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工作多少年后可以转正?

user8882069628368


面对这个问题,我只能“呵呵”了!

所谓“转正”必然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曾经为试用期或者相同意义的考核期、查看期等等,而劳务派遣则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相应工作。这种情况,即便是进入用人单位也是通过正常手续招工录用,而并非“转正”。所以,我认为大家可能对劳务派遣“转正”这种现象有些误解。

误解一,肯定能够“转正”。

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即便是放在很多年前,也不会普遍性出现这种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编制限制。

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单位,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这种单位的编制是受上级部门严格管理的,按照每年退休、转非、内退等等情况综合考虑,随退随进,而且国有企业大部分为校招,重点针对应届生。事业单位实行“逢进必考”原则。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被卡在硬性标准上。所以,普遍性“转正”是不存在的。

  • 2.薪资帽限制。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薪酬总额,受上级部门管理,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所以,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在计算薪酬上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每进一个员工就相当于在职员工全年要少几百块。每年增幅的额度是否能够保证新进员工薪酬,在职员工增幅都是紧紧巴巴,每个人都盯着领导怎么干,领导干什么。所以,这种情况下,随意进人是种奢望。

  • 3.人员管控严格。

我身在国企,对于相关的人事检查司空见惯,每年针对人员薪酬、任免、入职、离职等环节的检查数不胜数。对这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别说随便进来一个人,就是随便增加一个劳务派遣人员都需要写“情况说明”。

综上,普遍性的劳务派遣人员转正基本上无法实现,现实中我们的确看到过一些转正的案例,但这仅仅属于个案现象。

从政策角度、制度角度和发展角度来看,劳务派遣全部转正这件事情并不合理,也不符合客观实际。

误解二,拿个案当趋势。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现象,很多人看着身边某某从劳务派遣身份转变为了该单位的正式职工,就认为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干几年谁都可以。但你未必知道他大舅、他二舅是谁。这件事情要是谈人情关系就没法说了,因为这东西太玄学,太个人化,不适合普遍性问题。我简单说说我见过几种个案现象。

  • 1.破格录用。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我们这边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中的几名劳务派遣员工,在单位失火时,奋不顾身的抢救人员和公有财产。后来,该单位破格直接录用了这几名派遣人员。这样的例子仅仅是个案,我没见过有普遍性的类似例子。

  • 2.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企业曾经组织招聘一些企业稀缺人才,但招聘结果并不好,招上来的不能胜任,能胜任的还是劳务派遣人员。最后经过层层申请审批将这几个劳务派遣人员转为正式员工。这种通道的确存在,但得是特别稀缺,且企业当前存在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不然能拖即拖。因为开这一次绿灯,我们连续三年被上级单位重点检查,一把手年年得交情况说明。

  • 3.就没见过其他什么例子了。

其实,也不是没见过,剩下很多不是这个司机,就是那个亲戚,人家转正的路径和贡献咱们也不清楚。所以,也就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了,不过这种现象需要有个人资源和人脉,不是咱们这种小老百姓能考虑的。而且,随着制度的不断规范,这几年我是真没见过类似的现象。


误解三,单方面认为正在从事派遣工作的人都有自己的转正途径,自己跟风就好了。

这种想法就是大错特错了。人家的路和你的路是不同的,关键点在于人家的想法和初衷就很特殊。我身边有许多家里做小买卖的人,根本不需要劳务派遣这份工作,也不需要这点工资。每个月的薪酬也仅仅是人家的油费,但依旧做着这份工作。为的不是所谓的“转正”,而是为了结实单位的人脉和资源,方便自己家的买卖能够越做越好。这是很多派遣人员的本心。也是很多派遣人员明知道不好,还要继续干下去的原因。


总之,说的简单点,要是不靠人脉、不靠关系,不靠机会,可能很多人一直当着派遣人员。如果有机会可能一个月就“转正”了。不过从当前的大形势、大趋势上来看,能够转正是越来越渺茫了。

看清楚劳务派遣的本质,有别的出路和选择,尽量不要趟这摊浑水。

丁Bar不是银


还在异想天开,哎,我们办公室二个劳务派遣合同年底到期后就解除劳动合同了,公司宁可招新的合同工也不要做了十几年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人。为什么,就因为比他们后进来就是合同工,工资比他们高一倍也不止,心理不平衡整天发牢骚,消极怠工。最后还连累了一些抱着能转正认真在工作的人,这些人到社会上怎么办,还有二三年就退休了,要手艺也没手艺,要学历没学历,除了公司的工作其他什么都不会,一个儿子明年大学毕业,家里一家三口挤在十几个平方的老房子,再过几年儿子马上要谈朋友娶老婆了,工作都没了。


用户5834347135


劳务派遣转正,我同学转过,他是2010年进入了一家国企(房企),2012年转正,14年做到了管理层,工资我问了,他没说。他只说每年都不一样。出去吃喝都是他出钱。

我同学以前是从房地产活动策划做起,搞活动的时候负责策划和外联,就是去联系供应公司。这是一个很好的差事,只能说他运气好。

派遣工转正是存在的。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有这个先例,有这个渠道的话,就一定能够转。

换句话说,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关闭了这个渠道,那就转不了。

其实劳务派遣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相比之下,企业会有这种转正渠道,当然要看你负责哪方面的业务。可是,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这种渠道就非常的小,真的是太小了。

我们可以从朋友或网友那里听到,某某企业实行了同工同酬,尽管福利不同,但好歹在同一种岗位上,有相对完善和严格的工资计算方式,同岗位,付出了差不多相同劳动的人,工资不会差太多。

我同学2010年进入国企(房企)的时候,还没到30岁。就说那个时候还是可以挑的,从现在的角度看,他也选对了。

从劳务派遣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来看,对于那些还没有进单位的人,真的应该多多了解这个单位的用工管理制度。以免到时候被“套牢”,所谓套牢,就是你年龄大了,想出来真的很难。


梦里澜涛


经常听到别人这样问:你临时工,工作时间长了可以转正吧?

其实,问出这样问题的人,是劳务派遣不了解。

劳务派遣,是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后,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向用工单位派遣派遣工的一种用工方式。

因此,对于用工单位来说,劳务派遣工具有以下特点:

1、经常被用于临时性、基础性的岗位

劳务派遣工一般是用于公司的基础性、临时性、不重要的岗位。比如,一家公司的普工,或者一些公司的客服岗位等。

这些岗位需求数量多,技能要求不高,而且从事的业务可以从企业中剥离出去。

2、企业不会理会派遣工的前途

因为派遣工是跟派遣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跟企业只是用工关系,所以企业不会为派遣工的前途着想。

3、派遣工无法享受到用工单位的福利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在发放福利的时候,不会考虑到派遣工。比如逢年过节,企业都会向正式工发放福利,这样的福利,派遣工是无法享受到的。如果派遣公司有发放福利,那派遣工可以享受到。但派遣公司一般不会有这样的福利。

所以,你问的“转正”,应该是派遣工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关系。其实,对于派遣工来说,并没有转正的概念。转正只是相对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企业来说,如果用工单位不跟你建立劳动关系,那你就永远是个派遣工。

当然,有一些企业,他们会从派遣工那里吸收一部分员工来成为他们的正式工。这在以前的操作中是存在的。但这需要你跟派遣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之后,你才可以和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因此,如果你要成为正式工,那你平时的表现要优秀,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同时,你和派遣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和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那这样你就可以成为所谓的正式工了!


刘仕祥演讲思维课


几乎没有可能,劳动关系满10年以后就要转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关系,但是在劳务派遣的状态下是不会让你满足这个条件的。

劳务派遣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好经被念歪了”,劳务派遣用来规避劳动风险和降低用工成本。我认为,自从有了劳务派遣之后用人单位的良心就大大的坏了。劳务派遣工想转正可能性几乎为0,除非特别特别的优秀,将原来和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动关系转成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也就是和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工10年的条件很难满足

在劳动关系上劳务派遣工和用人单位没关系,劳务派遣工只和劳务派遣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公司在成立的时候不是把劳动法书本翻烂了,就是把相关方面律师灌醉好几回,他们知道如何规避风险和责任。

劳动合同从一年一签或者三年一签想转到签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要满足10年的条件,那么这个时候劳务派遣公司就要在这个条件上动脑筋了,是不会让劳动者干满10年的,要么辞退劳动者,要么就是通过变更劳务公司的法律相关的信息和劳动者重签劳动合同,这样可以把之前的劳动关系年限抹平。

他们就是在洞里转来转去的泥鳅,很滑,让人很难抓住。通过人为的手段打破无固定期的条件,让转正成为不可能。

不要再去想派遣工转正的事

派遣工本身就是为了某种利益驱使产生的,派遣工的利益一再受压榨,他们是不可能让利给劳动者的。劳务派遣工很难在一个劳务公司做到底,一般是三五年之后就会被劳务公司想办法打发走人,或者留神劳动者的年龄,几乎是劳动者身强力壮的那段年龄被劳务公司取走,过了那个年龄段就要说再见了。

派遣工应当关注的是,劳动期间的合法权益,比如说,社保有没有缴纳?可以在劳动关系存在期内为了工作忍住维权的念头,但是一定要保留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及证据,可以在劳动关系解除之后进行追溯维权。转正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不会给满足条件的。


当前劳务派遣工的悲哀

劳务派遣工的劳动权益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有两点,即便解决了其中一点,也基本保留了另外一点,也就是社保和同工同酬问题。劳务公司有可能为劳务派遣工缴纳社保,但对于同工同酬是几乎没有希望的。

劳务公司的利润基本建立在社保和同工同酬这两块的克扣上,而且劳务公司用人都是要身大力不亏的人,因为派出去干的活几乎是“苦脏累”。

我认为,关注劳务派遣工工作多少年后可以转正这种虚无缥缈的问题,不如多多关注自身的劳动权益。尽管当前劳务派遣工有悲哀,但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武器应该拿起。


大嘴老郭


劳务工根本没有“转正”这个概念,如果有转正的说法,也是忽悠劳务工拼命干活的,是一个大饼而已。那么,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企业把劳务工转正了呢?确实有,那是因为统一改革和依法治理的结果,而不是企业想给劳务工转正的。

2016年,国家发现许多企业都把劳务派遣制用滥了。一是劳务工比例过大,有的企业大量使用劳务工,几个正式工指挥着一群劳务工干又脏又累的活,好像使唤奴隶一样。二是劳务工不能做到同工同酬,造成劳务工群体意见很大,一个办公室里坐着,待遇天壤之别。三是劳务工大量使用在核心岗位上,甚至许多劳务工都成了领导。于是,国家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制的暂时办法。

第一,要求劳务工比例不能超过用工总量的10%。第二,要求劳务工不能用在核心岗位上,只能用于三性岗位,就是临时性替代性和辅助性的岗位,说白了就是保洁保安司机门卫什么的。第三,要求劳务工同工同酬,但不能混岗使用。

现在的企业都不符合这条规定啊,于是整改治理。一些有良心的企业,把劳务工转成合同制员工了,但是薪酬并没有提升。大多数没良心的企业,把劳务工转成业务外包工了。

劳务工有没有机会转成正式工呢?有的,但很少,希望很渺茫。比如,有的企业规定,优秀的劳务工可以转为正式工。如,劳动技能大赛获得大奖的劳务工。但是这样的机会非常少。与劳务工做了多少年没有半毛钱关系。转不转,完全看企业的态度。


职场火锅


劳务派遣工没有转正一说,但转正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能不能转正,主要看用人单位,如果你工作做的非常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用人单位需要你,那么就会有转正。

现实生活中,劳务派遣工基本都没有转正,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的特点所决定的。

1.劳务派遣工只能在临时性、替代性和辅助性岗位上工作。

劳动合同用工是中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而劳务派遣工是补充形式。劳务派遣工的岗位都是不重要的岗位。如果赶上企业经济不景气裁员,优先被裁的肯定是劳务派遣工。这种情况,不会转正劳务派遣工。

2.劳务派遣工的比例不超过企业总员工的10%。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控制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派遣工不得超过总员工的10%。对于劳务派遣工超过10%的情况,可以转正、转外包或缩减。用人单位不会选择转正派遣工,更愿意选择业务外包,这样才能控制成本。

3.用人单位用劳务派遣工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

劳务派遣工的薪资由劳务公司支付,即使基本工资同工同酬,也享受不了企业的其它待遇,比如节日福利、企业年金等,使用劳务派遣工,企业可以大大降低用人成本,并且规避用工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法律上没有劳务派遣工转正的说法,为了合法权益不受剥削,能作正式工,就不要作劳务派遣工。


小可职场日记


没有政策规定劳务派遣工在工作多少年后可以转正,也没有政策规定劳务派遣工必须转正。劳务派遣工能不能转正,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规定可以转正就行,用人单位规定不能转正就不行。而且,这种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劳务派遣工能不能转正,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规定

政策没有对劳务派遣工转正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劳务派遣工能不能转正,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想法和规定。

很多单位之所以招聘劳务派遣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节约成本,管理简单。

在有些单位的文化里,就没有劳务派遣工要转正的想法,所以在这里根本就不会留下劳务派遣工转正的口子。

还有一些单位,也存在激励劳务派遣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维持队伍稳定的想法,制度规定给劳务派遣工转正打开了口子。比如说,工作满多少年之后可以转正,或者每年按一定的比例转正。

所以,能不能转正,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规定。作为劳务派遣工,要熟悉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想好对策。

第二,用人单位即使有规定可以转正,这种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单位情况变化

既然是单位内部的规定,就会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适时改变。

我曾经见过一个工厂,劳务派遣制员工占到了厂内员工的3/5。多年来,劳务派遣员工一直在争取提高福利待遇。直到换了一任领导后,考虑到这些员工的稳定性,工厂打开了劳务派遣员工转正的口子,规定每年按5%的比例,按考核排序让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转正,一时让很多劳务派遣员工看到了希望。

但好景不长,该规定实行了两年,之后就因为各种原因被人为叫停了。

所以,劳务派遣工转正的政策由单位内部制定,且会根据单位的情况适时变化。作为劳务派遣制员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当多方面积极争取合理权益。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制员工能不能转正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制员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该合理争取利益,寻求多方支持,才能保障自己的合理权益。


自由职路


劳务派遣工所谓的“转正”其实就是与所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非继续作为劳务公司的劳动力被派遣到目前所在公司。这个一方面要看公司是否有这方面制度,另一方面还要看自己的硬件标准是否达标。

一、公司的晋升体系

很多公司对正式员工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比如要硕士或某些特定的专业毕业的人才有机会入职。但实际上,很多在职场上工作多年的人都是隐藏在民间的高手,真正论起业务能力绝对不逊于那些高学历的人才。

所以,公司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有时也会破格提拔一些拥有真才实学却“硬件”条件较差的人才。而劳务派遣工群体想要“转正”成为正式编制的员工,主要依靠的也正是这条道路。

当然了,所在公司这条路能付走的通,还是需要看公司是否有这样的规章制度,愿意给派遣工这个机会了。

二、个人的岗位适配程度

以上阐述了对于公司而言是否会有派遣工“转正”的机会,但哪怕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派遣工自身不能满足相应的岗位要求依然是很难转正的。

比如上文提到的学历问题,可能是在岗位要求中最容易被公司“降低标准”的,毕竟读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果已经在工作中证明确实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历要求也能适当放宽。

但是,一个岗位的要求通常并非那么简单,其他与该岗位又管的要求可能对于企业而言是更为重要的“硬性”标准,不存在商量的余地。

所以,为了能获得更好的上升空,转正成为正式员工还需要根据目标岗位的能力模型,不断的提高适配度才行。

最后提一句,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要不断在本职岗位上磨练自己的业务能力,总会有合适的机会等着我们!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 ^_^


凯夕说


劳务派遣还想转正?还想通过努力工作多少年转正?你可能是被骗的太深太狠,还没醒悟过来?还是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现实?

一、工作一定时间就可以转正那叫试用期,不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不存在什么工作多久就可以转正的说法。

严格意义上来讲,你只是用人单位花钱从其他单位借来的人,帮着自己处理和承担一些自己不想处理、也不愿意处理、但又不得不处理的事情和责任。

你在被借久了就产生了弄假成真的想法,这是你自己的错觉还是你只是想岔了而已?

二、劳务派遣转正都是骗人的鬼话

我自己就是7年的劳务派遣,可以很认真的对你说,劳务派遣有转正的机会都是骗人的话。忽悠着你在哪里白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我所在的单位因为是国企,所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很多规定,从劳务派遣的也才以前的泛滥到现在的严防死守。

前几年管控还不是那么严的时候,全省接近6000人的规模的劳务派遣,实际每年的转正人数不超过100人。所谓的考试也是莫名其妙的结果就出来了,谁有关系,谁的关系好就转正。

13、14年开始管控加严之后,每年的人数更是少的可怜。17年之后到现在,一个转正的也没有。

你的单位现在一年的转正名额是多少?你又有多大的把握能拿到这个名额?

三、无论回答多少关于劳务派遣的问题,我的答案都只有1个!

那就是赶紧走!不要有任何留恋和不舍,赶紧走!

劳务派遣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即使有个同工同酬的皮在那里,实质依然是低人一等的存在,没有福利、没有津贴、没有提升的机会、没有晋升的通道,只有一个虚无缥缈的转正可能在哪里忽悠着你。

等你年龄超过35岁了,再告诉你一句,我们想把机会留给年轻的、优秀的、潜力更大的员工,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继续就那么尴尬的留着?还是35的中年危机时期再出去重新找工作?

总结来说,不要去追求那缥缈的转正可能,趁年轻赶紧走,去任何地方都比你当个派遣制好!

更多精彩好书解读,职场攻略、精彩品评请关注本头条号“经管励志书籍评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