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大马哈鱼12


我们提起关羽,一般都知道他的爵号是汉寿亭侯。有人还为这个封号进行过考证,究竟这个封号该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似乎前者更能显现关羽忠于汉室的精神。不过,不管怎么说,关羽是对他这个封号是很重视的。他的周围的人一般都尊称他为“君侯”,他也欣然答应。

这个汉寿亭侯实际上是曹操封赏给关羽的,是为了酬报他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的功劳的。当时,关羽在徐州之战后留在了曹操的阵营中。曹操很欣赏关羽的气节、才能,想把他收到麾下。他经常宴请关羽,赠送财物、美女,想笼络关羽。

可是,关羽不为所动。曹操派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心意。关羽明确回答说,自己绝不背叛刘备,但是为了报答曹操的恩义,要立功后再离开曹操。白马之战中,关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下一步就是要离开曹操了。

曹操为了留下关羽,使出了最后一招。他以关羽的战功,表奏关羽,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自以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实际上就是他的。关羽斩颜良,破袁绍的大军,就是为自己作战,自己以侯爵封赏关羽,关羽应该感恩图报,继续留在自己的阵营。

但是,他并没有从关羽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关羽是忠于汉室的人,他和刘备是以匡扶汉室为目的。袁绍攻打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就是公开造反。因此,关羽和袁绍的军队作战,就是匡扶汉室的举动,与曹操个人无关。因此,这个汉寿亭侯的封爵,是汉室酬答他的,也是和曹操无关的。所以,关羽对这个爵位欣然笑纳,根本没有承曹操的情义。所以,关羽才会毫无负担的千里走单骑,离开曹营去寻找刘备。

这个汉寿亭侯的封爵是汉献帝所封,是汉室正统的封爵,所以关羽是十分诊视的。但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关羽的心境和处境全都改变了。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赏群臣。他派费诗去给关羽宣告旨意,封他为前将军,假节钺,却遭到了关羽的愤慨。

关羽借口黄忠也位列重号将军,说自己不屑和黄忠这样的老兵为伍,毅然拒绝接受刘备的封赏。关羽能够接受曹操表奏的汉寿亭侯的爵号,却不愿意接受刘备的封赏,这一切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三国志诸葛亮传》,就会发现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在汉献帝禅位后,诸葛亮是带领蜀汉群臣劝刘备进位称帝的人。这在他的传记中大书特书。而在此之前,刘备在打下汉中后,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虽然诸葛亮也是劝进的人员之一,可在他的传记里却没有多少显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刘备进位汉中王是非法的。他进位王爵,并没有汉献帝的旨意,完全是自立为王。在这件事上,从法统来说,是不合法的。汉献帝在当时还是天下的共主,而刘备又是口口声声匡扶汉室的人。他这样做是十分不光彩的。因此,在诸葛亮这些人脸上也并不光彩,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所以在他的传记里也不特别记载。

而关羽其人,熟读《春秋》,一直以忠义为信仰。他和刘备一起,以匡扶汉室的信念起兵,并为此奋斗多年。可是,这一次刘备自立为王,就撕破了刘备的面具,让关羽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因此,关羽借着对黄忠的不满,发泄自己对刘备的不满,对他放弃自己的理想感到失望。

汉寿亭侯是汉献帝封赏的,是正统的象征,关羽当然珍惜。而刘备自立为王,他的前将军、假节钺虽然位高权重,可是在关羽的眼里,是非法的,不值得拥有。这就是关羽推辞刘备封赏的最主要的原因。

可是,关羽和刘备已经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奋斗,现在再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曹操已经进位国公,加九锡,篡汉在即。东吴只顾自保,首鼠两施。天下之大,已经没有关羽这样想扶保汉室的忠义之人的立足之地了。

费诗也看出了关羽的心情。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对关羽也说了那番软硬兼施的话。他先吹捧关羽,然后点明,关羽已经和刘备集团结为一体,密不可分,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最后指明关羽,如果不接受刘备的封赏,破坏刘备集团的统一,必然会遭到后悔的事。这已经指出了关羽身处的危险境地。关羽听后,只得做了选择,接受了刘备的封赏。

但是,关羽虽然接受了刘备的封赏,他的表现,还有他的心意,都反馈到了刘备的耳中。从此刘备和关羽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在此后,关羽的状况每况愈下。在他出兵襄樊的时候,对关平说他做了噩梦,就是现实的反映。

到了襄樊之战,关羽虽然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战果,却得不到其他方面的任何配合。他连一兵一卒、一粒粮草的支援都没有得到。刘备方面的这种冷漠背后,也包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终于,孤立无援的关羽最后失荆州,走麦城,被东吴擒杀,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历史笑春风


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是汉献帝册封的,曹操只是表奏,曹操当时是没有权限封侯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因官渡之战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曹操便上表天子,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是忠义之士,在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便将曹操授于他的官印悬于中堂之上,护送两位嫂子离开曹营,千里走单骑,到河北袁绍处寻找刘备去了。这“汉寿亭侯”爵位既然是汉朝皇帝封的,就是他的荣誉,所以,无论他走到那里,还是什么时候,都享用着这一殊荣。

而刘备在公元219年自称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当时并不愿意接受,害得授衔大使费诗费了好大力气,好说歹说才劝服了关羽接受封职。尽管如此,关羽还是习惯享用汉献帝封他的汉寿亭候的爵位,大家试想一下,一个是皇帝封的爵位,另一个是王封的职位,皇帝与王谁大,孰轻孰重应该清楚,再说,关羽本是忠臣良将,忠汉、忠君,他们桃园三结义时,一心想的都是匡扶汉室。

也许,正是关羽是一个忠汉、忠君、忠义之士,才为自己日后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埋下了祸根。因为刘备看清了关羽本质,如果汉献帝不死,只要有关羽在,刘备就不敢擅自称帝,否则,就违背了他们桃园三结义匡扶汉室的初衷。这也是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刘备所封,享用“汉寿亭侯”一辈子的原因。


M易2


封关羽汉寿亭侯,虽然是实际是曹操封的,但名义上却是汉献帝封,是最高中央政府给的。自跟随刘备起兵以来,就一直把匡扶汉室作为旗号,在关羽看来,献帝赐给自己汉寿亭侯爵位,是汉朝最高中央政府对自己跟随刘备起兵以来,奋战沙场,为汉室所做的一切的最大肯定,自然自己珍惜非常。



至于刘备的封赏关羽不接受,主要是因为关羽骄傲的性格,在他的眼中自己“绝伦逸群”,谁都看不起。但关羽不受刘备封赏,主要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派费诗前去向关羽宣布诰命。关羽在听到自己与黄忠同列五虎将,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于是拒绝接受官印。



这时费诗用当年韩信、萧何、曹参的故事劝说关羽。费诗说,萧何、曹参与刘邦自幼的交情,而韩信后来投奔刘邦,但封爵的时候韩信最高,萧、曹二人没有怨言。现在汉中王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给予他很高的恩宠,但说到汉中王心中的地位,怎么会把黄忠与您等同起来啊!汉中王与您就像是同一个整体,忧乐同享,福祸共当。在费诗劝说下,关羽最终接受了封赏。



关二爷虽然后世封神,但在俗世还是不能免俗。对自己的所处的位置还是很在意的。在大战当前,不是谈军事,而是首先问自己爵位。这里固然有关羽瞧不起黄忠老迈不愿与之同列,但各。更多还是在意刘备成为汉中王后,自己的地位,听到刘备竟然把自己与别人同等对待,未加特殊礼遇而感到不满,所以拒不接受封赏。而费诗的马屁恰到好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说到了关羽心里,自然让关羽乐于接受。


一壶清茗品春秋


哈喽ノhi~,大家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太严谨,应该说,关羽封侯并不是曹操封的,而对于关羽,刘备也并没有为关羽封侯,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谁封的爵位

建安五年,曹操攻打刘备,刘备战败,关羽与刘备离散,迫不得已,暂降曹操,担任客将。在白马之战,关羽在万军之中,刺敌将颜良与马下,斩其首级,然后折返,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遂解。

关羽建此大功,曹操立即上表,奏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注意啦,划重点划重点,是曹操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也就是说关羽封侯,封的是汉朝的爵位,拿的也是汉朝的印信。

这是第一点,封侯封的是是汉朝爵位,而不是曹操的爵位。

2.曹操此时能否封侯

列侯,为县侯、乡侯、亭侯的统称,名义上只有皇帝才有封侯的权力。

而当时的曹操,是司空,爵武平侯。这个时候,曹操这是武平侯,是没有权力给关羽封侯的,所以说关羽的侯爵是汉朝的封爵(虽然是曹操上表的)。


3.刘备是否为关羽封侯

事实上,还没有。建安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封王,而汉朝的诸侯王是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政权的,而刘备建立汉中王政权后,第一时间拜关羽为前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之首,为当时刘备政权武将第一),但是并没有为关羽封侯。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名义上汉朝还存在,汉献帝还是天子,而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汉朝天子亲封,刘备也不好再加封,也就保留了汉寿亭侯的名号,但是为关羽扩大了封地,算是补偿。

也就是说,关羽的侯爵并不是曹操封的,关羽受用一生的其实是汉朝的封爵(表明自己忠于汉室),而刘备也并没有重新授予关羽封爵,也就不存在关羽不接受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李小小白


大家好,我是(天心文史)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我从小就是喜欢历史,爸妈都是历史老师,我现在从事研究历史方面的工作,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阐述下我的看法:

关羽喊侯是汉献帝封的,这是完全有道理的,所以关羽一直被使用。

刘备关中王是自封的,他的名字不直。如果用关中王的头衔来封关羽,会有更多的问题,所以关羽不会接受。

再说,关羽的志向是帮助汉室,而不是太注重名利。现在,他是国王,他不同意。他担心刘备他将来会成为国王,所以刘备他不愿意接受奖励关羽。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确实放弃了汉朝,称帝了,但是关羽没有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如果关羽没有被东吴杀死,我真不知道他们的兄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恨、爱和恨。

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了 。码字不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喜欢的可以加个关注点个赞呗!我个人还是很喜欢交朋友的,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评论留言啊!


天心文史


按照当时的社会形态来说,汉献帝的东汉还存在着,东汉王室封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当时的正统。虽然较真的说起来,其实关羽这个侯爵是曹操给封的。但是这毕竟是汉献帝亲口御封的,是合法的,代表的是整个东汉王朝的指封。

  当时的正统皇帝虽然是那个傀儡汉献帝,而关羽、曹操、刘备都是东汉天子的朝臣罢了。后来刘备自封汉中王,封关羽做前将军,关羽以不愿与黄忠位列拒绝。其实根本不是这个原因,试想一下,刘备自己的出身都不明不白,还自封的汉中王。名不正言不顺,关羽怎么会看得上他这个非正统的汉中王授封呢?再者关羽一直以匡扶汉室为目标,以汉寿亭侯自居,也是表明自己是汉王朝臣子的态度。并且关羽的汉寿亭侯不仅是汉献帝亲封的,还是他自己应得的,是凭借自己的战功获得的荣耀,意义重大。一句话总结就是汉寿亭侯来的正统,含金量高,且关羽以汉臣自居,所以他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满山红遍


分享一下个人看法。关羽此人性格孤傲,在他心中大汉才是正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封关羽汉寿亭侯虽是曹操的意思但圣旨是汉献帝下的,关羽认为这是大汉赐我的官职是正统所以引以为傲一生不再接受别的官职。





大鱼楼阁


关羽身前一直使用汉寿亭侯,这是十分好理解的。我给出两条理由:其一、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大汉朝庭册封的,并不是曹操册封的,这是国家给关羽的荣誉;其二、蜀汉政权只给关羽官职,并没有给他爵位,死后才封为壮缪侯,那时关羽也用不上了。

关羽被曹孟德生擒后,获得曹操礼遇,封为偏将军,跟随曹军一起征战袁绍,双方战于白马。袁绍手下的悍将颜良十分厉害,连连斩杀曹军数员大将,这时关羽拍马出战,于万军之中一刀斩杀颜良!袁绍军主将一死,军无战心,曹军正面掩杀,袁绍大军溃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为了笼络关羽,故向汉献帝奏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献帝作为傀儡,有曹孟德之请,又出于对关羽的敬仰,故册封了关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虽为汉贼,但是他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关羽的侯爵又是汉献帝亲封的,故关羽接受了此爵位。蜀汉政权建立后,刘备没有封关羽的爵位,只是一再加升关羽的官职;一方面刘备以汉朝正统正居,关羽已经有了汉朝的封爵,就没有必要再封了,再封只会表示自己不是汉朝正统;另一方面以关羽的爵位为代表,正可以表达刘备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故关羽身前再没有其它爵位了,不用汉寿亭侯就没有用的了。

如果关羽的侯爵是魏寿亭侯,那么关羽一定不会接受,更不会使用。蜀汉政权建立后一定会给关羽重新封爵,而爵位很可能是公爵甚至是王爵,奈何汉献帝已经给关羽封爵了,故无法再封爵。刘阿斗后来给关羽的封爵是壮缪侯,这个侯爵还不如汉寿亭侯值钱!如果封个壮缪公或者壮缪王,那么罗贯中会采用之,正因为还是侯爵且意义有贬义,故罗贯中采用了汉寿亭侯,民间受《三国演义》影响,关羽也就只有汉寿亭侯这个爵位被大家记住了。





诗雨花魂


哪里是关羽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分明是刘备根本就没有给关羽封过侯;当然,严格意义上说,曹操也没给关羽封侯。

关羽之所以被封为汉寿亭侯,是因为在官渡之战中,他刺颜良于马下,解了白马之围: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细节:

一、关羽是把颜良刺于马下的,不是“斩颜良”。实际上,根据史学家考证,长柄大刀这种武器在中国大约是元明时期才出现,不可能在三国时就有“青龙偃月刀”。

二、关羽的侯爵是曹操表奏天子所封的。彼时的曹操还仅仅是汉朝的司空,他是没有权力封侯的,能封侯的只有皇帝。

因此,关羽接受这个侯爵接受的心安理得——虽然这个人情实际上是你曹操给我的,但是毕竟上面盖的是大汉天子的玉玺,我领的是汉朝的侯,不是你曹操的侯,那我还有什么不能拿的呢?正好,还能体现我是大汉的臣子,岂不美哉?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终关羽一生没有获得刘备的封侯的原因——关羽死的时候,刘备还仅仅是汉中王,不是皇帝。

作为诸侯王,刘备只有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的权力,并没有封侯的权力。等到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的人头都被同样已经去世的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了,哪还有机会给他封侯?



青言论史


因为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是曹操请汉献帝,以朝廷的名义封给关羽的。

不管当时汉献帝是多么傀儡的一个人物,但至少他在名义上是大汉的天子,是汉家恩养天下四百多年唯一的法统和道统的代表,关羽可以不要曹操的金钱、美女,但不可能不接受来自天子的封赏。

至于关羽为什么不接受后来刘备对他的封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汉朝其实外臣很少封侯,所以才有李广难封的说法,而亭侯爵位已经是列侯中的除“关内侯”外最高级别的侯爵了(其下县侯、乡侯),其实已经很高了;

其次,这次的封赏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一刀一枪死拼下来的,见证的是他本人的至高的武勇和至尊的荣耀,而刘备的封赏基本上是和他有关系的人都封,含金量自然不同;

再次,亭侯封赏毕竟是经过汉献帝和朝廷认可的封赏,在当年注重名分、名义的环境中,自然比刘备这个不受当时承认的小朝廷的封赏要强得多;

最后,关羽一生忠义,以汉臣自居,并以解救天子、兴复汉室为毕生志向,他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并一直以汉寿亭侯自称,正表明了他以上的行为和志向。

刘备估计除了内心有几句不快之外,也只能无可奈何了。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还没死呢,只是禅让之后做了山阳公而已,估计刘备也是心虚,所以不好在这个事上过多计较了,而且关羽是跟随自己鞍前马后多年的手足,宠一宠也无所谓了。

PS:有个小彩蛋,你知道“汉寿亭侯”这四个字怎么断句吗?你不会认为是"大汉的寿亭侯"的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