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太子、皇子直呼皇帝為爹,而不是父皇,對不對?

唐伯虎點蚊香5599


《大明風華》裡,朱瞻基喊太子朱高熾為爹,當著朱高熾和朱高煦的面叫朱棣爺爺,完全一副普通家庭的稱呼。但是當著太監們的面喊,還有顯得內外有別,尊稱皇上。


雖然電視劇不是歷史紀錄片,不能較真。但這種事情是可能發生的,儘管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裡對此類稱呼作了嚴格的規定。

《皇明祖訓》規定皇子尊稱皇上為父皇陛下,尊稱皇后為母后殿下。而且對皇子自稱也有嚴格規定,比如長子某某;第幾子某某;長孫某某;某某王謀某;謀謀封某某,等等。

但是要知道正是因為朱元璋自己草根出身,才特別重視這些稱呼。朱元璋曾經習慣了自己稱呼咱家,稱呼大臣們你每(們),自己都改不過口,甚至還經常把這些稱呼帶到自擬的聖旨、佈告裡。


這其實不能怪朱元璋,不是說他文化低,就一定稱呼粗俗。而是宋元明時期文化碰撞得厲害,古白話文是一個高度發展的時期,連南宋的王室也“爹爹”這般稱呼來著。所以這是有先例的。

《皇明祖訓》是朱元璋在給後世子孫們立規矩。是要為了實現朱元璋理想中“等級秩序井然,萬物各循其道”的理想。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裡對後世的很多事情規定得很細,也奠定了很多制度的基礎。比如聖旨裡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個制式的開頭,也是朱元璋發明的。


而朱棣時代離這些制度創建初期比較近,所以王室是有可能還保留著自己原來的一套稱呼習慣的。反而越是往後這種細枝末節的規矩反而會也是因為養成了習慣,而稱呼得比較準確。

另外朱元璋雖然對子孫操碎了心。但是子孫們未必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

朱允炆也沒有按照朱元璋的“眾建諸侯,屏藩王室”想法,繼續執行下去,而是立馬進行削藩。而朱棣更是打著“靖難”的旗號,奪了侄子的江山。


所以朱棣的家庭成員,原本行伍為主,習慣瞭如此彼此稱呼,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是在家庭內部的彼此稱呼而且。

非要說不準確,那應該是,不應該稱呼“爹”,而是應該稱呼“爹爹”。因為“爹爹”才是宋明時民間的標準稱呼。



炒米視角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面,朱瞻基是皇太子朱高熾的長子,他直接喊朱高熾為爹,朱瞻基喊朱棣為爺爺,很多人對此很疑惑,明明身處皇家,為什麼這些都是普通家庭的稱呼呢,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其實如果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太子面對皇帝的時候還是要稱呼父皇的,在公開場合稱呼爹不符合身份。

在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皇帝都希望皇位永固,國柞延綿,併為此彈精竭慮,費盡心機,朱元璋在此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他為後世子孫制定了一部 《皇明祖訓》。

《皇明祖訓》是一部專為訓導後世子孫的皇室家訓,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就有關於後世皇子怎麼稱呼皇帝的訓條:

凡進賀表箋,皇太子、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長子某,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孫則自稱曰長孫某,封某,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

可見《皇明祖訓》裡面已經明確寫明,皇太子見到皇帝要稱呼父皇陛下,見到皇后稱呼母后,如果是皇長孫見到皇帝,不能和平常普通百姓人家一樣稱呼爺爺,必須得稱呼祖父皇帝陛下,稱呼皇后也不能稱奶奶,而需要畢恭畢敬稱為祖母皇后殿下。

綜上所述,就算朱元璋是布衣出身,既然當了皇帝就得嚴格按照古代皇室的稱謂規矩來,如果皇太子在朝堂上稱呼爹爹,會不符合規制,也會不得體,必須稱呼父皇陛下,而作為皇太子的皇長孫更不可能稱為爺爺了,必須得叫祖父皇帝陛下。

當然如果和《大明風華》電視劇裡那樣,皇太子私下裡喊朱棣為爹,也是有可能的,畢竟當時朱元璋的家訓還沒有確定,可能各方面行文規範並沒有落實到好,《皇明祖訓》更多的是給後世子孫定的家訓。


小聰歷史客棧


《大明風華》是最近一部比較火的電視劇,這部劇不管從演員還是劇情包括服裝道具都是非常不錯的。

剛開始看《大明風華》的時候,總有種出境的感覺,因為劇中的皇上不是皇上,是爹爹和爺爺。太子不是太子,是大哥。皇子們呢,是臭小子。

剛開始真是有點懵啊!後來也就釋懷了。

想想人家似乎也沒有錯。因為這個時候的明成祖 朱棣是剛剛得到的皇位。所以大家的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建文帝做皇帝的時候對朱棣是百般的猜忌,朱元璋也有意讓建文帝殺了燕王朱棣。要不然也不會提前給孫兒朱允炆留下僧袍。

燕王朱棣可是裝瘋賣傻的活了許多年才得以造反成功,坐上皇位的。他的孩子們也跟著他回到封地自然就不在有皇宮裡的稱呼了。

當上皇帝的朱棣並沒有刻意的要求皇子們稱自己為皇上,大家在感情真摯的時候都會喊他爹爹,孫兒朱瞻基會喊他爺爺。皇帝生氣的前提下還說皇子們是臭小子呢?這些個情節我覺得導演設的挺好。

由於朱棣是通過造反得到皇位的,所以他更看重的是親情尤其是自己兒子和孫兒的感情,為此不斷的擔心他們會互相殘殺,還讓他們發誓:“手上不沾朱家人的血。”

其實明朝在 中國歷史上兄弟之間的感情還是很好的,比如朱祁鎮和朱祁鈺、朱由校和朱由檢。他們的感情都是非常的好。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我們都知道,一般看宮廷劇時,我們常看到的就是兒子稱皇帝為父皇,皇帝稱呼兒子一般直呼其名或者稱為幾皇子,其他皇子稱太子一般也是叫太子殿下,以示尊敬。

然而這局一開始,就相當於接地氣,兒子稱皇上為爹,皇上稱皇子為兒子,大家相互之間如同普通家庭中一般相互稱呼著,讓人感覺像看了一部假的宮廷劇,彈幕上觀眾紛紛留言發問:“為什麼叫爹不交父皇。”

那麼歷史上皇室的稱呼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事實上,古代皇室之家的相互稱呼不一定要強調皇家身份,也可以像尋常百姓一樣叫“爹”、

“兒子”等等。

而“父皇”、“母后”、“太子殿下”只有在正式場合才會用到,以示身份的尊貴,並不是幾個自己人一起還要吹噓來吹噓去的。


甲良生日記


這個問題很有趣,津城沐雨來回答。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專門編撰了《皇明祖訓》,對其後世子孫進行訓戒。

其中,第六章就是關於禮儀稱呼的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凡進賀表箋,皇太子、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長子某,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孫則自稱曰長孫某,封某,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稱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則自稱曰第幾侄某,封某;稱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則自稱曰某,封臣某;稱天子曰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皇后殿下。若從孫、再從孫、三從孫,自稱曰從孫某,封某,再從孫某,封某,三從孫某,封某;稱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稱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



由此可見,在朱明王朝,太子和其他皇子,稱呼父親為“父皇陛下”,而不是“爹”。

那為什麼《大明風華》並沒有這樣稱呼?因為《大明風華》並不是嚴格的歷史紀錄片式的電視劇,只是以那個年代為背景的影視劇。

《大明風華》中雖有規矩,但是體現的並不是皇家的嚴格,更多的是溫馨的父子兄弟情懷,這肯定是不符合當時的真正歷史情況的,歷史劇取材於歷史,卻又不完全等同於歷史。



所以,在我們看歷史劇的時候,僅以娛樂消遣的心態來看,不要把歷史劇和真正的歷史混淆,要想真正瞭解那段歷史,還是要看相關歷史書籍。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大哥,拜託大明風華只是電視劇,並沒有歷史依據,你覺得像大明那樣強硬的王朝對於皇家稱呼能這麼隨便啊,我記得胡軍版的朱元璋,在稱帝之後朱棣他們也不敢叫朱元璋爹啊,都是叫父皇,我懷疑你是電視劇看多了,歷史上叫皇帝爹的王朝,只有宋朝

南宋初,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從金國回來,北宋末她被金兵虜走,宋金議和之後,給送了回來。有一年,韋太后過生日,高宗派人在太后的寢宮裡點了十幾根名貴蠟燭,為什麼說是名貴蠟燭呢,因為這些蠟燭都灌入了龍腦、沉香、龍涎香等香料。南宋初,皇室比較窮,這是很奢侈的行為,但韋太后還是覺得不滿意,說:“你爹爹那時,皇宮裡到處都插滿了這種蠟燭,金碧輝煌。”高宗偷偷跟皇后吐槽說:“如何比得爹爹富貴?”你看,韋太后在兒子面前提起先帝——即高宗的父親宋徽宗,是叫“你爹爹”;高宗稱呼他的父親,也是叫“爹爹”。跟我們現在說話沒什麼不同。

也就是說,在私下裡,在日常生活裡,宋朝皇子對父親的稱呼,跟我們民間的叫做是一樣的,通常都是叫“爹爹”。





燕人是也


現在的電視劇裡,皇子稱皇帝要麼“父皇”、要麼“皇阿瑪”,似乎這就是皇子對皇帝父親的固定稱呼一般,無論什麼場合都要這樣稱呼!其實不然,電視劇《大明風華》中雖然未必就一定是史實,但它至少說明了一點,那就是皇子不一定非要稱皇帝父親為“父皇”或“皇阿瑪”!

皇子對皇帝的稱呼

皇子對皇帝的稱呼歷朝歷代不盡相同,但公開場合與非公開場合稱呼不同是比較明確的。公開場合、書面行文中,皇子通常會稱呼皇帝父親父皇、皇父、皇上、陛下乃至皇帝等等,但私下則相對比較隨意。史籍記載,宋高宗趙構與被金人釋還的生母韋太后對話中提及自己的父親宋徽宗之時就用了“爹爹”這個稱呼。“爹”是中原地區對父親的普遍稱呼,換言之,宋朝的皇帝私下裡也和中原地區的普通老百姓一樣,稱自己的皇帝父親為“爹”或者親切一些叫“爹爹”。

再說清朝,提起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皇阿瑪”,其實清朝根本沒有這種稱呼!清朝帝王家的稱呼滿洲色彩濃郁,入關之後仍然沿用了在關外的一些稱呼,典型的便是皇帝,帝王家內部仍然依照滿洲舊俗稱“罕(汗)”,即大汗、可汗之意。所以,“皇阿瑪”的標準說法應該是“罕(汗)阿瑪”,這是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私下裡,皇子對皇帝父親的稱呼則更加隨意一些,通常和滿洲老百姓一樣,稱“阿瑪”。包括王府等等亦然,根本沒有平日裡“父王”前“父王”後的。據醇王府的後人們回憶,攝政王載灃的兒女們在王府裡都稱載灃為“阿瑪”,而不是“父王”或者什麼“王阿瑪”云云!

至於其他王朝還有一些特別的稱呼,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私下裡鮮有皇子稱皇帝父親為“父皇”或“皇父”之類的,這大多出現在正式場合或書面行文之中。當然,“父皇”或“皇父”之類的稱呼也是事實存在的,史籍記載,清世宗就曾經允許自己的大侄子弘晳(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之子)稱呼自己為“皇父”。說白了,這是一種象徵性的政治待遇,更多地還是出現在書面行文之中,或許私下裡弘晳依然稱清世宗為四叔也未可知。

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稱呼是否存在

明朝有制度,正式分封的皇子在正式場合或書面行文中必須稱呼皇帝父親為“父皇陛下”。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這裡說的是正式分封的皇子、正式場合或書面行文。私下裡,皇子如何稱呼皇帝父親並沒有明確規定。換言之,像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那樣稱“爹”是可能存在的。

明成祖朱棣時期尚屬於明王朝的“草創期”,所有制度並沒有全部完善。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甚至不少“聖旨”都是用白話寫就。書面行文尚且可以使用白話,私下裡皇子稱皇帝父親為“爹”又有何不可呢?更何況,明太祖還沒有稱帝之前,不少兒子就已經出生了,不稱“爹”“父親”又稱什麼?彼時的明太祖還不是皇帝,總不能就稱“父皇”或“皇父”之類吧?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鳳陽這地方雖然隸屬現在的安徽省,卻與更靠近南京的滁州、合肥的方言有著很大差別,鳳陽方言相對更加接近中原地區。在鳳陽方言中,對父親的稱呼也與中原地區比較近似,是“爹”。作為鳳陽人,明太祖的兒子們私下裡稱他為“爹”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電視劇《大明風華》的劇情發生於永樂年間,彼時距離明太祖開元建國也就小几十年,明仁宗朱高熾稱明成祖為“爹”還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相當大。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皇子對皇帝父親的稱呼很多,正式場合、書面行文以父皇、皇父、陛下等等為主,但私下裡相對要隨意得多。明朝皇子像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那樣稱呼皇帝父親為“爹”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私下場合與正式場合、書面行文的區別。正式場合、書面行文,皇帝父親首先是君、其次才是父,所以一般情況下皇子是不能直接稱“爹”或者“父親”之類的。

最後順帶說一句,現在電視劇裡皇后、皇太后都一口一個哀家!這也是不對的。只有皇帝丈夫死了才能稱哀家,哀的意思想必不用本人多說什麼。所以,皇太后自稱哀家是可以的,皇帝丈夫不死,她當的哪門子皇太后?但皇后如果自稱哀家那就是犯了大忌了!這不等於是在咒自己的皇帝丈夫死嗎?電視劇這種東西,看看就行了,別太較真兒。


農民工歪說歷史


個人認為比較真實,理由有三:\r其一,朱棣與其子孫從從靖難後獲取天下,之前乃王侯家庭,稱爹多是習慣。\r其二,朱棣家族乃武將出身,多不在稱呼上計較,且爹孃稱呼更順耳。\r其三,影片中的爹兒等稱呼,多在生活中私下發生。在朝堂正式場合未見如此,除非某事敗露情急下呼喚親情使用。\r此劇的精彩之處便是如此,別忘了這是個漢族統治的王朝,後來的滿清朝則是刻意學習漢族文化,所以更加註重禮儀,稱呼更加嚴謹罷了。\r清劇看多了,難免認為此劇不嚴謹,但我認為恰恰相反…


包子雯雯


筆者認為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比清朝那些事兒有趣的原因之一,一個“爹”字喊出了威嚴帝王家之外的親切感。

在正式歷史記載中,肯定不會記載這些皇家生活,但當代的編劇將皇家生活家庭化,平民化無疑點亮了明朝的歷史,使之更貼近於現實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個“爹”字就是來源於生活的比照。

《大明風華》中太子,皇太孫喊爹,確實是人家的爹啊,平時也會喊父皇,皇上等等。




上善似水


若是要問這麼稱呼對不對,其實按照明朝祖制是不對的,但是卻不是不能這麼說,又或者說也可能是真實發生的。

為什麼不對

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可以說是平民出身,而且小的時候沒受到過什麼良好的教育,雖然後來開始學習,但是很多小時候養成的習慣都沒有辦法改正,哪怕是當上了一朝君主。

影視劇《朱元璋》中曾經有這麼一個片段,朱元璋剛剛立國,和宋濂討論禮法的事情,也就是明朝以後各個時期的禮制問題,說著說著,宋濂和朱元璋說,君上,您不能總是咱咱的說話,這樣不符合一個君主應該稱呼自己的方式,朱元璋就問了,那咱應該怎麼稱呼自己啊,宋濂回答,君上應該稱呼自己為朕,這樣才合乎禮制。

朱元璋之後說,把這個也寫到禮制裡面,當然了,咱就算了,從咱往後,皇帝一律不許稱咱,要說朕。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於禮制還是十分重視的,雖然他自己沒有按照定下的規矩來,但是卻要求後世君主要遵守。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留下了《皇明祖訓》。內容是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對其後世子孫的訓戒。 初名《祖訓錄》,而在《皇明祖訓》中,就有關於後世皇子怎麼稱呼皇帝的訓條

凡進賀表箋,皇太子、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長子某,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孫則自稱曰長孫某,封某,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按照朱元璋《皇明祖訓》所要求,《大明風華》裡面的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就不該稱呼朱棣為爹,而應該是父皇帝陛下。朱瞻基作為皇帝的長子長孫,則不能稱呼朱棣為爺爺,而應該是祖父皇帝陛下。

所以說,按照祖制,《大明風華》裡面的稱呼是不對的。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中的稱呼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要知道,不論是太子朱高熾等皇子還是皇孫朱瞻基,稱呼朱棣為爹或者爺爺的時候,都是私下裡沒旁人的時候,也就是都是自己家人,所以稱呼親暱一些沒有那麼正式並不是不可能。

再有,朱棣是誰啊,朱棣可是連朱元璋話都不聽的造反皇帝啊,反了自己侄子的王朝自己稱帝,不論他有沒有後悔或者說有多後悔我們不談,但是足以證明他對於朱元璋的話並不是句句都聽,而且朱棣也是跟隨朱元璋從基層幹起來的,朱元璋稱帝之前,稱呼爹什麼的肯定也習慣了。

所以朱棣可能和朱元璋的想法一樣,我就不遵守了,讓後面那些皇帝完全的遵守祖制吧。

由此來看,私下裡朱高熾,朱瞻基等人稱呼朱棣的方式真和《大明風華》裡面一樣也說不定呢。你們覺得呢?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