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焦家到底挖出了啥?为何会引起轰动?

篱笆院里种薰衣草


山东章丘作为我国考古圣地,先后挖掘出多个不同时代与文化的城址。在2016-2017年间,山东大学考古工作者又在章丘焦家挖出了新遗址。这一发现在当年可谓轰动全国,就算事发两年也未静默。如此阵势不禁引人疑惑:这个遗址里都有些啥?

考古学者们经过两年的努力在焦家遗址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内涵丰富的中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存,并挖掘出包括夯土城墙、护城壕沟、祭祀坑和大型墓葬在内的诸多王族设施,还出土了大量规格齐全的白陶、黑陶、彩陶与玉器等高端礼仪用具。这些遗址和文物的横空出世有何意义?为何会引起轰动?

一、焦家遗址填补了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社会演变的空白。

海岱地区指的是今山东省渤海至泰山一带,而大汶口文化则指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晚期大约距今5300-4600年。这一时期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逐渐确立了具有森严等级的父系家长制。当地人们以家畜饲养与种植业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这一时期的远古工艺技术也十分发达,其中以制陶、治玉工艺最为繁荣。从焦家遗址出土的彩陶与玉器做工细腻、样式多变,且注重实用性,很好地展示了焦家先民们高超的技艺与王者的风范。

从聚落的角度来看,焦家遗址发现的房址早期多为半地穴式单间房,到了晚期则发展成了地面式联排房。这种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历程说明焦家遗址可能是从一个普通村落发展而成的中心城邑。尤其是考古人员在焦家发现的夯土墙、壕沟与高等级墓葬等直接昭示了焦家古城乃是5000 年前后海岱地区的中心聚落,也是迄今在海岱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城址。

二、焦家先民确实颠覆了我们对原始人体质的认知。

按照传统观点来看,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且环境恶劣,人们生活艰辛,缺乏足够的营养,所以个子往往比较低。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身高应该是逐渐增高的,因此史前人类应该是矮个子。但考古发现,焦家遗址中众多墓主身高都接近1米九,其中最高的竟有2米。尽管自古以来人们都习惯称山东男子为“山东大汉”,但长期受“时代越久远,体型越矮小”的刻板印象的影响,人们难免会被焦家墓主的身高所震惊。

那么为何他们会这么高呢?一些专家对此提出猜想:除了广泛种植和饲养家畜,让食物稳定之外,应该还和当时气候条件有关。按照中国气候史来看,殷商时期的气候比现代更暖和,黄河流域的气候与如今南方相似。《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从记载中可知,商朝时期就有大象,竺可桢先生也曾谈到,商朝的大象是本土所产,而不是从南方地区引进。这就说明当时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暖、资源丰富,不仅有利于生存,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既营养又丰富的食物。尽管至今为止焦家墓主的身高仍是未解之谜,但它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古人的体质状态,也颇有意义。

焦家遗址带给我们的震惊不止以上两点,例如不同大小、规格的墓葬就折射出鲜明的社会分化、等级差别和礼仪制度。这些挖掘之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对它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邓海春


2018年,山东焦家挖出了一具“巨人尸骨”,一时之间引起了世界轰动。

同年7月,国家考古队把焦家“巨人尸骨”运到中国博物馆进行还原,10日以“礼出东方”为题举办大型展览会,中外媒体纷纷聚焦“国博”(如图)



在这里有必要给亲们介绍一焦家,“焦家”不是一户人家,是指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表。换句话来说就是8000年前老祖宗曾居住过的城址。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


焦家遗址是在19 87年发现的,挖掘出“巨人尸骨”是在2018年4间,这一天一位老农到地里翻地,突然发现了一块上古时期的陶片,然后上交了有关部门。

陶片的出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经过在原地的挖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址,随即发掘出了“巨人尸骨”,墓址被命名为m184。墓主是一个男性,考古学家经过检测这些尸骨,墓主身高在两米左右,这让考古学家大吃一惊。

考古学家是不是大惊小怪,身高两米有什么吃惊的?姚明身高在2米26,拜托,墓主生活在5000年前的石器时代,能和现代相提并论。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的男子身高在1米63左右,平均寿命在35岁。发现的“巨人尸骨”墓主生活的年代还在先秦之前的3000年左右。

这样大家脑中就形成一个图像(如图)



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身高竟能达到两米是一种什么情况呢?难道山东商丘这个地方存在着巨人族?

据史料记载,王莽夺汉朝江山建立了新朝,为了镇压起义军,夙夜太守韩博向王莽推荐了一员大将,此人身高有二米四,腰围有十围,是山东蓬莱人,名叫巨毋霸”,《山海经》也记载,山东蓬莱有仙山里面住着“巨人”。种种迹象表明,“山东大汉”的称呼并非空穴来风。

我推论“巨无霸”有可能是8000前“巨人尸骨”墓主人的后代。

考古学家是如果解释“巨人尸骨”的墓主人为何能长到两米左右的呢?专家说上古时期,山东章丘这个地方很富裕,人们吃得好喝得好,营养丰富所以才长的很高。



“砖家”说的不对,我记得科普书刊上说人的身高和遗传有直接关系,当然和饮食也有关系,后者不是很重要。

比如皇帝比谁吃得都好,但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身高没有超过两米的。慈禧一顿饭吃180道菜,她的身高仅1米53。这无疑说明饮食和身高没有必然关系,我觉得还是和遗传有最大的关系。人们不是常说“爹高高一个,娘矬矬一窝儿吗?”

由于焦家“巨人尸骨”的墓主人生活在离我们很遥远的5000年前,那时候还没有出现文字,更没有历史记载,对于为什么他能长这么高依然是个谜。亲们不妨推测一下他为什么能长到两米,而大多数人却不能?


秉烛读春秋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焦家遗址出土了一具“巨人”骨骸,所以震惊世人。

焦家遗址位于中国山东省章丘市龙山街道焦家村西北,城子崖遗址以北4公里处,为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延续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距今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这其中无数的考古发现,就这个巨人骨骸,最为惊世骇俗。

这个“山东大汉”真的是名符其实。根据骨骼测算,这个小巨人,身高可达近两米,这一发现真是震惊了世人。

以前人们总是觉得远古人生活条件原始,身材不会太高大。山东的这一考古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五千年前的男性身躯。

看来山东大汉真的是有历史基础的。

不过也不能通过这一个远古人类的骨骸,就推测当时的人都是人高马大。

如果现在人被埋在地下,未来的考古者发现了,也不会因为就发现了姚明那样的,就说现在人都是巨人。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发现了武大郎的墓葬,就说那时候的人都是三寸萝卜丁。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山东章丘焦家村史前遗址是公元前4300~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是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

焦家村史前遗址是1987年发掘的,之所以近年来受到大家的瞩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多具古人的尸骨,这些尸骨体型巨大,集中出现,颠覆了人们对原始祖先的认知。



原始社会生存环境恶劣,技术水平落后,当时的人们缺少足够的营养,所以寿命短,个子矮,这是以往大家公认的事实。人类进化的方向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愚昧到先进,从矮小到高大,从短命到长寿,这是被证明过的真理。

可是在焦家村史前遗址发掘出了多具身材高大的古人尸,最高大的一具居然有一米九的身高,还有多具超过一米八五的,这就很不寻常了。



要知道我们现在发现的同期的其他古人类尸骨,一般个子都不超过一米七。

目前这个遗址呈现出来的“巨人”在几千年前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还有待继续研究,需要更多的实物材料来证明。

据古人类学家推测,也许这个部族有着特殊的基因,或者是产生了一种变异的基因,才使得他们身高如此巨大。



也有人推测,当时他们生活的山东半岛,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食物充足,这些古人并不缺乏营养,因此他们的身高得以长得如此巨大。

不管怎么说,这个考古发现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它为我们研究古人类的史前生活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和样本。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弄清楚为什么这些人能长得如此高大,看样子“山东大汉”的称呼应该从史前算起。


历史漫谈君


山东焦家遗址,是在1987年发现的一个遗址,发现地点是在山东章丘。为什么这次焦家遗址的发现引起了轰动呢?因为这次遗址的发现中,有一项发现颠覆了考古界的一个普遍认知。

古代人身高偏矮的认知被打破

从考古以来发现的尸骨来看,古代人的身高不如现在,男性一般是在1.65米左右。至少秦汉时期是如此的,这个结论从秦兵马俑就能看出来,兵马俑是按照真人比例制作,在冷兵器时代,当兵的人自然要高大一些,所以兵马俑一般都是1.70-1.81米左右,普通百姓也就平均1.65米了。古代人偏矮的铁证如山,专家们考古也就都以此为标准,结果在焦家遗址“古代人偏矮”的结论这打了脸,遗址内发现的几个墓主身高大概在1.9米左右,这样的结果自然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一个普遍认知被打破,这些专家有点激动也是难免的了。


专家探索古代巨人的秘密

这样的一个发现让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新的机会,他们想找到古代人高大的秘密,但是始终未能如愿,最后有的专家归纳古代巨人出现的原因是焦家遗址的人吃的比较好。这个结论其实挺难让人接受,因为潘长江吃的再好也不可能超过姚明不是?鄙人以为,身高之谜或许在于巨人症也未可知,不应该拿几副骸骨就去推倒古人平均身高的前例。毕竟巨人骸骨就那几副,可能性太多,根本证明不了当地人都是高个子,更无法证明古代人都是高个子。


轰动的都是考古学家

其实焦家遗址引起的轰动只是在考古圈,离开考古圈并没有太多人关注此事。所以焦家遗址出土的巨人骸骨,应该成为考古学家做切实研究的宝藏,而不是以偏概全的工具。后世挖到今天的科比、詹姆斯和奥尼尔,是不是就认为二十一世纪都是巨人呢?这显然不对。如果考古学家能从中找到人类成长基因的秘密,改善中国人体质,这才是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

焦家遗址引起考古圈的轰动,出土的巨人骸骨揭示了古代人未必矮的可能,打破了考古学家们的认知,但是,考古应该严谨对待,不能以孤例而释全貌才好!

欢迎评论点赞,关注野史日记,了解历史!


野史日记


以上这个“巨人”骸骨就是在焦家遗址挖掘出来的,这具骸骨的身高超过1.9米,即使现代来说也是非常高的个子了。毕竟这是来自于5000多年前的一个“巨人”,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还是很稀奇的。

焦家遗址位于今天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焦家地区,大约在5000年前这里生存着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早在1987年的时候这个遗址就已经被发现,大约三年后也就是1990年开始试挖掘。而真正引起轰动的是在2016年-2017年,山东大学的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开始系统的对其进行挖掘分类整理,它们的真容才出现在媒体上。

在挖掘的过程中挖出了很多的陶瓷及石器,当然还发掘了墓主人的骸骨,身高超过1.9米的巨人。焦家遗址有大量的居住房屋遗迹,同时还有大量的墓葬及一些生活类的灰坑、祭祀坑等。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这里曾是一个大型的聚集地,具有类似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性质的意味。



当时的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居住的房子是半地穴形式的并且具有分群分组的形式,同时房屋分工明确有些专门为了居住,而有一些主要是用来存储的。

焦家遗址的发现及发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


科学黑洞


2017年,考古队在山东焦家村发掘了一批5000年前“巨人墓”,最高身高近2米,平均身高远远超过了现代人,这次重大发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古人身高的常规认识。



焦家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村一带,早些年济南搞建设的时候,就发现了这片遗址。当时考古队推测的面积是56万平方米,然后就做了安全保护。

不料2016年,焦家遗址附近修田间小道时,又发现了古墓,由于遭到了损坏,山东文物局就组织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一年的时间,考古队发掘了217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大汶口文化的遗存。其中包括116座房址、215座墓葬和一段土城墙。

这些房子很有特色,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在地面,每一户排列很有规律,类似于今天的联排别墅,不过肯定没有现代的豪华。

那200多座墓葬大部分都有陪葬品,基本都是陶瓷品和玉器。考古队在附近发掘到了1座陶器制作间,而做工精美的玉器从哪来目前还没找到相关依据,所以还不清楚出处。

另外,陪葬品中还发现了动物殉葬品,有猪、狗、老鹰等。

这次发掘最让人震惊的就是古墓主人的身高,按古墓规模来判别身份的话,部落首领的身高近2米。比部落首领身份稍低的几十个古墓主人,身高普遍在1.8米以上。

而剩下的一百多普通族民,身高绝大部分都在1.7以上。这太恐怖了,平均身高一算比5000年后的现代人都还高不少。

专家的解释说:“这一时期已进入农耕时代,而且已开始饲养家禽,所以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有没有一种要晕倒的感觉?

这种说法不仅现代人不服,古代的农民从坟里都要跳起来骂娘:“难道我们种的不是粮食?我们养的家禽是外星球的?”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200多个“人证”又不是个案,为什么他们的后代越长越缩呢?看看从中世纪欧洲人的身高变化能不能找到答案。

据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9世纪~12世纪,欧洲人平均身高是1.73米。不过从那之后欧洲人身高,开始越长越矮。

到17世纪平均身高降到了1.67米,法国人更离谱,直接掉到了1.62米。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爆发,生活水平的提高,欧洲人又长回来了。

欧洲人为什么会出现倒缩的情况呢?目前一种主流的说法是和气候变化有关。虽然这不一定是准确答案,但至少比上面的专家回答靠谱。

至于焦家遗址的“巨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随着未来大面积的发掘,能从中找到答案。


花木童说史


考古,一般都会挖掘出各种古代文物,可是在山东焦家挖出的可不仅仅是古物那么简单,被发现的还有古人的骨架。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一个死人的骨架有什么用?难道还会比古物重要吗?或者这是什么王公贵族之墓?在我们眼中或许感觉很平常,但是站在人类的研究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虽然这次挖出的古人的尸骨既不是什么王侯将相,也不是什么公主贵妇,但它却颠覆了考古学家对古人的传统认知,原因无他,是和身高有关。那么,接下来我向大家讲解下山东焦家为何会引起轰动?

一,山东焦家发现了一座5000年前的遗址。

  • 单说发现了遗址是没什么可造成轰动的,可是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山东焦家发现的遗址是典型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代表。在这里就要提一下所谓的大汶口文化了,那是中国新石器 时代下产生于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文化,距离今天大约有四千至六千多年左右了。大汶口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也就是说,这种文化在古代存在的时候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为母系氏族社会,中晚期开始出现男女合葬墓,这也就代表着中国古代开始了父系父权式的统治。


  • 家族开始以男性为中心,父亲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慢慢的这种现象便演变成了后来的男尊女卑。这也就代表着龙山文化找到了自己的源头。龙山文化,其实就是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左右的一类文化遗存,和上文的大汶口文化所指类同。在此之前,并没有发现关于他的遗迹,而今突然在山东发现,而且还是聚今好几千年的遗址,必然要引起一阵反响。况且这样的一个发现,也为我国历史学家以后是做史学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证据。目前,这个遗址已经被公布为山东省第2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见他的重要性。这也就是山东焦家引起轰动的原因之一。

二,改变了对原始人类身高的认知。

  • 按照我们以前的思想来看,古时候的人,生活条件普遍很差,这也就造成了他们营养不足,而没有营养就很容易影响人的身高,而且那还是在石器时代,生活条件就更不能与今堪比了。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时候的人个子一定不会太高。这是在山东焦家发现的古人尸骨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很多,甚至他们的个子普遍都比现在的人的个子还要高。据了解考古学家,从挖出来的遗址中的尸骨来推断他们的身高至少得在1米9。再看一看今天人们的普遍身高,简直不能令人相信,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跟得上了,身高居然还比不上以前各方条件都不好的古人。这便是山东焦家引起轰动的又一个原因。

总的来说,山东焦家发现的遗址之所以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发现的遗址弥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历史的空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改变了人们对古人身高的传统认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对研究以前的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小姐姐讲史


我是海佑老师,我来回答。

为啥引起了轰动?因为这个遗址出土了体型巨大的远古人类骨骸,证明了“山东大汉”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存在,打破了史学界远古人类都非常矮小、从古至今人类的身高是逐步增加的这些结论。

▲ 山东焦家遗址挖出的骨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山东焦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焦家村历来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小村庄,在焦家遗址发掘之前,这里和普通的北方农村没有多大区别,直到2017年焦家遗址的成功发掘,才让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农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 焦家遗址鸟瞰图

其实焦家遗址早在1987年的考古调查时就被发现了,只不过我国本着对文物的保护宗旨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后来到了2016年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来到这里进行一年一度的专业实习,对焦家遗址进行了学习式的挖掘,但好巧不巧,就是山东大学的这群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从焦家遗址挖出了大量的陶器玉器,以及215座墓葬、116座房址和一座陶窑。

▲ 焦家遗址出土的饮具

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包括建筑遗址都是大汶口晚期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的一支文化,大汶口文化普遍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一带,焦家遗址填补了大汶口晚期文化的空白。

在焦家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色泽鲜艳,工艺细腻,由此可见,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制陶工艺。而且在焦家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的玉器,这些玉器形式多样,用途颇广,但主要还是作为装饰品使用,手上戴的,身上配的,头上插的,由此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就已经成为了我国先民的主要配饰,也可以反映玉器在中原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 焦家遗址出土的玉器

在焦家遗址中,还有大量人类活动遗迹引起了世界关注,通过对焦家遗址中墓葬的发掘,发现了焦家遗址墓葬中陪葬品的多寡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分界,而且棺椁的使用也有一棺一椁,一棺两椁,也有有棺无椁的现象,这些现象充分的说明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焦家遗址最引世界瞩目的是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焦家遗骨,以184墓的墓主为例,墓主人的身高竟然能达到两米,要知道在焦家遗址发掘之前,古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身高是逐渐增高的,比如秦汉之时男性的身高普遍在1.61到1.65米之间,1.7米的就可以称的上大高个了,而焦家遗址中发掘出的骸骨普遍在1.8米以上,可以说,“山东大汉”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

▲ 此遗址出土的“大汉”骨骸

根据遗址中发掘出的食物可以得知,焦家遗址人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不仅各类谷物非常多,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淡水鱼和海水鱼类。

根据遗址中各类迹象表明,焦家遗址人已经摆脱了原始人的生活而开始走向奴隶制社会。而且焦家遗址很可能是古代墓葬制度的发源地。才使得焦家遗址受到了全世界考古学界的关注。


海佑讲史


作为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山东这个地方可谓历史文明悠久,人文气息厚重。山东地区文物资源丰富,在国务院公布的前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山东的总数也是名列前茅。自2013年度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的项目之后,近年2017年度的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的发掘再次引发了学界的轰动。那么这个焦家遗址到底是什么来历?在这里到底出土了什么东西如此受到考古界的关注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个古老东方的神秘文明。

宁静的小村的际遇

“这里的村民哪里见过什么领导,这下好了,不光省文物局,连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专家都见了个遍。”在焦家遗址的发掘成果问世之后,当地的一名文物干部曾如此打趣道。

焦家遗址位置示意图

山东章丘的焦家村虽然属于山东的省会城市济南管辖,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宁静村子。村子周边几乎都是广袤的庄稼地。所谓的焦家遗址,就是分布在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周围几个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考古学上的遗址,通俗点讲就是埋藏于地下的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在地表上基本什么都没有。焦家遗址在1987年考古调查时被发现,进入90年代以后当地的文物部门又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试掘工作。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对村子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2016年初,作为山东大学考古与文博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这支来自山东大学的考古队入驻了这个宁静的小村子。但他们到来之时,这里甚至没有直通市里的公交车。村民们进趟城需要骑一二十分钟的电动车,到附近的唐王镇或者龙山镇去等公交车,当然,这种往来于城乡的公交车也是路线绕、班次少。

就是在这么一个颇有些“世外桃源”意味的小村子,这么一个学生实习的考古工地,却发现了堪称代表近三十年海岱地区史前的重要成果。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2016年和2017年,山东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用两个春夏季——两个学校规定的实习期,在焦家完成了两千多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包括1周夯土墙和壕沟、215座墓葬、116座房址和1座陶窑以及974座灰坑。

千年文明璀璨夺目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海岱地区(大致涵盖今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存续时间在距今约6500—4500年之间,是不折不扣的山东地区的老祖宗。大汶口文化又以各式的彩、白、黑陶器闻名。这些陶器,在焦家遗址基本出土了个遍。

焦家遗址出土部分陶器

仅第152号墓就出土了这么多陶器。中国作为陶瓷古国,制陶工艺在当时就可见一斑。白陶的原料其实是瓷土,需要淘洗到十分细腻,对火候有所控制才能烧成白色;黑陶则需要渗碳处理,发色成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个谜;彩绘陶就更不必说了,用各色染料画出各式的图案花纹,体现了原始先民的审美与信仰……不仅如此,陶器制作规整,厚度均匀,这在当时需要很高的技术。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华民族自古对玉器有着独特的偏爱。玉器在焦家遗址的出土也是比例颇高。手指、手臂、耳后、胸前……焦家先民对玉的喜爱可谓无可附加。

焦家遗址出土的部分玉器

当然,文物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器物,除此之外,考古学工作者也关注古人留下来的活动痕迹。例如生活场所,它们往往能反映更多的信息。房屋其实在大汶口文化的遗址中发现得不多,但这次焦家的资料从早到晚可谓十分丰厚。需要注意的是,几千年前的房子到现在也只剩下当时地面的痕迹了,就像下图这座队员们清理出来的房基,这些只能靠他们通过观察土质土色的细微区别然后用刷子和铲子一点点清出来。

体质人类学也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根据骨骼的保存情况,还原当时的种种信息。比如性别、身高、年龄、疾病甚至是容貌。以184号墓为例,除了棺椁之间和人身上放置的近20件陶器、玉器随葬品外,引人关注的是,男性墓主经过实测复原身高能到2米。像这样的大个子在焦家遗址大墓中尤其多,“山东大汉”的名号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已名不虚传。

焦家遗址墓葬

“通过对大墓出土的7具人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他们的植物类食物来源以小米等旱作农作物为主,氮同位素数值全部高于千分之九,这说明他们吃的肉类食物比较多。”考古队长王芬教授说道。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鱼骨,既有淡水鱼,也有少量远距离而来的海鱼。看来稳定、丰富的食物来源——吃得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长得高。当然,具体的原因还需要综合环境等具体分析。但焦家先民确实颠覆了我们对原始人体质体貌的认知。

礼制曙光的东方王者之城

如果只是着眼于器物和遗迹,那么考古学家的眼光和格局未免就小了点。研究总需要上升到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可喜的是,焦家带给我们的收获真不少。

从聚落的角度来看,焦家遗址发现的房址早期多为半地穴式单间房,到了晚期则发展成了地面式联排房。这种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历程,很可能体现了焦家从一个普通村落到一个中心城邑的发展。因为考古队员在焦家还发现了当时的夯土墙及外围的壕沟。夯土墙只解剖了部分,有明显的版筑痕迹。并且还发现了祭祀坑。

墙外的壕沟经勘探摸清了情况:平面形状近椭圆形,外围东西长425~435、南北宽250~360米,总面积达到12万多平米。这些大型防御设施以及高等级墓葬的发现,昭示着焦家遗址在当时的超然地位——这可是迄今发现的海岱地区最早的城址。

焦家遗址展览

从墓葬来看,一棺一椁,一棺两椁的形制可谓丧葬等级观念的区分。同样器形不同规格的随葬品也代表着礼制的差异。大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也是不折不扣的高端产品……这种埋葬制度上的稳定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化标志,不但在山东,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丰富的。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距今五千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发现了一些距今五千年左右具备初级文明的遗存。但山东一带的发现都是距今4500年及以后。“焦家遗址的发掘恰恰填补了黄河下游距今4500年到5000年时段的空白。说明济南这个区域在5000年前在全国来说已经是文化和社会发达先进的区域之一。原来缺乏材料证明,现在扭转了这个观点。出土的墓葬规模之大,很有可能墓葬制度就是起源于黄河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王巍如是说。

王巍先生宣读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

余音:焦家考古背后的故事

我国的文物工作一直奉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其实许多考古工作都是配合建设而成的抢救性发掘。例如要盖房子或者修公路,地不得不深挖,这才赶时间进行发掘。在平时则是以原地保护为主。以科研为目的主动发掘则是慎之又慎,少之又少。学生实习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主动发掘,除了需要各种手续外,还需要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比如前期调查,既包括对遗址地表和剖面进行拉网式的系统调查,也包括问访群众和查阅相关文献等。前期调查需要走很多路,那段日子考古队员们一直出现在微信步数的前几名。

发掘也不是靠挖掘机的重机械,更多时候是用刷子铲子一点点的刷和刮。这个流程,起初还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也容易令人枯燥。作为考古的成果,考古队员需要对考古出土的器物或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既包括文字记录,又包括拍照、绘图等。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就拿绘图来说,需要按比例一点一点地把遗迹现象落到图纸上,既要保证数据准确,还得画得像才行。就拿上图这个一堆陶片的坑来说,连量带画,连画带改,可得好一阵子。

在焦家遗址奋战的这支考古队,除了几位老师外,大部分学生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而且女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是个话题,尤其在军训、体测时会暴露不少问题。但就是这帮学生,春夏两季,田野之上。与可能比自己父母都大的民工一起,从事着看似神秘却有些枯燥的考古。习惯了教学楼的舒适生活,这次的田野发掘,也确实让这些青年学子们结结实实得体验了一把农村与田野。不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