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人能利人利己吗?

南方妹纸


不能一定说利人利己,但对自己一定是有好处的!下面以几个名人实例说明:

关于宽容的6个经典事例

1、周总理宽容故事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2、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3、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

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我这人善恶分得太明,恐怕难以胜任。齐桓公为了让鲍叔牙当丞相,就把自己宠爱的三个小人赶出了宫门,鲍叔牙才当了丞相。

宽容的智慧:

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

4、《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当时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后顾之忧。有人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足以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诸葛亮考虑得更长远,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为人处世 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叛乱。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宽容的智慧:

诸葛亮七擒孟获,把智慧和宽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方长治久安。

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宽容。

5、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宽大为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地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讲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

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宽容的智慧:

君子坦荡荡。宽容有时候是对别人最大的恩惠,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或者有意的宽容都能够让人得到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6:拿破仑的宽容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宽容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角落里的孤独


宽容的人能利人利己吗?

整体来看,会的。宽容是一个特别好的心态和品格。马克思认为女人最大的美德是温柔,男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吴承恩《西游记》中说: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简单说就是行方便、宽恕人,是一种善意的给予,利人;深层看,宽恕别人,成人之美也是放松或说放过自己,利己。

宽容孩子无意之过,让自己不那么严苛;宽容朋友的无心之言,让自己不那么计较;宽容同事的无奈之举,让自己不那么冷硬;宽容陌生人的无端之行,让自己不那么刻薄。

宽容不是大条,而是知道人有可为,有不可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给别人余地,给自己自由,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不是无原则,而是相信善良的力量,期待人心的向善,“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马克吐温如是说。

那也就是说,我们宽容的是可宽容之人之事,而不是一味地隐忍退让。宽容人事之时,心里是澄明豁达的;而隐忍退让时心里是委屈愤恨的。也就是说宽容是强者的胸怀,退让是弱者的无奈。弥勒佛“大度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那是俯瞰众生的强者气度,慈悲胸怀啊!

所以,宽容利人——给予机会,施加善意;宽容利己——提升境界,和谐身心。“宽”要有“严”相济才平衡。我们对因为疫情送快递迟到的小哥儿宽厚一笑;我们也要对隐瞒疫情害人害己的自私之人大声指责。鲁迅常常“横眉冷对千夫指”,也会“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凛然正气与宽容温厚同在的健全人性。

不过,有人只对自己宽容,却对他人刻薄,这其实不是真正的宽容,而是自私和放纵吧。只有利人又利己的宽容才是真宽容。民间常说“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怎么做到宽容?林则徐的回答还是最好的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言吾文乐吾生


宽容如果是人际交往上应该是利人利己的,但对一些坏人,一些不法分子,应该严厉的,对人有益的事情应该宽松,对人百害无一利的人不应该宽容,不利人利己啊。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就有形形色色的事,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就是连自己也难免会出错。如果别人做错并已经悔过了,就没必要揪着不放,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利人利己的,大度点,没必要斤斤计较。

还是要分清大是大非,对一些侵害人们利益的坏蛋,或者不法分子。假如说路上遇到了坏人,他正在偷别人的东西或者杀人放火,能对他宽容吗?如果他能悔过,并主动承认错误,就可以宽容一点从轻处理,如果都放纵不管,下次他来伤害自己的亲人呢?这也是利人利己吗?

宽容不能对所有的人和事情。也得分开对待,该宽容的就宽容,不能宽容的绝不宽容。因为也许你的宽容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也许只能引起有些变本加厉的伤害。只能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亲爱的炀炀


对呀,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安暖920


宽容的人能利人利己吗?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别开来,就事论事,凡事有底线。不触碰底线,有些事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在不触碰自己底线的情况下,选择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任何人任何事,可以让一个人收获好多好多,比如好的人缘,很多的人脉,更多的与自己同气场的朋友,同时也可以磨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始终以善意和宽容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中种种。在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也有以怨报德之人。你给他帮助,他却处处算计你而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面对类似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要以牙还牙,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既然感动不了他,那就选择敬而远之,各自安好。总而言之,个人有个人的处事方式。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经常以宽容的心态生活。因为我相信,宽容别人,快乐自己。


安心的日子


对不讲道理胡作非为屡警不省者不能宽容,否则伤己损人又害他!对横行霸道恃强凌弱欺善怕恶之恶棍只能还以牙眼使其气焰有所收敛!

但对弱者应有宽容和同情心有能力的话应给予伸援手,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2968186160


宽容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宽容能让人间更美好。聪慧的人都是会宽容他人的,因为宽容他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宽容的人的确是一种人生智慧,宽容大度,不但利人而且利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如何处理,如何对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了。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牙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宽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罢了。两种态度,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你宽容他人了,他人就会宽容你善待你。而你对他人苛刻,他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你。由此看来宽容他人,其实是在宽容自己。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宽容他人,才会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天空。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就是宽容和理解。所以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怨恨只能永远让自己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木子的退休生活


孔老夫子有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故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面对仇怨如果我们还报以恩德,那么别人的恩德我们要拿什么去偿还呢?

所以面对咄咄逼人的欺侮,我们也应该勇敢地反击回去,注意,这里是并不是提倡睚眦必报。人应常怀良善之心,所以也需要以德报德,投桃报李。宽容是好的,但不能不分场合时宜去宽容,有选择地宽容才能达到利人利己的效果,否则只会助长恶人的气焰,让他们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心快哉


宽容的人利人利己没错的。

首先,在家庭方面,我们都是亲人,亲情无所不在,倘若不事事处处怀着一颗宽容之心,那么这个家庭也就谈不上和谐,家和万事兴也就仅仅是一句空话,没有实际意义可言。很多时候亲人之间不是单纯的讲道理,宽容包容才是根本所在。

其次,家庭以外的环境,很多情况下能做到宽容更是不容易,同事之间不好斤斤计较,不然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其尴尬,工作环境不和谐会影响到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到回家以后的家庭气氛。朋友之间更要宽容以待,不然怎么能互相帮助,友谊长存呢!陌生人之间多一点谦让世界会变得很美好。





欢乐园之家


宽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美国学者房龙,专门写过一本《宽容》。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读了几篇文章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还与宽容与智慧、见识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