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我們家孩子不愛分享,她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東西獨佔,從來不與他人分享。很多父母經常會經常會擔心可能是自己沒有教導好孩子,使孩子以後變得自私自利。但是,我們想過嗎?小朋友一定要想東西分享出來嗎?

多數行為學研究的表明,孩子天生分享的意識薄弱,但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強,8歲以後慷慨的傾向就會佔據主導地位,這種行為與分享對象有關。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分享?

有的時候家長看到孩子不願分享,不想孩子以後養成自私的習慣,可能會強迫孩子將自己的東西與其他孩子分享。而且如果不與他人分享的話,父母連同孩子都會被其他的孩子父母施以鄙夷的眼光。而且那些被強迫的孩子,將來以後可能會得到一種無法拒絕他人的病症。

現在我們可以告訴大家,那些抗住非議,不與其他強迫孩子去分享自己東西的父母,是勇敢的,是正確的。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換成我們成年人來說,當你在公園玩耍時,你會給一個陌生人分享你的東西嗎?我自然是不會的。同樣換到孩子上是一樣的,拒絕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強人所難。我們不要將小事化大,隨口就給孩子貼上標籤,這無疑會對孩子將來的成長造成更大的影響。

分享是一種快樂,是內心上的一種滿足,如果我們強迫孩子分享會對他的內心造成傷害,但就違反了初衷,如果違反初衷,我們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分享呢?

這背後不僅僅是孩子的任性,更多是經過孩子他所謂的利益權衡所表達出來的結果。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現在孩子處於0~6歲期間,正是寶寶物權意識的敏感期。他們常常會對自己的東西有著強大的佔有慾,同時也對他人的東西有著十分強大的佔有慾,這個時候父母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要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這一物權敏感期。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孩子來度過這一敏感期呢?

第1點,我們要教孩子拒絕的禮儀

很多時候當孩子不願分享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以哭鬧來威脅父母或者親朋好友,但是我們應當教會他們,當你不願分享時,這也是一種正確,並不是說凡是玩具都要分享,在拒絕時我們要懂得,讓他們讓孩子懂得拒絕的禮儀。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第2點,我們要讓孩子感覺到分享是一種快樂

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加倍,而不要以為分享就是被剝奪。研究和經驗都告訴我們,榜樣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而兒童他的行為榜樣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我們在他嬰幼兒時期,就能對其進行潛意識上的一種引導,通過我們個人的行為來幫助孩子進行分享。

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可以時常的在家裡討論分享,討論起我們與他人分享時所感到的快樂所享受到的樂趣,這樣在對於孩子的引導也是十分有作用的。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第3點,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

我們要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物權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和能力去作為榜樣和他人溝通,然後通過溝通來獲得分享的樂趣,同時這樣孩子就可以也通過溝通去與其他孩子共同分享樂趣。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這樣孩子就可以通過主動的分享,心甘情願的分享,讓自己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同時也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孩子。青青推薦2本有關分享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與《陪你長大》早教互動圖畫書。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通過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分享的意義,孩子更容易理解分享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從而養成分享的好品質。《陪你長大》中《社交》這一主題,主要教會孩子如何與同齡人相處,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基本道理,擁有好人緣。

越是這種“自私”的孩子,長大越“大氣”,家長不用逼著孩子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