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


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

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老家許昌

文‖段紅克

在河南省禹州市城西15公里處,有一個“四塞為固、隔絕塵囂、野花爭錦、山鳥弄笙、白雲綠樹”的美麗山村栗子溝。晚清時期,這裡走出了近代許昌文化長河中的一個標誌性人物——王棽林,讓閉塞而幽美的小山村聲名遠揚。

1869年,王棽林出生於栗子溝村。他從小天資聰穎,先後師從東爐葛時芳、西關犢水溝樊海瀛。1891年,22歲的王棽林赴開封參加府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舉人。考官胡嗣芬稱其為“中原霸才”; 中州名流李敏修將他與田春同、陳肇卿並列為“禹州三傑”;禹州知州曹廣權盛讚他是“奇才”;禹州名流陳嘉桓稱他為“一代儒宗”。

王棽林早年熱衷於投身治國救亡運動,並遊學日本考察維新強國之道。在禹州知州曹廣權的支持下,他致力於興辦教育、實業救國:在禹州城東潁河東岸的張良洞開辦融中西教育為一體的潁濱經舍;在禹州三峰山開辦“三峰山礦務公司”。後見國勢頹敗,他自知救世不成、迴天無力,知不可為而不言天下事,遂回鄉隱居,著述行善,教書育人。

王棽林一生不置家產,唯喜讀書,所藏書籍繞洞一週,高達六尺。他十分重視家庭教育,時教時農,家庭讀書氛圍甚濃。在他的教育影響下,其子侄刻苦讀書,建樹者頗多。

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

其長子王景運,一名維城,自幼聰明,有過目不忘之才。據這裡上了年齡的老人回憶,在王景運還是小孩的時候,有鄰村村民到王舉人家求要藥方,家人告訴他可找大少抄寫藥方。王景運只看了一遍藥方,便提筆寫了下來。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抄寫的藥方竟與原藥方隻字不差。

王景運畢業於河南政法學校,累官郾城縣長、望江縣長。他為官清正廉潔,以致於家中一貧如洗。同時他邊官邊醫,用豐富的醫學知識救助過眾多百姓。

解放後某年,因當過民國縣長,王景運被列為批鬥對象。批鬥會一開始,一白髮老人就上臺聲淚俱下地“控訴”王景運說:“要不是王縣長,俺一家人活不到今天……”,結果批判會被開成了表彰會,王景運被放回家務農。上世紀六十年代,他病死中栗子溝家中。

王棽林次子王熙運,字怡庵,號潛夫。據民國《禹縣誌》記載:

熙運幼隨家諸兒入塾,恆潛默不自襮表。父棽林偶命學僮作聊,出曰“月印萬川”,即對曰“鶯啼千里”,父始異之。又出曰:“雪花添新水”,乃對曰:“詩成贈故人”,則更異之,以為此子殆有思者,故不闆闆求工而句法樣成,虛實勻稱,可興言詩矣。未幾自呈所作《春興八首步杜秋興原韻》,其詩高華朗潤。父遂命之專力學詩,而詩滋多……

下圖:王棽林二弟王炳林的三子王啟運。

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

1922年初夏,長沙曹學士廣權重遊禹州,熙運以小門生獻詩。學士見其父,鼓掌大笑說:“我不意子還有鳳毛耶!”對熙運大加讚譽,並作《長春觀即事感賦效熙運奉贈體》詩一首:

王氏有鳳毛,毛端吐虹芒。

投篇於我厚,感時多激昂。

五言比長城,千字皆琳瑯。

下述新情歡,上飾往事藏。

卻慚玉溪生,乃遇韓冬郎。

王熙運一生所作詩詞千餘首,著有《潛夫詩稿》四卷、《文稿》二卷、《讀史日札》二冊。可惜天忌賢才,他病逝時年僅31歲。曹學士更書唁其父曰:“此子如玉,誠可寶愛,今若此,誠可痛惜!”圖4

陳拔貢嘉桓對人說:“非但王氏家學之不幸也!”濬縣孫至誠來吊,題其慄主曰“鈞臺詩人”。

禹縣人民政府原辦公室主任董振寅在他寫的《我們一代人的經歷》一書中,回憶其祖父董克勤教他《四書五經》時說過這麼一段話:“一天,爺爺對我講,他在王舉人家教書時,遇到一個神童讀草版《孟子》,他用錐子扎多厚,那位神童一天都能背完。”書中所說的神童就是王棽林的二弟王炳林的長女王瑞萱。

王瑞萱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之才,她出口成章,文采出眾,是近代禹縣才女之一。據《禹縣誌•列女傳》記載:

禹自清之叔世,婦女之以才學傳者,唯有馬甘荼、王瑞萱……瑞萱,字紫閣,伯父棽林授之學。幼聰敏,初教之作遊記,即有柳宗元永柳諸記之趣。追擬陶詩,一日成二十首。棽林自割居室,命次子熙運共安幾硯,兄妹間自為唱合。民國辛酉避寇寓城長春觀,仍就棽林講誦。長沙曹學士廣權以舊禹牧復來遊,賞其詩句有曰:“笳聲與世訴纏綿”,謂深得風人怨而不怒之旨,可擬趙倚樓例,呼之為“王纏綿”,且為書扇之。後適白沙楊氏,舉一子不育,得暴疾卒,年甫二十餘……

王瑞萱作詩眾多,著有《小法華亭詩稿》四卷。伯父棽林常追念她說:“吾每歸居室,過北間西窗下,如聞風雪之夕,瑞萱呼四哥聊句作歡也。”並作《送春絕句》曰:“燕子亦知春事短,銜藏花片畫梁西。”感慨她文彩出眾卻英年早逝。

王棽林二弟王炳林的次子王克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禹州知名畫家,他擅長畫人物肖像,特別是他畫的主席像十分逼真,深受當時禹縣人民的推崇。

王啟運是王炳林的三子,他畢業於鄭州鐵路學院,是信陽鐵路局的高級工程師,他用耳聽就能迅速判斷火車的運行情況。今年89歲的王啟運眼不花,耳不聾,思維敏捷,能用微信與人交流,能用廢棄的椰子殼做板胡,用六個核桃瓶做京胡,自詡八零後,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

下圖:2019年10月4日,本文作者在信陽王啟運家中。

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

王禮運是王炳林的四子,也是王棽林最小的侄子,他從小熟讀私塾,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吹拉彈唱無所不能,14歲就開始從教,紮根於農村教育事業46年,一生桃李滿天下,在禹州教育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王棽林兄弟六人,子侄18人,侄女18人。筆者只列舉了他與二弟子女們中的才俊,而其他侄兒侄女中建樹者頗多,不再一一敘述。僅此可見:王棽林不僅創造了他個人的文化高峰,也將他的家族打造成了當時禹縣名震一時的耕讀之家。

下圖:王炳林的四子王禮運。

中原霸才和他名震禹縣的家族

【作者簡介】段紅克,男,1970年7月出生於禹州市方崗鎮石坑村,1991年6月於河南省鈞州機械廠參加工作,現任機械廠工會主席兼黨辦主任。業餘時間愛好舞文弄墨,喜歡用樸實的文筆敘述家鄉文化。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除禹縣誌圖片來自網絡外,其它圖片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