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中國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精髓和中華民族的根基,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中國傳統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傳統村落不僅有美學價值,而且對完善新農村規劃、提高城市建設水平都是有益借鑑。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綦江東溪鎮永樂村

永樂村位於綦江河、東丁河、福林河畔,始建於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貞觀年間,是綦江河古碼頭之地,川黔古鹽道橫穿而過,曾經盛極一時。

永樂村山水交映、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保存了為數眾多的歷史建築群和文化遺產,除了有瀑布、溝澗、山石這些秀麗景色外,還擁有明清風貌的太平橋、大水巷、小水巷、三合樓巷等建築群。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地理概況

東溪鎮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綦江區南部、貴州大婁山脈北端,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是萬盛石林、銅鼓灘漂流、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等景區的重要中轉地。

永樂村位於東溪南部,東與盆石接壤,西與鞏固交接,距鎮政府駐地0.5公里,全村幅員面積7.2平方公里。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自然環境資源

東溪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朴實。西漢時就開闢的川黔鹽茶古道穿場而過;5000餘棵黃葛樹枝繁葉茂;明清穿鬥結構吊腳樓別具一格;小橋流水人家,美院師生常來寫生;曾是電視劇《傻兒師長》、《紅色追擊令》、《記憶之城》、《無言的山脈》《失孤》等的外景地,為120集大型情景電視劇《鄉里人家》拍攝基地。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一村、二碑、二石、三宮、三瀑、四街、五橋、六院、七巷、八廟、九市、十景,讓人流連忘返;太平渡口、琵琶古寨、貞節牌坊、摩岩石刻、木刻浮雕令人歎為觀止;川劇評書、龍燈舞獅、嗩吶字畫、秧歌腰鼓使你拍手叫絕。

傳統村落:永樂村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東溪建鎮1300多年,建場2200多年,其歷史之悠久、環境之獨特、民風之古樸、文化之豐富、技藝之精妙、佈局之別緻,凸顯古鎮風貌,素有“渝南第一山水古鎮”的美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十大名鎮”之一。

東溪也是傣族的發源地,傣族的故鄉。太平橋50米處聳立著四塊“南平遼”碑,高2.4米,寬1.2米,就是歷史的佐證。三國時,諸葛亮派馬忠、關平南征,征服蠻夷,即傣族。現太平橋碼頭留有“關索橋”遺址。

東溪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漢墓群、西南最古老的郵局——麻鄉約民信局、“旌表節孝”牌坊等古蹟,彰顯古鎮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永樂村活在千年古碼頭裡的風景這座位於綦江縣東溪鎮的古老村落,除了有瀑布、溝澗、山石這些秀麗景色外,還有老舊的磚牆瓦房、看不出年齡的吊腳樓以及古樸的青石板。

據說,有人曾經數過,青石板99999塊,這是先人特意留下的吉利數字,希望古鎮的安定繁榮能長長久久,而走完全程的人,也會得到祝福。

東溪鎮永樂村是2000年6月村規模建制調整時,由原來的永樂村、樂園村、琵琶村三村合併而成的。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建築以明清穿鬥結構吊腳樓為主,是綦江河古碼頭之地,川黔古鹽道橫穿而過,曾經盛極一時。作為歷史上重要的鹽道碼頭,永樂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保存了為數眾多的歷史建築群和文化遺產。

村中交錯分佈有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包括王爺廟、觀音閣、撫我孑遺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東溪豆腐乾、石工號子、黃荊豆花等。

其中,位於太平橋下的神石石刻是當地唯一無法考究建築年代的文物,石上刻著盈尺大的“神石”二字,現建築面積已被淹沒,無法具體測量,可見東溪河航運歷史之悠久,為其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史料。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特色文化

東溪自古以來是綦江境內第一大鎮,民耕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充分展示了東溪不同歷史時代的民耕民俗文化。

傳統的渝派川劇座唱、腰鼓隊、秧歌隊、舞龍舞獅等活動常年開展。在市、縣文藝調演中,東溪鎮參演的舞蹈多次獲得一等獎。

中國傳統村落之綦江東溪鎮永樂村:始建於1300多年前

交通線路

①自駕路線:重慶—茶園立交—南環互通—蘭海高速—東溪互通—永樂村

②汽車路線:重慶南坪汽車站——綦江——東溪鎮——永樂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