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前言

五胡十六國是孕育在魏晉期間的胡人內遷,是在反抗西晉宗室各王壓迫、掌握自己命運的過程中產生的。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少數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在這後來每逢中原亂世、軍閥割據,少數民族政權都會摻和進來分一杯羹,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腳印。五胡十六國政權,除開少數邊遠地區割據的仇池、前涼等政權,其他胡人政權存立時間皆不足半個世紀,往往是二世而亡。他們這些政權沒有秦朝的創新且偉大的成就,卻患了秦朝二世即亡的

“絕症”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一個政權敗亡,新的政權崛起,之後又迅速地被另一個新興政權吞滅,循環往復,近一百五十年時間皆是如此,胡人國家在中原大地走馬觀花,你方唱罷我登臺,總之誰也不服氣誰。而造成這些國家亡——建——亡的循環模式的主要原因就在:內亂和外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全佔了,各式各樣的亡國理由,不過其中內亂佔據著亡國的主導作用。

亂中求序的十六國

這內亂也頗有講究,多是由統治階級內部的王室成員和心腹將領引發的,內部傾軋直接且巨大地損耗了國家自身實力,致使新生政權一代孱弱一代。例如,漢趙創建者劉淵死後,統治集團內部迅速分裂進行對抗,國家直接解體:先是新君劉和大肆屠戮宗室,劉淵文武雙全的第四子劉聰則立即通過政變殺了劉和,劉聰即位後,劉聰之子劉粲與外戚靳準勾結在一起,殺死頗受劉淵寵愛的幼子劉乂,順便將其部眾屠戮殆盡,致使“平陽街巷為之空,氐羌叛者十餘萬落”

,接著又發生“靳準之亂”,一大批漢趙宗親被殺,劉淵從子劉曜趁機據守長安稱帝,號前趙。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而原為漢趙大將的石勒坐山觀虎鬥、羽翼漸豐滿,決裂劉曜,緊隨劉曜其後叛亂自立,建國後趙。這類事情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中遍地都是,怎一個亂字了得。當時十六國,單是統治集團內部穩定團結,於他們而言都是一種奢望。若是內部穩定團結,對外戰爭和交往中就佔有極大的優勢,國祚綿長超過其餘胡人政權是必然的。十六國統治著中原地區,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許多方面都不熟悉沒有經驗,其政權建設就是想在混亂中建立起社會秩序和統治秩序。

十六國政權實際上是西晉在北方的繼承者,繼承著西晉的土地,同樣繼承著西晉一部分文明,藉著這部分偷學來的東西建設中原胡人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五胡十六國建立在中原地區,可他們統治的人群依舊是漢人為主、胡人為輔。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沿襲魏晉的官制和選拔

西晉滅亡,衣冠南渡,東晉在血統和法統上繼承著西晉,可實際的統治核心地帶卻被五胡十六國接手統治。漢人先進制度內在強大生命力和胡人初入漢人腹地無統御經驗,使得十六國初期各少數民族對魏晉以來的政治制度生搬硬套拿著用。十六國進入中原後,學習採用了過去魏晉時期的大體官職體制。魏晉時期尚書權力逐漸增大,取代三公成為新的中央最高決策人物,十六國政權的官制亦帶有這種特點。漢趙第三任皇帝劉聰:“大定百官,置太師、丞相,自大司馬以上七公。置輔漢、都護,中軍,上軍,輔軍,鎮、衛京,前、後,左、右、上、下軍,輔圖,冠軍,龍驤,武牙大將軍、置左右司隸、單于左右輔、省吏部,置左右選曹尚書、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亞公。以其子粲為丞相,領大將軍,錄尚書事,劉景為太師,王育為太傅,任覬為太寶,馬景為大司徒,朱紀為大司空,劉曜為大司馬。”

可以看出漢趙官制除單于左右輔外,其餘皆是中原官職,後來包括後趙羯族在內的眾多胡人政權,官僚機制亦是沿襲著魏晉時期。封爵方式和稱號亦是傳承了過去魏晉的。同時,尚書省的行政權力在五胡十六國中得到了加強,君權也被強化,這種政治制度的沿襲和發展,幾乎和漢人王朝一模一樣。選拔官員方面,十六國採用了魏晉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從而更加全面的招攬能為自己服務的漢族才俊,填補一些官職權力的空缺。例如後趙石勒,

“清定五品,以張賓領選,復續訂九品。署張能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副選舉之任。令群僚及州郡歲各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或勇士各一人”;後燕慕容盛,“引見百僚於東堂,考評器藝,超拔者十有二人。命百司舉文武之士才堪佐世者各一人”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可見胡人十六國政權多采用魏晉以來漢族使用的選拔制度,從而爭取中原漢人士族的支持,將其拉攏到胡人統治集團中,起著非常大的積極作用。而且這一做法,可以提高漢人對胡人國家的認同感,以及正統性和合法性,還可以為保障政權穩定和本族貴人權勢。

五胡部落色彩與漢人文明交融

胡人政權的統治者們除了沿襲大部分魏晉方面的先進政治制度,同時本民族政權的部落文明色彩並沒有全盤摒棄,反而保留下來。例如“胡漢分治”政策,這不同於戰國時期秦國建立的郡縣制,更像是遊牧民族的部落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其統治者對胡人和漢人採取分而管治的統治方式。例如漢趙政權中,中央官制設左、右輔,地方設都尉來統領各少數民族中央設左、右司隸,地方設內史專管漢人。這兩個行政體制,具有很大的特色,像是文武分制,胡人一方專用來打仗,漢人一方專用來耕織。

而且在對最高統治者稱呼上,也是皇帝、單于同時使用,石勒稱趙王時亦身兼大單于之職,權力漸穩後才交這名義和權力給世子石弘為大單于。之後一般是太子兼領大單于之位,專管全國胡人,名義上的胡人第二領袖(第一是國家皇帝)。胡漢分治的模式在十六國中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可能始終沒有被廢除。分管的同時帶來的是分裂,國家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均有實權,權力的大小不是論資排輩安排的官職,而是麾下百姓和軍隊的多寡。簡單來說,還是那種

“誰拳頭大聽誰的”的野蠻,而不是無需力量保證就有上下尊卑的秩序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除胡漢分治政策外,還有以軍統民、軍鎮治民的管理方式,這種方式在十六國中大行其道,簡單粗暴,軍事組織和行政管理融為一體,看起來很棒,在亂世中很實用,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軍鎮中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是同一人,十六國時期多為宗室和皇帝親信,例如《晉書》記載:

石虎以其子石鑑鎮關中,又因役煩賦重,失關右之和,又換以石苞鎮長安。還有“留臺諸鎮各置學官”,可見當時軍鎮長官的實權大的可怕,選才識能、徵收賦稅和調用徭役的權力也有,任免官吏的權力也有著些許。

例如苻堅考慮到關東地區地廣人眾,需要人鎮守防止生亂,“分四帥子弟三千戶以配苻丕鎮鄴,於是分幽州置平洲,以石越為平州刺史,領護鮮卑將軍幽州刺史中郎將鎮龍城。符暉為鎮東大將軍豫州牧,鎮洛陽。”徹底達到了分封制的效果,地方制度進行了復古,“使諸宗親各鎮之,散居各鎮,如古諸侯。”這樣的做法怪不得五胡十六國紛紛亡於內亂,亡於自己,真乃十足的野蠻秩序,簡直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五胡治國的政治模式

老子《道德經》有一治國:“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話放在任何時代都不算過時。國家治理出一點差錯問題,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能造成成千上萬的人家破人亡。十六國政權是以飽受漢人歧視鄙夷的異族胡人身份入主中原建立的,不僅要應對佔治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排斥勢力,還要保障本族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失、從而失去統治地位。面對這一困局,十六國統治者們通過繼承西晉制度來宣揚和表明自身統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另外在統治過程中進行一次次的創新治國,在不損害本族權力和利益的同時團結漢人為自己所用。

十六國政權用固有的漢人官制和選官法,像曲線救國獲得漢人的青睞,建立起胡漢信任和互通有無的關係。且不說,這樣做能否讓眾多漢人們傾心甘願被其統治,必須要承認這一做法所帶來的意義和價值是非常深遠的。十六國統治者制定律令來穩定社會秩序,例如後秦姚興,曾“立律學於長安,召郡縣散吏以授之。其通明者還之郡縣,論決邢獄。若郡縣所不能決者,計計,讞之廷尉”

。不僅重視律令的制定,還有重視律令效果和現實實施情況。這律令,多是延續採用過去漢人王朝的典章制度,不過內容稍有改動。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做了這麼多治國創新和改變,十六國時期的胡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仍舊十分激烈,“處晉民於城郭,勸課農桑以供資儲,帥國人以習戰射”

的分治方放並不是大多數人想的民族壓迫與歧視下的產物,而是符合當時社會情況的,緩解兩族之間的矛盾,尊重各族的民族習慣,想借著時間流逝來減少雙方的矛盾。建立起國家政權的胡人,並未對漢人有過分的排斥,相反他們對漢人士大夫尤為禮遇,高官厚祿拼命砸過去。“號胡為國人”的後趙,不少漢人混的風生水起,輔佐石勒建立後趙的郭賓,“其衣冠人物集為君子營,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華族。”君子營即古代以親信或賢者組成的禁衛軍。這是頗為難得的理智,不過其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被本國各種措施提升上去,當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前面提及的軍鎮制,有著一個類型相似的統治地方的制度:護軍制,軍政合一。以軍統民的統治形式遍佈十六國,成為一種常見的政治制度。北方中原等地,由於十六國的統治方式有著野蠻和殘酷的特徵,將治下百姓安置在一個好似軍營的國度,全民皆兵,由上至下的軍事機構調控著百姓,這樣一來直接引起了社會混亂、經濟落後和文化衰敗。歷史證明,戰時軍管制不能長久使用,很容易出問題。軍事化管理化下的五胡十六國,治下一片混亂,胡漢兩族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苦不堪言。十六國政權的頻繁更迭,關鍵毛病就在治國模式上,統治階層和底層百姓一起在暗地裡推波助瀾。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五胡十六國屬於中原文明嗎?

當然不屬於。十六國的治國模式和政治制度是赤裸裸地野蠻落後的化身,學習採用魏晉時期的模式和制度,只是表面皮毛,實際上還是野蠻未開化的。五胡十六國的社會是講究武力至上,能用拳頭解決的事他們絕對不會用嘴。五胡十六國唯二屬於中原文明的就在其所佔據的地方和治下的漢人百姓。中原文明有著秩序、文化、繁榮、和平、先進等諸多優良品質,五胡十六國佔哪樣?一樣不佔!

從五胡十六國的政權建設,分析他們屬不屬於中原文明


那麼,胡人就沒有屬於中原文明的嗎?當然不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都屬於,其開創者是少數民族血統,可他們已經漢化程度很深,與漢人王朝的差異甚小,治國理念、政治制度和治國模式上也是極度符合中原文明的。他們佔有中原地區時,也讓文明昌盛之光照亮大地,百姓安居樂業,一切都欣欣向榮。中國自古以來分辨某人或某國是華是夷,多不是按血統,而是看其自身的文明文化。

參考文獻:《晉書》《五胡漢化與五胡政權的關係》《中國魏晉南北朝政治史》《五胡史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