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文|江徐


史铁生在书里写过一个人生体悟,令人印象深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应该就是凭这份豁达通透,他能够自嘲生病是职业,写作算业余爱好,让他在轮椅上悟出生命的真谛。

看西班牙电影《痛苦与荣耀》,我再次回想起以上这句话。这是一部关于爱与瘾、痛苦与快乐、荣耀与失落的影片。

男主角萨尔瓦多是一位著名导演,半生过去,他在事业上获得很大荣耀。如今,人之暮年,身体每况愈下,充满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疾病。

这些疾病带来的不适,一方面让他痛苦,一方面又成为他沉静心灵、回望过去的契机。

借助这一契机,通过在内心对似水流年且充满悲欢离合的人生的游历,萨尔瓦多最终跟生活和解。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1.与别人和解,也是放过自己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采用电影中的电影、故事中的故事这一独特模式,讲述了一个老年成功男士的人生故事,表达了对电影、记忆、疾病、爱情、友情、亲情诸多的理解。

年轻时候,萨尔瓦多跟朋友、也是演员阿尔贝托合作了一部影片,影片当时取得很大成功,这本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但是,阿尔贝托没有完全按照萨尔瓦多的旨意去饰演,而是自作主张做了变动,这让萨尔瓦多很不痛快。为此,两个人再无联系,不相往来。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几十年过去,萨尔瓦多在病痛中重温那部作品,忽然有了新的认识,对阿尔贝托的做法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于是,他找上门,与老友阿尔贝托主动和解,两个人重归于好,依然能够坐在一起,像以前那样探讨电影艺术。

现实中也是如此,朋友之间相处也好,共事也罢,每个人都会因为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存在,维护自己的原则,甚至对某一做法或观点有所偏执,从而产生分歧,甚至为之分道扬镳。

这一转身,也许余生蹉跎。如果能够放下干戈,才能重新拾起,也才能和解。就像在《痛苦与荣耀》中,萨尔瓦多随着年龄上升、领悟深化,意识到很多事情,破除思想偏执与固守己,才能领略更广阔的尘世风景。

有时候,跟别人和解,也是放过自己。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2.情感的克制,也是一种释然

两人和解之后,萨尔瓦多邀请阿尔贝托出演他的新剧本《瘾》。而整个剧情,讲述的是萨尔瓦多自己的情感经历。

青年时代,萨尔瓦多与小他五岁的青年费德里克成为同性恋人。那个时候,萨尔瓦多对生活充满热情,写作、编剧、导演、担任乐队主唱,他做着很多事情。而费德里克日渐颓废消沉,因为他碰上了毒品。

为帮费德里克戒毒,他俩离开马德里,各地旅行。旅行终究不能成为生活的常态,总要回来马德里对于费德里克而言成了一个困场。相处的三年当中,他们一再重蹈覆辙。

对于这段感情,萨尔瓦多在故事中袒露内心独白:“我以为我的爱能战胜他的瘾,可并非如此,爱还不够,爱或许能移山倒海,却不足以拯救你爱的那个人。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机缘巧合,费德里克也来剧场,观看了这场叫作《瘾》的演出。他当然清楚,舞台上的故事,正是导演和自己的往事。

由此为缘起,他联系上萨尔瓦多。一别经年,昔日情人重逢,坦诚相见,语笑晏晏,两人依然相拥、接吻,说情意绵绵的话。当费德里克表示自己可以留下来过夜时,萨尔瓦多回拒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旧情人有了家庭与妻儿,他不想再走进对方的生活。

所以,欲念的克制成了必要。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这种面对情感的态度,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曾经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时光中内蕴为一坛醇浓的酒,时过境迁,爱在心间,再度相遇,不必奢求更多。

这种克制,是对对情感的释然,也是一种境界。

各自安好,或许是最好的结局,才是跟往事干杯的最佳姿势。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3.悲欢离合,人生需要跟自己和解

人一旦回忆,意味着开始老去。

整部电影,在老年的萨尔瓦多与少年的萨尔瓦多之间不停切换。很多不经意的瞬间,或者当下事情的触发下,他都会开始回忆少年往事,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童年时光。

在萨尔瓦多的母亲眼里,萨尔瓦多不算一个好孩子,偏执,不听话,辜负父母的期许。

当初家境贫穷,母亲决定送他去免除学费的神学院,在那里学习两年,之后出来,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小小年纪的萨尔瓦多怎么都不愿去神学院学习,宁可与大人整天呆在窑洞里。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有一次,母亲带他离开老家,奔赴父亲,途中逗留在车站过夜。这种境遇让母亲难以忍受,萨尔瓦多却表示喜欢这里。对此,母亲说了一句:“真不知道你随了谁。”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年过去,萨尔瓦多大了,母亲垂垂老矣,在母子俩推心置腹的交流中,他表示始终记得那句话。那句话让敏感的他觉得,母亲不喜欢他。

“我仅仅因为做自己而辜负了你,真的非常抱歉。”

萨尔瓦多做错了什么吗?

他只是根据自己意愿而活。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人到中年,萨尔瓦多将自己的心声吐露给母亲。同时他也告诉母亲,这一次,他不再辜负她。

母亲已进风烛残年,她唯一的愿望是离开城市,回到老家,死在村子里。萨尔瓦多答应母亲,他会带她回去,日日夜夜守护在她身边。但是,他最后没有做到——最终,母亲还是一个人,孤独地死在了重症监护室。

母亲的夙愿,转化成为萨尔瓦多的遗憾,让他对此耿耿于怀,始终无法释然。

朋友劝慰他,其实他已经尽力,因为尽力,所以应当放下。因为放不下,所以在自己行至暮年之际,在自己被疾病缠身的时候段,他常常有意无意地想起童年与母亲。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少年的萨尔瓦多与母亲逗留车站,他睡长椅,母亲睡地上。镜头往后退几步,老年的萨尔瓦多手执摄影机,在现场拍摄中。原来,少年萨尔瓦多与母亲逗留车站,只是拍摄现场的一个场景,之包括前所有内容,都在他的镜头之中——这便是电影中的电影,故事中的故事。

这样的前后呼应,对于男主人公而言,也算是对亲情中一个心结的自我解除,也是与自己的和解吧。

人生如戏,这场戏没有排演,剧本由命运安排,剧情怎么演绎,由你自己的心决定。

看完《痛苦与荣耀》,想起木心一句话:“做生活的导演,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你在生活之戏的哪一层面?


《痛苦与荣耀》:悲欢离合,人生最终需要跟自己和解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