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发布儿科用药“黑名单”

药监局发黑名单:9种儿科药禁用及一些慎用药。儿童用药一直是被常年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药监局频繁地修订儿科用药说明书,接连“封杀”了多款儿童常用药。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加强用药规范制度,儿童用药已正式被写入新版《药品管理法》,未来将逐步走向法制化。

尽管我国儿童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滥用药、错用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1.黑名单:这些药品必须锁!

药监局发布儿科用药“黑名单”

别看有这么多种禁用药,可仔细研究发现,涵盖最多的是这两类:中药注射剂和含可待因成分药物。禁用药一: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多数中药注射剂都没有做过药理和临床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宝宝过敏、寒颤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禁用药二:含可待因成分药物:可待因是一种跟吗啡差不多的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多用于镇定止咳,国家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

2.以下这些对症药物也要慎用/禁用哦!

退烧

阿司匹林(包括赖氨匹林、精氨酸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可致肝肾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16岁及以下儿童不宜服用,除非有明确的适应症,比如川崎病。

尼美舒利:容易造成肝脏损伤,12岁以下禁用。

3.感冒

复方感冒药

先扒一扒复方感冒药里的常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等...

①对乙酰氨基酚有退烧作用,与其他退烧药同吃,容易用药过量;

②伪麻黄碱,是神经兴奋剂的一种;

③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风险,服用过量可能会致命。

《中华儿科杂志》儿科专家普遍认可的观点: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4岁以下遵医嘱使用,4岁以上症状明显可酌情使用,就算要用也最好用单一成分的药物。

4.止咳

美国FDA建议: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服用非处方的止咳药。它们在宝宝身上的效果有限,可能还会产生副作用。除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已明令禁止外,非那根(异丙嗪)成分的止咳药,如:伤风止咳糖浆、复方桔梗枇杷糖浆,2岁以下儿童禁用。另外:强力枇杷霜、克咳片、复方甘草片……也统统不能给宝宝服用,里面可能含有和可待因成分相似的罂粟壳和阿片粉。

5抗生素

只有当宝宝存在细菌感染,抗生素才会派上用场,相反,如果服用不当,后果很严重。如果医生给宝宝开了以上这些抗生素,请果断拒绝。如果要应用其他抗生素,也要遵医嘱服用。

6.抗病毒、抗流感药

利巴韦林:美国FDA批准,只有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了重症肺炎时,才会使用利巴韦林,前提还得必须选择雾化剂型,然而,这种雾化剂型,国内根本没有。如果选择口服或注射利巴韦林给药,不仅毒性大,还可能导致宝宝溶血性贫血,甚至致畸致癌!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无法有效防治流感,1岁以下儿童和新生儿禁用。阿糖腺苷:只针对DNA病毒有效,安全性尚未明确,不建议儿童使用。

7.腹泻;2岁以下儿童禁用洛哌丁胺成分、地芬诺酯成分的止泻药。

8.抗过敏

氯苯那敏成分;美国FDA:2岁以下安全性尚未建立,需慎重使用,新生儿、早产儿不宜使用。

苯海拉明成分;澳大利亚TGA:2岁以下儿童禁用。

9.止痛

安乃近(包括鼻滴、针剂);

容易导致宝宝粒细胞减少,还可能导致相关血液问题。儿童禁止使用,成年人也不建议使用,国外已淘汰该药多年。

安痛定;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和过敏性休克,任何情况都不建议宝宝使用。

10.保健药

匹多莫德;3岁以下禁用,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存在皮肤、精神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

保婴丹:婴幼儿不建议使用,主要成分是冰片和法半夏,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过量使用可能抑制呼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