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都在此處求雨?泰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


在古代沒有現在的衛星監測等預報天氣狀況,人們在大旱之時只能通過求雨來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那麼古代泰安地區到底在哪求雨呢?


據志書記載,自漢唐至宋,不少帝王曾遣使至泰安白龍池祈雨。宋元豐五年(1082年),神宗皇帝封白龍為“淵濟公”,並在池畔建神龍祠。所以白龍池是古代君王祈雨的地方。

古代君王都在此處求雨?泰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

白龍池

白龍池東有招軍嶺,西有飛鴉峰,前有鑼鼓灣,後有黑龍潭。夏暮秋朝,高峽深潭一澗飛瀉,散珠濺玉,雲霧升騰,古人譽為“龍洞甘霖”,列為泰安八景之一。

古代君王都在此處求雨?泰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

白龍池

泰安泰山南麓有奈河,沿河朔流而上有建岱橋,建岱橋北有一天然水池,上有百丈崖懸流下擲,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入池。古時相傳,有白龍在此池中羽化。池北有巨石若干,上刻“玄圭石”。每當山洪暴發,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巋然自若;而雨霽天晴,又如巨龜出池,伏巖曬背,所以又叫石舟,俗稱曬龜石。北為三元石,上刻“白龍池”、“龍潭”等大字。

古代君王都在此處求雨?泰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

古人認為,華山為虎,泰山為龍。所以古代帝王都到泰山來祭天。正因為泰山“贊天地之化育”,又可以“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所以泰山求雨一向都很受重視。

泰山白龍池的白龍在宋朝時被宋神宗封為“淵濟公”,並在附近建了神龍祠。根據宋代的碑文記載,在此求雨,多有靈驗。

所以一傳十,十傳百,每逢大旱之便都來此求雨了。

關於白龍池白龍的傳說

根據傳說很久以前白龍相中了泰山南麓白裕村田家的女兒,於是化成凡人受僱於田家,後來被田家招贅為婿。白龍善雨,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使田家的莊稼長得很好。村裡其他的人對他只在晚上澆水卻聽不見軲轆響感到好奇,有人晚上就去地邊看,看到白龍顯出原形,撥雲行雨。白龍被發現後知道天機洩露,遂告別妻子,騰空而去。

古代君王都在此處求雨?泰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

古代君王都在此處求雨?泰安不愧是塊風水寶地

泰山的白龍池是“龍洞甘霖”這一勝景的源頭,雖然現在神龍祠已毀,也不見昔日香火之勝,但是這個美麗的傳說卻流傳了下來,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小故事。白龍池在天外村,大家可以先乘車到天外村站,然後通過環山公路,直達白龍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