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織密保供網 守好“菜籃子”

■ 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3月6日上午,海口市菜聯辦負責人鄭布雄來到辦公室,海口最新的蔬菜、豬肉零售價走勢圖已放到了他的桌上。

“從圖表上看,近一個半月內,除1月28日到1月30日肉菜價格出現短暫上漲,其餘時間價格都非常平穩,達到了保供穩價的既定目標。”能在疫情特殊時期取得這樣的成績,鄭布雄深知背後的不易。

一頭是餐桌、一頭是菜地,“菜籃子”兩頭都連著民生,事關市民、農民的切身利益。

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海口市委、市政府綜合運用種養、調運、監管、補貼、倡議價等措施,實現了豬肉、蔬菜運得出,賣得動,供應足,價格穩,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菜籃子”保衛戰。

抓生產 穩供應

讓市民菜籃子拎得輕鬆

大年初一(1月25日),面對疫情,海口不少市民加入到搶菜、囤菜的“大軍”。到了下午,很多超市的蔬菜貨架就空空如也。

供應不夠,價格上漲——菜價一下成為民生焦點。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丁暉要求,各有關部門要通過擴展供貨渠道、加大采購力度、協調組織運力等手段確保農產品供應充足,確保終端價格穩中有降。

海口市副市長龍衛東分析,除了市民囤菜,還因海口城郊菜農多為外地農民,春節回家有1000多戶不能及時返回,同時本地農民對外出採收蔬菜心存顧慮,多種原因疊加造成本地葉菜供應出現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海口制定獎勵每戶200元有機肥物化補貼的措施,吸引外地菜農儘快返回。”

對症下藥,效果很快顯現。到大年初七(1月31日),已有642戶外地菜農返回,海口蔬菜生產、供應逐漸恢復,日上市量上升至935噸,自給率達到85%以上。

除了保供,更要穩價。為讓市民買到平價實惠的蔬菜,除了春節期間,從2月23日起,海口20家企業發起新一輪倡議價活動。對在農貿市場、便民市場經營的主體免除1個月的攤位費,銷售豬肉的主體給予200元/頭的補貼,讓價格紅利傳導到消費終端。

同時,因疫情發生,豬肉調運也出現了困難,導致供應一度偏緊,價格上漲較大。

當時,廣東、廣西、湖南等省份的豬肉也吃緊,沒有多餘活豬可以外運。最終,海口市農業農村局聯繫上了位於新疆的阿克蘇興疆牧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促成了羅牛山食品集團同該公司的合作。

“為確保生豬運輸通暢,兩家公司各自求助於海南、新疆兩地疫情防控指揮機構,開通人車通行證明。活豬運到海南須坐輪渡過海,不僅耗時長,疫情期間,風險也大。為鼓勵司機運輸,每車至少要增加8000元運費。此外,海南氣溫高,我們讓司機在過海前給活豬澆水降溫,聯繫海事部門過海時把貨車安排在輪渡通風的位置,以降低生豬在過海運輸中的死亡率。”羅牛山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肉類事業部總經理李勇介紹,近兩個月內,外調生豬2萬頭中一半來自於興疆牧歌,為穩定海口豬肉價格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2月15日至2月28日,海口蔬菜均價在全省18個市縣中處於中位,豬肉均價全省最低。

拓渠道 保暢銷

硬招實招應對農產品銷售難

本地市場的菜價平抑了,冬季瓜菜滯銷問題又接踵而至。

“武漢是全國最大的辣椒集散地。疫情發生後,武漢封城,貨車進不去,收購商出不來。辣椒一旦成熟,7天內必須採摘、出售。從大年初一開始,線椒、泡椒的田頭收購價一下從1塊多跌至5毛錢。”丁才武是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的辣椒收購大戶,對當時農民的焦急心情,他現在還記憶猶新。

為拓渠道、保暢銷,1月30日,海口市農業農村局緊急組織召開農超對接會,一批優質冬季瓜菜生產基地與菜籃子集團、大潤發、旺佳旺、旺豪等5家大型超市達成供銷協議,目前已採購254.4噸。

同時,開展“點對點”運銷,全力對接北京新發地等區域性大型批發市場,幫助本地採購商對接北京、武漢、重慶、徐州等傳統內地市場。

很多愛心企業也踴躍參與到買菜的隊伍,從農民手中收購優質瓜菜,送到抗疫最前線。

2月14日,碧桂園海南區域聯合海口市菜籃子集團採購海口貧困戶滯銷近72.4噸、價值約46.7萬元的農產品,捐贈到了海口各大醫院。

疫情當前,黨員幹部也變身帶貨達人,推介滯銷農產品。“我現在手裡拿的就是佛手瓜,鮮瓜可切片、切絲,作葷炒、素炒、涼拌,做湯、涮火鍋,非常美味可口!”2月24日,海口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芳在淘寶直播推介起佛手瓜和香水菠蘿,吸引網友紛紛下單。

多個實招共同發力,冬季瓜菜價格很快得到回升。“召開農超對接會4天后,辣椒收購價就恢復正常,後來還達到2元一斤。”丁才武說。

為應對疫情,各種“宅家買菜”服務在海口各區迅速展開。而這種輕鬆買也促進了農民輕鬆賣。海口市秀英區政府聯手永興電商扶貧中心,通過市民線上團購下單、直供直銷小區模式幫助農戶待售的佛手瓜、人心果等農產品尋找買家。

“5元可以買6斤,佛手瓜一下子成為爆款產品!”永興電商扶貧中心負責人萬龍告訴記者,短短8天內,就吸引了88個社區團購,銷售出1.6萬斤佛手瓜,訂單量仍然在增加中。

補短板 謀長遠

建立穩定完善的物資供應體系

雖已達到保供穩價的目的,但此次疫情也讓海口市政府相關部門思考,如何建立更加穩定、完善的物資供應體系,在今後的大仗、大考中也能經得起檢驗。

海口市龍華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線花是該區“小菜一籃”網絡銷售平臺工作組成員。“我以前想在區裡推動‘訂單農業’,一直找不到頭緒。經過此戰,感覺一下子豁然開朗。”李線花說,推出小程序,最初是想解決農民產品滯銷問題,沒想到很快就打通了生產者和需求者之間的對接渠道,一個月內售出了2.6萬單、 130噸的農產品。

李線花告訴記者,龍華區計劃在城西鎮建立一個集配中心,將各個生鮮電商平臺整合起來。“有的小區一天只有幾單,公司自己配送的話,物流成本很高。如果能夠把訂單集合起來達到一定量,就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讓果蔬直供小區模式得到可持續發展。”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何忠友表示,“菜籃子”保供穩價要立足一個“穩”字,從源頭抓起,“種”“養”“調”三方面發力。

2月29日上午,海墾新希望生豬生態循環養殖項目、海南海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現代化生豬養殖基地兩個項目開工。兩個生豬養殖項目可新增年出欄約50萬頭的生豬產能,不僅將在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將推動海口市生豬養殖產業向現代化、規模化、生態化轉型升級。

預計2020年底,海口生豬市產能可達到80萬頭,出欄60萬頭,恢復到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前的80%。

(海南日報海口3月8日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