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總打仗?

果敢lzf99115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他在1044年就形成了統一的國家。但是在經歷了4個封建王朝後,1886年成了英屬殖民地。

1948年才脫離英聯邦,宣佈獨立。截止2015年,緬甸有5390萬人口。68%為緬族,在剩下32%的人口裡,少數民族眾多,比我國少數民族的兩倍還多。

緬甸共有7個省,7個邦和兩個直轄市。省為緬族主要聚居區,邦為少數民族地區。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主要以農業為主。


那麼既然不富裕,為何不發展經濟,卻要一直打仗呢?

緬北地區如果敢、佤邦等少數民族區域,一直以割據的形態存在。他們佔了緬甸近一半的國土,有著較強的經濟能力和政治獨立性。

甚至他們都有各自的工業體系。都知道緬北是著名的毒泛區,那政府為何不採取有效的治理?原因很簡單,他們管不了,這些地區政府說了不算。

政府軍的影響力遠遠不夠。如果他們有絕對的優勢,解決割據就好辦了。可是政府軍的手卻伸不了這麼長,這些地區以武裝種植罌粟,快速獲得利潤。然後與政府軍分庭抗禮。

以人口占優的緬族在地理位置上佔據了平原河谷。而少數民族依靠山地優勢,與政府軍進行遊擊對抗,誰也征服不了誰。


在英國殖民的時候,就侵佔了很多緬甸周邊的土地,這也是一個矛盾根源。可是英國只管殺不管埋,他要的是既得利益,所以說挑起的民族矛盾越多,對於英國來說越好統治。

而政府軍採取的措施卻是武力鎮壓,而他們的實力並不佔絕對優勢。這樣一來少數民族地區倒是願意和他們爭鬥。只有不斷的打仗,才能更好地保證他們存在下去。

因為在工業化時代,要是不以內戰的形式拖住政府軍。那麼以緬族佔據更有利的自然環境工業發展很快就能超過他們很多,這樣遲早就會征服少數民族地區。

所以像果敢、佤邦他們更願意一直打下去,延緩兩者距離拉開的速度。也只有一直打下去,也許才會爭取到他們想要的利益。

緬甸的內戰打了好些年了,政府軍也一直不能統一緬北。


主要原因是政府軍過於腐敗,而且與各黨派一直處於明爭暗鬥。截止2015年,緬甸有合法的黨派91個,他們之間相互的較勁,導致緬甸遲遲不能走上正軌。

這與他們的意識形態不統一,各種分歧太多有直接關係。要是政府軍能團結起來,這種割據應該是早都結束了。

政府軍幾十萬的軍隊,居然征服不了果敢地區10餘萬的武裝力量,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說史聽濤


緬北開始新一輪激戰!

據緬甸方面報道,緬甸境內的果敢軍、德昂軍、若開軍三支武裝再一次與緬甸軍隊展開激戰,雙方已經激戰3天,這再一次令緬甸走入到了我們眼中。而對於天天打仗的緬甸來說,見鬼不怪了,緬甸由於歷史特殊原因,一直以緬族為主,打壓個地方勢力,導致了緬甸境內一直戰火就沒有停止過,而在緬甸5600萬人口中,緬族僅僅佔到了三分之二,其他100多個少數民族佔到了三分之一,其中克欽族、撣族、克倫族、佤族等都是人口數量比較多的少數民族。

同時早年緬甸被英國殖民化,而英國人採用了“分而治之”,意思就是各民族自己自理,打壓緬甸緬族,扶植各大少數民族,這引起了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矛盾,隨後緬甸因為軍政府長期執政關係,不停的打壓緬甸少數民族,此次緬甸少數民族武裝開始與緬甸軍事展開戰鬥。雖然中間,少數民族與緬甸達成過停火協議,但由於不滿緬甸軍隊強勢奪人的動作,緬甸北部地區仍然爆發了大戰。

這幾年緬甸主要和果敢軍作戰,這是因為從2015年初果敢軍反攻進入到緬甸後,並且聯合克欽獨立軍,自此果敢軍開始全面對抗緬甸軍隊。在此背景下,緬甸戰火重新開始,目前來看,只要緬甸政府軍仍然拒絕民族和解政策,戰火重新爆發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未來也是如此。對於緬甸來說,其底線就是建立一個“一國一軍”,要求至少20多支少數民族武裝放棄武器,不再以武力反對正估計,但是對於少數民族來看,民族平等是不可動搖的。顯然,緬甸結束戰爭需要走的路太遠了。


出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緬甸從古至今,北部山區其實都是自治獨立的。

這些地區都是世襲土司管理,各有各的民族,同緬甸王朝的緬族是完全不同的民族。

即便是英國殖民地時期,對緬北的控制你也是很弱的,土司都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

在土司的控制區,土司最大,英國人都是第二位的。

以果敢為例,早在明末就形成了漢人的聚集區。

到了18世紀,楊姓土司開始管理果敢,19世紀受到緬甸政府的認可,被封為世襲果敢縣土司。楊姓土司的世襲統治權至1959年結束!

隨後,無論誰控制果敢,都有自己的軍隊,這是控制的基礎。

果敢的民族成分單一,漢人佔87%。雖然一共只有10多萬人,但在人口並不多的緬北,果敢也算一股格局力量,還背靠中國這棵大樹。

緬甸政府軍為了控制果敢,從60年代開始不斷展開軍事進攻。

果敢在緬共時期得到壯大,趕走了緬甸政府力量。

但緬共衰敗以後,彭家聲宣佈果敢獨立後,卻處境艱難。

之後果敢始終在緬甸政府軍以及扶持的代理人軍隊攻擊下。

2009年發生八二七武裝衝突後,緬甸政府軍大體控制了果敢,彭家聲率部逃到果敢一角繼續抵抗。2015年,雙方又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

需要說明的是,果敢在緬北的實力是相當弱小的,尚且支持這麼久,其他民族就更厲害了。

另外一個弱小民族佤族,在領袖鮑有祥領導下,以區區四五十萬人,仍然同緬甸政府軍對抗到今天,還是保持獨立的地位。

還有,緬甸政府軍戰鬥力太菜也是重要的原因。

40年代,李彌的殘部2個團被解放軍打的落荒逃到緬北金三角。

就這些國軍殘兵敗將,面對強大的緬甸政府軍,兩次將他們重創擊潰,最終割據了整個金三角地區。

國軍93師對於緬甸政府軍的戰鬥力都是嗤之以鼻:老緬兵不能打仗,只能打女人!


薩沙


其實,緬甸的問題其實並不複雜,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個緬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矛盾無法解決。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緬北地區如果敢、佤邦、撣邦少數民族區域呢,長期是以一個割據的形態出現。這些地區控制了緬甸近一半的國土,有著較強的經濟和政治獨立性,甚至於一些地區還有這獨立的工業體系,這使得他們有了和緬甸政府分庭抗禮的資本。


這也是為何當這些區域罌粟種植業氾濫的時候,緬甸政府卻沒能做出有效的管控,原因就是他們管不了,這些地方的人不聽政府的。而罌粟種植由於其暴力,在一些地區內部甚至成為了支柱型產業,當地的政府不僅不管,還會適當的給予保護,這無疑是導致了武裝販毒集團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見,緬甸政府在緬北影響力有多弱!


這也是各方爆發衝突的原因的前提,因為如果緬甸政府軍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問題早就解決了。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一個歷史原因了。

首先在歷史上,緬甸就是一個相對分裂的形勢,佔據著平原河谷的緬族,因為其豐富的資源和宜居的環境,在人口上處於優勢。而在緬北地區撣族、克倫族、克欽族等少數民族。雖然人口處於劣勢,但依靠著山地優勢,他們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


誰也不能征服誰,即使是在英國人來後,這樣的矛盾依然沒能解決。當然,英國人巴不得這樣的矛盾存在呢,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控制緬甸嘛。挑起民族矛盾不就是英國人最喜歡乾的嗎?當初的“印巴分治”害死多少人?

所以英國殖民時代,這樣的民族矛盾不僅沒能解決,反而還加大了。

後來緬甸為了尋求獨立,由昂山將軍提倡組建聯邦政府,這原本是解決雙方矛盾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首先昂山將軍是當時獲得各方勢力認同的唯一領袖,而且聯邦政府和極大的保持緬北地區各方勢力的獨立性。但是不幸的是,昂山將軍被刺殺。雖然此時的緬甸相對比較統一,那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英國,他們都想獨立。

在英國人走後,矛盾再次爆發,分離主義在緬甸大行其道。 緬族控制的中央政府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軍政府出現了。接下來就是武力征服與鎮壓,緬族希望通過武力來獲得國家的統治權。而邊緣少數民族勢力也不憚一戰,因為或許只有戰爭,才是保證其存在下去的最好方式。因為在工業化時代,他們只會被佔據了更好地域的緬族逐漸的而拉開距離,最終被碾壓。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一直打下去,一次來延緩雙方差距拉開的速度。說不定他們能在失敗之前,拿到自己想要的權益。

如此一來,緬甸內戰便已不可避免,著一打就是幾十年。當然了,至於為何會打這麼就,主要還是緬甸政府內部不團結,軍政府和昂山素季領導的民主派至今還在明爭暗鬥。國家遲遲不能走上正軌。不然,以雙方的地緣差距來看,緬北是堅持不了多久的。至少在中國停止支持緬共武裝力量的時候,緬甸就應該可以實現和平。

所以,當今緬甸亂局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國家意識形態不能統一,各大勢力盤踞,分歧太多。

當然,緬甸軍隊也是菜,數十萬軍隊面對總人口不過十餘萬的果敢地區,這麼久了都搞不定。


白話歷史君


緬甸為什麼經常打仗?這其實跟慈禧。喜歡的一樣東西有關係。

大家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慈禧特別喜歡珠寶一類的東西,尤其是對翡翠情有獨鍾。而這個翡翠恰恰只有緬甸的最好,也是最正宗的。

翡翠晶瑩剔透,尤其是品質高的那些,像玻璃種高冰種,再加上其顏色,有帝王綠祖母綠,其價格更是不菲。

緬甸有很多翡翠開採的場口,但是對翡翠的需求量很高,尤其是我們中國。所以說高端的翡翠,需要專門的場口才能有很大的概率出。

但是翡翠場口始終是有限的,這也造成了一些內部矛盾,尤其是那些有武裝的部隊的族群。

為了爭奪這些場口的控制權以及開採權,所以說會經常打仗。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利益決定一切,有了利益自然就會產生爭執。一但所求大於產出,隨之而來的就是矛盾。

不統一,種族太多

其次緬甸有很多族群,而且都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同時,緬甸又有大緬族主義,有一些歧視這些少數族群。所以,戰鬥就一直持續,加上緬甸是叢林地區,最適合打游擊戰。


所以說常年征戰不休,打仗也是為了擴大地盤。同時也帶來收益,地盤越大,說話權也越大。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緬甸的族群太多,不能實現統一化。

黑色產業鏈

眾所周知,看過掃毒的大家都應該知道,緬甸,越南,老撾一類的。俗稱金三角,你們充斥著大量地下世界的黑暗,裡面有一樣東西特別暴力,那就是製造毒品所用到的罌粟。

由於氣候原因,特別適合種植,由其的暴力,這也是一些族群的主要收益來源。為了爭奪這些東西,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大量的爭端。關鍵緬甸政府軍,也打擊不了這些武裝,就形成了牽制的作用。誰也奈何不了誰,所以說經常就會打仗。

上圖就是罌粟圖片,大家可以進一步的辨認,種植這種東西是違法的,希望大家不要知法犯法。

本篇由伯樂說歷史獨家原創回答,未經本人同意禁止轉載,謝謝!祝大家生活愉快。

喜歡我的可以點點愛心,關注我一下。


伯樂說歷史


緬甸經常打仗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的多了本地居民也都習以為常了。

可是為什麼緬甸總打仗呢?

民族衝突

緬甸的人口組成及分佈比較複雜。

緬族占人口總數的68%,其餘的都是撣族、克倫族、孟族、克欽族、克倫尼族、欽族等等。

緬族作為緬甸的主流民族,其政治影響力無疑問是最大的,所以他們也佔據著國內比較肥沃的平原地區,生活的相當滋潤。

而其他的少數民族沒有太大的政治優勢,所以只能生活在物資匱乏的山區。

這樣懸殊的待遇導致了民族之間的矛盾十分深,少數民族為了生活經常會到平原城市盜竊甚至搶劫,而當地的警務人員為了威懾他們則採取強硬的手段鎮壓。

這麼一來二去矛盾激化,所以天天發生暴力事件,不抑制就演變為了民族間的鬥爭。

歷史遺留

緬甸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團體,雖然都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但地區之間保留著較大的自主權。

後來受到英國人的殖民統治,更是挑起了民族間的隔閡。當時的民族戰爭正是殖民者想要看到的,越亂他們才能獲得最大的益處。

所以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現在,誰也不服誰,動不動就要大打出手。

毒品的因素

在東南亞地區有個十分有名的詞語,那就是金三角,泰國、緬甸、老撾的交界地區。

在金三角,毒品種植十分興盛,當地幾乎全靠這個維持經濟。

而毒品的種植與交易無疑是一塊大蛋糕,各個軍事團體都想分一杯羹,政府則想將它扼殺,這就加劇了政府與地方武裝的衝突,為了利益引發的戰爭數不勝數。

所以,緬甸為什麼總是打仗,相信各位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一介草寇



“緬甸發生政府軍與地方武裝的暴力衝突,炮彈落入我國境內…..”這個消息對於國人尤其是住在雲南的同胞們已經司空見慣。不斷的戰爭造成了無數流亡的難民,而混亂的局勢與惡劣的條件又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性。那麼,為什麼緬甸如此之亂呢?


民族大雜燴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國家,那麼緬甸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大雜燴”,緬甸全國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族(還包括生活在果敢地區的漢族後裔)。其中,緬族約佔總人口的65%,主體民族的優勢並不是十分明顯。另外,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相互之間存在明顯的民族文化差異。


緬甸地區的主體民族大多與我國雲貴川地區的少數民族密切相關,比如緬族起源於古代氐羌集團,是中國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克欽族則起源於中國的青海蒙古地區,撣族與我國的傣族則是同民族在不同國家的分佈。這些民族在不同時代分別進入緬甸,並與周邊國家(泰國、柬埔寨、中國)有著文化聯繫,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會產生地方割據勢力也就不足為奇。


圖/緬族


政府危機


20世紀60年代之後,緬甸長期處在軍事政變與軍政府統治的陰影之下,國家體制混亂,缺乏長期的憲政立法對民族問題進行處理。


另外,緬甸政府缺乏對民族問題進行合理自治管理的措施,不同民族在平等的外表下造成了實際的不平等,緬族佔據了政府軍政部門的主要崗位,而地方民族力量則憑藉自身的民族武裝作為與中央討價還價的籌碼。從1961年開始,緬甸立佛教為國教,這就造成了各民族之間的宗教對立情緒日益嚴重,使本來就敏感的民族問題火上澆油。

圖/佛教之國緬甸


混亂的民族分佈以及落後政府管理,造成了緬甸成為了混亂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圖/緬甸軍隊


生猛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緬甸一直都是被英國人所掌控著的殖民地,長年任由英國人的壓榨。

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他們才擺脫了英國人的掌控、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

導致緬甸戰亂的國軍殘部

緬甸是1948年的時候建國的,而在1950年的時候,因為我們國內戰亂的結束,原本駐紮在雲南的一部分國軍殘部逃到了緬甸。

在他們來到緬甸後,他們彷彿入海的蛟龍一般,在這裡獲得了新生。

接下來,他們接連擊潰了緬甸政府派來清剿他們的軍隊,用一場場的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這些國軍殘部的主將李彌從臺灣來到緬甸並帶來了大量武器支援後,他們更是反客為主,壓制起了緬甸政府軍。


當時,李彌所說出的“自己當不成雲南王、當緬甸王輕而易舉”這樣的話,簡直就如同一把刀一樣,深深地刺痛了緬甸政府的自尊。

正是因為如此,緬甸才不得不求助於聯合國,在聯合國的調協下,強迫臺灣把一部分的國軍殘部召離了緬甸。

這國軍殘部的存在,正是緬甸開國初期戰亂不斷的原因之一。

雖然後來這些國軍殘部因為年老不支、後援斷絕全都退到了泰國,但是他們卻給緬甸留下了一個“紀念物”,這個“紀念物”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金三角。

(國軍殘部養老地,泰國美斯樂)

這金三角帶來的問題,緬甸至今都沒有徹底解決掉。

導致緬甸戰亂的緬共勢力

在這些國軍殘部之後,緬甸國內又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勢力。

這個勢力就是緬共,緬共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有著強大靠山源源不斷支援給他們的武器以及緬甸北部地區各支少數民族部隊的支持。

那些緬甸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部隊之所以會支持緬共,主要跟緬甸政府對他們的不公待遇有關。


在緬甸開國後,緬甸政府並沒有處理好他們國內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在給他們的主體民族緬族很好待遇的同時,卻忽略了北部地區少數民族們的感受。

因此就導致那些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對他們產生了離心力,然後在適當的時機裡,那些少數民族部隊這才投靠到了緬共的陣營中,和緬共齊心協力打響了對緬甸政府的戰爭。

緬共在崛起起來後,他們一舉佔領了緬甸的北部地區,和緬甸政府軍隔江分庭抗禮了起來。

但是緬共的活躍週期並不是特別長,自上世紀60年代末期他們率領軍隊引領風雲開始,直到1989年分崩離析結束,期間才經歷了20來年的時間,他們就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新一輪的戰亂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緬甸政府的威脅就消失了。

緬共崩潰之後,緬甸政府又出現了新的威脅。

緬共是因為各支少數民族部隊的脫離才分崩離析的,而緬甸政府面對的新威脅正是這些脫離緬共的少數民族部隊。

當年那些脫離出緬共的少數民族部隊們在脫離緬共之後,他們又重新在緬甸北部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和緬甸政府繼續分庭抗禮了起來。

相比於緬共時期,那些後來出現的割據勢力和緬甸政府之間的相處還算是比較平和的,互相之間並沒有爆發如同緬共時期那般頻繁的戰鬥。


而如果要說緬甸政府為什麼一直沒能解決掉這種混亂的局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緬甸政府軍的實力實在太弱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解決掉這些難題。

在當年從緬共脫離出來的割據勢力中,果敢同盟軍算是實力比較弱小的一支,軍隊人數只有一萬多人。

但是緬甸政府軍解決這麼弱小的果敢同盟軍,竟然需要和果敢同盟軍中的副司令勾結,才得以在2009年時把果敢同盟軍的老大彭家聲驅逐出果敢。

從這邊點,我們就可以大概估測出緬甸政府軍的實力了,在這種實力下,他們國內常年經受戰亂其實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孤客生


一是歷史原因。歷史上緬甸就是一個相對分裂的形勢,少數民族依靠著山地優勢,一直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很多外來土地更是被強行併入英屬緬甸,這就為日後的戰亂埋下禍根,比如果敢地區就是從清朝手裡奪來的。



二是民族眾多。緬甸民族成分複雜,周圍都是少數民族,總共有130多個民族。其中緬族受大民族主義影響長期以來壓制其他民族政治、利益訴求,以維持統治,因而緬甸各民族獨立主義、分離主義嚴重。“緬甸有多少個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裝”。

三是貧困。緬甸官僚腐敗,人民貧苦,經濟發展長期滯後,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為了生存居民廣泛種植罌粟,導致毒品氾濫,各派系相互之間為了爭奪毒品,爭奪地盤相互爭鬥,爭鬥導致擴軍,擴軍需要軍費,為了籌集軍費種植毒品,然後爭奪地盤,繼續擴軍,陷入惡性循環。



四是地形。緬族佔據了緬甸的中央平原,其他各少數民族分佈在周邊山區。山區最適合打游擊了,因此,即使緬甸政府軍幾次打進來也沒辦法長待,防又防不了,剿又剿不滅,這也是緬北地區難以征服的一個重要原因。

五是背後大國勢力。英國是平衡戰略的“專家”,印巴分治就是成功的例子,現在緬甸背後大國勢力更加複雜,自行腦補吧。


小哥話軍史


緬甸時不時爆發衝突,根子是緬甸國內有強烈的“大緬族主義”思想,而緬甸政府又基本是以緬族組成,所以這股思想無論是之前的軍政府還是現在的民選政府,都沒有多大改變。“大緬族主義”是排他性的,一切以緬族利益優先,對少數民族充滿著不屑,例如緬甸政府一直就不承認羅興亞人是緬甸人,對羅興亞人採取驅逐甚至屠殺措施。而對克欽、若開、佤族、德昂、果敢等緬北少數民族,緬甸政府也是想以“大緬族主義”剝奪他們的土地,讓他們成為緬族的附庸。緬北少數民族為了自保,紛紛成立了民族武裝。於是,緬甸政府就以武力方式去進行鎮壓,試圖以此解決國內緬北地區的民族問題。緬北少數民族自然不會屈服,面對緬甸政府軍的進攻進行反抗,因此緬北的武裝衝突就不斷。

有些可笑的是,所謂的緬族也不是多麼純,實際上是下緬甸的緬族人將其他部族人攏在一起形成的廣義上的“大緬族”,這才佔到了緬甸人口的大部分。之所以不吸納緬北少數民族,是因為緬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在人種、宗教信仰等方面與下緬甸相差比較大。例如羅興亞人信的是伊斯蘭教,克欽則信的是基督教(但不被歐洲教廷承認),而像果敢族這些則主要是華裔或者與雲南的少數民族相近。除了“大緬族主義”思想作祟之外,近些年的緬北衝突還與國際局勢變化有關。在美國加緊實施亞太圍堵戰略之後,緬甸就成了美國拉攏的重要國家。這幾年緬北發生的衝突,與美國想給我們添亂有不小的關係。尤其是最近緬北衝突,這方面的跡象很明顯。(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