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道德經》:之第 五十一 章


管窺《道德經》:之第 五十一 章

第 五十一 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註釋】

畜:《說文解字》註釋為:田畜也。田畜謂力田之蓄積也。

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

毒:厚也。毒兼善惡之辭。猶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易曰。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列子書曰。亭之毒之。皆謂厚民也。

養:供養也。覆:覂也。反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一曰葢也。即遮蓋。

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此宰之本義也。引伸為宰制。

【管窺】

萬事萬物,不管處在何種階段和狀態,究其終極,都是由“道”而來。

而事物由誕生到完結,還要經過“德”(自身發展)的累積,“物”(外部因素)的塑造,以及“勢”(客觀條件)的促成的過程。

因此,遵道和貴德就是要做到:

  1. 內觀自我,通過對過去經歷和現實狀態的審視,把握修“德”的實質和基礎;


2. 外觀世界,認識和了解客觀環境,以及外部條件對主觀行為的約束和影響;

3. 根據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對外部環境的評估,確定與之相應的行為模式;

4.“抱一為天下式”,“勤而行之”,積德不已。

可見,“道”的尊崇地位,是由其客觀性決定的。“大道”不因任何人的主觀意志而發生改變。“德”的可貴之處,在於其對“大道”的尊重和服從,與“物性”保持和諧統一,順勢而為,功到自然成。

“道生德畜”,涵蓋了世間萬物生存發展的所有過程和細節。萬事萬物,從降臨世上,到生長髮育,直到衰老死亡,都離不開“大道”與“上德”的供養與庇護,比如提供安定的居所和優厚的待遇,等等。

而“玄德”即“無為”之德,包括:

  1. 生而不有。為事物的生存和生長創造有利條件,而從不以佔有為目的。事物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則將其歸功於“大道”,歸功於事物本身,而不是歸功於自己;


2. 為而不恃。所作所為,皆合於“道”,持之以恆,則必善利於事。雖然取得功績,卻從不恃之而驕,更不會將其作為奢侈淫逸、強橫跋扈的資本;

3. 長而不宰。尊重“物性”,任其自由成長,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強加於他,更不會任意地剝奪其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侯王如果具備了這樣的“玄德”,並將其普及於天下,就可以使官員和百姓各按其序,在生產和生活當中各司其職、各得其所,使社會達到一種“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的和諧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