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百善孝为先,我国自古就十分的注重孝道。但是在生活中,仍旧存在儿女对老人不尽孝道的问题。

而且,相比于不赡养父母,更严重的还有儿女一味向父母索取的啃老现象。

在天津,有一对父母生育了一个儿子。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父母吃了不少苦。尽管如此,父母还是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给儿子。

等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到30多岁的时候,儿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是现在结婚的成本太高,单单是房子问题就把这对父母给难住了。

“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为了让儿子顺利结婚,穷苦的父母向银行贷款了30万。拿着这30万给儿子付了首付,买了新房。原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但是儿子仍旧是无作为。

女方提出彩礼6万,儿子又跑去找父母要。此时已身无分文的父母真的是拿不出彩礼钱,儿子就多番到父母跟前哭闹。

面对儿子一次又一次的像催债一样的行为,母亲无奈的说:“儿啊,我实在没有钱了。你这样向我要钱,我还不如死了算了。”那个儿子听到母亲这样说,非但没有心疼,反而是对母亲说:“那你就去死吧!”

“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儿子的话让老母亲的心像冰窟窿一样寒冷,一气之下,母亲从5楼跳下,结束了自己被儿子啃老的一生。

这件事发生以后,很多人对此唏嘘不已。30多岁的人,本应该自己凭努力去挣钱,但他却一味啃老,逼得母亲跳楼。其中原因除了这个儿子的不作为以外,还与父母对他的教育有关。


“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那么哪几类父母会比较容易养出啃老族的儿子呢?


1、干涉孩子,事事亲力亲为的父母

现在很多家庭仍旧是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成为了全家人关心的重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因为宠爱孩子而把什么事情都给孩子做好了。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孩子长大了,父母还是将他们当做小孩对待,替孩子决定每件事情。

在这种教育下,孩子逐渐的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遇到事情就只会依赖父母,父母是他们的万能王。


“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2、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的父母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害怕孩子磕着碰着,不让孩子动手做家务。孩子长大一些,具有做家务劳动的能力时,父母又以学业为重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家务劳动也是一种能锻炼他们动手能力的方式。如果一个人连家务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话,那么这个人对其他事情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意愿就很一般了。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这样的人很容易在社会中碰壁。


“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3、对孩子灌输错误金钱观的父母

有些家长自身的金钱观就有偏差,他们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更是错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会和别人攀比,这就会影响孩子小小年纪和别的孩子攀比,炫富。而一些家长则是会对孩子哭穷,这样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穷从而变得自卑。

“儿啊,我实在没钱了”老人从5楼跳下,结束了被啃老的一生

这些错误的金钱观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让孩子无法正确的对待金钱和利益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有着巨大影响的人。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不可少。那么大家在平时是如何教育自己家的孩子呢?对于啃老,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