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門敗給李建成的話,唐朝還會不會有盛世呢?你怎麼看?

熊熊愛剪輯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雖說歷史已成定局,但我們還可以去想像。我覺得,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門敗給李建成的話,由李建成擔任第二任唐朝皇帝的話,唐朝依然會有盛世。

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大勢所趨,天下百姓迫切的希望過上安穩日子;另一方面是因為建成的才能並不比世民弱。

也正是因為他不弱,所以李世民別無他法,通過正常途徑根本競爭不過他,才會直接從肉體上將其毀滅!不這樣做的話,這一場“皇位之爭”李世民無法取勝。

只能說既生瑜何生亮,李家兄弟任意一個都非常出色,足以擔當起大唐盛世的重任。

我們可以從各方面將兩人做一個對比。

軍事上,雖然李世民以戰功聞名於世,但其實李建成的軍事指揮能力也很強。

建成是長子,李世民還只能跟隨父親的時候,他已經可以獨當一面,被李淵派往河東結交各路英雄才俊,在那些人心中有很高的聲望。

最初招募士兵時,李淵派這兄弟倆同去,建成為主世民為輔,剛招來的士兵沒什麼軍容軍紀,建成立下軍法整頓三軍,很快就把他們訓練得有模有樣,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之後在攻取長安的戰役中又立下大功,那時李世民還歸他節制;

後來李世民征討劉黑闥時,讓劉黑闥逃到了山東,勾結突厥軍作亂,還是李建成帶著李元吉率軍去徵,這才斬了劉黑闥平定山東,差點打到了突厥。當時突厥的各位首領,服的是建成而不是世民。

也就是說,只要給建成機會,世民能打的戰他也能打!可惜後來李淵非要他留在長安,說他是國之儲君身份貴重,不能再輕易外出打戰了。

李淵是非常喜愛李建成的,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喜愛,讓建成錯失了建立戰功的機會,造成了最終的局面。

政事上,當李世民四處征戰的時候,李建成已經開始治事理事了,李淵幾乎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他處理。

他重視人才,薛萬徹、馮立、王珪以及後來倍受李世民信任的魏徵都是他招攬的。

在此特別說一句薛萬徹,得知建成被殺後,薛萬徹帶著一票東宮屬官殺向秦王府,差點把李世民給殺了。而後來李世民還是重用他,心胸也算是寬廣了。

另外,打戰時講究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哪來的?自然是後方的建成提供的。世民能立下不世之功,與建成的後勤補給是分不開的,倘若後勤有一點跟不上,世民也不能這麼順利。只是人們只能直觀的看到世民又打了勝戰,卻看不到背後的功臣建成。

國家初立,萬物待興。建成禪精竭力,協助李淵制定了唐朝第一部完善的法律《武德律》,為後來的盛世打下基礎。

按照慣例,通過不正當手段登上皇位的皇帝,理所當然的要抹黑身份更為正統的那一位,李世民也不例外,可就算是這樣,有意討好他的大臣們也找不出建成在處理朝政上的錯誤。

可以說政事上建成比世民更佔優勢,因為世民大部分時間在打戰,而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實踐。

人品上,孝敬長輩,關愛弟弟妹妹。

李元吉因為長得醜,也不大聰明,被李淵夫婦所嫌棄,也是他從小就照顧關愛著,所以元吉一直是他的死忠粉,為了他總是和世民做對。。。。。。不得不說元吉就是個豬隊友,除了拖後腿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而當時各大勢力、文武百官,對於李建成都是非常認可的。

總之,如果建成當政,盛世一定也會來臨,說不定還會更好!

【我是一粒沙,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大家都錯了!很多回答根本就沒有說到點子上。因為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失敗和李建成完全掌控政權根本就是兩回事。

第一,玄武門兵變中,李建成連射三箭,李世民毫毛未傷,李建成就這麼菜,三箭連李世民坐騎都射不準嗎?李元吉曾用弓勒住李世民,他為什麼不用刀劍砍殺,而要抱上去用弓肋住李世民呢?因為他們想平息兵變,或者是隻想保命,並無殺心。

第二,這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已經制定了完全的戰略決策,那就是魚死網破,斬草除根,假使李淵不識趣,結果也不會好到那裡去。而李建成並沒有制定對李世民的戰略對策,甚至在命懸一線時仍然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三,所以,李世民的當機立斷、心狠手辣要甩李建成兄弟幾條街,縱然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失敗,李建成也很難向自己老爹開刀,結果就是李淵繼續執政,這就會造成對李世民不可能斬草除根,畢竟兄弟相殘與爺爺殺孫是兩碼事。

第四,以李世民的性格和他的心思縝密,必然對善後做出安排。他策劃實施的玄武門兵變只帶少數親兵,有很大的冒險性,不可能對善後沒有安排,而人才濟濟、兵多將廣的天策府也必不可能坐以待斃,定會擁立幼主起事。

第五,那麼將會是什麼結果呢?李世民的天策府利益集團與李建成的太子利益集團不可避免將有一場血戰,唐朝分裂,生靈塗炭,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當然,老百姓才不在乎那個狗日的當皇帝,他們要的是溫飽與平安,不過他們真的是無能為力。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只要對比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才幹就可以了,不過話說這李建成的確死得有點冤,玄武門之變時他才38歲,而且五個小孩一個都不剩,全部都被斬草除根了,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李世民的確算是心狠手辣了。

可是要說在個人才幹上,我反而更看好李建成,雖然李世民已經創造了一個開元盛世,但是也許李建成當了皇帝,這個盛世也許可以更加輝煌。

先看李建成這個人吧,李建成和李世民可以說在才幹上都是半斤八兩的,李淵的確是生了兩個好兒子,然而李世民在軍事上立下的功勞的確更多,而李建成則是在政治上對李淵的幫助很大,因為不可否認的是,唐朝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即便我們說李建成有才華也無法掩蓋這個事實啊。

但是在幫助他爹打江山的時候,一個左軍統帥,一個右軍統帥,你說分出個高低這怎麼分。

在處理劉黑闥這件事上,我認為這充分體現出了李建成的才能,劉黑闥之所以找事,其實也是因為李世民在河北和山東地區的高壓政策所導致,所以李建成平定劉黑闥也是給李世民擦了屁股,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李建成並沒有用武力去征服,反而是採用了平事先平心的政策,所以在處理劉黑闥這個問題上,李建成也是充分展現出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我感覺這一點是李世民做不到的,也是李世民這個個性所做不到的。

兩個人其實相比起來,李建成的心眼要比李世民多得多,話說李淵也不是傻子,所以他選李建成為繼承人能沒有原因麼?我覺得絕對不是,其實在他心裡自然就明白李建成比李世民在心計上更適合當好這個皇帝。不過誰都沒成想李世民實在是太陰了,竟然殺兄弒父,一般人哪能做得出來?但是偏偏李世民就能,這也是他人生難以消除的汙點。

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也許會比李世民更加出色,因為首先從政治才能上來說,李建成就比李世民要強很多。


凡塵了事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假設也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非要假設,那中國的整個歷史都會改變,而不是唐朝會不會盛。假設成立的話,不會有唐太宗、也不會有後來的李治、武則天、唐明皇……

唐朝的興盛,不全是李世民的功勞,還有一個歷史前進的過程,發展的必然規律。即時不是唐,也會有其他朝代出現。

唐朝取代隋,雖然也是靠武力解決的,但是,總體的軍事破壞力小很多。在加上當時屬於農耕文化,戰爭對生產力的破壞遠沒有工業化時期大,只要土地還在,人口還在,就有機會用幾年的時間恢復生產。

另外,在隋時期,中國的封建集權制政治體系結構已經趨於穩定,而且,在隋時期社會的生產力發展速度也很快。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事件,科舉制度和京杭大運河。這兩個事件對社會人才的汲取以及生產力的促進都是巨大的。這也給唐朝的興盛起到了一定的奠基。

不否認李世民是一代英主,李建成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弱。不管是誰,都不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只是在進程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罷了。


Cubiz老徐


首先,俗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的建議是順應民心,魏晉南北朝以來,天下久經戰亂,而隋煬帝不思穩定發展,大業暴政,導致天下群雄並起,高舉反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唐高祖李淵建立了唐朝,並迅速統一了天下,此時人心思定,李淵由此創造了開皇盛世的局面,如果李建成勝利,必然會更好的繼承這種局面,李淵必會多在位幾年,為李建成打下更好的基礎,哪怕李建成個人能力比李世民稍差,也必然會開創出盛世局面。

其次,李建成的才能雖不如李世民,但也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在隨父起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李建成也為李唐王朝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很大貢獻。李淵反隋之初,李建成任左領軍大都督,李建成展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華,並在圍攻京師的戰鬥中立下了首功。

最後,即使李建成個人能力稍差,但他手下也有魏徵等謀臣。唐朝一統後,也並不需要皇帝有驚天之能,只要能夠君臣勠力同心,必然能夠創造一個盛世唐朝,或許,後面唐朝的帝位之爭不會如此慘烈,也不會有武則天的大周政權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當然歷史也不會有如果,僅與眾位互娛互樂!


凌煙歷史社



手機用戶5974070381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假設李建成玄武門之變中獲勝,我認為大唐不會有盛世。

首先得承認,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李世民部下大多是忠勇之士,而大唐開國的勇兵悍將也基本都是李世民部下,而李建成就不行了,假設李建成幹掉了李世民,那麼李建成可能沒有李世民的手段和心胸去拉攏人心,那麼李世民的部下如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人的下場很可能是被殺或者逃亡,這樣一來唐朝開國的實力就將大打折扣。

其次,我認為唐朝建國時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當時突厥虎視眈眈並多次犯境,而當時李世民都只能委屈求全,如果李世民死了,那肯定不會有日後生擒頡利可汗了,而李建成當皇帝面對突厥犯境將束手無策,因為那時李靖李績等很可能會被殺或逃亡,李建成部下沒有能征善戰的悍將。

另外李建成如果當皇帝,那最多隻能自保,也肯定不會遠征高麗,那麼高麗在過幾十年就會成氣候了,到那時突厥高麗在加上西部的吐蕃都將成為大唐的勁敵,而這樣的複雜的國際形勢只有能征善戰的李世民能應對,而李建成根本不行。

最後說,如果玄武門之變李建成真的獲勝,那大唐就會和大宋差不多,那樣中國將四面受敵,那就別說盛世了,那中國歷史就不知走向何處了。

歷史證明,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當時大唐東有高麗,西有吐蕃北有突厥,南有南詔等,可以說這都是敵人,就是在這樣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李世民都能應付自如,而且大唐在和周圍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大戰中不落下風,這和李世民的英明是分不開的,要不然李世民也不能入毛澤東的法眼,李世民真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李建成輸的不冤,後世無需為李建成鳴冤。


天宇的文史情懷


影響不大,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只要長點心不作死,盛世已然是大勢所趨。


唐承隋業

我們在談到唐朝時,總會習慣將其與前一個短命王朝隋朝相關聯,稱之為“隋唐”。事實上,唐朝與隋朝也的確淵源頗深,因為其背後的統治勢力都是新興崛起的——關隴集團。而且兩朝皇帝都沾親帶故的,如下圖:


“關隴集團”顧名思義,關是指的關中地區,隴是如今甘肅的簡稱,所以關隴集團就是指這一地區的豪門和軍事勢力。

北魏初期的首都在今山西大同,為了拱衛首都安全,北魏便讓鮮卑貴族和一部分是漢族豪強在河北和內蒙古交界處建立軍事力量。此後,這部分人胡漢通婚,基本完成漢化。

到西魏時,在這一軍事力量的基礎上設置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這二十位帝國元勳不僅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領導核心。因而形成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所以歷史上就有唐朝繼承的是隋朝基業這一說,都是自家人中換了個皇帝而已。

隋朝把髒活累活都幹差不多了

隋朝不僅將北方的成熟政權高句麗耗了個半死,只留了一口氣吊著命,同時隋煬帝還拓寬修建了京杭大運河,為中原王朝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簡單來說,就是累活、髒活都被隋朝乾的差不多了,老百姓而也折騰的夠嗆,該砸的都砸了,該毀的也都毀差不多了。人心私齊,都準備踏踏實實做事情了。這基本上滿足了一個王朝掘地的大部分條件。


所以說,不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只要長點心不作死,盛世已然是大勢所趨。


船伕聊名著


在瞭解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希望大家能夠明白一個比較深刻的道理。從客觀唯物主義觀點來看,我們應該知道“歷史既不容許假設,也沒有如何如果可言”。


但任何歷史又都躲不開後人的評說。


如果從這角度去分析,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失敗之後的唐朝發展。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朝代的發展和興衰,其實與很多主觀與客觀因素都有關係。一旦玄武門之變失敗,李建成順理成章的成為唐朝皇帝,結果只能有兩個一是他未必就不如李世民,二是唐朝也有可能像隋朝一樣“二世”而亡。

要想分析李建成當皇帝之後的唐朝,是否還會出現大唐盛世,就應該從多方面、多較多去分析。首先從唐朝統治者的性格來看,秦王李世民做事的風格既有客觀冷靜的一面,同時也有雷厲風行、殺伐決斷的一面。


而李建成自知綜合能力不如秦王,他的儲君之位是按照“立嫡不立長”的漢族傳統定下來的。尤其是在反隋戰爭中,李建成雖然也偶有戰功,但是相比較於李世民來講,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果單從這一點來看,即使李建成能夠榮登大寶,唐朝也未必會出現盛世景象。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或許李建成會有更加獨特的治國思想,並將大唐帶上一條更加繁榮的快車道。但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有假設和如果出現,即使我們相信李建成稱帝,並且也相信會出現大唐盛世的局面,但是這種假設其實意義真的不大。


李世民的性格以及做事態度,其實完全可以決定玄武門之變的成敗。相信大家都一定認可,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一定會對當時的政治形勢,以及雙方的軍事力量,做出一番比較明確的分析和考量。

因為從古至今發動政變的最終結果只有兩個,一個是失敗之後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另一個就是成功之後高枕無憂於廟堂之上。假設李世民玄武門政變失敗,他的最終結果也會像其兄長李建成一樣。

結 語

但歷史的天平總是會偏向有準備的人,李世民成功發動玄武門政變,並且通過這次政變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這種看似不人道的做法,卻恰恰為唐朝的快速發展,以及後期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必然的基礎。


歷史領悟人生


歷史從來就沒有如果,其實以李世民的人物性格和軍事才能,“玄武門之戰”這種小場面對於李世民來說不過是小兒科而已,以當時的政治軍事實力來看太子沒有機會逆轉“玄武門之變”的可能,原因就以下幾點:


一、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打籃球和踢足球的人都知道,你在進攻中如果想擺脫防守球員是很容易的,因為你會發現你永遠都會比防守球員快半拍兒。“玄武門之變”也是同理,李建成做夢也不相信李世民敢殺自己。可能偶爾會想一想,但是終究太子的身份還是很嚇人的,多說李世民抓了我,交給皇帝唄!所以“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這你就在行動上被動了。

二、派系相差懸殊。

我們知道支持李世民的以關東集團得武將為主,再加上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策劃奪嫡路線。而李建成主要以關隴集團的文臣為依託,藉助其弟李元吉在軍事上的力量。兩下對比之下,李建成自然落下風,關東集團的政治派系,是奪取天下的重要資源,因為該地域有土地、有人口、有錢財。而關隴集團在隋末的常年叛亂中大多已經分化瓦解了,戰鬥力明顯不如關東集團。


那麼上訴三點是李建成無法逆轉得主要原因,如果非要假如李建成勝利的話,那麼唐朝也很難有後面的貞觀之治。原因有兩點:

一、天下大亂。

李建成如果戰勝李世民的話,情況有兩種,一種是李世民就地被殺;;另一種李世民終身圈禁。那麼如果李世民被殺,立時關東集團就得揭竿而起,那瞬間各地就得隨聲附和,天下大亂在所難免。如果圈禁李世民,突厥一犯邊,那麼李建成也不好抵擋。此時優秀得將領都在李世民麾下,李世民被囚禁,你不能把所有關東集團的將領都殺吧,那麼一旦這些人出來帶兵,那麼李世民相當於從掌軍權一樣,你李建成依然是得不償失。你想有盛世的出現?做夢吧!繼續平叛吧,能不好又是個群雄逐鹿。

二、政治路線不適合,也難有盛世的存在。

其實唐朝的盛世是繼承了隋朝的政治遺產才獲得的,所有制度都延襲了隋朝,特別是大運河的開通,別說唐朝了,以後幾千年都受益匪淺,這直接的促進了南北經濟和漕運的發達。而隋文帝廢除楊勇改立楊廣就是有著從政治路線轉變的意味,即關隴集團轉變為江南集團。因為江南地區有人口、有土地、有財富呀!那麼到了李淵的兩個兒子這時如出一轍,李建成代表著關隴集團,而李世民代表著關東集團,關東地區比江南地區土地更肥沃,這在以農業為主的我國古代是戰略地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李建成如果最終勝利,那麼意味著關隴集團佔據朝廷主導地位,那麼關東集團的利益得不到保護,那麼以很難說以後有盛世出現。



所以我說李建成如果獲勝唐朝沒準也二世而亡了,你們覺得膩?不過歷史從來沒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