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趣解:初中歷史教材中難寫歷史人物姓名記憶之方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經常有一些學生比較難記又難寫的歷史人物姓名。如何幫助學生記憶並正確書寫這些令他們頭疼的歷史人名呢?我採取拆分趣解漢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試以人教版七年級(上)《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課中的賈思勰的"勰"字、酈道元的"酈"字、王羲之的"羲"字、顧愷之的"愷"字等比較難寫的漢字為例,簡單說說我的教學實踐。

拆分趣解:初中歷史教材中難寫歷史人物姓名記憶之方法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如何拆分趣解記憶賈思勰的"勰"字?在歷史教學中,我是這樣講述的:北朝時,有一個特別喜歡研究農業的人,此人天資雖然不太聰穎,但他除了虛心地向有經驗的農民學習,並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實踐外,還特別地愛動腦筋,勤于思考。據說,為了總結當時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經驗,他下決心要撰寫一部農學科學著作。他的這部農學著作不僅是親身實踐的結果,更是花費很長時間勤于思考的結果。他最初努"力"地"思"考(此字中的第1個努"力"地"思"),毫無頭緒,僅僅草擬成一個大概的寫作提綱。然而他毫不氣餒,沒有放棄,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地"思"考(此字中的第2個努"力"地"思")。這次努"力"地"思"考寫成了著作的草稿,但書稿存在很多問題,對此,他並不滿意。於是,他繼續堅持不懈地努"力"地"思"考(此字中的第三個努"力"地"思",泛指多次),反覆增刪修改書稿。"功夫不負有心人",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經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地多次"思"考,他終於寫成了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科學著作——《齊民要術》。此人是誰呢?他就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

拆分趣解:初中歷史教材中難寫歷史人物姓名記憶之方法

酈道元和《水經注》

酈道元的"酈"字也是學生難於記憶的漢字。在歷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這樣拆分趣解記憶: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長有幾隻耳朵啊?在學生疑惑地答出有兩隻耳朵之後,我緊接著指出:中國人講究對稱美,通常,每個正常人都有兩隻耳朵,兩隻耳朵因對稱地存在於人頭部兩側而使人頭部顯得對稱的美"麗",也使人更加耳聰。但是,在北魏時期,偏偏有這樣一位遊歷過祖國大好河山的奇才,他特別有個性,認為自己僅使用右邊一隻"耳朵",就綽綽有餘顯得很耳聰了,就能蒐集大量地理和歷史材料,給《水經》這部著作全面的註釋和補充了,因而就會有自己美"麗"的人生了。此人是誰呢?他就是撰寫成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水經注》的作者——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

拆分趣解:初中歷史教材中難寫歷史人物姓名記憶之方法

王羲之的《蘭亭序》


拆分趣解:初中歷史教材中難寫歷史人物姓名記憶之方法

王羲之

王羲之的"羲"字是學生最不容易記住也最容易寫錯的漢字。在歷史教學中,我同樣採取拆分趣解漢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羲"字分為三部分。最上部是一個沒有尾巴的"羊"字;無尾巴的"羊"字下面的右半部是一個"戈"字(在古代它是一種兵器);左半部是一個似"秀"非"秀"的部首。這三部分合起來什麼意思呢?學生有各種各種解釋,我指出:這三部分合起來的意思可會意解釋為一個手持鋒利"戈"的人把羊尾巴割掉了,於是這隻無尾巴的羊長的就"不秀麗"了(似秀非秀)。此人是誰呢?他就是創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作者"書聖"王羲之。

拆分趣解:初中歷史教材中難寫歷史人物姓名記憶之方法

顧愷之《女史箴圖》

至於顧愷之的"愷",我還是採取拆分趣解漢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記憶。具體說,我引導學生把顧愷之的"愷"字分為三部分,向學生指出:此漢字的左邊是一個站立的人的"心"字,右邊上半部是個"山"字,下半部是個"己"字。這三部分又如何會意地連綴呢?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把這三部分合起來會意地解釋為一個人("己")壓在"山"下面,但他"心"在外,依舊嚮往外面自由自在的世界。這個人就是具有"三絕"之稱的以《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聞名於世的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

儘管上述對賈思勰的"勰"、酈道元的"酈"、王羲之的"羲"和顧愷之的"愷"等字的記憶是教師人為拆分趣解的結果,其解讀帶有不科學的成分。但囿於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我巧妙地利用拆分趣解的方法,化繁為簡,會意地解讀歷史人名中難寫的漢字,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幫助學生在笑聲中有效地記住了這些難寫的歷史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