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董明珠五年赌约就到期了,到底谁能赢这十亿呢?

手机用户60266665658


如果不是5年前的一场“赌约”,对于董明珠的格力和雷军的小米来说,或许最深的羁绊也不过是手机品牌竞争对手,然而2013年的10亿豪赌,让董明珠和雷军这几年来屡屡被同框、被对比、被调侃……

  如今5年之期将至,格力或者小米近来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二者的营业额差距越来越小……到底谁能赢?

董阿姨和雷布斯的5年“刀光剑影”

  挑战由雷军发起,2013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现场,雷军和董明珠同台,他说:“5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但董明珠霸气地把赌约升级:“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一亿,我跟你赌10个亿。”

  那一年格力的营业额是1200.43亿元,小米则在316亿元。

  接下来几年有关“赌约”的报道上,不是雷军笑着充满自信,就是董阿姨放话“他输定了”;雷军有时避开10亿不谈,董明珠则常常叫板雷军“中国制造”、炮轰小米手机把握不了供应链的品质、斥责小米与美的的牵手是两个小偷的结合,刀刀见血的样子;雷军也没闲着,抢了格力的台词说“小米屏幕掌握核心科技”,说自己在高端电饭锅领域依然是中国第一……

  董明珠也有时柔软,2016年小米手机大幅销量大幅下滑,她说:“其实他不好过我挺难受的,我不会因为他死掉了,我很轻松,我很快乐,我觉得不能这样去看。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感情在里面,只是我们在针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有自己的观点。”

  不过,近5年时间里,小米营业额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提前完成2017年的1000亿“小目标”,与格力2017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的1120.27亿营业收入(见下表)相差不多。

  图表的关键词是,小米仍落后,但小米增速远超格力,格力增长艰难、放缓,赌约大限将至的2018年,最终结果可能已在很多人的心里上演。

  董阿姨内心彪悍强大已非一日,虽然小米进军房地产行业曾让她说“赌约不作数”了,但今年4月又一次谈起结局时,她连连说着没问题,近来接受央视财经采访,她回应:“我相信我会赢,其实要不要钱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形式)激励大家,我认为更多的是让人们更加有一种激情。”

格力多元化布局节节溃败,小米生态布局初见成效

  董明珠的豪言壮语仍在耳畔,却不知最终会是谁来为冲动买单。4年来,格力究竟经历了什么,不仅增速变缓,还遭遇了可能被小米逆袭的危机?

  整体上看,格力的财务结构一直很稳健,2014年的营收更是达到了1400亿元的峰值,而近两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市场整体的不景气和格力在新业务上投入较多。

  毫无疑问,从线下走到线上,现在双线开花就已经保证了格力的营收,只不过,空调等业务的天花板有限,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格力的营收在增速上明显放缓,另一方面,深耕多年的多元化布局迟迟没有起色,也成为格力备受外界质疑的主要原因。

  目前,格力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小家电、智能制造等领域,但是普遍收效甚微。

  格力手机一直没有存在感,据传格力这几年在手机上投入了上亿资金,但销量并不理想;为了扩大产品线,格力还打造了大松、晶弘等家电品牌,但是无一能也扛起大旗;去年,董阿姨又扬言要造“新能源汽车”,又是大笔的真金白银投了进去,如今已经杳无音信……

  业内人士预测,“2018年,格力的新业务依然难以为它的营收增长提供动力”,董阿姨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几年里,我们也见证了小米从互联网手机企业向生态模式的扩展,频频试水线下零售渠道、拓展实体门店,又通过小米之家大规模拓展品类,智能家居的背后是数据的大规模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生态链布局: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89家公司,成长为一个190多人的团队,体系内外配合生态链企业的团队共有5000至6000人。包括生态链企业在内,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小米在不到5年内已经投资了112家公司。

董明珠“流量带货”史

  想想看,一个赌约,持续了5年,就能年年炒作,每季度财报出来比一下,炒一次,二人对此的发言也句句都是热点,“我赢定了”炒一次、“格力必输无疑”炒一次、“赌约作废,小米耍赖”又能炒一次……且不说,10亿对格力和小米来说都不是大钱,人家私下给不给也没有卓伟老师盯着,就算给了,这5年的广告费只花了10亿,也是超级划算的生意好吗?

  一直以来,董阿姨都是一个自带网红体质的“流量型”企业家,与雷军的赌约只是她众多的真性情爽言快语之后,带起来的流量话题之一。

  “贾跃亭把股民的血汗钱弄没了”

  11月16日,董明珠在天津演讲时说:“格力五年时间分红超过360亿,是上市公司里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好的企业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对社会负责;贾跃亭弄了一个概念,把股民的血汗钱弄没了,带给社会负能量。”

  很快,这条视频就被网友攻陷,纷纷留言“董小姐威武霸气,不得不服!”

  “打了我的员工就要废掉你!”

  事件起源于格力员工因恪守职责严把质量关被质量不合格的供应商打了,该员工的直属领导对此只简单的说了句:现在治安不好,你以后晚上注意。董明珠知道后大怒“这位被打的员工天天晚上加班,你这个直属领导说句注意安全就完了?”为了惩罚打自己员工的供应商,以及做事不负责的直属领导,董明珠表明格力以后从此不再跟这家供应商合作,该直属领导也被免职。

  网友纷纷怒赞董阿姨为“中国好老板”。

  ……

  当然,言多必失,也未必是次次受益,还记得去年格力与美的上演的一场关于“谁是巴西奥运会空调承包商”的口水大战吗?直言不讳地称美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对中国科技的玷污,引来舆论一片唏嘘,网络口碑也备受影响。

结语

  陈春华曾开玩笑说,“如果我是董明珠,绝不会与雷军打赌,而是合作做个小米格力空调。”

  唉,英雄惜英雄,双赢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对于赌局内的他们而言,成王败寇的结果背后是不肯低头的执拗,输赢重要么?只有吃瓜的我们,一直盯着那笔永远不会落到自己腰包的巨款。


投资界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上,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全国人民面前打下赌注为10亿的赌局。

于2011诞生的小米能不能在五年之内击败格力的营业额呢?

赌约还有一年到期,答主分别来复盘一下这四年小米和格力的发展。

2014年,小米的营收额达743亿。同时,小米的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同年,格力电器的营收达到1400亿元。另一方面,格力商城上线,董明珠也试图通过互联网把格力带往更好的方向。

恰恰相反的是,2015年,小米惯用的粉丝经济、饥饿营销似乎越来越不起作用了,小米开始疯狂布局线下市场。格力也似乎遭遇了困境:从2015年开始,格力电器营收均没有超过2014年水平。

2016年,OPPO、VIVO反超小米。小米的出货量不断下滑,官方没有公开具体销售数字。而格力电器在2016年营收仅为1083.03亿元。同年10月18日,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

2017年1月12日,雷军发布了小米2017年的目标:力争小米整体收入破千亿元,并称“小米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果不其然,小米手机在今年二季度的出货量为2320万台,杀进全球五强,比去年同期的1470万台增长58%。而今年一季度,美的空调市场占有率升至28%,格力为42.7%,两者差距有所收窄。

赌约就要到期,现在来看,小米有较大优势赢得赌局。


AI财经社


董明珠的赌约要赢了,因为在2018年小米的销售额是不可能超过格力的,但是2019年小米有大概率会销售额超过格力,实现逆转。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格和雷军打赌,如果五年内小米销售额超过格力电器,董明珠输给雷军十个亿,反之,雷军输给她十个亿。这就是注明的董雷之赌。 但是很明显2018年小米要输掉了,小米不可能销售额超过20000亿而格力可以。

格力2017年营业收入达1483亿元,同比增36.92%;净利润224亿元。而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只有122.16亿元。而2018年格力预计销售额2000亿元。而2018的Q1小米公司营业收入只有344.12亿元,全年达到2000万还有相当的距离。



所以在2018年的这个赌约的最后一年,小米不可能在销售额超过格力,雷军要输掉10亿元了。当然这就是一个赌约而已,雷军并不会真的去付这10亿元。

但是,在2019年,小米销售额超过格力是大概率事件。

你觉得小米和格力谁会赢得这10亿元呢?


毛琳Michael


其实谁赢谁输已经不重要了

十亿赌约:到底鹿死谁手

雷军:“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不可能,要赌就赌10个亿!”

1.十亿赌约

这是2013年在一个颁奖典礼上的对话,雷军与董明珠豪赌十个亿,引得无数人关注起了这场赌约。

光阴似箭,时间流逝如同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眼看着马上到了约定的时间,这场著名的赌约,到底谁胜谁负?

2013年赌约成立的时候,小米的营业额为316亿元,格力的营业额为1200.43亿元。相较于当时的小米来说,格力无疑于是一个庞然大物。而雷军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正是因为互联网。细心的观众已经可以发现,雷军与董明珠,小米与格力,代表的正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对抗。

2.坚持与改变

董明珠一向认为“互联网是渠道,服务于传统制造业”,而雷军却认为互联网的出现,真正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态,是一种新的生态模式和思维。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双方开始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地。首先是格力开始造手机,董明珠还特别强调“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必须是她本人的照片”;而小米,也在手机之外,开启了多品类经营,覆盖了许多传统行业:如家用电器、服装包饰等。

小米2017年10月提前实现了营收过千亿目标。格力财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营业额里面,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120亿元。

事到如今,谁输谁赢已经不重要了。而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只坚守自己擅长的,而因顺时而动,顺势而为,才是这场著名赌约告诉我们的道理。

如果你觉得答主说的对,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懂财帝


2013年年末,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小米CEO雷军向董明珠立下战书。雷军表示,如果小米在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董总输我1块钱。而董明珠不甘示弱,表示要赌就赌10个亿, “10亿赌约”由此而来。
不管是雷总说赌1块还是董明珠赌10亿,双方的心态好似不太一样,从雷军的角度来看,小米的互联网模式(现在是新零售)要比格力传统的模式有优势。但从董明珠来看,格力的每年的重金研发和目前在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不是你一个新兴模式说打败就打败的。
所以,赌局的背后,都是双方对各自经营模式或者实力的自信,当然也包含了对对方模式的一些不认可。
但是作为局外人来看,小米和格力,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中的代表,在经营模式上有差异,但这两种模式并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两个模式虽有交集但并非完全重合。
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92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0%;小米集团上半年收入约人民币796.48亿元,同比增长75.4%。从两者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小米与格力电器相差123.57亿元,不过小米的同比增速要比格力高。
根据格力电器披露2018年三季报业绩新预告显示,格力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有望突破1500亿元,并继续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小米目前没有披露前三季度的营收额,但在小米MIX3的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在10月底,小米手机预计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而根据IDC此前的市场报告,小米上半年的手机销量为5990万,基本保持在每月1000万的出货量的状态,按照销量的数据来看,小米的营收预计还是保持较高增长状态。
当然,受行业的影响,手机和空调这两个产品的淡旺季有点不同,一般来说上半年是空调的销售旺季,同时6月-8月由于天气热,空调的销量较好,但是天气一冷,买空调的似乎并没有那么多,格力最近发布了针对冬季供暖的太阳式空调,目的就是打破空调冬季销售淡季的魔咒,抢食冬季供暖市场。
而手机行业,上半年市场一般反应比较冷淡,下半年手机的市场相对较好,尤其是到了双十一临近年末,手机的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去年年小米在双十一的销售额为24.64亿,比2016年高了一倍;格力去年的双十一销售数据,目前没有可参考的数据。
至于双方到年底的最终营业额,目前无法预测,今年5月16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 “格力2018再启航”晚会上透露:2018年格力电器将冲击营收2000亿元的目标。所以目前双方的最终营收可以说有了个目标,就是谁能过2000亿,谁的胜出概率会大一些。
当然笔者认为最终的谁输谁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两者营业额的差距,假如格力赢,但营业额只比小米多一点,那这场赌局的本质来看,是小米代表的新零售模式是可以挑战格力的传统模式,要知道,十亿赌局的当年(2013年),小米营收316亿,格力营收1200亿,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经过五年的发展,小米能把差距缩小到旗鼓相当的水平,本质上是对新零售模式的认可。
当然,如果小米今后几年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超越格力,那小米的模式理应被认可,而在作为看似不是对手的对手格力身上,小米要学的东西也有很多,一个企业做到千亿级别的营业额,不靠实力,做不到这么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毒眼观察)

毒眼观察


很明显就拿对待手机的使用情况来说,即使强制性要求,我了解到的,格力人也没遇到有用自家手机的。

再者来说,小米的产品覆盖范围和强度,那真不是一个几乎只造空调的企业能比的。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但个人觉得。唯一有可比性的,估计就只有作为企业家的那种精神而已了。


手馋工坊


还记得五年前,董明珠和雷军的那场“十亿赌约”么?


距离2018年12月仅剩9个月的时间,在全国人民的作证下,两人是时候要兑现了!究竟鹿死谁手不得而知,但董明珠永远说自己会赢!


话题风暴

自2013年12月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赌约开始之际,这场旷日持久的口水仗便吸引着吃瓜群众的眼球。

赌约成立当年,雷军豪言五年之内小米营业额若超越格力,董明珠输她一块钱!“铁娘子”董明珠哪里受得了这种“调戏”,当着全国观众和王健林的面放话赌10亿!

要知道当年董明珠赌10个亿可是有很大的底气,毕竟当年格力营业额1200亿,而彼时雷军和他的小米还是“耍猴”和“饥饿营销”的代名词,营业额仅300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之后每一年,十亿赌约的话题总会被拿到台面上“说事”,其中不乏波澜壮阔的扭转与从未间断的口水战。

特别是在2014年12月(赌约第一年),小米12.6亿入股格力死对头美的,董明珠彻底发飙,怒斥“小米不是什么伟大公司,小米手机不是有品质的产品,小米若与美的联手,是两个小偷的结合。”

到了2015年2月,小米旗下顺位资本入股互联网家装公司爱空间之后,董明珠一改往日的暴脾气,轻描淡写的回应“当时雷军跟我赌的是产品,据说他现在已经进入房地产行业。我觉得,搞房地产就不符合跟我约赌的条件了。”


此言一出,董明珠则被网友冠以赖皮、赖账的头衔。

原本以为那句玩笑式的赌约已经不复存在时,2016年两人话锋急转,都宣称“我们没有违约就行。”

到了2017年4月的上交会论坛上,10亿赌约再次被提及,两人都笑称“明年就要见分晓了,没问题,我已经认定过了,没问题!”

吃瓜群众都在坐等10亿赌约兑现之际,2017年12月董明珠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表示:“我相信我会赢,其实要不要钱真的不是太重要。”

距离兑现诺言仅剩下9个月的时间,到底谁的赢面更大呢?

孰强孰弱

日前,董明珠明确回应了赌约:“小米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而是看你的销售额,笑死了。”

从销售额来看,格力2017年前三季度总营收超1120亿,全年有望破1500亿。按照空调电器行业的增长率推断,2018年营收目标2000亿。相比之下,小米在2017年10月实现了千亿目标,2018年要想达到2000亿营收的话,困难不小。


显然,在绝对值上,格力赢过小米,不过如果从增速来看,小米又完胜格力。

更重要的是,小米这两年屡传拟IPO,外界一致认为市值至少千亿美元,这可几乎相当于格力的两倍!


事实上,格力和小米,分别代表着中国实业的两个方向,而这两个方向,又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格力是中国制造的标杆,但在2016年,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入股珠海银隆,布局新能源,而后又推动格力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


小米是新经济的翘楚,在打响品牌后,以手机为中心,小米的产业链延伸至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硬件、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了完整的生态圈闭环,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小米上百家生态链企业中的华米科技,上个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无论格力还是小米,这两家公司都足够称得上优秀,至于所谓“十亿赌约”,除了给吃瓜群众增加饭后谈资外,谁输谁赢真的不太重要。



懒先生理财


早前格力电器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全年营收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33.33%,对比小米披露数据显示,全年营收为1749亿元,至此2013年一场围绕小米营收超越格力,并豪赌10亿,依据双方披露报表告显示小米失败告终。

老实人雷军最终还是输给了女强人董明珠,这一场维持5年的赌约,输赢没有那么重要,就如董明珠所说,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他们获得5年热度,足以看出这一场横跨5年的营销将会成为商业史的经典案例,只是这种公然豪赌做法有待商酌。

全球智能手机下滑,而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8年下滑14%,有意思的是华为和OPPO则逆势大涨,其中华为同比增长16%,占据国内27%市场份额,领先小米与苹果等手机厂商,而小米则下滑6%,这数据来自Canalys。智能手机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创新已见顶,消费者对新机需求不高,尤其昔日风靡全球的iPhone,也因缺乏创新以及高售价导致需求低迷,仅iPhone营收在最新一季度下滑15%至520亿美元。

不过依据小米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共卖出1.9亿台智能手机,同比增长29.8%,智能手机带来的营收相比上一期增长41.3%至1138亿元。在全球智能手机下滑的大环境下,小米依旧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此外,来自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增长尤为迅猛,同比增长86.9%至438亿元,主要得益于小米大家电业务。在智能手机取得高速增长的格局下,带动小米整体营收同比增长52.6%至1749亿元。旗下生态链手环、米家电动滑板车和米家机器人等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拥有超过5台小米IoT设备用户约为230万名,同比增长109.5%,可以看出米粉忠诚度。

为了更好推进生态链智能硬件发展,小米在年初制定以手机+AIoT双战略,在手机以外寻求增长点,并将在未来几年投入百亿支持AIoT,这将是小米未来发展核心。


杨剑勇


以前一直觉得格力空调好。。。我家装了好几个牌子的空调。。其它的都没坏。。。就一台格力的坏了。。。。。变频主版坏了。。换了500块。。买的时候才2000多。。。真贵!!!以后不会在买格力的了,感觉别的牌子已经比格力更好了!手机从我2002年买的第一台手机。。三星后到现在不知道换了多少部了,记得8800吧,当时毕业出来花了3个月工资买的。。。还有N85,还有三星的。。当时是第一出500万像素的。。以前那个各种追牛逼手机。。。后来。。就没想了。。国产用过康佳TCL华为华强北。。。后来就一直用小米。。小米手机家里坏屏的有4部。。。不过还全都能用。。,老婆喜欢用苹果。。。还有蓝绿的。。。。苹果我是真不喜欢。。用不习惯。。主要他没双卡。。。!华为以前用过两个型号的。。实话性价比和高性能及系统在国产机应该就小米。。。其它就算了!华为的机子玩游戏不行的。。。蓝绿性价比太低但外观还是可以,主要买蓝绿都有妹子和你在那。。小米呢就呵呵了。。新机全靠抢。。!但没办法性价比高!


DJ后半场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小米和格力刚好都是我比较关注的企业,就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目前看董小姐有95%的几率赢下10亿赌约,雷布斯当年确实乐观过头了。

今年是最小米至关重要的一年,不只因为今年是10亿赌约的最后一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小米今年将要登陆港交所,实现上市。

小米在招股书中披露了自己近三年的业绩,小米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 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

可以看出小米营收的增长速度确实比较惊人,最近的年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但是要注意的是,小米2016年的业绩相对于2015年并没有多少增长,业界甚至一度认为小米将要步酷派、中兴、魅族的后尘。

好在小米在2017年依靠几款爆款产品,重新崛起,可谓风光无限,也让10亿赌约重新有了悬念。

格力的业绩同样不俗,2015年收入1000.56亿元,净利润为125.32亿元;2016年收入1101亿元,净利润为154.64亿元; 2017年收入1500亿元,经营利润224.02亿元。

格力虽然增长没有小米那么迅速,但是更稳健,且盈利情况远好于小米。从最新的一季报看,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格力始终是领先小米的,假如格力今年保持20%的业绩增速,小米的营收需要增长50%以上才能追上格力的营收。

今年消费电子整体不够景气,小米获得50%以上的增长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董明珠大概率会笑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