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隨筆:送柴


家鄉隨筆:送柴

劉東方家鄉回望系列國畫作品:送柴


家鄉隨筆:送柴

(劉東方/圖文)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家鄉度過的,我和哥哥同時考上同一所中學。學校是鎮上唯一的“重點中學”,對於擁有幾萬人的鄉鎮來說,能考上這所中學實在不易,家人也是十分高興。

學校距離老家的村寨約有三公里遠,當時還是實行每週休息一天,交通工具只有一輛略顯陳舊的“皇冠牌”自行車,如果碰上下雨天,家鄉的黃泥巴路便會變得十分泥濘難行,步行就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了。為了方便我們學習,家裡人費盡心機在中學大門附近的村莊託親戚找了一家熟人,就在人家住宅邊上的一塊空地上自己搭建一個臨時房屋,面積不大,一張床,一個土鍋灶,再放上一塊案板,然後就沒有太多的空餘之處了,平常自己放學後做些簡單的餐食。雖說條件很艱苦,還是為我們提供了遮風避雨的場所,解決了學習、食宿的大難題。

我們每週六的下午放學後便回家去,週末返回學校時會攜帶一週的餐食用度,柴草也必須是從家中帶來,很有些麻煩,家中有人到集鎮上來,就會順便送些柴草給我們,生怕我們斷炊。

記得有一年,臨近暑假的時候,連陰雨下了好幾天,燒飯用的柴草告急,馬上就要面臨“斷頓”的危險。那天放學後,我和哥哥一邊往回走,一邊還在為中飯沒有著落髮愁。當走到小屋門口的時候,猛然看見姥爺赤著腳站在樹底下,滿腿的泥巴,喘著粗氣,滿頭大汗,微駝的背影顯得更清瘦了。身邊放著兩個裝滿柴草的麻袋,扁擔倚靠在樹幹上。望著年近七十的姥爺,想著這麼遠的距離,他赤腳在泥濘的土路上挑著兩大麻袋的柴草,鼻子一酸,眼淚就不由得在眼圈周圍打轉。

我們急忙打開門,讓他進屋歇歇腳。外公卻微笑著說家裡的蔬菜被雨水打壞,要急著回家去料理,不然就爛在地裡了,邊說邊放下柴草就要往回趕。看著姥爺赤腳踩著泥濘一路遠去,那略顯蹣跚的背影,我的雙眼漸漸變得模糊,淚水奪眶而出。在家鄉初中三年裡,姥爺為我們送柴很多次,只是這次卻深深地觸動了我,銘刻在了記憶裡,至今揮之不去。

轉眼姥爺已經離開我們十五個年頭了,我也已離開家鄉客居異地近三十載。但姥爺的音容笑貌時常在夢境中映現,依舊是那麼的慈祥可親。每年回家省親我都會帶家人去祭奠姥爺的墓冢,望著那一抔黃土,腦海中便浮現出姥爺手拿扁擔步履蹣跚的背影,每每都不由得潸然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