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文《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讀完《賣炭翁》裡的點睛之筆,才真正的體會到白居易的“長安之大,居之不易”的傷感!

初讀只知“年少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故作姿態。

讀懂卻已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憂傷!

千古一文《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


年少的光陰像極了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裡的少年無憂無慮,哪裡會懂得什麼是愁滋味,似乎有揮霍不盡的光陰!

千古一文《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


中年卻都做了賣炭翁,一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辛苦顏色,平添了些許“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的無奈!

再無少年的意氣風發,更多的是“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的屈服於生活。

千古一文《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


《賣炭翁》在白居易筆下雖只為了同情民生疾苦,但放在現實生活卻道盡了生活的艱辛,讓人不禁感慨賣炭翁的遭遇。

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初讀不聞詩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

(附錄全文)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