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的你,能举例回答人思想是否有可塑性?有请好教师?

创新数


思想当然可以塑造,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可以被更好的塑造。

以前在一个全封闭学校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女学生个性很强的,跟同学一言不合就动口角甚至动手的,以前是她动手打人,再那里待了一年多,后面跟同学有矛盾,知道跟老师和教官反映,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思想的转变,进步!以前她根本不想读书,后面还是学职业技术去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当然要一个人思想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人就会顿悟!

当然我们一般所说的思想转变是往积极方面,好的方面进步!常言道,学坏如下山,学好如爬坡!很多孩子不良想法,行为,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是很多时候他人也是可以让他们心里的坚冰融化的,这就需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才有转变的大可能!


一蓑风雨任平生


作为一个带了多年班主任的老教师。我认为人的思想有可塑性。

第一,人都是会改变的,特别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人的性格也会改变,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原来不学无术,天天和一群孩子们违纪不学习。有一天来办公室给我说他要好好学习,他爸赌博欠了很多账,他家的工厂也因为效益不好停了。自从这以后很努力学习,后来考上了一本,现在在一个不错的公司上班。所以我认为一些事情会让人的思想发生改变。

第二,氛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一个班级纪律好,学习氛围好,很多同学在这样的班级里会改变自己去适应,因为从心理学来说,人是会去审视自己是不是和别人一样,如果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会有一种紧张和不安全感,这时候他就会调整自己。这就是从众心理。我班有一个学生原来已经是留校察看处分了,结果来到我们班级一年,由于大家都在学习,他慢慢的违纪少了,我又给他做了思想工作,后来他真的考上了一个体育本科。

第三,作为老师,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你给予一个学生希望,自信,给他讲的话积极向上,并给他目标,严厉要求,他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好,如果老师每次只是批评一个孩子错了,完全否认他,他可能就真的越来越差了。一个每年都会来问候我的学生,他给我说老师那次我迟到了,你说同学,我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迟到,你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是,孩子就像一个人好好开车,他自己也不想撞住人,但是由于没有看清楚出了事故一样需要承担责任。所以老师理解你,但是你的行为一样要受到处罚。他说这是第一位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迟到。他觉得我很理解他,他不想让我失望,以后没有再迟到。高三一年进步,考上了一个还可以的学校。还有一个同学在考了我班第一名时说老师我还是害群之马吗?当时我就震惊了,原来有一次他和我班原来一直第一名的同学玩耍,被我批评了,我无意说了一句,他却一直记得,并且要证明自己,当他考了第一名就这样问我。这件事后,我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所以我认为人的思想可以改变,特别是老师,一定要记着自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支持的请给我点赞吧。


高中生物通


每个人都会成长,所谓成长当然包括思想的改变。我认为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在改变人类的思想。

从小学生的身上去发现这个变化过程,

  • 例一,我们班上有个男生生活习惯很差,进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鞋子脱了,然后脚丫放到桌子脚甩来甩去。除了喜欢语文数学课,其他科目课上完全不听,还破坏纪律。而他有挺喜欢我的,下课喜欢围着我,还想摸摸我的衣服什么的。

于是,我逮住机会告诉他,我其实挺喜欢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就是老师很爱干净,喜欢讲卫生的孩子,你看你的手永远是黑漆漆的,我都怕你弄脏我的衣服,然后上课时候看你没穿鞋的样子,真的不愿意走到你边上去。从那天起,他记得经常去洗手,每天穿的很干净,再也不在教室里脱鞋子了。

  • 例二,曾经遇到过学习基础很差,完全失去学习兴趣的孩子。他对我说,老师,我是真的听不懂,我连最基本的英语单词都不认识,所以我上课不听讲,您别责怪我了。

我问他那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呢?要知道浪费上课时间是特别可惜的。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看有用的书,我看到他对文学有兴趣,就帮他借了很多书。后来他考上高中,成长一名演说者,还参加了很多比赛,得了奖。

  • 例三,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很多家长发现幼儿刚开始会自主选择的时候,他们不喜欢看到东西被放在瓶子里盒子里,仿佛他们有强迫症,只要看到装好的东西,就会把东西倒出来。

这只是他们的简单思想,当家长告诉他把东西装起来,是为了整洁,为了保护这些东西不让老鼠吃掉,他们就再也不会和家长唱反调了。

人的思想的确有可塑性,无论是谁在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环境熏染之下,思想都会有变化。


童心闪闪




渔樵之人W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班主任,总结日常点滴如下:

1 班级要有班风:健康、好学、向上……

2 思想上有正面引导:班级评选班级之星,每两周评一次,让学生推荐本班同学,说说他们的事迹。有劳动星⭐、纪律性、进步星、体育星、团结星等等。

3 开展有效的班队会,加大宣传力度。家长会、黑板报、中队角……可以宣传的渠道都不放过。

几年下来,我们班各项成绩都优秀,连续两年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


清风末末


您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思想一定有可塑性。

早在《三字经》里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说法。

无独有偶,孟子的“性善说”也认为人性的善是与生俱来的,他强调“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些恰恰都能说明一点“人性向善”!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不同程度都有可塑性的,只是影响我们思想提升的原因不同罢了。有的人思想的提升的动力可能更多的来源于内因,依靠自我提升;有的人思想的提升的动力可能更多的来源于外因,也就是环境对他的影响,他人对他的改变。

以前我带的班里有一个男生,刚上高一的时候可能是出于青春期的原因,他无论是生活行为,还是思想意识都相对来说比较差,青春期男孩子的恶习他基本都有。但经过一周的了解,我发现这个男生也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聪明、仗义、诚实。所以我就及时引导他、影响他、改变他。

有俗语说的好“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学期下来,奇迹真的出现了,他真的改变了!

2012年考上大学本科。

2016年考上硕士研究生。

2018年考上了省外知名院校博士生。

现在我还保存着他拿到硕士研究和博士生录取通知书时发给我的“感言”。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像这样的孩子举不胜举!以前有!以后还会有!



让语文学习更有趣


思想的可塑性,是指人的思想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思想的变化。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人工环境指人为创造的环境;社会环境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治安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信息,引起思想的变化。



搏理数理化之巅


思想是否具有可塑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思想?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很难用一句话表述清楚,但大致包括知识、价值观、情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再谈是否具有可塑性才更容易些。

第一,知识肯定是可塑的,一般都是逐年增长。从不知道1+1=2到知道微积分,从不知道形状到知道量子黑洞等等,都是教育的基本作用。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的思想肯定会发生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种改变。

第二,价值观也是可塑的,但与年龄有较大关系。三岁看老,说明幼儿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阶段,在这期间孩子如果能建立起来尊重、合作、规则、公平等价值观,将来就将一直持续地拥有这种价值观,反之亦然。当然,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相关人员、经历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并不必然因年龄增长而不可改变。

第三,情感也是可塑的,但随年龄增长可塑性降低。年龄越小,情感波动越大,小朋友刚刚吵完架接着手拉手一起玩很正常,但成年人就更难些。小时候的爱恨变化很快,而且往往黑白分明,大一点就会接受灰色地带,可以爱恨交错。年龄再大一点,情感就会更稳定,爱什么恨什么,看什么顺眼,看什么不顺眼基本不会有大变化,很难改变。

思想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具有多重性,其塑造过程更是牵涉方方面面,实在难矣。但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又具有持久的指导价值,塑造思想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塑造思想很难,但教育工作者却都前赴后继地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的重要原因。




聊聊教育那些事


有可塑性,年纪越小外界因素越重要。\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716, "file_sign": "\

立哥聊学习


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其实是性格,不是思想。有时候因为思想的改变,性格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说,人的思想绝对是有可塑性的。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特别害怕领导,认为领导就是和群众对立的人,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就会渗透给学生“远离领导”“不当领导”的思想。二十年来教过的学生中很少有当领导的,可能和我对他们的影响有关。

如今,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时代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领导者,所以我就会经常鼓励学生,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当领导,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为社会多做贡献。

所以从我自己的思想都会发生改变来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的思想可塑性该多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