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是怎样养成的?

穆学国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文素养。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这样的: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这里阐述得比较具体,但一般人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我试一下尽量把它简单化,尽管不是那么全面。

所谓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所谓素养,就是平素的修养,主要是指能力方面。“语文素养”的养成,主要是指培养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认为主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入手。

一、听

听,就是听别人说的话。这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听老师讲课是最重要的,要从老师的讲课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作为与人沟通或者交谈者,要从对方的话语中获取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通过各种渠道听取有益于自己的信息……要注意的是,在听的过程中,绝不能盲目地听,而应该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就是盲从了。

二、说

说,就是说话。关于说话的艺术的书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归结起来,不外乎就是看对象、看场合、看时机这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敢说,但不能乱说,要正确把握一个度。平时我们看到有些人经常能够侃侃而谈,令人羡慕不已,同时也看到有些不分场合信口开河、滔滔不绝,令人厌烦不已,这就是个人说话的艺术和掌握的一个度的差别了。

三、读

读,就是读书。这包括阅读和朗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破万里浪”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阅读的范围应该要广,不能只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而读,而应该广泛涉猎。朗读同样重要,而且要大声读,这是培养语感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有了好的语感,不但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听说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四、写

写,包括写作和书写。作为语文素养,写作方面的能力应该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作为学生,语文考试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凸显写作的重要性。即使是参加工作后,很多时候也要运用写作方面的能力。书写方面同样是不能忽视的。字是一张很好的名片,字写的漂亮,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可惜,现在有太多的人不太重视自己的书写。

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不能涵盖语文素养,但如果说到养成,从这四方面入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德梦——张老师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所能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耳濡目染,内外兼修的过程。

一个人若体现出高雅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则其很大程度上具备浓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养成,我觉得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品性,爱好,觉悟。甚至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语文素养”应该从小就培养起。

先来看一个事例:有一个女孩,父亲爱打麻将,母亲爱玩扑克,还不怎么顾家,女孩从六岁起,就常被父亲带去打麻将,小女孩在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当父亲打输的时候,常叫小女孩替她打,而连麻将都叠不好的小女孩,竟然还能打赢同桌的大人。但是父亲不知道,小女孩喜欢的,其实是打麻将隔壁那家,有一位小学教师,此人琴棋书画皆精,小女孩最喜欢打麻将时,能听到隔壁传来的小提琴曲和二胡曲,尽管小女孩听不懂是什么曲目,但就是觉得好听。有时候父亲在打麻将,小女孩就跑到隔壁,去看那个教师伯伯画画写字,有时候看着他家的小提琴,二胡入了神,在这位伯伯家,小女孩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神奇的精彩世界。从此,小女孩的心里,便埋下了对琴棋书画的向往。


女孩还有个叔叔,尚未成家,写得一手好字,也就是这个叔叔,从小女孩上学前,就教她读书识字,小学一年级时,小女孩已经认识了三年级的生字词,会背很多唐诗,小女孩的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成绩都非常拔尖,她的身边,聚集了一些学习认真积极进取的同学。

她的好朋友,家里有很多藏书,女孩从小学四年级起,便从好友家借小说看,当她看到《却上心头》时,“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便疯狂地迷上了李清照的词,从此女孩与宋词结缘。


女孩在三年级的写字课上,爱上了书法,她的语文老师是书法协会的成员,写得一手好看的行草,并擅长画花鸟。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女孩天天练字,很少间断,女孩的裤兜里总爱放一支笔,只要有纸,就连手帕纸,她也会拿来写字,写她会背的唐诗宋词元曲,写她看到的一些唯美的句子。

大量的阅读,加上平时喜欢写日记写信,写一些自己的感想,女孩的文字组织能力愈发地扎实。至此,阅读的习惯,写作的习惯,每天写字的习惯,喜欢听古典曲目的习惯,还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好的品质。这些女孩都基本养成。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让她逐步养成了具有个人特质的“语文素养”,影响了她此后的工作与生活。


总结起来:要让自己具备“语文素养”,最主要离不开阅读与写作,养成欣赏美与艺术的能力。行为高雅,气质不凡,谈吐不俗。


遥知不是雪_17415


唯有大量阅读,广泛阅读,深度阅读,并热爱阅读。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然后是感觉,最后才是运用。

对于不爱读书的人,叫鱼君建议从一些小说读起的,毕竟优秀的小说大都故事性强,更容易引人入胜。可以是经典小说,也可以是现当代作品,也可以是翻译文学,但唯独不要从网络文学读起。我并不是歧视网络文学,自己也读网络文学,但是99.99%的优秀网络文学都注重剧情和设定展开甚于文字和谋篇的雕琢,作为起点确实不适合。

在兴趣培养阶段,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特别的深度和逼格。比如非要看几本诺奖作品,买一套王小波才算有逼格,这种心态万万要不得。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这些书极大提升了语文世界的上手难度。假设一个游戏只有困难和史诗难度,而不能玩简单和中等,一个小白玩家会愿意玩么?

有了兴趣,后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你有了直面书本的能力,以后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学术阅读,都不会成为你的阻碍。

最后,这种能力一定不要太久荒废,否则会得而复失,或是大大退化。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了网络不读书了,趁你只是稍微懒一点的时候,赶紧捡起一本书,把兴趣找回来。

还有就是大量作业训练,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语文能力。叫鱼君跟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交流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发现,仅仅熟读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仅仅做语文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即便是每天埋头苦干,这些学生也不一定能在应试中获得好成绩。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不能仅仅通过大量的作业训练而真正提高能力。即便是为应试的目的,语文学习也应该脱开教材的局限,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与文化作品中,通过阅读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综合,而进一步为我所用。

语文学习,通常主要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语文有个说法: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基本上,大多数优秀语文教师都承认,只有广泛有效地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在语文应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泛的阅读会让读者养成特殊的语感,这种语感是通过在阅读中被那些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优秀作品所熏陶出来的。你很难在文章中用句子表达清楚什么叫做语感,就像你很难跟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说什么叫做水性,跟不会打乒乓球的人说什么叫做球感。那种感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即使教练反复示范,你也知道弧圈球是怎么回事,但在大量的击球训练,积累丰富的实际比赛经验之前,你很难感受到什么叫做球感。比如踢足球,你知道什么叫做内脚背什么外脚背什么叫做弧圈什么叫做下沉,你名词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让你到足球场里一站,一抬腿,就知道你有没有球感。

语感就是这样来的,是大量的有效阅读(不是消遣阅读)积累,再加上一定量的有效写作,以实际的感受来体会并体味语言组合的不同感受,而慢慢地获得的。语言看着松散,尤其是现代汉语,语法并不规范,句子也不严整,但是一名优秀作家所表达出来的准确、生动、有力的语言,仍能直接有效地打动你。


叫鱼学习网


我觉得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这样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想要语文不好都难!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趁早。在孩子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时候就是语言最初的表达,孩子朦胧的意识里,需求最强烈的就是语言的表达和视觉的满足。这个时候,指导孩子看图片,学说话,对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阅读的最好陪伴着,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互动,让孩子时刻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并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书。做父母的就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书籍 ,满足孩子的苛求。



阅读就是加油站,每天的阅读就等于是给孩子不断地加油!通过阅读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句段篇,孩子也有了要表达的冲动,大人趁机引导孩子写作,就是很好地利用已有的资源,把阅读时产生的想法写下来。



语文素养说白了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习惯跟写作密不可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神话就会成就孩子的未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跟不读书的孩子相比,其谈吐都是距离。


这个冬季很漫长


语文素养的养成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

读 顾名思义就是要读书。也就是通常说的说“阅读”。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最有效的途径,课本里的课文只是在文章类型上精选了一些典型文章,这些文章只是一个点,要想深入了解就需要拓展的阅读。

阅读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弥补经验和经历的不足,这种阅读涉猎面广,对时间和精力的要求比较高,对学生来讲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涉猎的范围不会太广,第二个方面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和涉猎式的阅读不同,它是有目的的阅读,或者说是带着问题的阅读,对于想提高语文素养的年轻人来讲,深度阅读的意义就非常重要。

深度阅读实际上也是拓展阅读或挖掘式阅读,比如我们看到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就这首诗本身来讲,好理解,也好记忆,但是有深度阅读习惯的人会由这首诗拓展出几个阅读方向

1李白,2唐朝3背景,4故乡

这样的习惯就会塑造我们的语文素养。

学 学和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学的含义更多的是记忆,但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理解后的记忆。一个小孩,会说话之后就有可能很快把“床前明月光……”背下来,但这其实不是“学”意义上的记忆,而是机械的重复产生的记忆,记住了未必理解了。

学的意义是把自己理解后的结论记忆下来,这才是记忆的本质。很多人记忆力极好,甚至达到过目不忘的能力,但是这些人并不是学的最好的,机械的记忆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所以,千万别以为三岁的孩子会背几首唐诗就很有知识,就很聪明,其实只是记忆力好而已,理解条件下的记忆才是有用的,才是语文素养的表现。

思 思是通往成功的钥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思也是学的升华。

思的目的是寻找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我们掌握的知识孕育的哲理,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要升华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变成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知识才有用,学习再多的知识并不是为了“掉书袋”,仅用于哗众取宠。因此善于思考并能准确清晰表达我们成为“思辨能力”,思辨能力也是一种素养。

用 用是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语文素养如何,如果没有表现的展现方式,是无法知道语文素养如何。古人云,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

最终,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说话,沟通,宣讲,辩论)、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诗词,散文,论文,公文)、思辨能力(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就构成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步武堂


我最近正在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上面就提到了“语文素养”。

依据《标准》所说,语文教育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还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包涵的内容太多了。那我们应该要从那些方面才培养呢?可以说是你只要认真发展,认真对待语文都是在培养“语文素养”。

第一,我们必须读书,多阅读,多积累。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感,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能力提高。

第二,我们要多交际,与人交往。这样做来发展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增长见识。对阅读,写作也有帮助。

第三,对于细小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任何语文中的事情我们都要认真。从各个细节之处提高语文修养。

所以说,你只要在认真学习语文的任何方面,都是在培养“语文素养”。


自娱自乐的语文教师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要求,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而“读”和“写”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读”当然是指阅读,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培养语感;而“写”当然就是作文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对“语文素养”的最好阐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