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怎么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

关东书场


朱元璋和朱棣的不断打击之下,才是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元人,连最基本的铁器生活用品都无法锻造的根本原因。

《元史》中都反复记载了一件事,蒙元的元顺帝时期,上层结构已经出现汉化情况,元顺帝在祭拜先祖时,多次显示是使用“孔子礼”的方式。

而且在《明史》中也提到了蒙元时期的蒙古贵族汉化情况,如王保保等人。并且还提及元顺帝从元大都退出,逃到元上都时,有大量的汉臣不愿意投降明军,纷纷自杀殉元。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大蒙古兀鲁思帝国(铁木真所建之国)的首都和林(窝阔台所建之首都)历经了几代汗王的经营,尤其是忽必烈时期,忽必烈在和林设置了五卫(卫所,每卫万人),进行屯田,和林已经成为蒙元朝廷在北方草原上最大的城市和种植基地。

(元上都复原图)

“每军抽兵士二人屯田,可供八人之食”(《蒙古民族通史》)

因此元顺帝在公元1368年北逃上都(和林)后,就依托这个基地,一直在寻找反攻并企图夺回元大都(现北京)。

后一年(至正二十九年,公元1369年),帝驻于应昌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元史》

而且在这一年里,元顺帝在整合了岭北行省(草原地区)的军队之后,确实击退了追击的明军,可能是这次军事上的胜利使得他重拾信心。使得他驻扎在应昌县,这里离燕京(元大都)只有3-4天的马程(若是今天的高速路也不过半天而已)。形成了对新兴的明朝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军事威胁

所以为了能摧毁北元的威胁,也为了避免历史再现(北宋攻燕云失败),朱元璋在位31年,一共发动了八次北伐战争,朱棣在位22年,发动对蒙古草原的北伐战争一共五次(其中前三次是谁敢称汗就灭谁,后两次并未出关)。

其中以朱元璋时期发动的北伐战争中,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六次是直接对北元政权的根基蒙古草原发动的战争。甚至是朱元璋曾经命令北伐将领们做到“摧毁掉草原上每一间房子”。

(元上都遗址)

正是朱元璋的这个命令,在第一次(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初三日)、第二次(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第三次(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基本上摧毁了蒙元时期,十三皇帝(大汗)所筑造的城市。

尤其是和北元重镇应昌县和哈拉和林(元上都),成为一片白地。

这样的毁灭性的进攻方式,造成了一种结果——蒙古人丧失了所有工坊,甚至是丧失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明军俘虏了很多北元人,也使得很多人死于战火)。

不仅仅从军事上毁灭,还要毁其文化根基

由于历史因素在,这段时间的记载多存于战事之中,少有民事的记载。因此只能从朱元璋攻占云南时使用的政策来推断。

朱元璋曾授意明军主将傅友德,断然回绝了大理段氏首领的请降和归附,将这个在唐末独立出去的地方武装,连同蒙元时期保留的土著大姓间接统治的云南,一举荡平。

除了军事上操作,明军还施行了毁其文化根基,将南诏国和大理国存在了六百多年的书籍大都付诸一炬

自傅(友德)、蓝(玉)、沐(英)三将军临之以武,胥元之遗黎而荡涤之,不以为光复旧物,而以为手破天荒,在官之典籍,在野之简编,全付之一烬既奏迁富民以实滇

明朝的大规模焚书毁史的行为,造成了一种现象,就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再能看的懂云南古文——僰文。

同样,忽必烈时期所创造的八思巴文字,竟然也是在朱元璋时期,北元覆灭之后,就迅速被弃用了。从明朝对云南的行为来看,高度怀疑明军也在对战北元时,也施行了同样的政策,使得北元时期大量的文书和懂得文字的人迅速消亡。

这样的结果又造成了文化传承上的断层如锻造技术上,不再以书籍为传承手段,而是以口口先传这样极易失传的方式来传承

草原矿产资源和锻造所需要的燃料匮乏

除了战争致使北元传承上的缺失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是制约了蒙古人在锻造技术上的缺失那就是草原矿产资源和锻造所需要的燃料匮乏

在网戏《成吉思汗2》中有项技能叫做突厥锻造。史实上,突厥人在锻造技术上确实是草原民族中少有的,可是在千年的发展中,草原上裸露的矿产资源早已经匮乏。

从现今草原的矿产资源开采上就能发现,内、外蒙之间的矿产基本都存在于地下,而非是露天性的裸露矿。

因此当朱元璋和朱棣反复战争手段的摧毁之下,蒙古的人才缺失严重,作为寻找矿产、选矿、以及开采的矿工都是极度缺乏的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突厥人的锻造其实更多是依托阿尔泰山脉的繁茂森林,可是当到了11世纪时,冰川不断南移,小冰河时代的开启,使得阿尔泰山脉的树木不再高耸,树木退化,土地草原化程度加剧,使得蒙古人在锻造上缺乏了相应的燃料

若是用煤,可是又缺乏开采的技术和人员。且在古代锻造铁矿时,由于锻造炉的因素,使用煤反而使得铁更脆化(因为煤里含有大量的硫)

因此当北元覆灭之后,蒙古分裂形成瓦剌、鞑靼之后,竟然在短短的五十年的时间里,退化到去求明朝与之交易铁锅。甚至是为了一口铁锅不惜发动战争。

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必删除


史之为用


元朝蒙古统治者拒绝汉化,也没掌握啥技术,被朱元璋打跑以后,到了草原上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带走啥文化,也不会造铁锅。铁锅是刚需,你光用瓦罐可能不知道用铁锅的方便,但知道有这东西以后,你就很眼馋了。掌握铁锅铸造技术的中原实行了技术垄断,谁要是想要铁锅,必须喊爹,同时交钱。

因此才有了明朝初期,“虏王累次恳求”这种行为,有的不合作,打仗,那么就是“虏行寇钞,必以得锅为奇”“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搜掠,以得锅为奇货”这种情况。

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都学会了造铁锅,但是鄂伦春人还没学会,还在用桦皮桶和兽头骨煮东西。

至于说刀剑等武器的铸造,其实就很简单了。你看中国的铁锅大批量制造以前,很早很早(战国时期)就有铁制武器了。就是锤打锻炼,南北朝时期的煅奴突厥都会,和塑造铁锅完全是两种难度

2. 不要瞧不起大明铁锅,那可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蒙古人、日本人、女真人都要买的。日本人买锅不二价一两白银一口,女真是要拿装满锅的貂皮来换。要知道,铁锅的工艺可不简单!用铁量也大。

至于蒙古人买铁锅真是没办法,明帝国对外实行钢铁禁运,所以后来铁锅都成了限购产品。嘉靖时更是有潞广锅之争,这是因为山西潞锅锅壁厚实,铁料足,鞑靼要想买了回去熔炼,但严世蕃耍滑头,提议以广锅替潞锅作为开市贸易的对象。广锅,尤其是佛山铁锅以精工著称,锅壁薄,实乃家用之物,若替之,十不当一,鞑靼只能干瞪眼。

至于他们军队的武器刀箭哪来的?草原有一定的冶铁能力,但也就是一定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被劫掠和投靠到蒙古方的汉人。

近日敌之入寇,奸谋诡计与昔不同。向也无甲胄,今则明盔明甲……有中国之人遗与之以铁器。

3.这个明显是污蔑,很多汉人以为游牧民族的文化技术都是落后的,其实不然。种地是技术,放牧就不是技术吗?诗词是文化,歌舞就不是文化吗?汉人虽然喜欢写史,但是信史少,游牧民族虽然不喜欢写史,但是信史多。从我们的起居、穿戴、饮食等各方面来看,汉文化能够流传千古的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学来的胡文化。就拿冶金技术来说,汉人的冶金技术的巅峰是青铜器,钢铁的冶金技术始终是游牧民族技高一筹,柔然的煅奴是突厥,突厥向柔然学会了冶金技术后崛起并吞并了铁勒诸部,突厥的意思是战盔,唐朝的陌刀原型就是突厥战刀,而陌刀又是日本武士刀的原型,契丹也是冶金技术非常高明的民族,契丹的意思是镔铁,而作为柔然后裔的蒙古自来就懂得冶金技术,蒙古祖先熔铁出山的故事就能够证明蒙古人不可能对炼铁一窍不通,蒙古军人的头盔是多用途的,装上棉衬是头盔,去掉棉衬是野外生存锅,为什么还需要跟汉人换锅用呢?一个连生活必需品都无法自给自足的民族可能征服世界吗?古今中外,波斯,马其顿,罗马,法兰克,阿拉伯,奥斯曼,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世界征服者们哪个是落后的?曾经建立了世界最大领土面积的蒙古帝国真的像汉人说的那样,是一个落后愚昧的,连生活都无法自自理的民族吗?为什么其他那些被蒙古人征服的民族没有附和这种说法的呢?


匹诺曹jun


其实原本的蒙古人还是能铸造铁锅,而且不仅仅能铸造铁锅,兵器等。但为何明朝时连铁锅都没办法铸造,这得从朱元璋和朱棣说起,因为他对北元实行的是毁灭式的打击,不仅仅只是军事力量上的毁灭,还包括文化根基之上的摧毁。

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保朱明江山巩固,可传子孙后代万世为君,朱元璋先后对北元发动了八次北伐、朱棣发动了五次北伐。

这其中以朱元璋最为凶猛,其发动北伐是以对北元根基的彻底毁灭,其命令北伐的将军摧毁草原上的没一座房子、每一个城市。在多次的北伐过程中,朱元璋基本上将蒙古在元朝时期所建筑的城市毁灭、部落所毁灭。

这种毁灭性的打击,也直接导致蒙古失去了可以铸造铁器的各类工坊。没有了铸造铁器的工坊自然也就没办法生产铁锅,当然这只是其中的的一个理由,还不至于因为到连铁锅都无法铸造的地步。

因为除了军事上毁灭性的打击外,还有对文化根据上的摧毁

工坊的破坏只是导致蒙古人失去了铸造铁器的硬件,要想真正做到无法铸造,更需要的是文化根据的摧毁。

朱元璋对蒙元有“焚书毁史”(根据朱元璋对大理的行为做推测,因为这一点史料上记载甚少)的行为,直接造成了蒙古诸部文化上的断层,成吉思汗时代的八思达文也在朱元璋后,被蒙古诸部弃用。如此一来,铸铁技术没有了文字传承,久而久之也就没办法在铸造了。



此外,蒙古人被朱元璋赶至草原地带后,因为缺少树木等作为燃料可以用于铸铁,那么问题便很严重。还有便是,北元也被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彼此攻伐。

诸多原因下来,退化到连铁锅都无法铸造,甚至需要去求大明也不足为奇了。甚至于说与明朝的百年战争是为了一口铁锅也不为过。


像素说


这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蒙古草原缺少铁矿石,进而导致铁器极度匮乏。

我曾经看过一个美食节目,说的是蒙古美食牛肉饼。有个蒙古大娘说,她们小时候,铁锅非常非常珍贵。铁锅漏了,破成了铁片,没法煮东西,就拿铁片当煎锅做牛肉饼吃。这其实也是缺乏铁器的表现。

由于缺铁,所以非常珍惜铁。由于非常珍惜铁,所以对铁器加工非常非常重视,所以他们的铁器加工水平完全不在中原地区之下。像铁甲、钢刀,其锋利坚韧程度,甚至超过中原水平。

但是铁器总归是要消耗的。明朝初年,对蒙古采取全面严厉的经济制裁,严禁与草原进行任何贸易。铁器更是禁令的重中之重,严禁贸易。由此,草原上的铁制品更加紧张。当然他们可以从中亚和东北地区引进铁器,但是成本高昂。同时,因为分裂成了很多部落,实力大减,对外掠夺的能力也下降了很多,通过掠夺来获取铁器,也显得不太现实。总之,铁越来越珍贵。

珍贵的铁,被用做兵器铠甲。如果用来铸铁锅,那就太奢侈了。

所以,不是明朝的草原人不会铸铁锅,而是铁太珍贵了。普通人铸不起铁锅。


上将嗳福斯


首先,蒙古人作为统治者,在中原近一百年,铸造铁锅肯定是学会了的,这个毋庸置疑。

那么为什么退回蒙古后就铸造不出铁锅了呢?

这个问题用三个字就可以简单回答了——产业链!

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现今的蒙古地方是既有煤炭,也有铁矿石了。

大明朝时代,蒙古地区除了草原之外就是草原,是既找不到煤炭,也找不到铁矿石的,也找不到足够的燃料。

就是大明朝在炼铁的时候,使用的燃料也是木材居多,请问蒙古木材够用吗?

不够,他们做饭要烧马粪,牛粪呢!

就是马粪和牛粪也是宝贵的燃料呢,做饭烧奶茶都不一定够,拿去炼铁是没有可能的。

还有一点,铁匠铺必须是定居居民才可以开办的事业,把铁匠铺放在牛马背上四处游牧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

在大明朝的蒙古,冶铁产业链先天不足,建立不起来,不要说铁锅了,铁锄头他们也造不出来,因为他们连铁矿石,燃料也找不到。

铁匠再多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打个比方,铁锅好比手机。

好比,现在人手一个的手机制造吧。

任何一个小国和穷国,他们怎么也会有留学生在发达国家学习过吧,这些留学生自然明白一台手机应该怎么造了。

就好比老挝这个国家吧!

老挝肯定有留学生会懂的怎么去制造一台手机的。

但是,你让他回国去制造手机,自然是不可能的。——没有成熟的产业链。

美国人现在情愿厚着脸皮开展“金融抢劫”,“无人机讹诈”,他们也不愿意去做低产值的工业品了。

对于美国来说,这很危险。

蒙古人也是,他们情愿牺牲生命去抢劫,他们也不愿意去炼铁。

那么,他们就失去了生命。


葭明通半瓶历史


趣谈答案:蒙古部落的手工业是他们最大的短板,不会就是不会,怎么学也学不来。

锅碗瓢盆样样不行

我们如果单纯的说连铁锅都造不上的话,实在是太瞧得起蒙古部落了,在明帝国的时候蒙古部落不要说铁锅了,锅碗瓢盆以及但凡是个精美的玩意儿,人家都做不出来。

而且像丝绸棉帛这一类的东西,那就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但是他们做不出来,他们也有几种途径能够拿到这些东西,怎么拿呢?一共有两种方法。

第1种方法就是抢。这种方法,有点混不吝,怎么样都可以,随便抢,但是抢东西费时费力不说还有可能有性命危险。

第2种方法相对就文明了点了,比如和明帝国搞好关系,跟明帝国磨叽一下。

蒙古部落提供高等级的战马以及一些优质的动物,然后明帝国按照他们的需求,给他们筹备对应的锅碗瓢盆和丝绸。

奇特的蒙古部落

为什么咱们一直说华夏文明古国,总会带上个文明两个字呢,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而且是远超于其他国家、其他部落的文明。

四大发明出现以及各种衣服,锅碗瓢盆,各种农用工具的出现就已经落下了其它民族一大节。

而且古代的时候更倾向于是家族制,比如你父亲是做铸铁工作的,你的儿子也继续铸铁,你的孙子也是这样做,有利于一些窍门的延续。

这些窍门蒙古部落他们拿不到,而且他们也懒得拿,毕竟铸造这些玩意儿太费劲了。

但是如果因此就可以得出蒙古部落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话,可能就有点过分了。

因为蒙古部落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战马。

实事求是的说,蒙古部落他们人吃的东西更加偏向于油腻的一方,而且长得也比较壮实,战马也比较强悍,所以和华夏部落进行作战的时候,蒙古部落往往能够占到部分优势。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当时的蒙古人虽然能够冶铁,也能够制造兵器,但他们却没有掌握生产铁锅的技术,也没有多余的铁用于研究铁锅。所以,他们所有的铁锅,都必须从中原进口,明朝时,铁锅是最受蒙古人欢迎的产品。

每年蒙古各部都会到明朝寻求封贡和互市,会用大量牛羊和金银,向明朝换取铁锅。土木之变后,明朝和蒙古的关系恶化,双方经常爆发暴力冲突,所以明朝关闭了与蒙古的互市,所以蒙古人很难再从明朝获取铁锅。同时,明朝官员们还认为,铁锅这种物品是决不能出口的,因为他们害怕蒙古人会将铁锅熔化,并用之来制作兵器、盔甲。

然而出乎明朝人意料的是,蒙古人根本不可能将铁锅制造成兵器。铁锅这个厨房中的寻常之物,但对当时的蒙古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甚至将此物作为彩礼或嫁妆。据说,如果男子家里没有锅,蒙古姑娘都不愿意嫁。

由于明朝不开互市,蒙古人只能来硬的,他们四处劫掠边境的汉人,除了金银财宝,抢的最多的就是铁锅。蒙古人四处抢夺边境的汉人,除了金银珠宝,抢的最多的竟然是铁锅,有的人背着锅,有的人用头顶着锅,然后开开心心地唱着歌回家了。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搞笑的情景,一群全副武装的蒙古骑兵,有些身后背着一口锅,有人用头顶着锅,从草原上呼啸而过。

明朝和蒙古俺答汗政权和解,明蒙两国才真正实现了互市,蒙古人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买到铁锅,两国再也不用发生战争。从此两百年的“铁锅战争”就此结束。


旧时光老影像


把缺乏铁器把原因归结于蒙古不汉化的,或者明朝的技术封锁,都是歪曲历史和偷换概念。


北方草原进入青铜器时代甚至早于中原很多地方,鄂尔多斯青铜器在三四千年就已经很兴盛了。即使是铁器冶炼,在草原也不是稀罕事。



突厥人的起源,就是作为柔然在阿尔泰山的炼铁锻奴。蒙古部在早期时候,也是在大兴安岭地区以擅长炼铁而著称。不可能到了明朝,北方游牧民族反而不会炼铁了?


事实上最重要原因就一个!没有燃料!


无论是匈奴、突厥还是蒙古,炼铁的基础都在于依靠山林,需要用木材。然而,脱离山林进入大草原就会失去主要的燃料来源。不仅如此,公元10世纪以后整个北方的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像契丹人祖源地辽河上游的八百里林海,都基本消失殆尽。蒙古高原上在明朝以后,基本都看不到成片的树林了。



所以,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无法找到燃料炼铁的。日常生活的燃料,都严重依赖捡拾的牛粪,而牛粪和野草是无法用于冶炼的。煤矿?在明朝也是刚刚开始利用,在草原是不可能出现这种采矿业的。这才是蒙古缺乏铁器(只是缺少,而不是没有制造能力和生产数量)的根本原因。你就算是请过来一千个汉族铁匠,放在草原也没法用草来炼铁。


至于说“连铁锅都造不出”,完全是本末倒置。铁锅,在古代是一项技术很高端的产品!说得这么轻松,好像是很容易造出来?事实上,中原也是在北宋时代才开始普及铁锅,制作需要非常复杂的手工业技术。



就算是中原地区,早在春秋战国就学会了铁器制造,但铁锅的制造工艺在1000多年后才真正掌握,甚至比印刷术还晚。即使是到了明朝,学会造锅也不过三四百年而已。把不会造铁锅的弱项,放在蒙古和其他游牧民族身上,是非常不公平的。(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对于蒙古人退居蒙古草原后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了这个问题,我们将有以下几点的分析:

第一点:缺乏铸造铁器的工人,造铁技术以及各种基础设备。虽然早在公元前1300年,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了铁器,并且在公元前800年,我国虽然也已经进入到了铁器时代,然而,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人,在这一方面的创造力,的确是很少,并且相对来说还稍显落后了,因为蒙古人根本就没有掌握铸铁的技术,并且技术乃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缺乏技术的他们,在退居于蒙古草原后,严重的缺乏铸造铁器的人才,并且,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根本就没有人传授给他们这样的技术,也没有任何基础的设备供他们制造。

第二点:缺乏铸铁的原料。蒙古人退居于蒙古草原后,之前,蒙古人就只是靠剥削汉人来维持生活的,可是当推举蒙古草原后,剥削汉人的时光也一去不再复返了,所以蒙古人在制造业,尤其是制造铁这方面,根本没有任何的技术可言,并且,蒙古人根本就没有探矿、开矿的这些技术,因此,他们也就不知道怎么找矿了,蒙古人的产品只有马匹、毛皮、肉类、奶制品等等这些东西,但是对于制造铁的话,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制造出来,因为他们压根没有技术,无能为力。

第三点:因为缺铁,所以非常珍惜铁。明朝初年,对蒙古采取全面严厉的经济制裁,严禁与草原进行任何贸易,并且,铁器更是禁令的重中之重,严禁贸易。由此,草原上的铁制品更加紧张,当然他们可以从中亚和东北地区引进铁器,但是成本高昂,他们压根无法承担多少。同时,因为分裂成了很多部落,实力大减,对外掠夺的能力也下降了很多,通过掠夺来获取铁器,也显得不太现实。总之,铁越来越珍贵。这样珍贵的铁,如果四被用做兵器铠甲的话还好,但如果是用来铸铁锅,那就太奢侈了。

所以,综上所述,蒙古人并不是不想制造铁,而是他们没有铸造铁的技术而已。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大国跟小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当年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包括后来的满清八旗,一入主中原,甚至只是小半个中原,就都抛弃掉原先逐草而居,凡事用拳头说话的传统,转而开始学习汉人的那一套礼义和人情世故,还不是因为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大明从统治中原的蒙古人手里,夺回了汉人的江山,又将蒙古人撵的跑回了草原还不够,在大漠还折腾的蒙古人鸡飞狗跳。

明朝自认为和蒙古人的梁子无法化解,但是杀光蒙古人也并不现实,于是转而从别的方面来制裁限制蒙古人。

汉人有很多方面可以限制蒙古人,因为汉人很丰富的资源,比如茶叶,比如丝绸。

又比如铁。

蒙古人自己没有铁矿,铁匠还是有的,从蒙古人马踏全世界,问鼎中原那会儿,蒙古人就掌握了这门工艺。

大明禁止国内向蒙古各部输出铁及其他金属。

别的资源也严格限制输出,蒙古人需要用大量的牛羊才能换来一点点的大明商品,但即便这样,蒙古人也答应交换,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所以大明一直边患严重,因为蒙古人生活不下去了只好来抢,哪怕扛着树枝也要来抢,这是游牧民族的悲哀。

游牧民族的生产力非常低下,很多东西都要跟周边的文明社会进行社会,而一旦这种交换受到限制,游牧民族便会铤而走险。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