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记得一年一度的NBA选秀终于落下帷幕时,当选的状元本·西蒙斯接受采访时,被誉为“下一个勒布朗”和“更高大的魔术师”的他说:“我不想做下一个谁,我只想做自己。”

一、何为伟大?

一般来说,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会觉得这孩子有志气:我不愿做谁谁谁,我就是我,我就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在我看来,说这种话的人往往分两种,一种是夜郎自大、目空一切的愣头青,说话基本上不过大脑,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牛的人,不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另一种是懦弱者的虚张声势,他们很清楚自己做不了谁,也不愿意试着努力去成为谁,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甘于现状,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让人引以为傲的成就,但他们就像只倔强的小公鸡:我就是我。

我无意去批评本·西蒙斯的自我感觉,也不想去嘲讽那些无一技之长的人口口声声说做自己,但是我想说:很多口口声声说要做真正的自己的人,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既然你连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你又怎么去做呢?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那气喇叭喊口号又有什么用,不如静心思考一下人生路

所以,这句话更像是一句铿锵的口号,实际上可能一丁点的实在内容也没有。

因为,站在成功者的角度上去看,很多伟大都是一种传承——你是自己,但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像乔丹所言:科比偷走了我所有的技术,他是唯一可能击败我的人。至于科比之后,投中一记决定总冠军归宿三分球的欧文说:“那一刻,我满脑子里都是曼巴精神。”

所谓曼巴精神,是外号“黑曼巴”科比提出的,那就是,不管任何时候都无所畏惧的专注与担当的精神。

令人感动的是,今年科比正好退役,在一代传奇巨星退役的时候,另一位年轻的巨星将这种精神传承了下来,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什么是伟大?这就是!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伟大的科比精神:专注与担当


二、何为专业?

我曾经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培训,后来又参加了一些业余的书法培训,自己本身喜欢写作,常常涂抹一些七零八碎的文章,也因为工作需要接触过摄影摄像。在入门阶段,所有前辈对我说的一句话都是:先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多看多想,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位记者,在应聘的时候,理工科出身的他是怎么打动招聘老师的呢?他说,他没学过新闻写作,但是他每天都会看新闻头条,把觉得写得好的作品拿出来分析,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结构如何,角度选择怎么样,看多了自己就开始学着写。

招考老师就问他最近分析过哪些作品。他舌灿莲花地把近期的几篇好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

什么是专业,这就是!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实力不是生来具有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修炼的过程

他被录取是顺理成章的事,现在已经在行业内混得如鱼得水,甚至当上了小领导。

实际上,很多在某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从来都没想过要做自己。相反,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心中有一个伟大的标杆,一片向往的草地——穷其一生,只为了站上梦寐以求的平台,无比努力地去接近他们心目中的神。

为了成为那个人,他们在之前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会去反复研究、学习那些曾经到达那个地方的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周星驰在成名前并没有想成为独一无二的电影巨星,他只是一个李小龙的粉丝,他曾经很努力很努力地去接近偶像,最后他发现自己成不了李小龙。不要认为周星驰成为周星驰是因为他坚持做周星驰,相反,周星驰成为不一样的周星驰是因为他曾经非常努力地想成为李小龙。

也正因如此,那段青葱岁月为他日后成为周星驰打下了基础,他的《少林足球》和《功夫》,处处都留下年轻时追求偶像的痕迹。就像科比,他无限学习乔丹,很多动作、神态甚至能够达到神似,但最后他成了科比。

你想成为谁,谁都阻碍不了。但是你却没有勇气去努力成为谁,没有勇气去努力接近谁,这才是自己人生故步自封的最大障碍。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努力成为星爷


三、你到底想要什么?

记得《史记》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当年秦始皇出游,刘邦和项羽都远远地看着,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而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

英雄豪气,异曲同工。后来,这两个人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的绝对主角。

想做自己不难,难的是成为你向往的那种人。因为,每个人都是未成品,对于真正的自己没有具体的标准——上可以是人生赢家,绝对的强者;下也可能是无能之辈,苟且的小混混。拿刘邦来说,在他没有运筹谋划最终成为开国皇帝之前,谁又知道他的命运?

每个人在盖棺定论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是怎么过的。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刘邦成为人生赢家,他有何过人的本事呢?


同学少年都不贱,每一个生命都具备无限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包含两个方面:或积极向上,或命运不堪。哪怕你年少时天赋异禀,也可能中道崩殂,或江郎才尽。生命中有太多的偶然性,可能好运气会为你加分,也可能命运的曲折会让你根本没有机会让天赋变现。

而往往,排除不可预见的因素,阻碍自己成就伟大的是弯路上的耽误。

曾经,我颠沛流离寻找人生的定位,当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很遗憾,因为很多当时触手可及的机会已然流逝了。这就好比曾经遇到过的好姑娘,当你意识到自己喜欢她已经错过的时候,再回去是不可能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去抓住机会,而是当时的自己没有意识到应该努力去抓住那样的机会。

关键还是在于,成长中的我们根本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努力去追求什么。换一种说法,你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你才是最好的自己。

既然你都不知道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去谈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一个伪命题。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规划好未来,才不会迷茫,被动


这样的伪命题听着铿锵,实则是自欺欺人罢了,不用兑现,也没办法兑现。毕竟,在人生中最终呈现的状态都可能是最好的你,因为你缺少参照——你的目标始终是一个没有具体参考的虚无设定,你只是一只无头苍蝇,在人生道路上瞎撞。

这样的人生是很迷茫、很被动的,永远都是摸石头过河,不知道主动出击。

四、如果你能成为第二个马云,第二个马化腾,第二个比尔·盖茨,有什么不好?

偶像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存在,它可能为年轻的追梦者找到奋斗的方向和人生的借鉴。

我很喜欢一句话: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并不是白手起家,自成一派,而是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平地起高楼,需要在平地之下有着旁观者所看不见的深厚地基。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根基最重要

你想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只能是一种愿望。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那个与理想中的自己最为接近的人,并以他为目标进行奋斗,也许人生会明朗许多。

努力去成为最优秀的人一点也不丢人,一事无成,还喋喋不休地说只想成为最好的自己才可耻。

如果你能成为第二个马云,第二个马化腾,第二个比尔·盖茨,有什么不好?他们在行业内的高度,在现阶段已经成为标杆。也许你未来的成就远高于他们开创的新时代,但在还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之前以他们作为标杆,未必不是一种美妙的尝试。

不过,我们都知道,前人的成就未必那么容易挑战,如果你选择挑战他们,必然会付出代价——想成为乔丹甚至超越乔丹的科比,让“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已经成为美丽的传说。

你想成为那些优秀者的同类,你必然付出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多的努力。而这样的挑战,懦夫和平庸之辈是没有勇气去进行的。因为,他们必然承受不了挑战传奇所要付出的绝对努力、绝对信心和绝对勇气。记录是用来打破的,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破的。

从这方面讲,那些口口声声只愿做自己的人,如果不是已经成为传奇或接近传奇,那么,他们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就是目光短浅、孤芳自赏的井底之蛙。

你不愿成为乔丹、科比,不愿成为莫言、冯小刚,你以为他们稀罕你成为他们吗?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成就不一样的你



五、最不难的就是做自己,因为你现在就是自己,而想成为别人才是挑战。

我一直认为,有些人的想法只能当过眼云烟,那就原谅他们的年少无知罢了。

比如,有的人口口声声说,难得糊涂!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难得糊涂吗?难得糊涂那是人家已经站在了云端,看清了尘世的一切,于是看穿而不说穿。而我们可能自己都活得稀里糊涂的,却说难得糊涂,不是很可笑吗?

还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说自己淡泊名利,但是他一文不名,用得着淡泊吗?如果你名满天下、功成名就而选择低调,那似乎还说得过去。还有一些人,一事无成特别平庸,却声称要做最好的自己。

好比说,你现在想成为周星驰,但那是你想成为就能成为的吗?有的人说那是因为我不屑——可以,但所谓的不屑是我能,而我不做!不是我不能,我不做,我还死鸭子嘴硬死不认输。

口口声声说做最好的自己,而你却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而理想中的样子,也一定能在现实生活或者历史长河中找到“偶像”。你最好的奋斗方式,是努力去接近自己认可的那个“偶像”——因为你能从他身上找到方向,甚至借鉴方法。而这,基本上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发展轨迹。

做自己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你理想中最完美的样子,而这个最完美的样子,其实就是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那个让你着迷的、完美的人——他应该是你努力的方向。不管承不承认,他就在那里,就在你心里。

作者:三月楚歌《你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