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聊城英烈譜」徐翼:人民表率 黨軍楷模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偉

「壯麗70年 聊城英烈譜」徐翼:人民表率 黨軍楷模

  70多年來,抗日英雄徐翼奮力抗戰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一直在魯西大地上廣為流傳。

  徐翼,原名徐宏仁,祖籍江蘇吳縣,1917年生於遼寧輯安。其父和舅父均為東北軍軍官,父親在從事抗日活動中被捕而病死獄中,舅父在對日作戰中犧牲。徐翼目睹日軍給國家、民族、家庭帶來的不幸和災難後,憤然參加抗日“民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徐翼即辭別慈母和新婚妻子,奔赴魯西北抗日戰場。1938年11月,範築先抗戰殉國,聊城形勢嚴峻。時任中共魯西北第三地委委員、戰爭動員部部長的徐翼,奔波於聊城、陽穀、東阿地區,建立陽穀縣第四區抗日政權,組建東進支隊第四大隊,開展游擊戰,在三縣交界處創立了較為穩固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徐翼被任命為陽穀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後,大力擴充地方抗日武裝,加強地方政權建設。1941年,徐翼升任冀魯豫軍區第六分區副司令員,兼分區第三團政委,率部活動於聊、陽、阿一帶,兩年對敵作戰30餘次,殲敵數千人。他身先士卒,作戰勇敢,指揮有方。1943年3月在陽穀縣七級鎮殲滅戰中,他指揮部隊以“打擊先頭,阻擊後尾,集中火力消滅中間”的戰術,打得日軍及治安軍血肉橫飛、狼狽而逃。

  徐翼生活儉樸,關心愛護他人勝過自己。行軍時,他總是身背一支步槍,徒步行進在隊伍前面,把馬讓給病號或剛來部隊的青年學生騎。他常以“食無定時、住無定所”為樂,不管是在艱苦的日子裡,還是環境較好的時候,他總是以瓜菜代替飯食,把糧食省下來給戰士們吃。1943年,他在戰鬥中受重傷,子彈穿透了左臂。老鄉們前去慰問,勸他好好養傷,他卻笑呵呵地說:“為革命,穿個小孔算什麼!”大家紛紛讚揚他。

  1944年春,消滅鄆城日偽大漢奸劉本功的戰鬥打響,徐翼擔任指揮。戰鬥中,擔任主攻任務的兩個排受到敵人火力的阻擊,情況非常緊急。徐翼立即帶領一個排從另一側迅速插入敵人據點。他們攻到敵人圍牆下,用手榴彈殲滅了固守碉堡的頑抗之敵,其餘敵人驚慌失措、紛紛潰逃。徐翼身負重傷,壯烈犧牲。

  徐翼犧牲兩個月後,聊城、陽穀、東阿三縣人民群眾公祭徐翼大會隆重召開。人們扶老攜幼趕來參加追悼大會,到會群眾有五六萬人。冀魯豫區黨委的祭幛上寫著:“人民表率,黨軍楷模。”群眾說:“老徐是人民的功臣。”為了紀念徐翼烈士,陽穀、東阿、聊城交界地區在1946年曾被劃為“徐翼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