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文 | 淘气爸爸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做妻子的最愁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做妈妈的人最愁的就是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和家长发生矛盾,同样的,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禁令来束缚孩子,儿童爱突破常规,和家长唱反调,别担心,白熊实验告诉你这是什么原因。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漫长的假期,相信许多孩子已经在家里待不住了,面对不能出门的要求,家长们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孩子继续关在家里,进行线上学习。

但是这么久相处下来,没有矛盾也容易发生矛盾,朋友阿宾天天带着自己的孩子写作业,经常在朋友圈求救:被孩子逼疯了该怎么办?

阿宾的孩子很叛逆,才5岁的年纪就喜欢和别人大家,还经常在家长教训他的时候离家出走。这天,阿宾无意间和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聊天,这位教师朋友告诉阿宾,孩子越叛逆,家长越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她提到,孩子成长有规律,我们都知道自己越骂孩子,孩子就越叛逆,不爱听我们说话,教育的弦崩的越紧,孩子反弹的欲望就越强烈。这是因为幼儿叛逆的心理是天生的,每个人都需要一份空间和自我感来填补一些不足。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可是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想要填补的这个想法而恼怒,教师朋友提醒道,为人父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别让“白熊实验”成为生活的常态。

一、白熊实验:越禁止,越要做

作为知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因其对思维压抑与精神控制的研究而享誉心理学界,他的著作《白熊实验》是由其研究的总结而来,《白熊实验》打开了心理学的新层次,成为心理学界经典的实验和理论。

通过这一实验,韦格纳教授敏锐地观察到了一种生活中的现象,并由此开始了对强迫性思维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所谓“白熊实验”,它的含义很简单,它又被称为反弹效应,教授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也就是说,当我们过分强调“不”的时候,“不”出现的频率就越高。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二、为什么出现在这种现象?

生活里我们经常对孩子说不,这些被禁止的事情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排斥和脑海里的欲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越不想在乎就越是在意。

家长一味的叮嘱孩子不要做什么,他的内心对于该行为的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即使他知道可能这样是不被允许的。这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反向心理的不断试探,让孩子在行为上越界。

不被允许的行为,会让孩子更想尝试,反向的心理会导致幼儿在行为上做出不被允许的事情。这是生理反应的结果。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三、想让孩子更听话,家长不妨这么做

1、运用正向引导

既然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的“不”会加剧孩子叛逆的心理与行为,那么我们就要学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不少家长一发现孩子脾气不好,不开心了,就喜欢训斥孩子,暴力服从,在白熊实验的启示之下,家长不能再这样了。

运用正向引导,和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别错用了家长威严。

2、 以退为进,别和情绪较劲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孩子不吃饭,那就不吃饭了,饿着等下一顿吧;孩子睡觉前要哭闹不想睡觉,那就干脆不管孩子,让他哭累了也就知道睡觉了。

注意,白熊实验告诉我们在负面心理中,我们越和孩子作对,孩子排斥的心理就越强烈。

不妨以退为进,孩子不睡觉就让她自己静静,自己承担不睡觉的后果,别和情绪较劲,影响了亲子关系。

3、 要求具体化

“不可以乱吃东西”、“别和别人说话”,“饭全部吃掉”……我们常常会用大的概念来警示孩子,可是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以为然,觉得家长在开玩笑,啰嗦而已。

试着把要求具体化,让孩子注意到家长的态度和行为的许可性。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孩子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白熊实验: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改善亲子关系,让叛逆的孩子听话,了解幼儿叛逆的原因开始。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淘气爸爸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