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買哪個品牌好?

來找皮卡皮


做為一個從事建築行業20幾年的老兵,我說說個人看法。建築行業品牌只是一個代名詞,項目的管理良莠不齊,項目的監理公司有的是第三方,有的是甲方、施工、監理一家人。碰到搶工期,3.4天一層。出現質量問題不少,有的是供貨商產品出問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買房是大事,一個城市有好多房企,民企佔絕大部分,大品牌有恆大,碧桂園,萬科……跟據地理位置及個人的居住環境需求,後期的物業管理,小孩的讀書方面去綜合考慮。我個人不考慮品牌,如果你要考慮品牌,建議你買名氣最大那個。


土木工程阿豪


國企品牌(含國有控股)有:萬科,保利,中海,華潤,招商,綠地,綠城,中交,中鐵,中建,中冶,中糧,平安,金茂,華僑城,葛洲壩,上海建工,五礦,北京建工……

這些是規模和品牌靠前的,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國企。

民營品牌:恆大,碧桂園,新城,龍湖,萬達,金地,世茂,融創,榮盛,陽光城,旭輝,正榮,融信,蘇寧,中南,金科,華夏幸福,雅居樂,佳兆業,遠洋,祥生,濱江,中梁,奧園,九龍倉,香港置地,新鴻基,金輝,泰禾,富力,中駿,藍光,美的,新希望,首開,首創,弘陽,朗詩,銀城,紅星,仁恆……

只列舉了排名前60的房企和個別高端品牌。

以上這麼品牌中,有些規模做的很大,品質卻一般,比如恆大,碧桂園;有些規模不大,卻打造精品,比如:仁恆,銀城,朗詩,泰禾;也有些規模大品質也高的,比如:萬科,中海,綠城,金茂,華僑城,葛洲壩,五礦,龍湖,旭輝。

這裡面仁恆,萬科,中海,綠城,龍湖被稱為全國性品牌品質地產五強👍


大貓知行天下


國企品牌(含國有控股)有:萬科,保利,中海,華潤,招商,綠地,綠城,中交,中鐵,中建,中冶,中糧,平安,金茂,華僑城,葛洲壩,上海建工,五礦,北京建工……

這些是規模和品牌靠前的,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國企。

民營品牌:恆大,碧桂園,新城,龍湖,萬達,金地,世茂,融創,榮盛,陽光城,旭輝,正榮,融信,蘇寧,中南,金科,華夏幸福,雅居樂,佳兆業,遠洋,祥生,濱江,中梁,奧園,九龍倉,香港置地,新鴻基,金輝,泰禾,富力,中駿,藍光,美的,新希望,首開,首創,弘陽,朗詩,銀城,紅星,仁恆……

只列舉了排名前60的房企和個別高端品牌。

以上這麼品牌中,有些規模做的很大,品質卻一般,比如恆大,碧桂園;有些規模不大,卻打造精品,比如:仁恆,銀城,朗詩,泰禾;也有些規模大品質也高的,比如:萬科,中海,綠城,金茂,華僑城,葛洲壩,五礦,龍湖,旭輝。

這裡面仁恆,萬科,中海,綠城,龍湖被稱為全國性品牌品質地產五強👍


中向新房肖經理


首先買房子不要太看重品牌,只要不買一些小開發商的就可以,我幫你分析一下買房的經驗吧,

1、那就是地段,其實所有的品牌的質量基本大同小異,所謂的品牌差異,無非是差在了物業管理上了(個人意見)。記得有個專家說:買房子的重點,就是地段,地段 地段!

2、然後那就是學區(當然不知道你是哪個年齡段,不知道需要,如果兒子不用了,孫子也得用呀)戶型一定要選戶型方正的,南北通透的,最好不是房山,如果是房山那就建議東房山,交通是否便利(公交地鐵呀)醫院,銀行,以及其他的配套也都是很重要的。

3、在然後那就是房子的綠化率、容積率、出房率,這些東西也是不容忽略的,

當然上邊的所以條件都對比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聯繫你選一些比較大的開發商,大的開發商,首先會靠譜一些,如果現房還好,如果是期房子怕小開發商賣房子時候承諾沒法兌現,還有就是選擇大開發商,還得看看是那個物業公司,物業對於房子保值也是很重要的,這些都是個人意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A張忠雨


簡單給您介紹一下吧。

中國著名的房地產開發商有:

萬科地產VANKE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萬達WANDA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恆大地產   (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綠地地產   (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保利地產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地產   (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

碧桂園GARDEN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華潤置地   (華潤置地有限公司)

龍湖地產   (龍湖地產有限公司)

富力地產   (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房地產開發商排名:

萬科地產。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股票十大品牌,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最受客戶、最受投資者、最受員工、最受合作伙伴歡迎,最受社會尊重的企業,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業,亞洲最優50大上市公司

保利地產。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中國知名(著名)股票品牌,房地產行業領導品牌,中國房地產最具價值品牌之一,中國保利集團控股的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企業,最具競爭力地產上市公司之一

恆大地產。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中國品牌開發商,中國房地產業領先企業,中國房地產項目品牌,中國標準化運營的精品地產領導者,集房地產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物業管理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房地產綜合企業

中海地產。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跨地域、具有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的名副其實的全國性地產品牌,中國最大建築聯合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首開中資企業以香港本地業務資產直接上市之先河

綠地地產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國家保護商標,世界企業500強,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集團,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房地產龍頭企業之一,開發規模、產品類型、品質品牌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龍湖地產。龍湖地產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國家保護商標,行業知名品牌,極具規模與竟爭實力房地產企業,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公司,集地產開發、商業運營和物業服務與一體的專業大型地產公司

綠城地產。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十大房地產品牌,中國房地產公司品牌價值TOP10,中國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TOP10,國家保護商標,國內知名的房地產企業之一,AA*信用單位,香港上市公司——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華潤置地。華潤置地有限公司(HK 1109),房地產十大品牌,華潤集團旗下的地產業務旗艦,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型地產開發商之一,香港藍籌股之一,國內領先的高端房地產發展商,中國地產十五年著名企業

金地地產。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國家保護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上市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國家一級資質單位,中國建設系統企業信譽AAA單位,國內最早涉足金融業務的房地產企業之一,中國發展最快的房地產企業之一

富力地產。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十大品牌,中國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競爭力企業,首家被納入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內地房地產企業,集房地產設計、開發、工程監理、銷售、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等業務為一體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房地產企業之一。



濟南房產一線


買房和買手機一樣,不同的手機品牌有不同的系列不同型號不同定位,下面帶大家瞭解各品牌房地產商旗下的產品定位,供大家參考。

02

中國住宅明星產品系榜單發佈

03

測評體系及解讀

本次測評工作及成果是由克而瑞研究中心與築想科技合作,結合了雙方房地產行業和建築領域的專家意見後,共同設計確定的。數據來源主要有統計局公開數據、房企公開資料、調研數據以及公開媒體信息等。

關於本次測評指標體系的建立,先從系統性地分析“作品”、“產品”、“好賣的產品”、“賣得好的產品”以及“產品力”、“產品系”入手,通過理清概念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梳理關鍵測評指標,逐步構建起了目前行業內相對完善的“產品力”評測模型體系。

企業產品力概念解讀

首先,作品是“創作”+“成果”:具體地說,“作品”是智力創作成果,它強調的是“創作”與“成果”,評價作品“成就”的高低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如對建築作品的評價,有較成熟的評價機構和獎項,如中國建築學會的“建築設計獎”等。

其次,產品是“製造”+“結果”:“產品”是製造的結果,能夠供給市場,更緊扣消費者的需求。它強調的是“製造”與“結果”。其中,產品“製造”屬性的評價,如建築領域,有建設部的“魯班獎”等;而對產品“結果”屬性的評價,我們可以通過“好賣的產品”和“賣得好的產品”兩個方向進行評測。“好賣的產品”是指適銷對路的產品,評價的指標就是銷售去化率快,市場佔有率高,以及市場跨度大等。而“賣得好的產品”不僅是適銷對路的產品,更是指給企業帶來利潤高的產品,評價指標就是溢價率、利潤率和利潤貢獻率等。

最後,產品力是企業綜合能力:我們認為,在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其企業的“產品力”,是和其作為“作品”伊始的創新能力、高質量“產品”的組織建造能力以及“產品”的銷售能力密不可分的。房企在發展中,無論是尋找市場空白,嘗試創作新的“作品”,還是以服務價值、創造企業自身的產品需求特質與生存空間,目的就是在避免產品同質化與滿足客戶需求,擁有“好賣的產品”和“賣得好的產品”。而這種作為企業產品的綜合市場競爭能力的“產品力”,還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企業分析宏觀與市場政策、挖掘消費者需求、構建自身產品的戰略洞察能力;打造產品供應鏈體系、控制各種風險的整合與管理能力等。因而,在政策調控和市場降溫的今天,在運營戰略、資金管控、銷售去化等方面,對房企的產品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企產品系概念解讀

從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在企業產品力打造方面,無論是追求規模、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還是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今天,以提升“產品力”為目的的產品系戰略規劃與升級、產品系標準化建設,都是成功企業的首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百強房企中有近九成的房企都有自身標準化的產品體系。雖然成熟度和各自的定位差異化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產品力作為房企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系及標準化體系的打造,目前已發展成為房企內部貫穿開發全過程的重要工具,覆蓋了投資開發、工程設計、成本核算、營銷策劃等多個維度。以信息化、產業化、科技化、精細化為導向的數據應用與管理平臺的建設,更是被很多企業所接受。

產品系是“標準”+“理念”的結合。在供不應求的市場快速成長期,地產行業的“產品系”是指:一個企業“在適合的時間、在適合的地點、為適合的人提供適合的居住及相適應的生活服務的一組相關標準化產品”,其目的是為了企業能夠生產更多“賣得好”的產品,實現企業最大的利潤目標,強調的是“標準”+“產品”。作為這期間產品系模式往往是企業成熟的“標準化產品”被快速“複製”的生產模式。產品的土地屬性和客戶屬性被作為複製決策的標籤和分類工具。

隨著企業“產品信息反饋”及“產品管理”機制逐步成熟,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特別是在市場供大於求的成熟期,以“標準項目”為模板的“標準”+“產品”的項目複製模式因其操作的僵化,被“標準模塊”+“品牌理念”所取代。以品牌“理念”為引領、以區域“標準”產品庫為基礎、靈活模塊組合與配置的標準化產品管理模式,讓規模房企眾多管理者在繁重的供應鏈管理決策過程中,集團層級之間、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項目決策越來越精準,資本運營管理越來越高效。

這期間“產品系”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企業為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而確定的、為特定消費能力的人所提供的、具有特定城市價值空間的、由系統化和標準化產品所構建的生活或服務理念”,強調的是“生活”和“理念”。

目前,規模房企在產品系規劃與分類中還有初期“戶型分類”、“土地分類”、“風格分類”“剛需、改善分類”的影子,但以“理念”為標籤的“產品能級”分類法已經成為一基礎概念被廣泛認可。這也是我們此次評測選擇該分類方法的主要原因。

關於產品系檔次的劃分,我們主要參考產品系所屬項目的總價比值、均價比值和均價絕對值等三個指標。我們梳理了各規模房企現有的產品系劃分,並調取其在2018年的項目銷售數據,以及所在城市的平均銷售數據(城市平均套均總價和城市平均銷售均價),再通過計算各房企產品系的總價比值與均價比值的加權值,以均價絕對值為參考,劃分出“頂級豪宅”、“輕奢精品”、“品質美宅”三大產品系的分類。

測評指標體系

《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榜單》共分為四個一級指標,從四個角度對企業及其“產品系”在“作品”和“產品”兩個維度進行評價,與上文闡述的產品力定義完全呼應。這也印證了本次測評結果的客觀、公允和全面。

而《中國住宅明星產品系-產品力榜單》評測指標體系基本延續了企業產品力評測原則與指標體系,但工作重點放在了 “產品系市場跨度” “產品系開發規模” “產品系溢價能力” “產品系特色性”等四大方面。本次產品系測評工作,我們結合市場上產品系的整體特徵,我們將市場上各房企的產品系按“頂級豪宅”、“輕奢精品”與“品質美宅”分成三大類。對於產品系檔次類型的劃分,我們採用了總價比值、均價比值和均價絕對值進行綜合劃分。

具體模型如下表:

數據來源: CRIC、統計局公開數據、房企公開資料、調研數據以及公開媒體信息等

04

市場特徵解讀

城市市場特徵

本次房企產品力的分析測評工作中,我們收集並分析了2015-2018年至今重點監測城市所有在售項目的銷售數據。數據分類中,我們從項目套均總價和項目銷售均價兩方面,綜合評估了不同能級城市中,單項目與所在城市平均水平的比值分佈,最終劃分為豪宅、高端、中端三大產品定位(總價比值>1.2或均價比值>1.2為高端;總價比值>2或均價比值>2為豪宅)。

在此分類的基礎上通過對數據的對比研究,我們總結了不同能級城市市場、市場表現突出房企的特徵及產品分佈,以及市場上產品整體表現的發展趨勢。

一線城市:受政策影響,紡錘形中間部分呈膨脹現象。從成交金額的基本數據結構看,一線城市豪宅、高端、中端產品的分佈結構呈現3:4:3的格局。伴隨著豪宅和中端產品的逐步縮量,高端產品在逐步放量。應該說這是未來一線城市商品房市場發展的趨勢:城市明確建設用地界線,施行長期的“建設用地零增長政策”,未來會出現“基礎保障性住宅”由政府主導國有開發企業共同推進的格局,而由“改造”帶動的新建商品房市場,產品將會更多地呈現“消費升級”的態勢,即所謂的由“舊改”推高的土地價格,讓“高端”產品比例會維持較高的比例。

2016年至2018年一線城市豪宅產品成交金額佔比受政策影響降幅明顯,達11.4個百分點;而高端產品的增幅相對較大,達14.4個百分點。未來隨著長效政策的落地,城市更新模式的逐步成熟,這種中間膨脹的形態會重新迴歸常態。

二線城市:水滴形結構。二線城市的產品結構呈現2:5:3的水滴形格局。市場豪宅產品整體佔比受政策影響,2017年有小幅回落後基本維持在為17%左右。但高端產品增長幅度較大,從2015年的36.6%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48.2%。由於二線城市豪宅消費人群有限,加之市場的觀望情緒,與高端產品的熱賣相比,今年以來豪宅產品去化率表現並不理想。

未來隨著二線城市逐步進入“城市建設用地零增長時代”,二線城市的產品分佈或將在一段時間內更趨向一線城市的結構:豪宅產品比例逐步擴大、中端產品佔比逐步縮小。

三四線城市:“長高”的金字塔形。從成交金額看,三四線城市產品結構呈現1:4:5的金字塔型,豪宅產品佔比僅6.4%。隨著未來市場成熟度的發展,城市價差將進一步拉開,底端寬大的金字塔型將進一步向火箭型進化。隨著產品升級在三四線城市的加強,市場對於品牌房企的“好產品”、“好服務”也會表現出更多的接受和認可。

房企產品特徵

利潤型:盈利能力較強的房企仍然倚靠豪宅產品。我們選取了上市房企中2018年中期盈利能力較強的7家房企,包含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招商蛇口、龍光集團、合景泰富、中駿集團。綜合這些房企近年來在不同能級城市產品定位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我們發現這些盈利能力較強房企的產品在一二線城市的豪宅市場佔比不低。且在一二線城市市場,這些房企在豪宅、高端、中端三類產品的結構上呈現2:5:3的紡錘形,分佈合理。

我們認為,未來該類房企仍然會以一二線城市高端、豪宅市場為主。而隨著三四線城市的逐步成熟,即便有機會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也將會以佔領當地的豪宅產品為主。

速度型:三四線城市剛性需求推動部分企業銷售快速增長。我們選取了目前TOP50房企中2016年至2018年銷售增長較快的5家房企,包含中梁地產、藍光發展、祥生地產、美的置業、新力地產。綜合這些房企近年來在不同能級城市產品定位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我們發現快增長的企業在佈局上,以三四線城市的中端為主、高端為輔,較少進入一二線城市。且在三四線城市場,這些房企2018年中端、高端定位產品的成交面積佔到了總量的近7成。

兼顧型:除了上述兩類房企之外,傳統大型房企如萬科、保利兼顧了較高的盈利水平和業績增長,且開發項目在三大產品定位的分佈更加均衡。從2018年不同定位產品的成交面積結構來看,這部分房企的豪宅產品佔比顯著高於速度型房企、低於利潤型房企。同時,中端產品的佔比也介於利潤型房企和高增長速度型房企之間。

戶型面積特徵

通過分析近年來市場產品整體發展趨勢和現狀,我們得到了以下三類特徵:

第一,近年來城市項目戶型面積趨同,極端面積段項目比例減少。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項目分佈的邊界(圖中相交(0,0)點的兩紅線及底邊)整體收縮、變狹窄:扇形夾角逐步變小、底邊高度變小。它直接反映了:①(0,0)出發的45°線與夾角上邊(大於45°夾角的邊線)範圍變小,意味著城市“相對平均套型面積”的小戶型項目佔比減少;②(0,0)出發的45°線與夾角下邊(小於45°夾角的邊線)範圍變小,意味著城市“相對平均套型面積”的大戶型項目佔比變小;③扇形底邊向(0,0)點收縮,即城市項目頂級項目能級收縮。顯示城市項目的面積變化區間變小,為城市各能級產品面積越來越趨同。

第二,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16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產品減少。通過對52個重點監測城市商品住宅分面積段成交的分析,我們發現,在整體的項目面積段向100-140平方米集中的同時,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以及16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產品也在相應減少。其中,在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產品中,各面積段的佔比自2016年以來都在逐年降低,合計從2016年的近30%減少到2018年1-9月的22.4%。16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產品各面積段的佔比也表現出了相同的趨勢。

第三,二房和三房戶型面積小型化趨勢明顯。對於二房戶型的產品而言,其在一二線城市面積有小型化、緊湊化的趨勢。如在一線城市,80-90平方米麵積段戶型的佔比有所提高。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需求則更偏好大型化、舒適化。2016年至今90-100、100-120以及120平方米以上面積段戶型的成交套數佔比都在不斷提升。

而對於三房戶型的產品而言,近年來面積段小型化的趨勢則在各能級城市表現地更為全面。如在2016年至目前,各能級城市100-120平方米麵積段戶型的三房產品成交套數佔比都在提升。而120-140、140-160、160-180以及180平方米以上面積段戶型的三方產品成交套數佔比都在逐年下降。

最後,我們認為近年來房企項目整體戶型面積段趨同、二房三房戶型面積小型化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大市場誘因。

首先,消費降級的趨勢帶來了顯著的消費能力約束,二房、三房戶型的面積段趨於小型化。由貸款政策收緊和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去槓桿引發了購買力的下降,進而導致開發商在產品設計上有將二三房產品戶型減小、控制總價的趨勢。

其次,隨著70/90政策的退出,由於小戶型產品單方成本大於大戶型產品,近年來小戶型項目佔比減少。特別是在目前高地價的地區,小戶型產品在銷售效率、產品配置投入方面的劣勢凸顯。對於追求投資回報率的開發企業而言,對小戶型產品的整體開發意願不強烈。

而從消費需求來看,近年來政策調控下受限購、限售嚴格的影響,市場對小戶型項目的投資性需求和過渡性需求逐漸減少。新房買家多以“原有住房”置換的形式參與到購房活動之中,需求的產品主要集中在“空間改善類”和“環境改善類”的中高檔改善型產品。將來隨著短期行政性調控政策的退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出臺,小戶型產品需求反彈的空間不大。

同時,近年來各城市整體市場中,大戶型產品項目的比例也在逐年減少。因高端客戶多為多次置業,受限購、限售政策影響較大。且在目前政府對市場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很多高端客戶也抱有較強的觀望情緒。受上述市場需求影響,開發商對非主流戶型的整體開發意願不強烈。

05

發展趨勢展望

市場發展趨勢

1、一線城市:低總價剛需類為主導,新房市場滿足“改善人群”需求

在一線城市,城市整體規劃逐漸導向“城市建設用地零增長”的中長期趨勢,城市建設將會以存量用地精細開發和多業態陳舊項目改造為主。住宅新房建設難度大、投資大,且市場格局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維持平穩下行的態勢。因此,一線城市將以低總價剛需類住宅為主導,這類住宅將由三個市場供給所承擔:一是二手存量房市場;二是政府主導推進的、以滿足重點社會保障群體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三是各種類型的長租公寓。而新房市場將以滿足城市“改善人群”需求為主,並以空間改善和地域改善為主要的中高總價類產品。

2、二線城市:中長期新房市場以中高總價改善類產品為主

對於二線城市中長期預期,我們認為未來會步一線城市後塵。即新房市場形成以中高總價改善類產品為主的市場。短期由於二線市場土地供應量較大,且由政策引導下的觀望情緒等,二線城市將暫時放緩中高總價改善類產品的市場比重。但中長期來看,市場表現仍以中端優質產品為主。未來產品市場變化的分水嶺很有可能取決於該城市何時推出“建設土地零增長”規劃政策並嚴格執行。

3、三四線城市:短期低總價產品比重維持高位,高總價產品達10%左右

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短期內低總價能級產品比重仍會維持高位;高總價產品將因品牌企業的進入而比重有所提高,但由於單一市場高總價客戶人群有限,最終比重將仍然維持在10%左右。就中長期市場前景而言,中高總價產品大幅提升是可以預期的,這也將是品牌規模性房企提升產品力的重點方向。這一趨勢要得以良性發展,前提是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管理逐步規範。

產品發展趨勢

1、各產品能級:中高端改善類產品是未來市場主流佔比

在各產品能級方面,中長期來看,中高端改善類產品將是未來市場產品的主流。但短期內,各級城市高總價類產品消費近幾年都將因限貸等政策而受到明顯抑制。於此相對的是,在新房市場低能級剛需類產品將由主流產品地位逐步退位,這部分需求絕大部分都是基本住房需求,也正是政府基本住房保障政策所覆蓋的主要人群。因此,這部分剛性需求將逐漸被二手存量市場、政府保障性住房及“長租公寓”所滿足。

2、產品戶型面積及結構:集中在二、三房90-120平米產品

在產品戶型面積及結構方面來看,未來主流產品的戶型面積及戶型結構將更趨穩定,90-120平米的二房及三房產品會在市場中持續佔有較大比重,市場六大類戶型產品標準化程度(二房和三房分別對應“緊湊”,“舒適”和“豪華”,共六大類)會逐步提高,最終實現住宅產品定型化、裝配化及產業化的最終行業現代化目標,這也是未來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必然方向。

3、產品科技化:圍繞“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適性”重點創新

產品科技化是住宅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產品的硬件和軟件都需要科技含量的提升。科技化從技術角度來說,主要表現在被動式住宅、綠色建築、科技住宅和智能家居四方面。隨著人們對居住質量的再定位,該領域將是未來住宅產品圍繞“產品便利性”、“產品安全性”以及“產品舒適性”的重點創新領域。隨著西方城市改造經驗的引入以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推廣普及,該領域將成為整個房地產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4、產品精細化:未來高能級產品的必然選擇

在西方發達國家,住宅產品精細化是固有的屬性,精細化程度在政策、規範、產業等各個環節都領先於國內水平。而在國內,產品精細化也將是未來市場高能級住宅產品的必然選擇。產品精細化主要體現在主體結構裝配式技術和戶內精裝修裝配式技術等方面。隨著高能級產品比重的加大,中國住宅建築業“粗糙”的歷史印記將會被“精工細活”的品質產品所取代。同時,這又將為未來行業提供新的就業增長點。

5、精裝決策生產一體化:未來幾年的產業化融合趨勢

目前,全國已有多個省市相繼頒發住宅全裝修政策,國家對成品房的推進力度前所未有。“拎包入住”也日漸獲得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精裝房”優勢盡顯,市場潛力巨大。其中,房企如何更好的打通批量精裝從設計、成本、採購、工程等各個環節的決策生產閉環,是贏得此次產業級機遇的重要手段,也是未來幾年的產業化融合趨勢。通過批量精裝“四位一體”的決策生產,一方面可促使房企內部各職能部門信息數據的高度整合,打破溝通壁壘,縮短決策週期,另一方面可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做客戶最滿意的產品。

企業發展趨勢

1、降維攻擊:品牌房企產品系降維擴張趨勢突出

各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縮減,競爭激烈,加上由限貸、限購等長效政策導致的消費限制因素,很多產品品質優秀的品牌房企,將原本主打一二線城市市場的產品系轉移到三四線城市市場。這類產品在品質上能夠更加契合購房品質需求不斷上升的三四線城市市場,迎合了一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中高端需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三四線城市缺乏中高端品牌產品,且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也促進了品牌房企的“降維”擴張。

2、管理賦能:鞏固高週轉能力,聚焦精細化管理

如何藉助信息化更好的為管理賦能,已成為各大企業不可逃避的話題,過去項目的人制化管控方式已無法適應當今高速變化的市場環境。通過對現有管理節點的梳理與管理方式的規範,在建築建設全過程中利用機制化管控的處理形式,從而更專注於項目管理本身。在各階段項目數據資料實時記錄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計劃優化、糾偏,讓開發流程成變成一條有序的生產流水線,風險可控制、檔案可協同、歷史可追溯,更好的鞏固高週轉能力,實現項目全週期精細化管理。

3、雙化融合:打造產品戰略、標準、落地生產閉環

房地產行業集中度的明顯上升,推動大量房企對產品標準的打造邁上新的臺階。一方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打造產品品牌形象成為企業關注的核心。品牌落地到產品中,形成產品銷售和產品開發的互動成為重點。其次,房企“標準化”投入已從設計標準研發升級到產品線標準研發,部分優秀房企更進一步的將產品線體系建設確定為“標準化”的工作目標,全體系產品共同發力。另一方面,面對企業提速和擴張,“信息化”成為解決企業“標準化”應用和產品品質、成本管控難點的唯一答案。採用“信息化”平臺應用“標準化”,可以實現企業對產品落地閉環的要求,並藉助“信息化”不斷迭代提升。通過“標準化”“信息化”的融合實現產品品牌戰略的落地,可為房企在產品定位、決策、設計、生產、採購和銷售服務等多維度提供支撐依據,是房企未來快速、穩健發展必不可少的助力。

4、數字經濟:數據驅動決策科學化、生產一體化

目前地產行業整體信息化程度尚可,但是數據集成化、信息化以及數據再加工的程度相對於其他行業較低,企業內部各業務部門涉及到的數據、企業內多個項目及項目各階段數據的利用均缺乏打通整合、多維分析,沒有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構建基於業務和數據集成化管理的建築行業大數據智能決策服務平臺,在產業數據標準化、信息化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驅動決策科學化、生產一體化,做到從用戶到產品、再到製造整個流程的數字應用,真正實現對房企所有生產要素和運營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對生產和經營環節進行精準預測、優化佈局、精細化運營、實時反饋並進行修正,形成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閉環,突破產業增長的既有模式和邊界。

5、產業融合:採購前置,設計先行,產業融合出效益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趨同的房企產品,如何在產品力打造上推陳出新,對房企的產品開發流程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房企開發產品的過程中,通過“採購前置、設計先行”的方式,同步提升設計與採購部門的把控力,從而更有力地控制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具體來說,通過設計和採購部門先期設立符合產品定位的部品部件標準,從源頭上對產品檔次、質量、成本、週期等關鍵要素進行把控,形成推動項目發展的明晰準則,提升設計、招標、採購、施工過程中的效率,減少無效溝通和錯誤率。同時相關標準的設立也有利於提升供應商和施工方的配合度,達到多部門多產業相融合的互贏效果。











樓市信息


房地產100強

其中綜合實力前十名單

恆大集團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

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

華潤置地有限公司

一:大品牌開發商實力強

大品牌開發商實力雄厚,從材料上來說,大品牌開發商使用好材料的可能性更高,從設計上來說,大品牌開發商更有能力和資金在商業配套、景觀設計等方面投入開發。

二:大品牌開發商風險小

賣房子不是一錘子買賣,相比於小開發商,大品牌的開發商更注重口碑和聲譽,他們證件齊全,收房放心,爛尾的可能性也小。

三:大品牌開發商物業好

真正的精緻生活居所不僅在於硬件設施的完美與奢華,更在於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務。大品牌房企更加註重後期管理和服務,物業質量較高。






大灣區珠海樓市晏梓


現在的品牌房企很多,只要是全國性品牌房企基本上均不會出現法律上和產權上的糾紛。

更多需要關注的是房屋質量、社區環境、物業服務。

個人推薦三家地產企業:

萬科:老牌一線房企,規模上一直處在前三之列。走勢主要在綜合能力上,萬科是國內住宅地產做的最專業的。工程質量有保證,物業服務應該是全國做的最用心的。

中海:央企。優勢在於工程質量和成本控制。

龍湖:據傳背景很深,優勢在社區環境、綠化景觀、物業服務。


地產經濟觀察


在中國買房子是件大事,很多人一生花光了所有的積蓄就是為了買套房子,第一次買房出於慎重考慮,往往會選擇品牌/大牌開發商,因為房產品牌代表著各方面的質量,品牌開發商的房子不僅不用擔心開發過程中出現的資金鍊斷裂而造成的爛尾樓的情況,而且往往在地段、配套、物業等方面有著很大優勢。

一、品牌優勢

房屋質量

品牌開發商建房的材料都是指定品牌,建築材料以及裝修材料等多是國內或國 際大品牌,承建商和施工單位也都具有一定資質,比較有實力,所以質量肯定是比一般的開發商要好的。

2.配套設施更完善

大品牌開發商通常開發的社區規模較大,這樣能更合理的規劃小區配套設施,更加有實力為置業者提供完善 的交通、商業、休閒配套服務。

具備更高升值潛力

3.升值價值

大品牌的開發商不僅能帶來優秀的作品,還能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其配套服務和設備也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比如大型購物廣場對人口的吸附力和對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十分有利,高資質的物業服務,也會對房屋的保值增值和二次出售帶來極大的溢價空間。




戶方女又先生


首選萬科,房子的品質和物業服務都是在國內最一流的。

或者融創出名的品質豪宅,泰禾有名的中式院墅等等。保利,恆大,碧桂園,象嶼,華潤,世茂等等開發商都不錯。

看你想買什麼樣的房子,正常住宅我推薦萬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