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期间被裁员大家觉得冤吗?

安幸运


还是要看裁员的原因。

如果是因为疫情,导致员工无法工作,无法提供劳动,单位因此辞退员工的,员工不仅冤,还可以因此要求相关赔偿。

如果是因为疫情,导致公司经营不善,面临裁员或者破产等风险,那确实冤,但这是整体环境导致,并非个人原因。

如果员工仅仅以害怕传染等原因拒不提供劳动被辞退,那没什么冤好说。


律包子


那就要看裁员原因了。

我们公司因为房租涨价,就搬了一个比原先小点的厂房,一部分业务也转到了另一家兄弟公司。因为这个从年前开始就陆续开始裁员,被裁的有高兴的,有难过,也有觉得冤的。

同事A是第一批裁员的,他做的就是转走的那部分业务,听到裁员的时候,是很高兴的。拿到赔偿金没多久,因为转过去业务搞不定,又把他招聘过去了,结果比较圆满。

同事B是第二批。是办公室每个部门只留一个其他都是需要裁掉的。基于这个理由,被裁者都很生气很难过,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认可。

同事C是第三批,这个就是因为疫情原因,湖北的老乡不能及时返厂就裁了。我觉得是很冤的,原本的裁员名单上是没有她的。

再说说我自己吧,我也是被裁对象。我的感觉就是悲催。我是人事经理,拿到裁员名单开始,那个心情啊就再也平静不下来,没有办法,这些事还是要继续。我也觉得冤,15年了,因为公司小了不需要经理了,临走前还要通过我的手把共事多年的同事们一个个送走,心痛......

疫情的节骨眼,还不知道我这个身份证42开头的有没有公司敢要。只期望我的家乡尽快好起来。

我想说的是,被裁掉的朋友们,既然已经成事实了,就积极的面对,前面等待的就未必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yinli623


不是所有的裁员都是冤的。

去年,滴滴裁员,员工们争相被裁,甚至被裁出了优越感。

为什么滴滴的裁员广受好评?我们来看一下滴滴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公开

相比于其它公司背地里搞小动作的做法,滴滴开诚布公的宣布得到大部分员工的理解,被认为是良心公司,就算裁员也做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其次,合法

滴滴的裁员补偿一般为N+1,离职时间到3月底,给一个月时间找工作;如果本周内确认,则是N+2。

而且,N的部分指的是员工离职前12个月总收入的平均数,包含年终奖;同时,未休年假按双倍薪资进行补偿。也就是说,确认被裁的员工所能拿到的补偿金总额=N+1+3月份工资+年假双倍薪资折现。

但实际上,滴滴的补偿方案都是《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并非有多大的福利。只不过,相比于其它公司裁员时的做法,滴滴确实算得上良心。

所以,不是所有的裁员都是冤的。为什么有人被裁员被裁出优越感和幸福感?主要是因为企业做到了公开、合法。

如果被裁员了,怎样才算不冤?

首先,当然是赔偿合法。

赔偿,一般来说是经济补偿金,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还需要有代通知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年算,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N

代通知金,是企业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你,另需要支付一个月工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

两项加起来就是N+1

其次,被裁员人没有以下几种情形

如,处于工伤期、女性在三期、离退休不足5年、医疗期等等。还有很多情形,不一一列举了,只说了最常见的几种。

当然,如果补偿合适,只要你愿意,都是可以协商解决的。

其实,说到底,达到法定价位或心理价位的裁员都不冤,只有遭遇暴力裁员才冤。


胖主任


你好,我试着回答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被裁,要看看是什么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被解散的导致的被裁,这种跟公司整体无法经营而导致的,与个人关系不大,所以不存在冤不冤的情况,只好拿着补偿金寻找新的机会。

2.因绩效末位排名而被裁,这种情况需要了解绩效情况,原因,以及公司制度是否有规定,且该制度是否经全体劳动者或工会同意,是否公示。因绩效考核导致的不胜任工作被裁,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无法达到绩效,且经过培训后还是无法达到的,被裁,也不会存在冤枉,可能是不适合那个岗位。

3.如因公司经营问题,需要缩减编制而被裁,我们要看看也要想想为什么被裁的是你而不是别人,是不是因为综合能力比不上别人,还是因为自己平时的表现,企业一定会在困难时期留下自己需要的人,而首先选择放弃自己不那么需要的人。在这样情况下,只能说我们的被替代性太低,综合竞争力不够,企业放弃时对他没什么损失。我觉得重点还是在平时,手上要握有一些资源,否则很难让企业失去你时会很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缘来是你的2005


这个取决于公司态度和裁员真实理由,裁员可能皆大欢喜,也可能明争暗斗,对簿公堂。

一、看赔偿态度

1. 合法赔偿,好聚好散,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

2. 暴力裁员,0赔偿,抹黑员工,只能说太冤,必须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二、看裁员理由

1. 一些企业,比如旅游、酒店、民宿、服装、餐饮等受确实受疫情影响,经营效益严重下滑,支撑不下去的企业,裁员无可厚非,员工也能接受调岗,降薪等要求,帮公司渡过难关。

2. 反观一些企业和领导却借着疫情的幌子,进行裁员,压榨员工,不给予合法赔偿。明为不景气裁员,实为排除异己,借机为公司省成本。这种无故裁员,对员工来说很不公平,如果员工和公司协商未果,建议仲裁,劳动法有明确关于裁员解除合同的规定,法律会保护你的利益。

裁员无可厚非,但是希望你不要莫名其妙被裁员,还给公司数钱,明确自己的权益,不要被忽悠。


小话职场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疫情期间是企业是不能随意辞退员工的

  对于因隔离、留观、治疗或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导致员工暂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工。 如果强行辞退违法,可在疫情结束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详见劳动合同法。

  疫情期间劳动者是否有权拒绝加班

  劳动者有拒绝的权利,但特殊行业除外,如:口罩、防护服的生产企业,劳动者无权拒绝加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同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即延长加班的限制。


温柔可年子


裁员是当今很多企业的正常现象,平时裁员不觉得冤,为什么疫情间裁员就冤呢?我觉得疫情间裁员不怨,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疫情不过是个催化剂。也许有人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点同情心也没有,是的,我没被裁员,但是安慰只是让你觉得有共鸣,但是并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有从自己下手,做出改变,才能带来人生第二春。也许下面的一段故事对你有帮助。

宋丹丹在一次节目中,爆料自己曾经有10年的时间没有戏可拍,让她很苦恼。因为演小品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当时自己从不主动找戏,只是在家守株待兔。小品虽然给她带来名声,同时也带来苦恼,很多人认为她只能演小品不会演戏。在没戏拍的日子里,她先罢演小品,5年不上春晚。而且也告别麻将,主动出击,主演了一部电视剧,收到好的反响。后面接二连三的机会就来了。年过50,她成为影视圈大器晚成的代表。成功无他,只是赢了自己而已。

被裁员,当然是沉重的打击,但这也未尝不是再创业的机会。社会时刻推着人进步,不是吗?你我都是这浪潮中的一员!





发呆小兔


今天3.8日,首先祝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及全国所有女性同胞们健健康康!

我们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是一种合同契约,双方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约!疫情期间的确不少上班族被裁员可能是企业因疫情迫于无奈也可能是企业疫情以外原因做出的举动。在此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不怨不愤放平心态。大家都看得到这次疫情对大部分企业都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餐饮 住宿 旅游 零售等等,也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链。如果你的企业属于这条产业链上的,你的企业对你做出了裁员处理并做出合理补偿那么你也不要抱怨了,换位思考!个人有个人的难处,公司也公司的难处,企业经营不能带有感情色彩这也有道理!疫情过后加倍努力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争取做到他人难替!如果这次疫情对你的企业影响微乎其微,

公司借机裁员那你更不需要气愤。拿起法律武器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然后潇洒的转身离开,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的公司也不值得留恋。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喜欢就留下您的点赞与留言!谢谢!


会飞的Wolf


从企业角度,企业面对困难,只能先自救。无论裁员还是其他方式,都是合理的工作。企业和员工本身就是契约的形式,只要是按照相关协议进行了补偿,我觉得就是合理的,当然法律上可能有待商榷。其实在疫情期间靠裁员解决困难的企业,也只能说本身的发展前途并不太好,所以这样的企业是不符合社会的,被裁员有可能是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商业凉白开


一切的好坏都是——自作自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