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前言

五胡十六国是孕育在魏晋期间的胡人内迁,是在反抗西晋宗室各王压迫、掌握自己命运的过程中产生的。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在这后来每逢中原乱世、军阀割据,少数民族政权都会掺和进来分一杯羹,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脚印。五胡十六国政权,除开少数边远地区割据的仇池、前凉等政权,其他胡人政权存立时间皆不足半个世纪,往往是二世而亡。他们这些政权没有秦朝的创新且伟大的成就,却患了秦朝二世即亡的

“绝症”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一个政权败亡,新的政权崛起,之后又迅速地被另一个新兴政权吞灭,循环往复,近一百五十年时间皆是如此,胡人国家在中原大地走马观花,你方唱罢我登台,总之谁也不服气谁。而造成这些国家亡——建——亡的循环模式的主要原因就在:内乱和外战。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全占了,各式各样的亡国理由,不过其中内乱占据着亡国的主导作用。

乱中求序的十六国

这内乱也颇有讲究,多是由统治阶级内部的王室成员和心腹将领引发的,内部倾轧直接且巨大地损耗了国家自身实力,致使新生政权一代孱弱一代。例如,汉赵创建者刘渊死后,统治集团内部迅速分裂进行对抗,国家直接解体:先是新君刘和大肆屠戮宗室,刘渊文武双全的第四子刘聪则立即通过政变杀了刘和,刘聪即位后,刘聪之子刘粲与外戚靳准勾结在一起,杀死颇受刘渊宠爱的幼子刘乂,顺便将其部众屠戮殆尽,致使“平阳街巷为之空,氐羌叛者十余万落”

,接着又发生“靳准之乱”,一大批汉赵宗亲被杀,刘渊从子刘曜趁机据守长安称帝,号前赵。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而原为汉赵大将的石勒坐山观虎斗、羽翼渐丰满,决裂刘曜,紧随刘曜其后叛乱自立,建国后赵。这类事情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中遍地都是,怎一个乱字了得。当时十六国,单是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奢望。若是内部稳定团结,对外战争和交往中就占有极大的优势,国祚绵长超过其余胡人政权是必然的。十六国统治着中原地区,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许多方面都不熟悉没有经验,其政权建设就是想在混乱中建立起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

十六国政权实际上是西晋在北方的继承者,继承着西晋的土地,同样继承着西晋一部分文明,借着这部分偷学来的东西建设中原胡人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五胡十六国建立在中原地区,可他们统治的人群依旧是汉人为主、胡人为辅。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沿袭魏晋的官制和选拔

西晋灭亡,衣冠南渡,东晋在血统和法统上继承着西晋,可实际的统治核心地带却被五胡十六国接手统治。汉人先进制度内在强大生命力和胡人初入汉人腹地无统御经验,使得十六国初期各少数民族对魏晋以来的政治制度生搬硬套拿着用。十六国进入中原后,学习采用了过去魏晋时期的大体官职体制。魏晋时期尚书权力逐渐增大,取代三公成为新的中央最高决策人物,十六国政权的官制亦带有这种特点。汉赵第三任皇帝刘聪:“大定百官,置太师、丞相,自大司马以上七公。置辅汉、都护,中军,上军,辅军,镇、卫京,前、后,左、右、上、下军,辅图,冠军,龙骧,武牙大将军、置左右司隶、单于左右辅、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以其子粲为丞相,领大将军,录尚书事,刘景为太师,王育为太傅,任觊为太宝,马景为大司徒,朱纪为大司空,刘曜为大司马。”

可以看出汉赵官制除单于左右辅外,其余皆是中原官职,后来包括后赵羯族在内的众多胡人政权,官僚机制亦是沿袭着魏晋时期。封爵方式和称号亦是传承了过去魏晋的。同时,尚书省的行政权力在五胡十六国中得到了加强,君权也被强化,这种政治制度的沿袭和发展,几乎和汉人王朝一模一样。选拔官员方面,十六国采用了魏晋创立的九品中正制,从而更加全面的招揽能为自己服务的汉族才俊,填补一些官职权力的空缺。例如后赵石勒,

“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订九品。署张能为左执法郎,孟卓为右执法郎。典定士族,副选举之任。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或勇士各一人”;后燕慕容盛,“引见百僚于东堂,考评器艺,超拔者十有二人。命百司举文武之士才堪佐世者各一人”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可见胡人十六国政权多采用魏晋以来汉族使用的选拔制度,从而争取中原汉人士族的支持,将其拉拢到胡人统治集团中,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而且这一做法,可以提高汉人对胡人国家的认同感,以及正统性和合法性,还可以为保障政权稳定和本族贵人权势。

五胡部落色彩与汉人文明交融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们除了沿袭大部分魏晋方面的先进政治制度,同时本民族政权的部落文明色彩并没有全盘摒弃,反而保留下来。例如“胡汉分治”政策,这不同于战国时期秦国建立的郡县制,更像是游牧民族的部落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其统治者对胡人和汉人采取分而管治的统治方式。例如汉赵政权中,中央官制设左、右辅,地方设都尉来统领各少数民族中央设左、右司隶,地方设内史专管汉人。这两个行政体制,具有很大的特色,像是文武分制,胡人一方专用来打仗,汉人一方专用来耕织。

而且在对最高统治者称呼上,也是皇帝、单于同时使用,石勒称赵王时亦身兼大单于之职,权力渐稳后才交这名义和权力给世子石弘为大单于。之后一般是太子兼领大单于之位,专管全国胡人,名义上的胡人第二领袖(第一是国家皇帝)。胡汉分治的模式在十六国中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可能始终没有被废除。分管的同时带来的是分裂,国家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均有实权,权力的大小不是论资排辈安排的官职,而是麾下百姓和军队的多寡。简单来说,还是那种

“谁拳头大听谁的”的野蛮,而不是无需力量保证就有上下尊卑的秩序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除胡汉分治政策外,还有以军统民、军镇治民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在十六国中大行其道,简单粗暴,军事组织和行政管理融为一体,看起来很棒,在乱世中很实用,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军镇中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是同一人,十六国时期多为宗室和皇帝亲信,例如《晋书》记载:

石虎以其子石鉴镇关中,又因役烦赋重,失关右之和,又换以石苞镇长安。还有“留台诸镇各置学官”,可见当时军镇长官的实权大的可怕,选才识能、征收赋税和调用徭役的权力也有,任免官吏的权力也有着些许。

例如苻坚考虑到关东地区地广人众,需要人镇守防止生乱,“分四帅子弟三千户以配苻丕镇邺,于是分幽州置平洲,以石越为平州刺史,领护鲜卑将军幽州刺史中郎将镇龙城。符晖为镇东大将军豫州牧,镇洛阳。”彻底达到了分封制的效果,地方制度进行了复古,“使诸宗亲各镇之,散居各镇,如古诸侯。”这样的做法怪不得五胡十六国纷纷亡于内乱,亡于自己,真乃十足的野蛮秩序,简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五胡治国的政治模式

老子《道德经》有一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这话放在任何时代都不算过时。国家治理出一点差错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能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家破人亡。十六国政权是以饱受汉人歧视鄙夷的异族胡人身份入主中原建立的,不仅要应对占治下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排斥势力,还要保障本族的核心利益不受损失、从而失去统治地位。面对这一困局,十六国统治者们通过继承西晋制度来宣扬和表明自身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另外在统治过程中进行一次次的创新治国,在不损害本族权力和利益的同时团结汉人为自己所用。

十六国政权用固有的汉人官制和选官法,像曲线救国获得汉人的青睐,建立起胡汉信任和互通有无的关系。且不说,这样做能否让众多汉人们倾心甘愿被其统治,必须要承认这一做法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深远的。十六国统治者制定律令来稳定社会秩序,例如后秦姚兴,曾“立律学于长安,召郡县散吏以授之。其通明者还之郡县,论决邢狱。若郡县所不能决者,计计,谳之廷尉”

。不仅重视律令的制定,还有重视律令效果和现实实施情况。这律令,多是延续采用过去汉人王朝的典章制度,不过内容稍有改动。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做了这么多治国创新和改变,十六国时期的胡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仍旧十分激烈,“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

的分治方放并不是大多数人想的民族压迫与歧视下的产物,而是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缓解两族之间的矛盾,尊重各族的民族习惯,想借着时间流逝来减少双方的矛盾。建立起国家政权的胡人,并未对汉人有过分的排斥,相反他们对汉人士大夫尤为礼遇,高官厚禄拼命砸过去。“号胡为国人”的后赵,不少汉人混的风生水起,辅佐石勒建立后赵的郭宾,“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华族。”君子营即古代以亲信或贤者组成的禁卫军。这是颇为难得的理智,不过其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被本国各种措施提升上去,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前面提及的军镇制,有着一个类型相似的统治地方的制度:护军制,军政合一。以军统民的统治形式遍布十六国,成为一种常见的政治制度。北方中原等地,由于十六国的统治方式有着野蛮和残酷的特征,将治下百姓安置在一个好似军营的国度,全民皆兵,由上至下的军事机构调控着百姓,这样一来直接引起了社会混乱、经济落后和文化衰败。历史证明,战时军管制不能长久使用,很容易出问题。军事化管理化下的五胡十六国,治下一片混乱,胡汉两族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十六国政权的频繁更迭,关键毛病就在治国模式上,统治阶层和底层百姓一起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五胡十六国属于中原文明吗?

当然不属于。十六国的治国模式和政治制度是赤裸裸地野蛮落后的化身,学习采用魏晋时期的模式和制度,只是表面皮毛,实际上还是野蛮未开化的。五胡十六国的社会是讲究武力至上,能用拳头解决的事他们绝对不会用嘴。五胡十六国唯二属于中原文明的就在其所占据的地方和治下的汉人百姓。中原文明有着秩序、文化、繁荣、和平、先进等诸多优良品质,五胡十六国占哪样?一样不占!

从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建设,分析他们属不属于中原文明


那么,胡人就没有属于中原文明的吗?当然不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都属于,其开创者是少数民族血统,可他们已经汉化程度很深,与汉人王朝的差异甚小,治国理念、政治制度和治国模式上也是极度符合中原文明的。他们占有中原地区时,也让文明昌盛之光照亮大地,百姓安居乐业,一切都欣欣向荣。中国自古以来分辨某人或某国是华是夷,多不是按血统,而是看其自身的文明文化。

参考文献:《晋书》《五胡汉化与五胡政权的关系》《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五胡史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