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蒙古国送给中国3万只羊支援中国抗击疫情,非常暖心,感动了很多人,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又一美谈。这次蒙古国3万只羊,是对中国抗“疫”最好的支持,用朴实、真诚感动了中国人,3万只羊并不是一般意义的馈赠,分析这“背后的故事”,可以用“名利双收”来概括。

大家最担忧的就是3万只羊怎么送到中国,网传3万只活羊已经奔赴至二连浩特,后来官方也证实了该消息是假的,3万只羊该如何过口岸?据说中蒙双方相关部门正在商洽中。近年来中蒙牛羊肉贸易一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这次捐赠就是对中蒙牛羊肉贸易的一次“突破”。3万只羊怎么过口岸?笔者提出两种假设。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假设一:屠宰后入关

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曾想过的办法,但直接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屠宰后入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熟肉从二连浩特通关;另一种冷冻肉从新疆老爷庙口岸通关。

一、羊肉煮熟从二连通关

看到这大家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把羊肉煮肉送来?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因为蒙古牲畜疫病的因素,中国之前禁止从蒙古进口“生”肉,而2016年以后可以从二连进口熟肉,企业在蒙古收购活羊活牛或生牛羊肉,经过屠宰或简单水煮后出口至国内再销往山东、河北等地。蒙古国进口的羊肉价格偏低,肉质好,竞争优势明显。我们拿到2018年的数据,1公斤羊肉6883图,按现在汇率折合人民币21块钱,一斤羊肉10元;牛肉是8475图,折合人民币是26元一公斤,一斤牛肉13元。那么大家试着回忆一下2018年你们身边羊肉的价格。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来源《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版)》

从网络上找到了2019年10月份蒙古国的肉价,牛肉按10000图计算,合计人民币是31一公斤。所以说蒙古国的牛羊肉价格很具有市场优势。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来自网络,仅做参考

进口熟肉的前提是,在2015年中蒙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国与蒙古国进出口熟制牛羊肉食品安全合作备忘录》,质检总局下发了《蒙古熟制牛羊肉卫生证书样本及签字兽医官信息》,正式允许蒙古国熟制牛羊肉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到2016年的3月,我国首次进口蒙古国2.9吨熟制牛肉,经二连浩特检验检疫局初检合格才能到我国。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谷歌地球截图

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古国最大的口岸,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二连浩特到乌兰巴托的直线距离是600公里,蒙古国到二连口岸将是到中国最短的距离,距离短,交通便利,将会降低物流成本,所以二连浩特口岸是首选的通关口岸,但运送生肉只能走新疆老爷庙口岸。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二连浩特国门

二、运输冷冻肉从新疆口岸通关

直到2016年1月,中蒙两国签订《蒙古国牛羊肉输华议定书》,中蒙羊肉贸易正式开启。我们从蒙古国首次进口冷冻生羊肉是在2017年2月,从新疆老爷庙口岸入关,进口了16吨冷冻羊肉,然后调往华北市场。这也是得益于我们国家质检总局对蒙古国牛羊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评估考察之后做的决定,并将蒙古国乌布苏、扎布汗、戈壁阿尔泰、库苏古尔和巴彦洪格尔西部五省区列入准予进口牛羊肉地区。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老爷庙口岸位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是中蒙之间通商要道,距乌鲁木齐市773公里。属地检疫局也学习进口肉检验检疫监管经验,具备冻肉检疫的技术手段和经验。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但是老爷庙口岸到内地距离偏远,交通运输成本比较大,笔者认为选择从这里运输冷冻肉的可能不会很大。而从二连进口熟肉周期比较长,蒙古国的屠宰加工能力比较落后,熟羊肉进入国内食用起来太单一。

假设二:活羊运到二连浩特屠宰

这也是近日网络流传的3万只羊浩浩荡荡奔赴二连浩特的说法,虽然事实被认定为假消息,但如果将活羊赶到二连浩特屠宰这或许是一种可能,并且有两个好处:

第一,从二连通关,直线距离较短,国内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第二,将活羊变成新鲜的羊肉用冷链配送到需要的地区,保持蒙古羊肉特有的新鲜质感,利于配置膳食。

一、先到扎门乌德隔离检疫

先将这批羊运到蒙古国到中国的口岸扎门乌德,在扎门乌德有我国企业建立的隔离场,可容纳20万只羊的隔离,在这里隔离45天,然后检疫,检疫通过后可以在运送到二连浩特。如果运送活羊,隔离是必要的,也是对食品安全的负责。

二、运到二连浩特屠宰

有网友可能会问了,二连浩特能完成这个3万只羊的屠宰任务吗?答案是可以的。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某企业在二连浩特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屠宰加工120万只肉羊,两条生产线日屠宰3000只活羊。那么3万只羊需要10天就可以屠宰完,而二连浩特应该不止这一个屠宰厂吧,那么屠宰应该不是问题了。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白条羊

1只羊出白条羊40斤算,3万只羊是120万斤,合计羊肉600吨。(估算)

这里面跟大家普及一个词汇,羊胴体,俗称白条羊,将羊屠宰后去头蹄下水后剩下的一个整羊,如上图。

三、运输到武汉等地

如果用火车运输,可以通过集二线转运到疫情需要的地方。电影《囧妈》坐的K3国际列车,也是走的这条线路。

如果是公路运输,每个货车承载30吨的话,需要20个货车就可以将这600吨羊肉运出来。从二连浩特出发可以走二广高速,经过山西、河南到达湖北,全长1700公里,20个小时。二广高速此时绝对是最优的交通路线,内蒙境内车辆较少,改线路比较通畅,直线距离更短。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至此这3万只羊就能奔赴疫区,支援抗疫前线,为逆行者们送去来自蒙古国的祝福,热气腾腾一碗羊肉汤。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香喷喷的羊肉汤

假设二——活羊到二连浩特屠宰,听上去不可思议,其实我们国家企业已经建立了整个流程和现代化加工厂,将羊在外蒙隔离45天,内蒙屠宰,既是响应《蒙古国牛羊肉输华议定书》贸易精神,也是一种创新进口模式。

3万只羊怎么入关,可以煮熟从二连入关,也可以冷冻从新疆口岸入关,但这都不是最优解,中蒙牛羊肉贸易需要的是一种突破和尝试。突破二连口岸只能进口熟肉,尝试“外蒙隔离,内蒙加工”进口新模式。

笔者提出两个假设,看似是解决蒙古国3万只羊的入关问题,其实是和大家一起探讨影响中蒙牛羊肉贸易的机遇和挑战,理性分析制约贸易的因素。

3万只羊的意义——中蒙贸易使者

蒙古国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只有320万,典型的地广人稀之国,亚洲第二内陆国,温带大陆性气候,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饲料资源封面,畜牧业是主要产业。

截至2018年底,蒙古国牲畜存栏量共计约6646万头。 其中,马394万匹,占总存栏量的5.8%;牛408.09万头,占6.59%;骆驼45.9万头,占0.6%;绵 羊3055.48万只,同比增长6.1%,占41.9%;山羊2712.24万只,同比增长 6.1%,占38.4%。

近年来自然灾害较少,蒙古牲畜呈现增长趋势,所以这次蒙古国送给我们的3万只羊,与总量相比不到九牛一毛。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有的人拿蒙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去计算,比如说蒙古的GDP130亿美元,合1000亿元人民币,本次送给中国3万只羊,按国内羊肉行情计算合人民币5-6千万元,平均每人捐出20块钱,好多中国网友都感动的哭了。确实是蒙古经济发展较慢,捐赠中国物资确实难得,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蒙古国出口牛羊并不多,这些牛羊说实话并没有转换给货币给百姓创收,所以蒙古国送给我们羊也不能用等量货币衡量。也就是说,你让我给你捐钱,我可能不宽裕,但是牛羊确实有很多,而且本国很便宜(参考价格:羊肉10元一斤,牛肉15元一斤。)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而今天蒙古最高国家元首携3万只羊,慰藉疫情逆行者,是继中蒙文化交流之后,派来的贸易交流使者。蒙古国的出口需求和中国的消费趋势都渴望中蒙牛羊肉贸易迈出新步伐。能否推动中蒙牛羊肉贸易的持续增长,还需要双方持续努力。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我们前文说了蒙古国盛产肉羊肉,而畜牧业又是蒙古国的支柱产业,如果让羊肉走出去,对于这个国家和人民来说很利好,目前蒙古羊肉出口只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等,而中国2016年才陆续开始进口内蒙古的牛羊肉,冻肉主要从新疆口岸进口,熟肉到二连浩特进口。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肉类消费大国,中蒙肉类贸易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笔者认为此次送来的3万只羊,将是新一轮贸易的使者,将会促进中国消费者对蒙古牛羊肉的认知,贸易角度可以理解为买卖前的试吃品,吃得好下次再买。

中蒙牛羊肉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带一路的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实施为中蒙开展牛羊肉贸易带来了机遇。这种机遇对中国消费者和蒙古国养殖户都是一种互惠利好的机遇,可以让中国消费者品尝到蒙古草原的肉类产品,可以促进蒙古国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改善牧民生活水平。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中国牛羊肉进出口数据

从以上图表可以得出,自从2013年以后,中国牛肉的进口成翻倍增长,羊肉进口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说明我国对牛羊肉的进口还有很大的空间,近两年国内羊肉、牛肉价格上涨,现在内蒙古的牛肉趋于40元,羊肉38元,白条35元,当前国内牛羊肉市场需求对蒙古国确实是一种出口利好的趋势。

2016 年1 月14 日,国家质检总局与蒙古国技术监督总局签订了《蒙古国牛羊肉输华议定书》,当年从蒙古国进口了176吨羊肉。我国目前开放进口羊肉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智利、蒙古国。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据蒙方统计,2018年,蒙古国对华贸易总额为 85.3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6.7%,占其外贸总额的66.17%。其中,对华 出口65.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占其出口总额93.4%;自华进口19.95 亿美元,同比增长39.5%,占其进口总额33.81%。蒙古国对华贸易顺差 45.4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06%。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2014-2018年中蒙经贸合作数据

从以上数据看出,中国继续保持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市场地位。

二、挑战:中蒙牛羊肉贸易遇到的制约因素

1、蒙古国牲畜疫病频发

中蒙肉类贸易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动物疫病,包括口蹄疫、布病,蒙古国动物防疫能力差,野生动物多,对动物防疫的挑战很大,因为经济水平低,疫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存在。我国质检总局一直都在严把安全质量关,综合评估后才允许进口蒙古的牛羊肉。疫病是制约因素,近年来有所改善。

2、交通条件差、运输能力有限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蒙古国加工企业少,设备落后,冷链运输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建立公路、铁路、航空衔接性更好的交通运输网络,当前蒙古提供跨国冷链物流是有困难的,所以冷链运输也是制约牛羊肉贸易的主要原因。这次3万只羊如果不选择屠宰后运输过来,可能是因为检疫的问题和冷链达不到要求。

3、距离港口偏远,物流成本高

进口蒙古国熟肉是从二连口岸入关,进口冻肉是从新疆的老爷庙口岸通关;二连到内地比较近,但是新疆老爷庙到内地比较远,路程增加,导致物流成本高,产品价格过高不利于贸易的发展。本次3万只羊本来是公益捐赠,如果额外成本过高,对谁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三、如何促进中蒙牛羊肉贸易发展?

1、提高防疫能力和水平

在南南合作的背景下,中国派出专家去帮扶,全面开展畜禽饲养等相关专业指导工作,推广中国实用技术,取得可喜成绩,并获得了项目运作经验。在疫病防控方面,中-蒙-俄建立合作机制,召开研讨会、开展合作,获得良好的改观。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强化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前文我们提到过,在二连浩特投资了1.2亿元,建立了年屠宰120万吨的加工企业,包括屠宰加工车间、预冷排酸车间、胴体加工车间、分割加工车间、冷藏间、速冻间、污水处理车间等。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屠宰生产工艺流程

在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建立了一座占地面积为六平方公里的无疫区检验检疫隔离场,用以接收蒙古国生产的优质肉羊并进行隔离检疫。先在蒙古国隔离检疫,没有问题再到二连二次检疫,两次检疫后在二连完成屠宰。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扎门乌德,(蒙古语:Замын-Үүд),意为“道路之门”,是蒙古国东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连浩特市交界处的一座边境城市,邻近中国边境的二连浩特,是中蒙铁路自中国进入蒙古国后的第一站。

3、产品溯源信息管理

建立必要的产品信息化系统,加强对产品的溯源管理,能够让进到中国的所有牛羊肉都能够追根溯源。将养殖信息、运输信息、屠宰加工信息、零售信息都对接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才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

中蒙贸易关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蒙古国历史上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个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国的文化、语言、风俗也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中国同蒙古国文化交流自1951年起开始;1994年签订中蒙文化合作协定;2018年1月,中蒙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京举行;2008年5月,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2010年6月,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蒙古现有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2所。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孔子学院已在中蒙两国人民之间筑起了语言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越来越多的蒙古国人把孔子学院看做是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大课堂。

近年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为蒙古国基层医生提供免费进修的机会,并先后多次到蒙古国义诊,开展医学文化交流活动。蒙医蒙药是蒙古族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通过双方合作,促进蒙医药的创新发展将是一件造福人类的好事情。

“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

  • 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 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 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的主题框架由“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组成,“六廊”指的是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个通道,一是从华北通道,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通道,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赤塔。

蒙古国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节点,是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的促成部分。“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蒙古国送3万只羊,背后的故事,“名利双收”不为过

中欧班列

2019年由中铁四局承建的蒙古国乌拉巴托机场高速公路顺利移交给蒙古国政府,标志着完全有“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建设的高速公路走出国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在蒙古国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蒙建交70周年中国企业在蒙古完成建设并移交的“友谊工程”。

“一带一路”开展以来,中国支援蒙古建设很多项目,如: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古国输变电项目已经竣工,中铁二十局承建蒙古国首座互通式立交桥正式通车,中国援助蒙古国额尔登特电厂改造项目举行奠基仪式等。

在“一带一路”下影响下,今天蒙古国赠送的3万只羊,是双方友谊的见证,是推动中蒙牛羊肉贸易的“试验区”,是推介蒙古优质羊肉的体验装、试吃品,也许真的能以此推进中蒙牛羊肉贸易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一带一路的潜力和前景对130多个成员国来讲都是发展的机遇和契机。我们也相信蒙古国元首此次中国之旅是“名利双收”,3万只羊感动了中国人,巩固了中蒙伙伴关系,夯实了“一带一路”合作基础。所谓“名利双收”是中蒙关系的发展对两国人民都是互惠互利的。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比,今天中蒙两国人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 《中蒙牛羊肉贸易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申凯红,潘彪,刘丽佳
  •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蒙古国2019版)》商务部
  • 一带一路官网
  • 二连浩特市政府网

图片/来自网络和相关文献,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