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熱銷,“擡轎”不如“坐轎”

去年“炒股不如買基”的說法浮現,許多偏股型基金為持有人取得遠超大盤的收益,而今年在股市大幅震盪的過程中,這一說法再度得到了印證和強化。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有基金一度收益率超過60%,可謂技驚四座;而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在10%以上,大幅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公募基金的良好收益一方面受益於大盤特別是中小創、科技股的走強,另一方面也因此吸引了場外資金的加盟,帶來增量資金進一步助推指數,形成“魚幫水、水幫魚”的循環效應。通過公募基金參與股市成為不少投資者入市的重要方式,新基金一日售罄的“日光”現象一再出現,比例配售也不再是新聞。新基金持續熱銷固然對股市是利好,但如果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過度追捧新基金特別是投向已經大漲再大漲板塊的,也存在成為買單者的風險。如果根據新基金的動向,提前佈局相關的老基金,從新基金的“抬轎”角色變成“坐轎”,反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為何“坐轎”比“抬轎”強?一則因為今年許多基金都有明確的投向,或掛鉤特定的指數,或有相應的風格主題等。而同樣主題或類似風格的老基金,有些已經在交易所掛牌數年,相比主動型基金,這些被動配置為主的基金倉位飽滿,一旦新基金熱銷,成立之後建倉買入,就會讓老基金的淨值水漲船高,躺著就能賺錢;其次是此前為人詬病的ETF超額換購受限,新發行的ETF基金不再成為借道減持的出口,而是實打實成為增量資金的入口。今年半導體、新能源汽車、5G等科技類ETF基金熱銷引入巨量增量資金,對科技股的牛市有直接作用,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

由於存在募集期和建倉期,新基金在大盤整體上行的趨勢中,很容易因為一路追買而導致持倉成本太高,充當為老基金抬轎的“轎伕”。如近期發行規模超百億元的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就對場內的老基金智能汽車、新汽車有明顯的抬轎效應。在這家百億元規模基金12天的募集期間,兩家老基金的淨值增長超過了11%,智能汽車的場內交易價格更一度出現大幅溢價。如果用認購新基金的資金去買老基金,無疑收益率會更高。此外,散戶投資者通過證券賬戶買入場內老基金的交易成本也比較低,資金量較少也不會影響建倉速度,買老基金無疑划算許多。

為何買老基金更划算,新基金卻看起來更受歡迎?一方面是投資者存在“喜新厭舊”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和銷售渠道的動員有關。新基金髮行遠比老基金買賣給銷售渠道提供更多的利益分成,在自身利益的驅動下,對新基金的宣傳經常鋪天蓋地,對老基金的推薦則不顯山露水。但相關資料的取得並不困難,投資者只要稍微有心一些,在許多股票軟件就可以查閱到所有場內基金的走勢及數據。如果再選擇交易手續費較低的券商,就可以進一步控制成本,增厚收益。

筆者認為,如果投資者關注新基金的發行動向,提前佈局相關的老基金,就會比較容易享受到“坐轎”的樂趣,實現更好的收益。特別是一些ETF基金的發行,完成募集之後快速建倉將會對相關老基金產生比較正面的影響,投資者可關注其募集動向,特別是募集結束的日期和募集規模,選擇尚未充分表現的相關老基金進行提前佈局,筆者重點觀察的品種有傳媒ETF、富國500、中證紅利等;此外,科創主題基金持續熱銷,場內存在大量折價交易的科創主題基金,投資者也可結合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關注,如科創配置、科創銀華等。

當然,投資者在“坐轎”的同時也要謹防不小心變成“抬轎”。特別是一些LOF基金,在市場狂熱的狀況下,場內交易價格可能出現大幅溢價,導致短期投資風險的出現。場內基金過度溢價必然導致套利資金在場外申購,再轉換成場內份額賣出,促使場內交易價格向淨值靠攏。以前述的智能汽車為例,在連續走高大幅溢價之後,本週四開始出現大幅回落。即使新基金才剛開始要建倉,也無法抵禦過高溢價的殺傷力。因此,對於這些溢價的品種,投資者即使看好也應先觀望,等溢價降低甚至消失再考慮參與。■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