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作者 | 彭暖暖

資深心理諮詢師

胡慎之工作室簽約諮詢師

『性變成一種掙扎:做還是不做?渴望父母還是拒絕父母?』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當我要寫性的時候,腦海裡浮現出二本書,一本是《金瓶梅》,一本是《廢都》,我是受傳統教育的,《金瓶梅》是禁書。長大了,可以看《金瓶梅》了,卻看不下去,無味,好像除了性還是性,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1993年,賈平凹的《廢都》,大量的性描寫,多處的省略號,緊跟著的“此處省略200多字”註明,引發了全國大抨擊、大討論。賈平凹被冠以“流氓作家”,小說火了,性也火了。

自此,性描寫在每篇小說雀躍,沒有性描寫就擔心沒人看。

我們敢於描寫性了,但懂性嗎?

我們懂的是性交。

性交和和性愛是兩回事。

性交是動物性行為。

性愛是人類行為。

性愛包含性交、性感、愛。

而《廢都》裡的性,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逃避對生活的絕望和麻木。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夠好的性土壤


1、“足夠好的媽媽”長出“足夠好的性”

夫妻生活裡的性,也存在逃避現實生活的絕望和恐懼,表現為要不努力性交,要不拒絕性交。

我更願意把戀愛時的性行為,稱為做愛,因為那時他們真的是在做愛,是帶著愛做愛,或是期待在性裡產生愛。結婚後,做愛變例行公事,純屬生理需要,我覺得用“性交”這個詞更準確些。

  • 什麼是足夠好的性。

性交目的是繁衍,滿足生理需要,

性愛目的是滿足生理、情感、愛和被愛的需要。

性愛是需要情感流動的。

結婚後為什麼就變成性交了?

因為戀愛時,是你的“好”和他的“好”相遇,你們互相取悅,滿足對方;結婚是你的“壞”和他的“壞”相遇,夫妻倆的幻想破滅了,你拒絕他的壞,他拒絕你的壞,為了滿足生理需要,或者盡夫妻義務,只能性交。

那麼是不是足夠好的性就是戀愛時的那樣?戀愛時的做愛只是接納了戀人好的一面,也只是接納了戀人的一半。

足夠好的性,是接納伴侶好的一面,也接納壞的一面,既和伴侶好的一面結婚,也和伴侶壞的一面結婚。

是和完整的伴侶結婚,而不是隻和他的一面結婚。

足夠好的性,是在“足夠好的媽媽”的土壤上長出的。

我們對性百感交集。一方面在飯桌上把性當笑話,緩解壓力,又攻擊它。一方面覺得“性”福重要又避而不談。

  • 什麼是足夠好的媽媽

瑞尼·斯皮茲有一個著名研究,他將兩類孩子進行比較,一類是孤兒,生活在物質較好的孤兒院,多人看護;一類由服刑母親帶大,生活在物質貧乏的監獄中。結果發現,孤兒院的孩子身心發展滯後。服刑母親帶大的孩子正常發展。

原因是:孤兒院的孩子被剝奪了“足夠好的母親”,他們由多人照顧。沒有“足夠好的母親”,則沒有”情感對話”,沒有情感對話,情感便沒有被充分滿足,使他們不知如何做出情感反應,或者無法判斷情感反應是否合適,因此,較難與他人交往,建立關係。

服刑的母親, 因為想彌補環境的欠缺,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為嬰兒所做的一切事情上,因此,她們是“足夠好的母親”。

那麼,什麼是足夠好的媽媽?

孩子在子宮時,我們是100分的媽媽,24小時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出生後,我們是90分的媽媽,環抱他,輕搖他,給予熟悉的子宮環境,溫暖他。

孩子2-6歲,我們是80分的媽媽。

孩子7-11歲,我們是70分的媽媽。

孩子12-16歲,我們是60分的媽媽。

孩子17-19歲,我們是50分的媽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分數越低。

這個分是距離的分,從沒有距離到有距離。這個距離不是要疏遠,不是不關心、不照顧,而是給孩子一個有距離的擁抱的空間,讓他在那個空間裡,去摔倒去爬起來,看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看到媽媽的能力。

所以,足夠好的媽媽,就是做得了保姆也做得了保安。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夠好的性土壤


1、90分的媽媽,讓嬰兒喜歡自己的身體

心理學實驗:把小猴子和它們的母親分開,放在有一個絨布猴媽媽、金屬猴媽媽環境,金屬猴媽媽身上掛著奶瓶。小猴子們更喜歡絨布猴媽媽。

這個實驗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發現:缺少自己真正母親的小猴,進入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後都不能實施正常的性行為。讓長大的公猴觀察有性能力的猴子交配,它還是無法學會行性為和性交流的整套行為方式。

和親密的人的聯結,首先是身體聯結。我們用身體表達濃情蜜意,表達憤怒不滿,表達拒絕。

沒有被媽媽擁抱過的孩子,沒有和媽媽互相凝視過的孩子,和他人建立身體聯結是有困難。

性交對他來說就是困難。他沒有一個學習榜樣,他的身體沒有被溫柔對待過,他有用身體交流挫敗的經歷:每個嬰兒都使用身體的交流的方式:手舞足蹈、哭、笑、呀呀學語,要求母親擁抱、換尿布、餵奶,如果母親拒絕了,或者面無表情,嬰兒就會產生挫敗感,認為母親不喜歡他的身體,他的身體是骯髒的、不可愛的。

足夠好的母親也用身體回應嬰兒:

  • 手輕柔的換尿布,
  • 輕唱催眠曲,溫柔拍打嬰兒入睡,
  • 嬰兒醒來的瞬間,微笑凝視,
  • ……

足夠好的母親,使嬰兒感受到成功吸引母親的喜悅,讓嬰兒產生“我的身體是美好的”,從而產生“我是可愛的”的感覺。

足夠好的母嬰交流---身體的有呼有應,讓母親產生滿足感,也讓嬰兒產生滿足感。

長大後的嬰兒,就不會覺得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羞愧,在性面前會自信,會獲得滿足。

而不是逃避性。嬰兒的身體的滿足感,是成年期性的先兆。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夠好的性情緒


1、90分的媽媽,讓嬰兒接納負面情緒

性是伴隨著情緒的。

足夠好的母親,不是每一次都能捕捉到嬰兒的需求,也不需要每一次都捕捉到嬰兒的需求。有時,一次母嬰互動,需要幾個回合,才能彼此瞭解對方。也就是說在這幾個回合裡,雙方都要耐受對方的不理解,耐受住那個挫敗,繼續互相表達、給予和支持。

有一次,一個出生二個月的嬰兒,哭了一上午,媽媽最初判斷尿了,換完尿布,嬰兒仍哭;媽媽再餵奶,仍哭,抱、哄、逗都不管用,媽媽懷疑是病了,抱到醫院,真的病了。

在這個過程裡,母親和嬰兒的情感對話,喚醒的不僅是正面情感,也喚醒負面情感。

在這個負面情感裡,嬰兒要耐受失望、悲傷、憤怒等,母親也要容納這些情緒,並回應這些情緒:嬰兒失望時,和嬰兒一起皺眉,言語表達“寶寶很失望”。

母親要知道這些情緒不是針對自己的,這樣嬰兒就會接納自己的情緒,認為這些負面情緒是自己的一部分。這就是自己所謂的壞的一部分。

有些母親,看到嬰兒哭,會很火,可能緣於母親不允許悲傷,這時候母親可能會回應憤怒,悲傷中的嬰兒看到母親的憤怒,他就會感覺到悲傷是不好的,哭是不好的,最好不要哭,不能哭。

當他長大,他是不允許自己哭的,在性愛中,伴侶哭,或者伴侶失望、悲傷的樣子,會讓他難以忍受,他的性行為可能進行不下去。他想到了母親的拒絕。

他的伴侶看到他的拒絕,會認為他在拒絕自己,認為他不喜歡自己,也用拒絕回應他的拒絕。

兩個拒絕對方的伴侶,用父母的拒絕方式拒絕對方,這就使性變成了一種掙扎:做還是不做?渴望父母還是拒絕父母?

有一個圖片,四個人,一對小夫妻在做愛,一對父母在旁邊。這個圖片,畫少了一對父母。其實一對夫妻做愛,各自的父母均在旁邊。

我們對性的看法、知識、態度來源於父母、社會。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夠好的性自我:


1、90分的媽媽,允許嬰兒表達真我

《小王子》裡說,我們不能因此就苛責大人,小孩子要懂得去包容大人。

在母嬰互動裡,或者說在母子、母女關係裡,包容的那個人很多時候真的是孩子

為了包容母親,孩子會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人,一個是假我,專業名詞叫假性自體;一個是真我,專業名詞叫真實自體。

假我,指孩子為了取悅母親,以犧牲自己的真實內在自我為代價,而發展形成的一種外在人格。

在一次依戀理論培訓課上,老師讓學員二人一組做練習,一個學員扮演抑鬱症母親,一個學員扮演嬰兒。

練習要求是:嬰兒無論怎麼吸引抑鬱母親,母親都必須面無表情。

過程中,嬰兒採用各種方法哭、鬧、笑、摸母親的臉……母親均不回應,最後所有的嬰兒都累了,像母親那樣木無表情。

抑鬱症母親扮演學員分享說:其實心裡是有很情緒的,但是就是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

嬰兒為了順從母親而壓抑了快樂高興的自我,認為快樂是對母親的傷害和疏離,只有和母親一樣,才能讓母親快樂。

真我被壓抑了,但遲早會追求被認可,長大了,這種求被認可的真我,用陽萎、早洩、無性、少性表達出來,性成為被壓抑的那個我——真我的代言。

女性的性生活困難,說明了對自我的看法低、

真我-假我的衝突、關愛自己身體而排斥性需求的問題。她不願使用身體做情感連接,身體是她唯一可以左右的部分,她的真我就在這裡居住,性交,意味著被他人左右,她必須得奮力抵抗。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夠好的性療愈:


1、70分的伴侶,修正愛的缺失

性伴侶中的一方,可以被剝奪“足夠好的母親”的另一方,建立一個類似的背景,修正伴侶早期生活的缺失。

“足夠好的媽媽”是“足夠好的性”的土壤,但不能把所有不滿意的性生活都歸咎於父母。我想申明一點,沒有足夠好的性,和媽媽有關,和爸爸有關,但不是絕對相關,因為作為成人的你,有能力去面對性了。

孩子通過母親的喜歡,喜歡上自己的身體,喜歡上自己。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有能力的, 如果孩子沒有感受到母親的喜歡,他會天然靠近一個類似母親的人,去確認母親的喜歡。

長大後,這個人可能是伴侶。

足夠好的性=足夠好的媽媽

作者 :彭暖暖,願做有溫度有深度的諮詢師,陪您走最艱難的一段路。個人公眾號:暖暖諮詢(nuan_nuan_zi_x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