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腎病科告訴你-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

“腎炎”顧名思義就是腎臟發生了炎症反應,但是它和其他臟器的炎症是不同的,比如說肺炎,腸炎等是細菌和病源微生物直接損傷組織器官,導致的局部炎症反應。腎因腎小體受到損害出現浮腫、高血壓、蛋白尿等現象,是腎臟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接下來是華科腎病科的介紹。

慢性腎炎要不要補充蛋白?

慢性腎炎的臨床特徵之一就是患者尿中有蛋白流失,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若進行尿蛋白定量實驗,可準確地測出患者每天從尿中失去蛋白的數量。特別是腎病綜合徵患者,由於大量的蛋白從尿中流失,往往會誘發低蛋白血癥和嚴重的水腫。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往往會求助於食補,即進食大量的高蛋白食物,以求補充尿蛋白的流失。

華科腎病科告訴你-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

另一種飲食調理方法恰恰相反,可稱之為“丟蛋白,忌蛋白”,即當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時,不但不能多吃高蛋白食物,而且還要反其道而行之,嚴格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採用“丟蛋白,忌蛋白”的飲食調理方法,對於控制尿蛋白的流失有明顯的效果,因此,這種飲食調理方法對於慢性腎病的臨床治療有積極意義。國內外相關動物實驗報告表明:低蛋白飲食有助於減少實驗動物尿蛋白的流失。

同樣是蛋白從尿中流失,為什麼採用補蛋白和忌蛋白的方法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我們知道,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小球基底膜將人體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濾出而形成原尿,血液中的蛋白是大分子物質,正常情況下是不能通過腎小球基底膜進入尿中的。慢性腎炎時,腎小球基底膜上的間隙增大,通透性增加,才使大分子蛋白得以通過基底膜漏入尿中而形成蛋白尿。當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時,血液中游離蛋白濃度增加,單位時間內經過腎小球基底膜漏出的蛋白隨之增加,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增加,從而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加劇了蛋白從尿中流失。同時,蛋白尿又是腎功能受損的一個標誌,而大量蛋白質在體內代謝的產物不易排出,嚴重時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反之,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血中游離蛋白的濃度降低,單位時間內流過腎小球的蛋白隨之減少,代謝廢物減少,這就減輕了腎臟的負擔,尿蛋白也就會減少了。

慢性腎病患者的腎臟好比一把漏底了的水壺,用添水的方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添得多,漏得多。正確的方法是先把壺中的水倒掉,把壺底焊嚴實,再去添水就不會漏了。同樣的道理,低蛋白飲食可有效地減輕腎臟負擔,為慢性腎病的治療創造條件,治療效果就會更好更快。

保護腎臟的6個關鍵

1)積極根治慢性感染病灶,特別是慢性等,必要時手術根除感染灶。

2)防治鏈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膿皮病等。在發生上述疾病時,要檢查尿液,瞭解有無腎炎症狀的加重,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密切隨訪。

3)避免應用損害腎臟的藥物,如磺胺、氨基糖苷類等。不管看什麼病,每次都要告訴醫師,過去有腎炎病史,提請醫生用藥注意。

4)避免受寒受溼:寒冷能引起腎動脈痙攣,加重腎缺血,影響腎炎恢復。潮溼有利於溶血性鏈球菌生長繁殖,易於感染。因而儘可能做到室內溫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穿衣適當,避免受溼。

華科腎病科告訴你-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

5)加強體制鍛鍊,增強體制。注意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勞逸結合,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

6)限制鈉鹽攝入,營養合理,勿攝入過多的葷菜,以清淡蔬菜為主。防止、嘔吐及應用過多利尿劑而使電解質繚亂。人體保養的好壞與延長壽命有直接關係,因此做好腎臟的保養對防止腎功能惡化有很重要的意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分享,收藏起來

本人收集了很多偏方驗方和養生小知識,是為了我學習的方便,也給大家增加治病的手段和信心,但是不可能給你保證什麼,因為每人的身體狀況經常會差異很大,藥物質量也是優劣不一,用藥者必須要因人而異,靈活運用,一切後果自負。

【你的分享是我的動力謝謝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