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公司排名出爐:華為未能擠進前十,榜首一年收入達4500億

2020年1月份,知名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佈了“2019年全球半導體廠商銷售額排行榜”。根據榜單顯示,在上一個年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4183億美元,同比下滑11.9%。儲存芯片行情下滑、CPU需求復甦的背景下,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反超三星電子重回世界第一,銷售收入為657.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00億元)。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分列第二、第三名,營收分別為522.14億美元和224.78億美元。

全球芯片公司排名出爐:華為未能擠進前十,榜首一年收入達4500億


榜單第四至第十名為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東芝存儲器和恩智浦。從榜單可以看出,前十名共佔據54.96%的市場份額,此次前十最低營業額為87.45億美元。可惜的是,華為海思並未進入前十名。

全球芯片公司排名出爐:華為未能擠進前十,榜首一年收入達4500億


作為全球最具實力的芯片企業,美國英特爾(Intel)成立至今超過50年,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公司在芯片創新、技術開發、產品與平臺等領域奠定了全球領先地位。全球擁有員工數超過10萬人。

上世紀六十年代,戈登·摩爾和羅伯特·諾伊斯共同創辦了英特爾。兩人都是極富學識和創造力的頂尖人才,公司成立三年後便開發出了第一個商用處理器,給當時的計算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全球芯片公司排名出爐:華為未能擠進前十,榜首一年收入達4500億


不過,英特爾在八十年代之前只能算是一家小公司,主要體現在員工少、業務單一及產品低端三個方面。那時候,公司生產的是低端微處理器,主攻大企業看不上的平價市場。長此以往,其產品給消費者一個低性能、廉價的固有印象。

後來,PC市場的火熱,誕生出一批電腦生產商,使得英特爾處理器的銷量節節攀升。電腦芯片業務的增長讓英特爾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再加上當時儲存器業務受到日本半導體企業的巨大沖擊,於是他們乾脆放棄了傳統的儲存器業務,專心發展電腦芯片。九十年代,英特爾正式推出了奔騰系列處理器。該產品的誕生,使得其摘下了低端處理器的帽子,開始往中高端市場發展。

進入新世紀後,憑藉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再加上持續的研發投入,英特爾很快就在服務器市場取得第一。不過,在手機芯片市場,英特爾遠遠落後於高通和德州儀器。事實上,由於在該領域一直沒什麼起色,英特爾還將通信及移動處理器業務打包賣給了Marvell公司,徹底退出手機處理器市場。有意思的是,隨著PC市場的萎縮,智能手機行業的興起。龐大的前景再次吸引了英特爾的注意,一度重返移動終端市場。遺憾的是,並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全球芯片公司排名出爐:華為未能擠進前十,榜首一年收入達4500億


去年,芯片國產化成為國內熱門話題,越來越多公司開始重視半導體產業。雖然華為沒有排在榜單中,但在近幾年已經成功研發出麒麟、巴龍、鴻鵠、凌霄及鯤鵬等一些列的芯片。有業內人表示,華為海思的實力其實不弱,正在研發多種芯片,從移動設備,到多媒體顯示,再到電腦使用的CPU、GPU都在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