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候的澄城屬於秦國還是晉國?

秀盛君


人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河指的就是黃河,河西之地就是黃河以西地區,大致包括今陝西渭南市的大荔縣,合陽縣,韓城、華縣、澄城縣。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其臨界點就是“三家分晉”,以前稱春秋,以後稱戰國。史載,“春秋時期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犬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若能攻佔逐戎,其地即為秦有。”可見在法理上“河西之地”這個空頭支票應該是秦國的。

秦晉爭霸時期,河西之地這地方位於秦晉兩國之間,是大荔戎國、白狄部落的領土。不屬於秦晉任何一個國家。晉獻公時期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消滅強敵虞、虢,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此時河西之地已經屬於晉國。秦晉韓原大戰,秦穆公打敗晉惠公並將其俘虜,晉國將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

公元前453年,韓魏趙三家分晉東周進入戰國時期,與秦國隔河相望的地方成了魏國的地盤。魏文侯變法,吳起進攻秦國河西之地,秦國大敗,河西之地歸魏國。80年後秦國商鞅變法崛起,大敗魏軍,河西之地歸秦國所有。

秦國佔領河西之地,據黃河、函谷關,可攻可守,到秦昭襄王之時與六國力量發生根本性逆轉,秦國最終統一天下,結束春秋時期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


睜眼看西安


澄城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北部,它東靠合陽,西接白水和蒲城,南部就是大荔縣。春秋戰國時期的澄城在地理上雖不盡和今天澄城一致,但,最主要的是它們處於洛河以東是確鑿無疑的。

河西之地的爭奪是春秋秦晉、戰國秦魏爭奪的焦點。澄城一地的歸屬應該歸於河西之地的爭奪,下面我們通過河西之地的爭奪來看看澄城的歸屬問題。

春秋初期,河西之地有一些小國、如梁、芮、大荔等國。但是他們大多從屬晉國。

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原大戰,秦國獲得一部分河西地區。公元前641年,秦攻取梁國,改名少梁。公元前617年,秦伐晉取北徵,可知此前北徵屬晉,河西之地為秦晉和一些小國共有。

三家分晉時候,魏國獲得原晉國佔有的河西之地,在橫跨河西中部。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攻打河西,佔領少梁。此後在吳起的領導下,完全控制河西之地,秦國退守洛河。

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戰,秦獻公得龐城。公元前354年,秦孝公攻取少梁。後來,魏國與趙國、韓國、齊國在中原糾纏之際,佔領大部分河西之地。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盡佔河西之地。

春秋初期,澄城不屬於秦晉任何一國,但是所屬國可能從屬於晉。春秋時期,該地可能在兩國之間搖擺,但是到了三家分晉時候,魏國佔據橫跨河西中部地區,可知澄城在那前後是屬於魏國的,一直到魏盡佔河西之地。後來,秦又不斷蠶食河西之地,到了秦惠文王時期盡有之,澄城就一直歸秦了。


先秦史


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澄城地域(那時候沒澄城,澄城是1000年以後的事),不能不說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原有周室兩個諸侯國;梁國和芮國,澄城地域屬梁國。公元前640年秦穆公佔領梁芮二國,將河西大部納入秦國。至此澄城地域歸秦國,此後河西之地一直被秦、晉兩國反覆爭奪,但大體是秦國佔有河西的西半部分(洛水流域),晉國佔有河西的東半部分(黃河流域)。秦晉反覆爭奪河西之地(含澄城地域)357年,魏趙韓三家分晉後,晉佔有的河西之地為魏國繼承。公元前418年魏奪秦河西之地,築少梁城(韓城)臨晉(大荔)元裡(澄城)鄭縣(華縣)郃陽(合陽)被魏奪取了黃河與洛河之間的大片秦國領土,並在這裡設置河西郡,秦發兵50萬傾國來奪,被吳起5萬軍擊敗。公元前408年秦簡公築重泉城(蒲城)為軍事據點,秦遷都於櫟陽(閻良)志在與魏爭奪河西之地。其間反覆爭奪秦佔優。商鞅變法後秦國日強,秦與魏在雕陰(富縣)激戰,俘獲魏將龍賈,斬首8萬,魏國戰敗逼迫於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年)交出佔領的河西之地,元裡(澄城)復歸於秦。


雲澹風輕66094460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建縣,以縣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縣治始設今址.

  據《尚書·禹貢》記載,周以前,處於傳說中之雍州.

  春秋屬晉,為北徵(今蒲城縣避難堡)、王官(今善化鄉居安村西)及郊 澄城縣地,周頃王二年(前617)秦伐晉取北徵.戰國初,屬魏.秦、魏爭奪,後歸秦,隸重泉(今蒲城地).   秦(前221—前206)置北徵縣,屬內史.

  楚漢相爭之際,屬塞國,隸重泉.西漢高帝元年(前206),漢滅塞國後,屬河上郡.九年(前198),屬內史.景帝二年(前155),復設北徵縣,後易名徵縣,屬左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屬左馮翊.新莽改三輔為六尉郡,改徵為氾愛,歸列尉大夫.

  東漢光武帝東都(25)之後,撤銷氾愛,轄地併入合陽(一說併入重泉).

  三國曹魏(220—265),屬雍州馮翊郡.

  西晉(265—316)歸屬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設立澄城郡,轄澄城、五泉、三門三縣(五泉、三門分別在今澄城縣西部與南部.三縣原均為合陽縣地).孝文帝十年(486),郡內增設宮城(今合陽縣地)、南五泉(今大荔縣朝邑鎮)兩縣.太和十一年(487),澄城郡改屬華州.

  西魏大統六年(540),南五泉縣改名朝邑.廢帝三年(554),澄城郡屬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銷五泉、三門兩縣,轄地併入澄城縣.

  隋開皇三年(583),撤銷澄城郡.大業三年(607),澄城縣屬馮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長寧河南(今洛城村西)設長寧縣,貞觀八年(634)撤銷.澄城縣之隸屬隨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應變更.貞觀元年(627)屬關內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屬京畿道;天寶元年(742)屬馮翊郡;乾元元年(758)復屬同州.長慶四年(824)將澄城縣的撫道鄉(今縣西部)劃歸奉先縣(今蒲城縣).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屬河中府.後唐同光元年(923)復屬同州.

  北宋元豐末年(1085),屬永興軍路同州.

  金皇統二年(1142),屬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屬陝西行中書省,先後屬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屬陝西省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隸屬陝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2年(1913),屬陝西省關中道.民國15—17年(1926—1928)因軍閥混戰,屬無所依.民國22年(1933)由省直轄.民國28年(1939),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所大荔).   

1948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澄城全境,屬陝甘寧邊區黃龍分區.1949年歸大荔分區.1950年大荔分區撤銷,歸渭南分區.1956年10月改由省轄.1958年12月,澄城縣建制撤銷,將韋莊、醍醐、業善、寺前地區劃歸大荔縣,其餘併入蒲城縣.1961年9月恢復縣制,劃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復歸澄城,屬渭南專區.

 

澄城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複雜,地理 澄城縣 地圖位置險要,是歷代屯禦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徵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裡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徵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

一個好同志


春秋屬晉,戰國初,屬魏。秦、魏爭奪,後歸秦。


劉坤坤628


澄城,在北魏時期建縣,周以前處於雍州。春秋屬晉,戰國初屬魏。


皙大


澄城古屬雍州,春秋時屬晉國。秦始設北澂縣,北魏始建澄城縣,縣名縣治一直沿用至今。


我不是那誰麼


春秋時屬晉,在周頃王二年(前617)秦伐晉取北徵。到了戰國初期,屬於魏。後來秦與魏爭奪,後歸秦,隸重泉。秦(前221—前206年)置北徵縣。


筆觸江湖


按地理和區域分它屬於晉國,現在的山西省。


用戶58726381238


河西之地,爭來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