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乐章

一首苍茫哀转的牧歌《钢嘎·哈拉》贯穿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始终, 它无疑和其他牧歌一样, 是牧人心绪的发泄和依托, 饱含着牧人对生活的感慨。小说将《黑骏马》这首牧歌拆分为七个乐章,为我们展现了蒙古草原上的悲情故事,长久地唤起我们对于人生,对于现实生活的思索。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张承志在小说中这样描述主人公白音宝力格第一次听到古歌《钢嘎·哈拉》时的感受:

"我第一次听到它的旋律还是在孩提时代。记得当时我呆住了,双手垂下,在草地里静静地站着,一直等到那歌声在风中消逝。我觉得心里充满了一种亲切感。"

这是小马驹刚出生时,奶奶为它歌唱的。奶奶曾用这歌震撼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幼小的心灵。幼稚的白音宝力格还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内涵,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很久以后,我居然不是唱,而是亲身把这首古歌重复了一遍"。

当他在经历过人生,回首往事的时候, 这首歌已经和他的前半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和索米娅的故事像牧歌一样在天际回旋往复。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当他真的踏着这古歌的节奏,亲身体味了歌中概括的生活以后,不禁感叹道

"那些过于激昂和辽远的尾音, 那此世难逢的感伤, 那古朴的悲剧故事; 还有, 那深沉而挚切的爱情, 都不过是一些依托或框架。或者说, 都只是那灵性赖以音乐化的色彩和调子, 而那古歌内在的真正的灵魂却要隐蔽得多, 复杂得多。就是它, 世世代代地给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以铭心的感受, 却永远不让我们有彻底体味它的可能。"

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注定要伤痕累累。每一个人的生活历程都写满了艰辛,每一个的路途都充满荆棘。然而正是在这些艰难中,我们才会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意义。白音宝力格离开九年之后,带着对文明生活的失望,重返草原,在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亲人的寻找中,渐渐明白了:对生活充满热情,在苦难生活中坚强面对,才能获得幸福而这也正是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许,只有经历苦难,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理解生活的意义吧!

宿命

古歌《黑骏马》好像是千百年来蒙古草原遵循的法则一样, 人们实践着它, 在它的安排下走向成熟。它仿佛是命运中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从奶奶唱完《刚嘎•哈拉》,索米娅"正搂着黑马驹的脖子, 不出声地流着泪, 闪着黑色的眼睛, 盯着白音宝力格说: '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 你会像奶奶唱的那样, 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 '"

后来两人一马再度重逢,索米娅"用沾满媒末的手轻轻搂着黑骏马的头,久久地抚摸着它,我看见,她的眼睛里盈满着泪水,肩膀在微微地发抖"。这不正是生命的一个轮回吗?事实正像古歌所唱一样,骑手骑着黑骏马去寻找他的嫁到遥远地方的善良心好的妹妹。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在蒙古草原上还有一条伯勒根河。伯勒根河是一条永恒之河,它见证了蒙古的历史: "伯勒根,远在我们蒙古人的祖先还没有游牧到这儿时,已经是出嫁姑娘'给了'那异姓的婆家,和送行的父母分手的一道小河。"曾经奶奶在这河边告诉我们, 这儿就是出嫁姑娘告别亲人的地方。唉, 这一辈子她看见多少姑娘, 跨过这条小河,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呀。她也一样, 自从跨过这条河, 来到这儿,己经整整五十多年啰, 老人们唱过这样的歌: "伯勒根、伯勒根, 姑娘涉过河水, 不见故乡亲人……"并且希望我们在自己家里成亲, 结成夫妻, 这是老人多么朴素的愿望啊。

而命运总是不能叫人称心如意。伯勒根,现代蒙语中的含义是"嫂子",有多少的蒙古姑娘跨过了这条河,成为了额吉。出嫁的姑娘一旦跨过这条河流,便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哪个蒙古女人可以逃脱这样的命运。索米娅到底还是没能逃托蒙古草原女人的命运, 最终还是跨过了伯勒根河, 成了这白音乌拉的大嫂子。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这其中的悲剧因素在奶奶身上又在年轻一代生活中重现, 不又是一种轮回吗? 这种痛苦己超越了时空限制, 植根于民族的历史意识之中, 也是草原人民无法摆脱的命运。

在佛教轮回的思想中, 人的一生是一个圆, 从起点出发最终又回到起点。似乎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草原上的人们不断重复着祖先们的生命轨迹,命运之轮循环往复。《黑骏马》见证了草原男人的宿命,伯勒根河见证了草原女人的宿命,在一声声古歌中,草原人民坦然面对命运,"怀着一颗更丰富、更湿润的心去迎接明天,就像古歌中那个骑着黑骏马的牧人一样"。

悲歌

今生

将不再见你

只为

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在古歌《黑骏马》的终句里,那骑手最后发现,他在长满了青灰色艾可草的青青山梁上找到的那个女人,原来并不是他寻找的妹妹。白音宝力格终于见到了索米娅,但索米娅已经不是曾经的莎娜,她"比以前粗壮多了,棱角分明,声音暗哑,说话带着一点大嫂子和老太婆那样的、急匆匆的口气和随和的尾音",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伯勒根。

索米娅也曾经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渴望。经过了一场意外和误会,白音宝力格出走,奶奶也去世了,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索米娅的身上, 她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作为母亲的身份,不得不为生活低头奋斗。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索米娅嫁给了对她有恩的赶车人,并生育了四个孩子。为了孩子,她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一切努力和牺牲。 岁月和生活的艰难,磨光了她所有的娇柔和依赖,让她更加成熟和自强。她巧妙地掩饰住了再见白音宝力格时内心的感受和压抑的情感。

在白音宝力格看来,这是一次没有戏剧性的重逢,索米娅平静地打着招呼,"丝毫没有流露对往事的伤感和劳苦生涯的委屈","若无其事",直到搂着钢嘎·哈拉,"久久地抚摸着它"时,内心的情感才缓缓地流淌,对白音宝力格的思念,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慢慢宣泄,"她的眼睛里盈满着泪水,肩膀在微微地发抖",是啊,她怎么会不记得那些往事呢?

在"久久"的沉默中,我们读懂了她所有的心酸、苦楚,当千言万语、百感交集时,只有无语。她与白音宝力格在再次的相遇中"是那么疏远,那么直似路人",生活的重压,往事的迭起,在夜深时化成一声长长的叹息。白音宝力格失去了索米娅,索米娅也永远地失去了白音宝力格。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当白音宝力格将要离开时, 索米娅诚恳地请求白音宝力格将来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交给给她抚养, 索米娅想做的竟是和额吉奶奶曾做过的一样。白音宝力格几乎要对索米娅冲动地说: "沙娜, 我的好姑娘, 你将来一定会像奶奶一样慈祥。"

额吉作为草原母亲,养育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还有刚嘎•哈拉,索米娅收养了白音宝力格的孩子,养育了小其其格,其其格虽然瘦小,却预示了草原母亲的未来。这样,她们传承了共同的母性,生生不息,默默地谱写出蒙古草原的万年赞歌。

咏叹

张承志的《黑骏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史诗般气质的草原。"《黑骏马》具备着那种动人的力量,当我们读完小说时,正像是刚听完骑手那叩人心弦、撞人心胸的长调和咏叹。小说中新的声、旧的情、雄浑的音响、悲枪的咏叹、天上的长云、脚下的草原、胸中的大地、母亲、人民……作者陶融万汇的手法,使整个小说充满了一种为音乐所特有的有机性、整体性和流动性,草原的清澄、悠远和强悍,深藏不露的气味都渗透在他的整个作品中了。"

《黑骏马》——一曲草原上的宿命悲歌,唱尽悲欢离合

一个在《钢嗄哈拉》的古歌声中和散乱的生活片断中,充满文化和信仰的蒙古草原。就在这样一片茫茫的草原上,一个情哥哥骑着黑骏马去寻找情妹妹, 草原上的牧民是那么豪爽坚强,又敏感脆弱;是那么清新动人,又平淡单调;是像宿命轮回般打发着生活,又谱写出了自己惊心动魂的篇章。故事中的人物与大自然中的草原,大地景象生活在一起,人在大自然的情怀中悟出人生的真谛。

"那一浪浪涌来的、苍凉古朴的调子叩击着我的心,又伴和着钢嘎·哈拉急骤的蹄音,把我们的心绪向莽莽的大草原传递。"《黑骏马》不仅仅是一首民歌,更是一首草原心灵的史诗。它明明唱的是美好东西的流逝,而唱出的却又是那 "永志不忘的美丽红霞和伸展着我们亲人们生活着的大草原,"它明明诉说了一个草原生活的古老故事,而给予我们的又是"怀着一颗更丰富,更湿润的心去迎接明天"的昂扬态度。


参考资料:王铎:草原之歌,命运之轮——论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黑骏马》、刘海波:自古诗人多乡愁、席慕容:七里香、张绪焰: 悲情大草原——论张承志《黑骏马》中的宿命情结、程德培:《黑骏马》的诗学——兼及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色 等等

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斧正,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