父親拒之門外,後來只得上了燕京大學。

這些,做為妻子,韓詠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她沒有埋怨丈夫。如果她像一般的女人,給梅貽琦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之類的,梅貽琦說不定會堅持不了原則,那麼他還是梅貽琦嗎?所以,一個男人的成功,與他背後的女人不無關係。

1948年,梅貽琦選擇了離開清華園,離開中國大陸。這不是他不愛國,他當時也是有原因的。

梅貽琦的遠走,是為了保住清華大學的庚子賠款基金。這筆錢當時在美國,數額巨大,它是清華的建校基金。在美國人的要挾之下,梅貽琦不離開大陸是不行的。所以為了保住這筆錢,保住清華的“資本”,梅貽琦忍痛離開了他的清華園,當然也是中國人民的清華。

1949年,梅貽琦前往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會議,然後去了美國。1950年,他任華美協進社常務董事,組織清華大學在美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直到1955年,梅貽琦由美國到臺灣,開始用清華基金會利息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也就是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前身,諾貝爾獎獲得者李遠哲曾在這裡就讀。

梅貽琦又因為一手奠定了臺灣清華的基礎,被稱之為“兩岸清華校長”。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女人——韓詠華有著怎樣的人生?

梅貽琦在美國協進社工作時,小兒子梅祖彥也在美國讀書。當然,韓詠華也隨夫帶著兩個小外孫在美國生活。到後來梅貽琦回臺灣時,韓詠華並沒有跟隨回去,而是繼續留在紐約,當時的她已經62歲,在美國照顧外孫們。

梅貽琦赴臺後,甚至在擔任臺灣清華校長時,生活一如既往的清苦,他薪水微薄,遠不能維持家人的生活開銷,這也是一生倔犟要強的韓詠華堅持留在美國的原因。因為在美國,她可以不必顧及丈夫的面子,為自己,為這個家打工掙錢。

62歲的韓詠華先是在一家衣帽工廠做工;後轉到一家首飾店賣貨;之後,經人介紹到一家醫院做護工;最後又轉到一個盲童學校照料盲童,生活也極其艱難。1959年,清華的一位校友閻振興從美國回到臺灣,曾向朋友談到在美國打工的韓詠華,說:“我曾經探望過梅師母,她生活太苦了。必須得跟梅先生說,設法給師母匯錢,或者接她回臺灣!”他說話時眼中充滿了眼淚。

梅貽琦得知後,十分愧疚,但他自己在臺灣確實薪金微薄,無法匯錢過去,而新竹清華校區的建設正在關鍵時刻,他心力交瘁。更為難的是,梅貽琦住在臺北清華辦事處辦公室裡,他連自己的私人住房都沒有。

(六)葉落歸根,100歲而終

梅貽琦先生一生為了清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大陸如此,在臺灣也是如此。後來他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

1960年6月,梅貽琦患了癌症,要進行手術。6月11日,他處於生命垂危之中。聞訊趕來的胡適、陳雪屏、查良釗等學界要人緊急商談,告知了在美國的韓詠華。韓詠華得到消息後,大驚失色。她終於匆匆收拾行裝飛回臺灣。6月19日,韓詠華與丈夫相見。

執手相看,淚眼。

這是他們分別5年後的第一次重逢。為了生活所迫,在美國拼搏數年的韓詠華,終於在她67歲時,停下了她的“打工”生涯。

7月28日梅貽琦在妻子的關懷中,進行了手術,病情稍有緩和。自此韓詠華在丈夫身邊,悉心照料了他兩年。

1962年5月19日,“兩岸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溘然長逝,享年73歲

梅貽琦故去後,韓詠華移居美國,隨長女梅祖彬和三女梅祖衫居住。1977年她落葉歸根,回到大陸安度晚年,受到鄧穎超的熱情接待。宴請時,特意由天津狗不理的名廚師做了一桌菜。

是的,她是中國人,她是天津人。故鄉人要吃故鄉菜。

韓詠華於1993年8月2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0歲。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女人——韓詠華有著怎樣的人生?

韓詠華一生,跟隨梅貽琦,辛老一生,堅守一生。她因丈夫的清貧而清貧,也因丈夫的勞累而勞累,但她活得很充實,她無怨無悔。

參考資料:《記梅貽琦夫人韓詠華》《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