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在兩宋之交,雖然趙宋皇帝懦弱無能,但是愛國抗金的將軍和義勇抗敵的義軍卻遍及北宋故地。

今天文章要說的這位宗澤將軍,是兩宋之交的抗金名將,他能號令百萬大軍,素有抗金威名,令金人忌憚。但是,老將宗澤最後卻壯志難伸,悲憤而死,這是為什麼呢?

個性耿直的宗澤,在靖康之恥前後是堅決的抗戰派

宗澤出身農家,但他從小愛讀書。通過博覽群書,宗澤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素有憂患意識。這也影響了他的進士考試。

元祐六年(1091年),時年三十三歲的宗澤參加殿試,不顧考試字數規定,洋洋灑灑寫了萬餘言,力陳時弊,批評朝廷的一些做法,認為“朋黨之禍自此始。”當時,雖然有血性的宋哲宗是皇帝,但是大權在太后手裡,掌權者都是保守之人。主考官怕事,看他這麼個性,就把宗澤列入了“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

後來,宗澤因為他的性格,一直做一些小官。宣和元年(1119年)宗澤六十歲,告老還鄉了。

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老了回家寫書怡情,誰知道卻被人誣告說宗澤蔑視道教,宗澤因此被髮配鎮江。後來遇上特赦,重獲自由。

1120年,宋金約成了海上之盟,商定夾攻契丹。宗澤聽到消息後就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天下從此將要多事了。”

靖康元年(1126年)初,宗澤被推薦任宗正少卿。當時朝廷想派他任對金朝和議使。宗澤當時就對人說:“此行不打算生還了。”別人問他為什麼,宗澤說:“金人能夠悔過撤兵當然好,否則怎麼能向金人屈節以辱君命呢。”有人認為宗澤這種性格會有害於宋金和議,因此宋欽宗改把宗澤派往戰爭前沿的磁州任知府。

宗澤在磁州:積極備戰,勸返康王趙構

磁州就是今天河北邯鄲市磁縣。宗澤在受命當日就立即赴任,隨從的只有十幾名老弱士卒。

磁州經已經被金兵搶掠過,百姓逃亡,府庫空虛。宗澤到了之後立即修繕城牆,疏浚河流,整治器械,招募義勇軍,開始做固守的打算。不久宋欽宗任命宗澤為河北義兵都總管。

1126年十月,金兵進攻真定,宗澤率部前往救援,但真定還是陷落了。之後,金兵分路南下進攻磁州。宗澤已經66歲,親自披甲操戈登城指揮戰鬥。在用強弓勁弩射退金兵後,宗澤開城出兵追擊金軍,斬了金軍數百人,繳獲了大量戰利品。

這是宋軍首次擊敗金兵,極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宋軍的鬥志。

正巧,不久康王趙構奉命再次出使金營,路過磁州。宗澤勸康王趙構:“肅王一去不回,現在敵人又詭辭召大王,希望不要去。”康王趙構於是轉回相州(今河南安陽)了。這等於是救了趙構一命。

十一月,金兵抵達開封城下,康王趙構時任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募兵勤王,位於大名(今河北大名縣)。宗澤力主趙構率兵勤王,但趙構不敢回去,就命宗澤率一萬人馬去開封勤王,並對外謊稱康王也在軍中。

1127年,宗澤到開德(今河南濮陽)與金軍作戰,連勝十三戰。

不久宗澤聽說金軍擄掠徽欽二帝北返,於是他率兵到滑州(今河南滑縣),打算截擊金軍,奪回徽欽二帝。但他自己兵力太少,傳檄天下也沒人來,結果事不成。

宗澤於是上書勸趙構稱帝,以應天下人心。

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鎮守開封,威服眾義軍,號令百萬之師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即宋高宗,改元建炎。

趙構隨後任命宗澤為開封知府,負責鎮守開封。

宋都開封已經遭遇金兵洗劫,滿目瘡痍,殘破不堪。城市秩序混亂,物資奇缺,百姓生活困難。宗澤一到開封,立即著手整頓城市秩序,處死一批曾勾結金兵搶掠殘害百姓的惡棍,嚴禁盜竊和哄抬物價,使開封逐步恢復正常。

宗澤鑑於當時開封的宋軍數量不多,又都為各路來的勤王兵,於是,把注意力放在團結中原地區的抗金義兵上。當時義軍有多支,其首領分別有王善、丁進、王再興、李貴、楊進等。

王善,本是河東大盜,擁有人馬七十萬,戰車萬輛,當時已到開封城外,想要佔據開封。面對這種情況,宗澤獨自一人騎馬到王善的兵營,流著淚對王善說:“朝廷正處危難之時,如果有一兩個像公一樣的人,怎麼會再有外敵入侵之患呢。現在是你立功之時,不能失去機會。”王善也感動落淚:“怎麼敢不為朝廷效力。”於是歸降宗澤。

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其他幾路義軍,楊進,擁兵三十萬,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各擁兵幾萬,他們原本都是被宋徽宗的苛政逼迫造反的農民起義軍,活動在京西、淮南、河南、河北之間。宗澤這分別派人對他們曉以大義禍福,最終將他們全部招降。

經過努力,歸降到宗澤麾下的義軍,遠超百萬。史書沒有確數記載,據說最高達180萬之眾!

在安定人心和團結義兵的基礎上,宗澤還積極營建開封的防務。

在開封城的四壁,宗澤分別安排了統領守禦的使臣,各負責守禦一定的區域;歸附的義兵則分屬四壁的統領守禦使臣統轄。在開封四周,宗澤安排修建了24個堅固的壁壘,各駐兵數萬,以保衛開封的外圍。宗澤還沿黃河南岸建立魚鱗式的連珠寨,每寨都派兵駐守。同時,還安排力量挖了許多深廣各丈餘的壕溝,沿壕溝設障礙物,以防金朝騎兵。在宗澤的總體設計下,開封軍民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就建立起了一個堅固的防禦體系。

宗澤殫精竭慮,無奈夙願難伸

趙構稱帝后,在應天府一直不願回開封。主戰派的宗澤和李綱力諫高宗不能南遷,南遷則等於放棄了祖宗宗廟、中原人民和天下人心。

但是,趙構不聽,稱帝后不久就執意逃跑,並美其名曰“巡幸東南”;有兩位太學生諫阻,竟然被趙構下令斬首!可見其逃跑意圖的堅決。

金軍聽說趙構南逃,就於1127年冬兵分三路再次向中原大舉進兵。

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金將完顏宗翰率領中路軍向南進攻。金軍素知宗澤的威名,又得知宗澤有百萬義軍和嚴密的防守工程,於是金中路軍不再主攻開封,轉而主攻洛陽。金軍在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攻佔西京洛陽。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西京統制官翟進和其兄翟興在伊川皂礬嶺和驢道堰打敗金兵。三月在福昌、龍門擊敗金軍,把金軍趕回河北,收復西京洛陽。河東、河北諸路義軍與洛陽宋軍密切聯繫,配合作戰。

建炎二年(1128年),金軍從鄭州抵達白沙,離開封很近, 宗澤不慌不忙地派將軍劉衍正面迎敵,另外挑選了幾千精銳兵士,讓他們繞到金軍之後,埋伏在其退路上。當金人正與劉衍戰鬥時,伏兵突起,兩面夾擊,金人被打敗。

金將完顏宗翰與宗澤對峙,雙方在滑州再次開戰。宗澤派部將張捴帶五千人前去救援。張捴到達滑州與敵人接戰,金人兵馬十倍於張捴,張捴力戰而死。宗澤派遣王宣領騎兵五千人救援。王宣將金人打敗。宗澤命王宣為滑知州,從此金人不再進犯開封。

金軍因與宗澤屢戰不利,於是將軍隊全部撤去。

宗澤聲望日著,金人聽到他的名字,常常既尊敬又害怕,他們與宋人談到宗澤,必定稱他為宗爺爺。

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在洛陽、長安和開封對抗金軍期間,民間義軍對打擊金軍的貢獻很大。

鞏州(今甘肅隴西)人李彥仙自散家財募集義兵多次和金兵交戰,一月中破敵五十餘壘,1128年三月間收復陝州(今河南陝縣),又過黃河收復絳州(今山西新絳)、解州(今山西運城解州鎮)。邵興率義兵歸李彥仙,李彥仙命他領兵渡河收復平陸縣所屬四鎮。另一義兵首領劉希亮收復鳳翔,張宗諤收復長安。金兵見渭河兩岸義兵皆舉抗金大旗,不敢再戰,只好退兵。

人民自發的抗金斗爭英勇壯烈,頻頻獲勝,形成了反攻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但是,高宗不但不支持,反而在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下詔,誣衊義軍"遂假勤王之名,公為聚寇之患",勒令解散。

其實這是高宗與其身邊的文官,忌憚宗澤威名日盛,把宗澤和義軍視為朝廷的威脅了。

宗澤接到詔書後,立即上疏請高宗收回成命,宗澤擔心:這個詔令會導致民間人心瓦解,那麼將來朝廷再有危難,將無人再願意盡忠。但高宗趙構對宗澤上書不予理睬。

宗澤還一再上書,請趙構還都開封,並著手作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備戰工作。並請高宗回開封指揮這一北伐壯舉。

此時的宋高宗趙構,正在揚州苟安。趙構此時既擔心義軍,又忌憚聲威日隆的宗澤。因此趙構不但不理睬宗澤的北伐計劃,而且準備派人前往開封監視宗澤。

宗澤見浸淫自己多年心血的渡河收復失地的計劃已成泡影,不禁悲憤交加,終於積憂成疾,背部疽瘡發作,於建炎二年六月間病倒。

他在病榻上對前來探望的諸將沉痛地說:"我因為二聖蒙塵難返,積憤成疾。諸公若能為我殲滅同仇,以成主上恢復之志,我雖死亦無恨。"諸將都流淚回答:"願盡死力!"

宗澤眼含熱淚長吟杜甫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128年七月十二日,這位七十高齡,至死抗金的老將,最後連呼三聲"過河",帶著難伸的夙願辭世。

宗澤死後,高宗派杜充繼任東京留守。杜充畏戰且無能,把宗澤的抗金設施破壞殆盡,義軍也因為對杜充大失所望而紛紛散去。

他是號令百萬軍隊的抗金名將,卻為何悲憤而死?

結束語

宗澤作為主戰老將,一心認為宋朝應該並且能夠收復失地,恢復江山。他自己身體力行,一方面高舉抗金大旗,聚攏義軍力量;另一方面他做好防禦工事和軍事部署,打擊金軍,也做好了渡河進攻準備。

但是宋高宗趙構只顧一己之利,不但不思進取,反而猜忌宗澤和義軍,大失民心軍心。最終趙宋祖上“守內虛外”的政治信條發揮作用,導致宗澤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費。

宗澤在絕望之中悲憤死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趙宋那個王朝的悲劇。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