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峨眉山市罗目镇阳光村,看看他们的一天。

清晨

早上6:00,当大多数人还在香甜睡梦之中,在村党支部书记李进福的面前,阳光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已早早集结。简洁的当日工作安排后,所有人员戴上口罩,拿着告知牌、体温枪、消毒箱,迅速到达岗位,顶着寒风幽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昏暗中,一位推着两大萝筐芋头的老大爷出现视线里。防控人员连忙拦住老大爷,说明当前疫情形势,劝告他不要赶集。老大爷虽然理解,但芋头急需卖出,怎么办?村党支部当即买下了老大爷的芋头,让他安心回了家。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天色渐亮,除了留守防控站点的人员,该村党员干部纷纷出发,前往市场、超市为居家观察人员和有需求的群众购买大米、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以赶在午饭前送到各家各户。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党员干部为群众采购

上午

在劝导点查看车辆人员进出、消毒情况,下队巡查环境卫生、垃圾转运工作……阳光村党员干部各司其责,全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不漏一项。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得知8组胡姓村民家中老人去世后,李进福当即带领村医刘庆阳及8组组长魏淑珍前往慰问,并告知全面暂停办理九大碗事宜,说明了疫情严峻形势,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中午

“家里还缺不缺物资?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临近午饭时间,村干部胡贤波、陈建友来不及吃饭,忙着把采购的物资送到居家观察人员家门口。“现在的他们,需要我们照顾。”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午饭后,胡贤刚、郑俊清、喻松等几位村民自发来到村支部,捐赠了次氯酸钠溶液等消毒用品,绿光幼儿园廖老师看到交通劝导点的党员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主动捐赠了雨棚。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通过广播、微信和入户发放资料等多渠道宣传,现在全村党群团结一心。” 李进福说,“这些村民就是听说村里物资短缺,主动来捐赠的,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下午

半天过去,由村中老党员、大学生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后备力量组成的巡查队陆续到位,分片开展入户排查、替补站岗、防控监测等工作。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在罗目中学劝导点,有外地车辆不顾工作人员阻拦,执意要进村。原来,车主自外地驱车百余公里到阳光村看望亲戚,因不能进村十分恼火。李进福闻讯赶来,经过他和工作人员40多分钟的耐心劝导后,该车辆终于掉头返回。

峨眉“疫”情前线日记——罗目镇阳光村党员干部的一天

入夜

晚饭后,党员干部们又在所在生产队挨家挨户巡查聚餐、聚众打牌等工作,同时收集返乡人员职业信息,为解决返乡人员就业问题打下基础。

深夜23:00,阳光村文书陈建友的手机屏幕还发着微光,村组干部工作微信群的一条条信息正不断弹出,因为党员干部们正在汇总一天的工作并统计物资储备情况……

深夜23:00,村文书陈建友手机屏幕还发着微光,阳光村组干部工作微信群的一条条信息不断弹出,党员干部们正在对一天的工作汇总并统计物资储备情况。

阳光村的一天,是峨眉山市所有基层党支部组织的一个缩影。这群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没有专业防护用具,但只要群众有需要,他们就冲到了防疫最前线。他们,是此次战“疫”中最可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