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靠近压水井的地方都有一个粪坑,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夏天里面的水冒泡泡,冬天背阳的地方结了厚厚的冰。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磷肥有作用,但是要花钱去买,庄户人家舍不得。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院子里挖个粪坑,洗衣服、刷锅、洗菜的脏水能倒进里面去,喂的鸡鸭鹅、猪牛羊拉的粪便也有了好去处,秋天的落叶扫进粪坑里,院子里便显得干净敞亮。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天热的时候,是沤粪的最佳时期。在地头砍些野生杂草,或是捡些青树叶子,撒一层土,放一层青,沤的粪效果最好。若是那时粪坑缺水,还要发动小孩子用压水井浇。小孩子好哄,一块糖果,一个米团,就能激励他们踮着脚尖努力压百十下。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一般情况下,一个粪坑一年能出两次粪,一次供应种小麦,另一次供应春播。当然了,勤快的人家也有例外。猪圈一般都垒在粪坑旁边,隔几天就用铁锨把猪的粪便直接扔进粪坑里。栽根木桩,牲口喂饱了就拴在粪坑附近,方便攒粪。冬天,老头勤快,起个大早,背着篮子满村头溜达,见了粪就像看见元宝一样,紧跑几步凑上去,拾的粪倒进粪坑的一角,积少成多。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出粪要挑个响晴天,防止刚挖出来松软的粪被雨水冲得满地都是。事先要换上胶鞋,因为看着粪坑里上面硬硬的,能站人,而下面可能还水汪汪的,稀着很呢。出粪是个体力活,刚开始容易,用粪叉子随手挖了就能放在粪坑外面,可是出到一半以后就难了,一是粪坑深,人站在粪坑里看不见外面;二是近的堆满了,再挖的粪就要使劲扔远一些。所以,出一粪坑粪,大概要花一天时间,一个壮劳力也要累得腰酸背痛。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我爱干出粪的活,以为这活没技巧,只要有力气就行,其实不是这回事,出粪需要有一股韧劲,能坚持。我出过好几次粪,但没有一次是独立完成的,往往刚开始时信心百倍,结果都是半途而废。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在这一点上,我最佩服我的姥爷。他年轻时是一个好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工活,三乡五里的人都请他打家具。杜集逢集赶会的日子,他挑着自己做的板凳、椅子去卖。后来,他由于得了青光眼,致双目失明。庄稼人一年四季闲不住,他眼睛看不见了,还坚持在两间土屋里喂牛,到田地里給牛割草,給牛拌草料,给玉米施肥,自己爬到树上挂玉米棒,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自己能把一粪坑的粪出得干干净净。真想象不到,他是如何仅凭感觉来完成这项工作的,这中间他又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和耐心!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粪出来后,控控水,用抓钩搂开,把大疙瘩敲碎,把里面的砖头瓦块和塑料布破布条捡出来。收了秋,用板车把粪拉到茬子地里,一车分两堆相距十多米远缷开,犁地的前面用铁锨均匀撒开。粪肥有长力,还能疏松土壤,是老农的最爱。


那时,村庄的北地是苹果林,春天花香四溢,夏天郁郁葱葱,秋天硕果满枝,冬天则是另一番景象。光秃秃的枝丫下,几个农人脱了棉袄,头上冒着热气,正在用铁锹围着果树挖着沟沟槽槽。挖深挖好后,里面填些粪肥,再用土盖上,来年果树的叶子就长得油黑发亮,果子结的又大又多。

老家事系列之《出粪》

我们都是故乡的孩子。如今,在无数次清晰的回忆中,我每次都在竭力寻找、捡拾那些失落的美好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